望城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正文

更新时间:2023-04-23 14: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现状概况

一、县域概况

1. 地理位置

望城县地处湘中东北境,滨湘江下游两岸,隶属湖南省省会长沙市。东与长沙市区岳麓区、开福区、长沙县交界,南抵湘潭县,西及西南接宁乡县,西北邻益阳县,北连湘阴县,东北一隅界汨罗市。位于东经112°35′48″—113°02′30″和北纬27°58′28″—28°33′45″之间。全境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58.8公里,东西宽39公里,县域总面积约1361km2。

2. 自然条件

望城地处江南古陆西北缘,基底由元古界组成,上覆元古界,下古生界地层经常接受剥蚀已被夷平,上古生界至中古生界均为准地台形沉积,喜马拉雅运动对望城地壳影响较大,初步形成今天所见的轮廓。自新生代以来,境内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地质环境,受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小。

特定的地质环境,构成望城地域的地貌特征,县域属长衡丘陵向滨湖平原过渡地带,洞庭湖断陷盆地南缘,全境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总体地势由南北倾斜,形成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岗地、平原、丘陵、低山兼有。东北、西南群山重叠,地势较高,低山与丘陵交错,又有较广阔的山间盆地,主要山峰有黑糜峰、麻潭山、嵇珈山、神仙岭,其中黑糜峰海拔590.5米,为望城第一高峰;西北为滨湖冲积平原区,海拔一般为25~35米,是全县唯一的大面积平原区,内有团头湖为县域内最大湖泊;中部多为岗地,岗体呈馒头状散布,海拔在60~150米之间,其余为低岗、低丘及平原,海拔40~60米,是全县最宽广的宽谷缓坡地区;东南为平岗区,丘岗相间,其中处湘江与靳江河夹角中的洋湖垸,属沉积湖泊,为区域内最大河谷平原。

湘江流经县境东南,至靳江河口入长沙市区,至沙河口再入县境,河床折向西北斜穿北部境域。湘江支流呈叶脉状向东西两侧展开,斜贯全县。主要支流有靳江河、龙王港、沩水、沙河、石渚河。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与年内变化差异悬殊。

县域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高温干旱,冬季寒冷干燥,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1494mm,年平均日照1610.5小时,无霜期274天,日均温≥10℃的活动积温5376.9℃。

3. 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望城境域古为荆楚地,相传东周战国时楚上官大夫靳简死后即葬于江支流的靳江之滨。

战国时期,楚置黔中郡,秦256年(公元前221年),分黔中地置长沙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62年)封吴芮为长沙王,长沙郡是为长沙国,都临湘县,即后世长沙县地域(包括今望城县地域)。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长沙郡置潭洲,改临湘县为长沙县,是长沙名“县”之始。清代长沙县隶属长沙府。民国元年(1912年)4月,裁长沙、善化县等称长沙府行政厅。民国2年9月,裁长沙府,复置长沙县。民国11年,长沙县直属湖南省。民国22年9月,置长沙市,市与县分治,长沙县隶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沙县东乡,成立长沙县人民政府,长沙县隶属长沙专区。1951

年4月,开始筹建望城县,5月26日长沙县正式划分为长沙、望城二县,6月25日,长沙专署宣传成立望城县人民政府。1959年3月22日,望城县建制撤消。与长沙市郊区一道并入长沙县,隶属长沙市。1977年12月21日,恢复望城县建制,其辖地基本仍按1959年3月并入长沙县时的区划范围,全县辖7区31个公社、4个镇、2个县属场。1984年3月,完成改公社、镇管理委员会为乡、镇人民政府:全县为7区1镇,下辖34乡4镇。1995年撤区并乡(镇),1996年长沙市区划调整,望城天顶、霞凝两个乡划归长沙市区。

4. 矿产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

境内已先后发现了铁、锰、铍、铌、钽、磷、石灰石、花岗岩、陶粒、岩粘土、矽砂等34种矿产资源,其中主要矿床和矿点18处,观音潭石灰岩和麻潭山、九峰山花岗岩均为大型矿床。

望城县文物名胜古迹及革命纪念地众多,靖港有筑于距今3000年以前的团头湖遗址群,乔口有繁荣昌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村落遗址,谷山有建于西汉时的北津城。以釉下彩瓷闻名于世的长沙铜官窑,在石渚湖畔,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堂山上洗笔泉,系欧阳询父子习字洗笔处,墨云浮水,景物依然。黑糜古刹,明朝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建于黑糜峰项,群山朝拱,气象万千。坪塘桐溪寺在伏龙山下,古木参天,绿荫蔽日;寺后有曾国藩墓,墓前石人、石兽,剖工精巧、如生。东城境内文星古塔,矗立田野,秀如鞭锏。茶亭有惜字塔,塔顶长树,枝叶四季常青,宛如华盖,黑糜峰乡寺冲道旁斜石一方,为寿字石,镌楷书“寿”字,传为吕纯阳手迹,年代久远而历经风雨,笔画清晰可见。白洋荷叶碑亭,为清末两广总督潭仲麟墓碑亭,结构严谨,造型殊异,亭东石桥流水,北面翠柳垂扬。境内尚有郭亮墓、雷锋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

5. 行政区划

望城县现辖丁字、桥驿、茶亭、东城、铜官、乔口、靖港,乌山、高塘岭、星城、雷锋、白 铺、雨敞坪、莲花、坪塘、含浦等16个镇,新康、格塘、黄金等3个乡,共计179个村民委员会,39个居民委员会。

6. 社会经济现状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702481人,比上年减少248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总人口为9.2万人。全县平均人口密度516人/平方公里,高于湖南省的平均人口密度(314.5人/平方公里)。

200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7834万元,比2003年增长1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6%、19.5%和8.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48.2:31:8,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1349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工业总产值734085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5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共中地主财政53596万元,同比增长27.9%。

二、县城基本情况

1. 概况

1951年望城县正式成立时,县政府驻地望城坡(望城县因此得名),1952年县机关驻地北迁高塘岭,直到1959年取消县建制。1978年恢复县建制时,县政府仍驻地高塘岭,并经批准高设置城关镇,划高塘岭区高塘岭公社的高塘、胜利大队隶属城关镇,1979年4月1日正式成立,1985年4月撤高塘岭乡并入城关镇,1995年更名为高塘岭镇至今。

县城距长沙市政府(河西新址)仅16公里,地处县域中心偏北,位于风景秀丽的湘江和沩水交汇处南边,

即东径112°48′,北纬28°42′,1990年被命名为“中国乡镇之星”。

县城东北濒湘江,北端一隅临沩水界新康乡相望,西南与乌山镇黄金乡接壤,东南与星城镇毗邻。县城内现有雷高公路南会319国道,北通湘阴,东联长湘公路,西及宁乡、益阳;另有雷锋大道,南至长宁公路,直抵长沙市区,石长铁路向东西穿过县城南部,西达石门,东联京广铁路;东面湘江有望城轮渡客运码头和丁白(丁字镇—白沙洲)汽车渡口。

县城行政辖区辖9个居委会,4个村,土地总面积为41.07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65884人(常住户籍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45433人。全镇工业总产值为6.8亿元,已形成食品、机械、轻纺、化工、建材等行业完整的工业体系,全镇乡镇企业产值为14.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16.2亿元。

县城总计有城市人口约9.1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4.9万人[ 户口在县城的3.68万,户口在市区的1.22万(三OO6500人、三O二八2180人、旺旺1280人、金融职大150人、海利化工200人、其它企业2000人)];

暂住人口1.84万人 [商人、外来打工人员、合同工及各自家属共有0.65万人;户口在外地的1.19万(职中1978人、信息职院6000人、教师进修学校300人、高中1750人、初中1850人)];

农业人口2.36万人(规划区农业总人口5.92万人,非农收入较高、使用城市设施的农业人口占总农业人口的比例为40%左右)。

县城现状建成区用地1137.7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11.1公顷,占18.6%;公共设施用地229.3公顷,占20.1%;工业用地466.8公顷[其中,工业建成区136.8公顷,人均15m2;已批在建工业用地220公顷(中联重科、晟通科技、同兴安置区),人均24m2;已批工业用地110公顷(原长沙电厂将置换为湘雅医药基地、湘雅佳园、行政办公等用地),人均12m2。占41.0%,工业用地人均为51m2左右。(详见现状县城建设用地情况表)。

2. 县城历次总体规划及建设情况

历史上县城总体规划已进过5次,分别在1952年、1966年、1983年、1993年、1999年,它们各个时期的县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县城第一次规划是1952年4月,望城县人民政府由望城迁往高塘岭,其时尚无公路交通,决定利用湘江水运优势发展县城,规划新建望城码头,从县级机关(今县轻工局、县医院、县招待后一带)修一条6米宽的沙石路(今湘江路)连通码头,县机关二级机构、商场、服务部门沿公路两旁向望城码头发展,规划正在实施中,恰逢1954年特大洪灾,沿江一带溃堤倒口,水淹2—4米深。向沿江发展的规划从此被彻底否定。

1996年的第二次规划将高塘岭规划卫星城,规划用地36公顷,主要从原县机关驻地向西及西南发展,利用荒山及丘陵地域,不占耕地熟土,规划拉通了各地域之间的道路,并加强了供电、供水方面的建设,一水厂选址在靠近湘江的课家坟坪,供水2.5万吨/日,供电有柘溪11万伏高压线于乔口降压后返回本区,还有长沙

3.5万伏高压线供应本地。由于水电供应充足,吸引了省市几家工厂来此落户。

第三次规划是恢复望城县建制以后的1983年7月作出的,也是县城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全面的总体规划,此前县机关已定址在雷锋路。规划对县城的职能性质进行了定位,确定了县城发展的总体框架,城区规划用地5.12平方公里,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填空补齐,形成北片、西北片、西片、西南片、东南片、一中心的五片一中心的布局结构。1983年的规划科学指导了改革开放后的县城建设,1983—1993年间,县城先后完成了郭亮路的拓宽取直,雷锋路、郭亮路、城白路等道路的拉通,建成了两个集贸市场,引进了三OO厂(即中南传动机械厂),改变了恢复置县初期布局零乱,功能混杂,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的局面,为县城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年,时适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县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建设高潮,在此背景下,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原有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要把县城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设施齐全、交通方便、文明卫生、环境优美、有地方特色的新城镇,并为在近十年内实现县改市作准备。在用地上重点向南发展,使县城中心逐步南移,彻底改变了县城原有形态。93年以来,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县城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引进了湖南旺旺食品集团,长石铁路顺利建成通车,望城客货运也相继建成,电厂也完成了土地征用及土方平整,县城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县城建设的完善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

1999年,新世纪起始,城市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着剧烈地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以及省市域跨世纪发展战略构架出台,促使县城必须重新省视自己、重新定位、实施新的发展战略。而93版县城总体规划已明显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不能继续指导县城的建设发展。为了高起点地描绘县城21纪纪的美好蓝图,科学地规划建设县城,抓住发展契机,实现经济腾飞,县政府决定重新修编总体规划。此规划将县城定位为:望城县县城是“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一个二级城镇,长沙市都市区外缘的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组团,市区新产业开发及置换外迁企业基地,望城县的政治、行政中心,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99版规划明确了城市性质与职能,确定了城市特色,指明了城市发展方向。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县城建设快速发展,县城规模迅速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县城工业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台商投资工业园的逐步形成使县城走上了“园区兴工”的发展道路;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形成了设施服务体系。

第二章 规划编制背景和重点问题

一、规划编制背景

1. 宏观环境

① 知识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国际环境给地方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地影响。

知识经济浪潮的到来,显示了先进科学技术在市场竞争中的优越性。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制品等现代产业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深刻地影响着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正在影响着地方经济结构和功能,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联系方式。如何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在全球经济社会中占居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功能地位,是当今地方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② 我国加WTO,为全国各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加入WTO,一方面扩展了地方发展的空间,获得了世界发展“舞台”,建立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扩大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成为地方发展的新机遇。另一方面扩大了竞争范围,增加了竞争对手,提高竞争层次,给地方的发展增添了压力与挑战。

③ 国家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鉴定,为地方发展带来了新的力量。 望城县可依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积级参与各项经济合作项目,尤其是在食品、机械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并可直接吸纳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产业进入县城发展。

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对地方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按照“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地方战略

① 湖南省的“三化”发展战略和“一点一线”的空间发展战略机遇。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望城县工业发展速度快,2004年工业总产值比2003年增长了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37.2%。为望城县实现“三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湖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一点一线”的空间重点发展战略,“一点”指长沙市,“一线”是指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洲六市相连的城镇经济轴线。

望城县既位于重点发展抽线上,也是长沙市这个“点”上的一部份,具有“一点一线”发展战略的良好机遇。 ②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构想。

为了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提高湖南省的区域整体竞争力以及协调和促进三市城市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于2004年底出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对三市范围内的城镇进行了定位,明确了城镇协作发展关系,提出了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能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和有很好的人居环境,污染得到综合治理、人地关系协调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型城市地区的目标,望城县城区属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是多核组团式中心城市的一部分,与中心城市共同承担省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其建设发展关系重大。

③ 长沙市总体规划框架。

长沙市自2003年着手新一批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已完全出台,本次的规划确立了“一主、两次、四组团”的中心放射状组团式结构,在城市发展上将92年以来所设立的望城坡、捞霞纳入了都市区范围,同时融入了紧靠市区的星城、星沙等郊县城镇,望城县和长沙县县城也纳入了都市区范围,绕城线就在星城镇南面穿过,而星城镇仅距县城3公里左右。这样一来,市区的外延与望城县城紧紧咬合,而用地的扩展与交通骨架的构筑则接轨县城。此外,本次规划的远期规划中,初步设想在规划期内将县城调整为市区的一部分,完全把县城融入市区。因此,县城的规划需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框架接轨,同时,县城的定性应充分考虑到远期发展成为长沙市区的一个组团,在产业用地布局上借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之机,积极引进市区外迁土地置换企业以及新兴开发产业。

3. 实际情况

① 望城县县改区发展机遇,望城县须站在长沙市区的角度提升和发展自己。

② 望城县是湖南省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试点县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建设用地规模,依赖于对城镇发展速度的充分了解和科学把握,而城镇总体规划是城镇发展的集中反映和表现,可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合理确定,为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是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两者相互指导、相互协调,有利于共同优化完善,实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县城总体规划既是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需要,更是两个规划协调优化、实现科学合理性的需要。

③望城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园区工业迅猛发展。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达13%,其中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为19.5%,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为24%。

2000年湖南台商投资区和湖南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成立以来,县城园区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园区现已引

进70多家企业,其中40多家企业已投产,总投资达35亿元;2002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8.1亿元,200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21.5亿元,200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22.0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3.4亿元的30%,占全县GDP80.8亿元的27.3%),工业增加值6.75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10%;上缴税收1.01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6%。

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因而需要新的县城总体规划来指导城市建设,为经济社会特别是工业企业提供广阔的地域发展空间。

④99版县城总体规划对县城建设发展的速度缺乏充足的分析和论证。其预测的望城县县城发展速度偏慢,实际上,从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间,望城县县城的建设速度为成倍增长,建成区从5平方公里扩大到11平方公里;人口从4.45万人,发展到9万人。其建成区和人口均扩大了一倍多。因此上版总规基本上失去了发展指导功能。

⑤ 县城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

a. 用地布局过于分散,功能组织较混乱

对城市用地扩展缺乏引导,用地分散,给基础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此外,城市各功能用地的组织比较混乱,工业四面开花,城北老工业区正处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侧,液化气站混在建成区内,象定时炸弹。

b. 道路不完善,交通组织不力

道路不成系统,老城区道路狭窄,断头路多。南北向的城市干道郭亮路,也是过境交通干道,过境交通对县城内部交通干扰较大,铁路客站与对外交通及县内部交通之间没有衔接。

c. 城市环境较差

县城缺乏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三废的治理力度不够,部分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对湘江、沩水构成污染,水质难以保证。

d. 城市形象不佳

老城区街道管理不善,街景零乱,市容环境差。县城缺乏特色与个性,建筑风格单一,沿街建筑一律压占红线,空间序列平淡,城市没有公共绿地,也没能明显的中心。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规划编制背景分析,本次修编县城总体规划,既有利于适应宏观环境,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具有地方发展战略机遇,可调整发展战略、在区域发展中重新定位,实现快速发展;同时,还是自身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解决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 从区域角度论证发展条件,确定县城发展战略,探索产业发展方向,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 调整城市性质、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确定城市布局形态。

3. 充分结合县城周围山、水、林等生态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地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

4.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合理布置工业用地,满足工业企业发展需要,保证望城县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5. 重视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服务体系,提高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6. 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效益,指导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经营目标。

第三章 规划编制依据、期限、范围和指导思想

一、规划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二)部门规章

1.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办法》1991;

2. 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划》1999;

3.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

(三)相关资料

1.《湖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

2.《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4—2020年)》网上资料;

3.《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4.《望城县志》;

5.《望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6.《2004望城年鉴》;

7.《望城县县城总体规划(1999—2010年)》;

8.《望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9.县政府务部门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二、规划编制期限

规划期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与国家、省、市、县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计划的周期协调一致,规划期限确定为: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三、规划编制范围

1. 城市用地现状

望城县县城现状建成区主要有9个居委会用地,以及高塘岭镇的胜利村、裕农村、高冲村、原佳村的部分用地,星城镇的张家河村、白沙洲村的部分用地(原星城镇的同兴村、响堂村、涧湖村的部分用地)。至2004年底,根据调查统计县城城区建设用地达到11.38km2,城市人口约有9.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万人,暂住人口1.84万人,农业人口2.36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5.1m2。

2. 县城规划区范围

① 上版县城规划区范围

“确定县城规划区范围包括高塘岭全部,乌山镇的团山、景山、坪塘、坪潭、秧田、全塘、艳塘、乌山等8个村,星城镇的黄田、同福、同兴、响塘、东马、涧塘、西塘、东塘、大湖等9个村,黄金乡的兰田、定石塘、桂芳、胡家桥、金联、坪塘、金沙、乌山等8个村(场)及水管所,规划区土地总面积约114平方公里,其中高塘岭镇41.70平方公里,乌山镇分约21.80平方公里,星城镇部分约25平方公里,黄金乡部分乡约25.5平方公里。”

②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

由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县城建设区从1999年的5.06km2扩大到2004年底的11.38km2,五年时间县城建设区扩大了一倍多。因此,规划确定本次规划区范围为:高塘岭镇区域全部,星城镇的马家河、白沙洲、西塘等3个村(即原行政区划的黄田、同福、同兴、响塘、赤岗、涧湖、西塘等7个村),乌山镇的团山湖、八曲河、双丰、乌山等4个村(即原行政区划的团山、杲山、坪塘、秧田、金塘、艳群、乌山等7个村),黄金乡的英雄岭、黄金园、桂芳等3个村。规划区土地总面积约120.9平方公里。其中高塘岭镇41.7平方公里,乌山镇约21.8平方公里,星城镇约28.2平方公里,黄金乡约29.2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总人口12.61万人。

四、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立足新世纪、新思想、新要求,以人为本,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一点(县城)两线(雷锋大道、金星大道)为重点,坚持“工业兴县、园区兴工”方针,全面实施“融城强县”战略,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及生态环境,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空间。按照“追求现代功能、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将望城县县城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开放、富强、文明、秀美”的省会生态新城区。

1. 强调区域整体原则,坚持区域联动思想。从我国中部崛起战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总体高度,把握望城县的战略地位与城市发展趋势,与区域整体联动发展。

2. 坚持整体优化、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托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和资源条件,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坚持“以人为本”,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 坚持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城市规划是对未来城市发展一种预测和总体安排,具有突出的预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对城市未来的预测与规划时,按照建设部提出的“高质量的环境、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服务,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四高”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构筑具有超前性的县城发展蓝图。在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上,根据实际情况,做到近、远期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体现规划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稳定发展、弹性应变。

4.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望城县增强实力、创新优势、跨越发展、融入长沙市及长株潭城市群、接轨泛珠三角和东部沿海区域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第四章 县城发展条件分析

一、发展有利因素

1. 区位优势

望城县地处长江产业开发带的腹地和湖南省“一线一点”的战略区位,又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长沙市的一个近郊县,与市区紧密相连,县城距市政府16公里,现有雷锋大道联系,正在修建的金星大道将强化其与市区的联系。其西扼湘西北地区进入长沙的咽喉,湘江纵贯南北,北连洞庭湖入长江,319国道连接东西,长石铁路、京广铁路穿过境内。与省内其它县相比,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2. 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

望城县平原、岗地、丘陵、低山兼而有之,而以岗地、平原为主,整体地势由南向北倾斜,自然条件优越。全年热量充足,降水量丰富,光照时间长,境内土地肥沃,成土母质交错,主要以第四纪红色粘土、板页岩、风化物、河流、湖泊冲积物为主。在土地资源方面,有耕地60万亩、丘陵山地70万亩,水面30万亩。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蕴藏着花岗岩、陶土、矽砂、河沙、石灰石、磷、煤等10多种矿藏,其中花岗石分布达123平方公里,储量70多亿吨,具有耐酸碱、坚硬坚实,抗冲压等特点,有广泛的适应性。铜官的陶瓷产品,唐代初期就享有盛誉;矽砂、河沙是建筑和机械、建材工业的重要原料。

3. 经济社会发展迅猛

进入2000年代以来,望城县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尤其是近5年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9.7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80.78亿元,增长了将近1.6倍,年递增12.7%,地方财政收入由由2000年2.1亿元增加到了2004年的6.5亿元,年递增32.6%。工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47.59亿元增加到了2003年56.89亿元,年递增6.1%。乡镇企业及第三产业均有长足的发展。

4. 投资环境日趋改善

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内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剂良方。随着雷锋大道、长益高速公路、长石铁路、三环线、金星大道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望城县的投资环境日趋改善,在引进企业、利用外资方面具备了相当的竞争能力。

5. 劳动力资源丰富

望城县劳动力约有40万余人,其中乡村实有劳动力35.1万人,劳动力十分充足,这为全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通过一定的技术培训,他们还可成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来源。

6. 发展旅游和房地产业的资源组合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黑糜峰、郭亮烈士墓、雷锋纪念馆、铜官古窑、戴公庙、异字塔、乌山八景和月亮岛等景观都有可能开发成旅游胜地。县域跨湘江两岸,田园山水融为一体,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开发前景广阔。其中黑麋峰是长沙近郊的最高峰,道教36洞天之一,风景秀美,是城市居民假日休闲好去处。发展房地产业条件独特。县城已有相当一部分地处国道绕城线内,这些地方森林植被好、空气清新、居住环境较好。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群返朴归真心态的日益强化,积极发展以

服务城市高收入阶层的房地产业,前景广阔。

7. 园区组团优势

望城县坚持以自主开发和引进建设相结合,已建设成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湖南省台商投资区、含浦科教产业园等10个各具特色的园区,为望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8. 雷锋故乡的精神优势

望城是雷锋的故乡,这是一张品牌,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政治、行政、教育和旅游资源。

9. 政策环境优势

由于望城县区位特殊,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湖南省实施的“一点一线”发展战略,以及长沙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将长沙市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均对望城县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与战略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伏化政策为望城县的发展建立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二、不利因素

1. 经济总量不足,缺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长沙市地区,望城县经济总量在长沙市靠后。但从发展角度看,这一问题逐渐消失。具体分析如下:

长沙市市、县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表(2003年)

(表中所有数据来源于《2004湖南统计年鉴》)

而《2004望城年鉴》反映出的2003年的经济数据组为

湖南省统计年鉴数据表明望城县经济总量在长沙市排名靠后。望城县统计年鉴数据表明:望城县GDP、人均GDP和工业总产值三项指标靠后,而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靠前。说明望城县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正往前突进。且2004年望城县已成为湖南省经济十强县,表明其经济总量在提升,其发展所需的资金不断得到补充。

2. 农业生产水平仍较低

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进展不大,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缓慢,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机械化生产尚不普及,未形成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生产率

仍有待提高。

3. 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大多数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市场巨大的骨干企业较少,缺乏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乡镇企业的发展则停留在技术装备较落后、产品销路较狭窄的阶段,急待升级换代。

4. 固定资产投资不足

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投资效益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和人均投资额都低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9.89亿元,人均仅1408元(湖南省为2337元/人、长沙市为3342元/人)。

5. 人口密度大,劳动力就业压力较大

2004年望城县人口密度为516人/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135人/平方公里、全省(315人/平方公里)平均水平,按农业人口计,人均耕地仅0.99亩,致使农村劳动力过剩。

据测算,目前全县剩余劳动力约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30%左右,随着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劳动力规模还针逐步扩大,而城镇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富余劳动力人数也在增加,目前约占城镇劳动力总数15%,今后还会逐年增加,劳动力就业问题将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6. 水患制约严重。仅1994年以来的6年中,望城县有5年遭受特大兴灾,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程,但由于投入不足,水利设施建设未能全部达标,今后防汛工作任务仍将牵制经济的发展,水患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全县经济的发展。

7. 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块头不大;农业基础脆弱;支柱产业不够强大;个体私营经济甚为弱小。一段时间内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一个艰难的进程,加之湘江阻隔,县城偏隅,全县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县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小,经济中心难以形成。

第五章 望城县发展战略

一、望城县发展总体战略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扩大开放、强化创新为手段,以发挥近城优势、全面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对接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转换为主线,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依托东南沿海区域,充分利用长株潭的人才、科技、资金优势,坚持“工业兴县、园区兴工”的方针,深入实施“融城强县”战略,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现代商贸物流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积极引进城市外拓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致力抓好改造传统农业和加强城市建设两个基础,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优化经济布局,美化城乡环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富民强县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目标。

二、望城县发展战略目标

1. 总体发展目标

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力争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三番以上,超过410亿元,人均6500美元以上。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产业化经营;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等第三产业更加繁荣兴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就业充分。全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2. 具体发展目标

① 经济发展目标: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达到410亿元(按2000年价计算,下同),人均6500美元以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7:45:48。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

② 社会发展目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化水平达到70%;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78%。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等级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4.0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城镇从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7%,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控制在3‰以内,人口总数达78万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③ 生态环境目标。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镇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镇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8%;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达标率到2015年后保持100%的水平。

④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000元和15000元。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7%和32%;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37平方米。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城镇和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私人汽车均达到30和20辆。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分别达到65台和30台。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达到30%和22%。

⑤ 县城建设目标。将望城县县城建设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开放、富强、文明、秀美”的省会生态新城区。

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现代化功能组团;

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区——具有湘楚文化和湖湘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区;

最佳人民环境的城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气无污染、人口充分就业、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水乡生态城区。

三、望城县发展战略重点

1.全面优化农业结构

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资源为基础,以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

高产、低耗、高效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都市型农业强县跨越。根据县域特点,要着重做好“三区一基地”文章:

(1)环城区:包括星城、雷锋、坪塘、含浦、高塘岭等乡镇。该区域要以服务城市需求为主,建立一批蔬菜和花卉苗木等特色农副产品基地,要重点建设好坪塘2万亩精品蔬菜基地,同时,坪塘、含浦一带要切实加强与长沙市西部大学的合作,建立大学后勤供应基地,扩大农副产品供应范围。

(2)平湖区:包括靖港、格塘、乔口、新康、乌山等乡镇。以优质稻、商品鱼、水生蔬菜为主,重点建设好10万亩优质稻基地,2万亩商品鱼基地,5000亩水生蔬菜基地,特禽生产基地,同时要以高乔大道为轴线,形成集垂钓、水上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带。

(3)山丘区:包括河乐地区、白箬铺、雨敞坪、莲花等乡镇,以小水果、干果等经济林木为主。重点建设好铜官、东城、茶亭的4万亩优质小水果基地,雨敞坪、莲花等乡镇为主的2万亩优质油茶基地。

(4)高科技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基地。以黄金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为核心,加大观音岩水库、省优质果茶基地、千禧龙果林庄园等的开发、建设力度,在雷高公路两厢形成一个10平方公里左右观光农业旅游基地;示范园区要大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建成全省最大的生态农业基地,提高城市居民在近城区一个优美的体验型农业基地。

2.大力做强第二产业

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高新技术全面武装全县工业,不断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全面做大做强工业,实现工业立县的总体奋斗目标。

(1)合理布局重点项目。要努力形成全县布局合理、优热明显,贡献巨大的五大产业。即;以高塘岭镇为核心的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以为含浦镇为中心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雷锋大道沿线为轴心的城市外迁工业基地;以平塘镇为重点的新型墙体材料基地;以丁字、桥驿为主的新型石材、陶瓷产业基地。重点产业要实施集团发展战略,培育出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集团。其中,食品工业产值达6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害30亿元,建材为平值达20亿元。

(2)优化提升传统产业。要通过市场的有序竞争,实现传统产业资产重组,使其焕发出青春。一是要采取新技术对建材工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要用5—10年时间,淘汰小规格的立窑水泥生产线,形成集约化的大规格回转窑生产线,突破所有制界限,组建建材工业集团,促进各种经济成份融合,形成集约化的、系列化的建材生产加工基地。要组织技术攻关,突破麻石加工成本高的难题,要把能工巧匠和现代石村加工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石材工艺领域,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二是提升化工工业的加工深度。坪塘三环作为化工行业的核心企业。要采用技术,不断提升体系的加工深度,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要努力改变只生产初级原材料的现状,逐步向综合型企业集团的方向发展。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食品加工行业。四是运用新技术加大印刷包装行业的改造力度,通过相互兼并等多种形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3.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县城建设。一是要构建完善县城交通网络,形成“四纵五横一桥”合理县城大交通。四纵:雷锋大道北延线、雷高公路、西外环线、电厂大道;五横:湘江路、城白路、工农路、雷锋路、劳动路;一桥:丁白大桥。同时开设县城公共汽车线路,使县城交通网络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配套县城的有关设施,主要是建好污水处理厂,严格治理环境污染;建设好县城公园和三汊河水上乐园,提供优美的休闲环境。

(2)主要交通干线建设。拉通市委、市政府新址到长沙火车西站的金星大道;拓宽改造捞铜大道;协助做

好望潭高速和上瑞高速望城段建设工作,升级改造现有公路里程200公里,打通南北通道,实现东西联结,构筑全县“五纵六横”大交通网络。“五纵”即:长湘线及捞铜大道、雷锋大道及西外环线、高乔大道及雷高公路、长潭高速、白箬铺经友仁至乌山接北许龙线。“六横”即:靖格线接梅铜线,莲新线经高塘岭接栏丁线,长益高速、319国道、莲坪线接莲线,坪塘经含浦至花明楼二级公路。

(3)铁路建设。重点建设好长沙火车西站,使之成为长沙通向大西北地区最大的客运、货物集散地。

(4)邮政通讯建设。邮政:新增邮政局所40个,邮路增至90条,全面完成县域网、邮政储蓄绿卡网、邮政营业电子网、储汇清算网、县局管理网等网络。电信:电话机交换容量达24万门,装机20万部,电话普及率达25%;信令网、同步网实现与全并网运行,全面形成数字传输、无线寻呼、邮据通讯、电话语言信息等现代通讯支撑网络。

(5)电力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低压改造;新建五座22万伏变电站,建设四座11万伏变电站,建设若干相应的3.5万伏变电站。

(6)供排水。首要的问题是在近年内集中解决雷锋镇供水问题;同时新建的集镇要建自来水厂,保证其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

(7)水利设施建设。一是全面改造全县水利设施,重点加强湘江两岸堤防建设,全面实现我县水利设施达到百年一遇的抗洪标准。二是完善城市防洪配套工程。将联合垸、同福垸、胜利垸一并划入城市防洪范围,提高防洪设施建设品位,规划、建设好从三汊矶至高塘岭的湘江沿线风光带。

4.积极搞活流通业,打造现代物流集团

县城要优化布局,以提高现有市场的水平为重点,建设专业大市场。加快农贸市场室内化建设步伐,彻底改变以路为市、以街为市的落后状况。到2020年,县城要形成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大市场5个以上,上档次的现代化大型商厦3座,三星级宾馆1—2家。同时可适当发展抵押、典当等中介服务。河东地区要充分利用花岗石与陶瓷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与知名度的“湘楚石村陶瓷城”。雷锋镇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好长沙地区最大的旧货市场。乔口镇要充分发挥与益阳、湘阴两县交界及高乔大道拉通以后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边界贸易,建设一个上档次的大型边贸市场。其他各乡镇也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俗、民风、民食、服装、农副产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

5.广泛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要围绕恢复历史人文景观,建设休闲度假基地,形成旅游热点这个目标,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2020年,旅游业收入达到5亿元。

重点建设2个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条湘江风光带。河东旅游线:黑麋峰→书堂八景→铜官窑→郭亮墓→惜字塔;河西休闲观光旅游线:岳麓山→曾国藩墓→雷锋纪念馆→观音岩库区→省果茶基地→千禧龙果林庄园→靖港太平军水战场→洗心禅寺;湘江风光带:联合院→同福垸→胜利垸,沿湘江18公里风光带。同时,开发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农家风味的旅游产品。

6. 协调发展房地产业

一是要加速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和新住宅区的形成。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的综合建筑技术建成5—7个居民住宅示范小区。到2020年,力争全县城镇居民每户拥有一套经济实用的住房,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90%。二是要充分利用望城县有相当一部分区域已在长沙三环线内,空气清

新、环境优美的优势,积极发展以服务城市中高收入阶层的房地产业。以千禧龙果林庄园为龙头,通过加大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长沙市的富裕人群迁入。

7. 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突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作用。使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8%以上,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重点抓好黄金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带动全县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要加大科普力度,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抓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教育要大力加强基地教育,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加快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县农村中专要建设成为全国标准中专。要以雷锋学校、黄金农科教中心、望城一中支撑点,把雷高公路沿线建设成为教育文化走廊。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使青少年成“四有”新人。要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广泛发动和支持社会办学,促进教育产业化。

四、望城县发展战略措施

1. 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开放开拓意识

思想观念的变革和进步是保证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在领导,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掌握,贯彻十五大精神,从发展是硬道理的角度全面审视各方面工作,鼓励观念创新生、体制创新和知识创新,对县乡企业改革要明确“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认识,培育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大市场意识,突出品牌意识和开发开拓意识。

2. 全面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

一是加大县企业改革力度,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采取产权转让、控制权转让和经营权转让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突出做好县属企业的“两个置换”,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二是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两层经营机制,建立土地使用的流转机制,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尝试规模经营。三是积极采取措施,鼓励非分有制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改革的总体政策走向,深化财政、金融、户籍、用地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建立多点对接、城县经济一体化的体制保障,激励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五是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推进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构筑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安全网”。

3.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首选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和科学管理,促使其实现有序转移。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农业要突出养殖业特别是特种养殖和水产养殖,种植业要突出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发展精品农业和设施农业。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突出工贸龙头企业建设,开发建设优质稻、畜牧水产、蔬菜、名优水果、花卉的基地,逐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近期要重点抓好以“旺旺”系列食品为龙头的湖南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的建设,抓好以“黄贡牌”大米为龙头的黄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建设高科技农副产品的加工基地、都市型农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二是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背景出发,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扶植建筑建材、食品、化工和印刷包装等支柱普,实施抓质量创名牌战略,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建立企业集团,重点扶植一批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造发展,形成

规模经济。三是充分利用距全省最大的高科技园区最近的区位优势,抓好科技引进工作,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充分利用近城优势,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加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要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全县引进外资的吸引力,在引进开发上实现重大突破。近期要充分利用我县紧邻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势,加强与上市公司联系,吸引上市公司来望城投资。要进一步拓展引进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突出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产品附加值高的工业项目和机关新材料加工项目,并使之与县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要通过网络招商、中价招商、节会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大力向外宣传望城,并时刻注意打“雷锋家乡”的政治优势牌,扩大望城的知名度,加快引进开发步伐。要完善政策和硬件配套,吸引上规模上档次的民营科技企业和工业企业落户望城,同时仍要注意加大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的引进力度,以缓解我县就业压力,更好地为长株潭城市群配套服务,使望城县成为城市重点产业的配套基地。

进一步拓宽思路,多渠道、全方位筹集建设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二是积极创建金融安全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渠道作用。三是积极发展直接融资,通过扶优扶强,争取实现县内规模企业1—2家上市,为县域经济发展融通资金。四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把资金利用周转率列入企业考核指标,保持经济发展好劲。

5. 突出建设重点区域,加快小城镇体系建设

围绕高塘岭、坪塘两个工业小区和雷锋大道、国道绕城线、319国道、长湘公路沿线,落实中央确定的“小城镇大战略”方针,走“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的路子,工业小区、市场建设、城镇建设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小城镇体系建设,重点加快县城高塘岭镇的建设,增强其经济吸引力的辐射能力,使县城真正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沙市的卫星城,起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作用。搞好星城镇、雷锋镇、坪塘镇、丁字新镇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加大投入促其发展为区域经济中心,成为城县经济多点对接的有力支撑点。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沿雷锋大道和坪塘——含浦一线,营建带状城市和网状城市。小城建设中要贯彻以社会发展的目标,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强调规划的法律强制作用,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中,要贯彻“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外资与民间资金并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小城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县经济一体化进程。

6. 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步伐,做好“人才兴业”工程

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并实施“人才兴业”工程政策,首先把人才引进放到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地位,抓好科技带头人、高素质企业家和管理者第三支队伍建设。二是创造良好环境,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引导,吸引各类留学人员投资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三是采取切实措施,使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新闻媒介要大力宣传科技人员的拼博奉献精神,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按照“科学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建立公正平等的人才使用机制,并制订落实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政策。四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包括劳动力及后备劳动力的就业培训与素质教育,扩大就业容量和提供新的就业领域和机会,促进广泛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7.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加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继续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全县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继续坚持“三个不变”,即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坚持同等生育政策不变,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不变,强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以村为主开展计划生育,改进考核办未能,严格统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完善医疗卫生设施,稳步发展合作医疗,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

按照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卫星城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明确环境功能分区,在制订区域开发规划,调整产业布局时,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做到资源永续利用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治水保安工程建设,坚决制止乱采滥挖和乱砍滥伐,加强水土保持和自然资源保护。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蓝天碧水”工程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关闭小水泥、小化工等“十八小”企业,强化老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保第一审批制度,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大力提倡和逐步推行清洁生产,采取得力措施,消除和防止新的工业污染,特别是要注意清除和防止与长株潭对接区域的工业污染,坚决杜绝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给人们创造一个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确保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8.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依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以下方面全面深入进行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经济调控体系建设:一是产业政策调控:通过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及相应措施,确保政令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二是资产调控:按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原则,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监督资产结营,确保国有资产优质流动而不流失。三是资金调控:通过县乡两级财政管理,加强地方税收征管,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通过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制的全面推行,加大政府对资金的调控力度。四是资源调控:编制土地使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管理和使用。对其他可流动资源,运且多种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五是发展环境调控:要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要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力度,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政令畅通。要加大勤政廉政建设,坚决打击“三乱”行为,确保依法行政,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9.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和完善依法行政,严格秉公执法,坚持依法治县。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道德建设,以雷锋精神兴县育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社会、激励人民,强化“人人都是望城形象,个个都是投资环境”的公民意识。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繁荣文化事业,建设一流文化,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健康有序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规范,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望城县成为政治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健康的省会近城县。

第六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一、影响望城社会经济与城镇体系的主要因素分析

1.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城镇体系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区域与城市、集聚与扩散的作用十分强烈,逐步形成了以大都市为主导,由若干不同等级、职能的城镇组成的联系密切、职能突出、功能互补与结构紧凑的大都市区。以长沙为中心,望城、浏阳、宁乡、长沙县为辅的城镇群已形成了一个大都市区,望城县的城镇职能定位,与区内城镇有着密切的关系。

2.中心城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对望城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长沙作为中心城市,实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三位一体的整体结构调整与优化战略,通过调整产业次序,推进资产重组,进行土地置换,实现中心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周边城镇则主要发展大工业、都市型农业、高科技园区,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而望城作为长沙的周边城镇,要充分利用好现状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承接长沙市的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步伐,进而带动城市化,使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

3.长沙城市空间演变对望城县城镇发展的影响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结构为“一主、二次、四组团”。“一主”即主城区,“二次”指河西新城、星马组团,“四组团”指捞霞、高星、含浦、暮云组团。这其中,高星、含浦二组团本身属望城行政区,望城的雷锋与河西新城相接,规划连为一体,丁字与捞霞组团规划连为一体。长沙城市空间的扩张与演变将直接促进望城部分城镇的发展,必将影响望城县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4.资源分布对望城县城镇体系的影响

望城县各类农产品如水稻、大豆、玉米、油菜等十分丰富。主要矿产资源中花岗岩、陶土、矽砂、石灰石、磷等含量丰富,部分小城镇依托本地资源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如丁字、铜官等镇。旅游资源有独一无二的雷锋故乡、黑糜峰国家森林公园、月亮岛、长沙古窑、曾国藩墓等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带动众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

二、城镇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1.交通区位优势

望城县地处长沙产业开发的腹地和湖南省“一线一点”的重要性位置,是大城市长沙市的近邻县。望城县是长沙市与北面县市联系的纽带,是长株潭经济圈与洞庭湖滨湖经济圈交流的中介地之一,湘江纵贯南北,北连洞庭湖入长沙,319国道、长常高速、长石铁路、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是湘西、北进入长沙的咽喉。长沙市三环线也已全线拉通,长湘公路贯穿北部乡镇。故望城县交通优势非常明显。

2.与长沙市的接轨将有力促进区域发展

新一轮的长沙市总体规划已把望城县融合进来,望城县东部乡镇成为长沙市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望城县的发展在这里与长沙市总体发展对接,两者的“对话”将有力的促进城市和区域城镇的发展。

3.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加强

近年来,望城县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保持增长势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产业全面进步,望城县经济发展良好,后劲明显在增强,这对其城镇建设极其有利。

三、城镇发展制约因素

望城县发展具备交通、区位、资源等众多优势条件,但不利因素也是存在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1.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就地加工滞后

望城县靠近洞庭湖区,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但大多乡镇只是停留在农业生产上,农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科技含量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农产品加工滞后,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望城县经济社会和城镇的发展。

2.城镇规模较小,集散能力不强

望城县城镇数量多,城镇规模小,尤其是部分乡镇腹地小,人口少,经济势力差,发展缓慢。县域中心城市高塘岭镇其人口规模过小,经济势力不强,难以发挥较强的集聚功能。而东部城镇由于受湘江阻隔,更是难以受惠于县城的辐射,加上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全县城镇发展受到限制。

3.水患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及城镇的发展。

望城县地处湘江下游,靖港围垸面积和其它河滩平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每年春夏盛末,凡湘中、湘东、湘南连降大雨或暴雨,湘江下游江水陡涨,如遇洞庭湖四水托顶,望城沿江地段轻则渍涝,重则溃浣。县境内低山与丘岗地区因大雨或暴雨形成山洪暴发,甚至有山林崩塌现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城镇建设也因此滞后。

第二节 县域城镇化发展目标

城镇化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和反映,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同时又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1996年,望城县城镇化水平约为12%,说明望城县九十年代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2004年城镇化水平达到了31.5%,1996—2004年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为12.8%。因此,初级阶段的城镇化水平出现了较高的发展速度。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阶段规律可知,当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其城镇化水平进入中级阶段,即进入城镇化水平高速增长阶段。由此预测,2020年的望城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左右,县城总人口将发展到78万人,城镇人口发展到54.6万人左右。远景(2050年)望城县域总人口达到8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0%左右,县域城镇总人口达到70万人左右。

城镇个数将由现状的16个发展合并为13个,构成县城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高质量的、中小城镇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网络体系,并成为长沙市域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城乡网络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tt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