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物材料与仿生材料

更新时间:2023-04-23 14: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hapter 6 Biomaterials and Biomimetic Materals

生物材料与仿生材料

本章主要内容

J 6.1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J 6.2 组织工程材料 J 6.3 生物陶瓷 J 6.4 仿生复合材料

6.1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J J J J J

6.1 .1 生物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6.1.2 生物医用材料的性能与分类 6.1.3 医用金属材料 6.1.4 医用高分子材料

6.1.5 无机生物医学材料

6.1 .1 生物材料的定义与分类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泛指一切与生物体 相关的应用性材料或由生物体合成的材料。 按其应用可分为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和与生物合成有关的应用材料。而按 生物材料来源可分为天然生物材料和人工生物材 料;与此同时材料学的发展使有些材料兼具天然 和人工合成的特性。 狭义的生物材料指的是能够用来制作各种人 工器官和制造与人体生理环境相接触的医疗用具和制品的材料,即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材料的另一种分类方法生物材料包括三部分,即生物医用材料,仿生材料 和生物模拟。 生物医用材料:最重要的是材料与人体相容性和材 料本身的性能,通过组织工程、生长因子、DNA和 自组装技术,可生产出人类的各种器官。事实上, 除神经系统以外,人的各种器官都可制造。 仿生材料:生物是多年演化的结果,有很多特性值 得模仿,通过深入研究现有生物体和生物现象而进 行仿造,对材料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用于 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 类高技术材料,即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的天然 或人造材料,其作用药物不可替代。生物材料能 执行、增进或替换因疾病、损伤等失去的某种功 能,而不能恢复缺陷部位。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科 学家们利用从鲑鱼皮 中提取的胶原制造全 球首例人造血管。

生物医用材料与工业材料的最大区别是在生 理环境下使用。移植在生物体内的仿生材料,除 了能达到补钙的目的以外,对周围组织和血液不 应该有不良的影响,即应具有生物相容性。另外, 植入人体的仿生材料,应有足够的力学性能,不 能发生脆性破裂、疲劳断裂及腐蚀破坏等,即应 具有力学相容性。 生物医用材料是生物医学科学中的最新分支 学科,是生物、医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交叉形 成的边缘学科。具体涉及到化学、物理学、高 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 化学、生理学、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等很 多学科 。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史 目前被详细研究过的生物(医用)材料已超过 1000种,被广泛应用的有90多种,1800多种制 品。西方国家每年耗用生物(医用)材料量以 10~15%的速度增

长,1980年全球医用生物 (医用)材料及制品的销售额为200亿美元, 1990年达500亿美元,1995年近1000亿美元。 历史上首个人造心脏Jarvik-7,是在1982年植入 病人Barney Clark的体内。他共活了112天。另 一名也植入Jarvik-7的病人William Schrodedr则 活了620天。

生物医用材料是研制人工器官及一些重要医疗技 术的物质基础,综观人工器官及医疗装臵的发展 史,每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的发现都引起了人工器 官及医疗技术的飞跃。 – 生物惰性医用硅橡胶—人工耳、人工鼻、人工 颌骨等 – 血液相容性较好的各向同性碳被复材料—碟片 式机械心脏瓣膜 – 血液亲和性及物理机械性能较好的聚氨酯嵌段 共聚物—促使人工心脏向临床应用跨越一大步 – 可形成假生物内膜的编织涤纶管—人工血管向 实用化飞跃。

硅橡胶制作的人造器官 聚氨酯 制造的 人工心 脏

人工心脏

碟片式机械心脏瓣膜

6.1.2 生物医用材料的性能与分类一、 生物功能性指生物医用材料具备或完成某种生物功能时应 该具有的一系列性能。 根据用途主要分为: 承受或传递负载功能。如人造骨骼、关节和牙等, 占主导地位 控制血液或体液流动功能。如人工瓣膜、血管等 电、光、声传导功能。如心脏起博器、人工晶状 体、耳蜗等 填充功能。如整容手术用填充体等

人工心脏

人工关节

人工肾脏

人工血管

人造皮肤

科学家已从生物高分子 材料或合成高分子材料 中制造出了一二十种人 造皮肤。他们把这些材 料纺织成带微细孔眼的 皮片,上面还盖着一层 层薄薄的、模仿“表皮” 的制品。

加拿大发明骨骼打印机复制 立体人骨人造骨骼组织相当精细,可用于整 形、重建和脊椎手术。

二、 生物相容性指生物医用材料有效和长期在生物体内或体 表行使其功能的能力。用于表征生物材料在生物 体内与有机体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行为。 根据材料与生物体接触部位分为: 血液相容性。材料用于心血管系统与血液接触, 主要考察与血液的相互作用 与心血管外的组织和器官接触。主要考察与组织 的相互作用,也称一般生物相容性 力学相容性。考察力学性能与生物体的一致性

生物体对生物医用材料的响应-宿主反应1、生物学反应 A: 血液反应1、血小板血栓; 2、凝血系统激活; 3、纤溶系统激活; 4、溶血反应; 5、白细胞反应; 6、细胞因子反应; 7、蛋白粘附;

B: 免疫反应1、补体激活; 2、体液免疫反应 (抗原-抗体反 应); 3、细胞免疫反应。

C: 组织反应1、炎症反应; 2、细胞粘附 3、细胞增殖(异 常分化) 4、形成蘘膜 5、细胞质的转变

2、生物体对

生物反应的变化 1.急性全身反应 过敏、毒性、溶血、发热、神经麻痹等 2. 慢性全身反应 毒性、致畸、免疫、功能障碍等 3. 急性局部反应 炎症、血栓、坏死、排异等 4. 慢性局部反应 致癌、钙化、炎症、溃疡等

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响应-材料反应生物机体作用于生物医用材料-材料反应, 其结果可导致材料结构破坏和性质改变而丧失 其功能。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金属腐蚀 聚合物降解 磨损

1、金属腐蚀生物体内的腐蚀性环境: (1)含盐的溶液是极好的电解质,促进了电化学腐 蚀和水解; (2)组织中存在具有催化或迅速破坏外来成分能力 的多种分子和细胞。将对生物金属材料产生腐蚀。 对于生物材料而言多为局部腐蚀,具体包括应力腐 蚀开裂、点腐蚀、晶间腐蚀、腐蚀疲劳以及缝隙腐 蚀等,导致生物材料整体破坏。 虽然金属材料在生物体内保持惰性状态,但仍然可 能会有物质溶入生物组织中,并对生物体组织产生 毒性反应,造成组织的损害。如不锈钢溶出的Cr+6 生物组织的毒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tt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