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1-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1)

更新时间:2023-10-03 0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1)

摘要:中国在经过改革开放之后长足发展的三十年以后,中国普遍出现了人口超过200万以上的大中型城市,中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目前已经接近50%,中国在短短的30年间进行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有接近5亿人口已经在进城或者在进城的路上,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自然是希望具有购买能力的流动人口留下补充城市人口和城市的人力资源,因为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增高,尤其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城市人口的生育率和晚婚晚育率在逐年提升,原本是20年一代的人口出生率在城市逐渐变为30甚至35岁一代人,无形之间就有接近一代人在城市消失了,而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的聚集需要大量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群补充城市人力资源总容量,所以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除了需要补充城市具有购买能力的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拉动消费以外,还需要大量的年轻人口进入城市的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工作,补充城市人口不足造成的服务业从业人口的缺口,因此对于城市而言,外来人口一方面提供着城市发展所必需的消费动力,另一方面城市还需要外来人口涌入带来的人口和人力资源补充城市发展所形成的人力缺口。但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其进城打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赚取比原来务农收要高的打工收入补贴家用,在基本实现这个目的之后有部分打工人口开始考虑更深一层的目标,也就是留成定居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就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的流动人口定居意愿问题,众所周知,深圳是改革开放进

程中出线的一个全新型的特大型城市,30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短短几十年间发展成为一个具有1200万人口,其中流动人口占总人口70%的新型移民城市,对于深圳市政府而言,最希望的就是这些目前还没有取得深圳户口的外来移民能够安定下来成为深圳的一份子,因为如果这些流动人口在瞬间全部离开深圳,深圳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处于瘫痪状态。但如果我们从流动人口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其实我们就会发现流动人口由于其从事的不同的工种,其实其对留城的意愿以及动机是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思路就是通过对深圳800万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进行细分,针对从事不同工作的流动人口进行分别研究,有针对性的研究流动人口的定居意向,并针对性的提出政府希望重点留下的流动人口留城的相关策略措施。之所以采用这种研究思路,是因为对于对于深圳近千万的流动人口而言,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口都愿意而且都有能力留下来,笔者认为让所有的流动人口都留在城市既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和优胜劣汰是铁律,我们发展城市也必然遵守这个规律,因此本文在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流动人口进行分类,然后按照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的几大类工作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研究按工作分类的流动人口目前的工作状态以及从工作的所得,而工作的状态以及包括工资收入在内的既有物质方面的所得也有精神方面的所得最终决定了流动人口是否能够在城市长久的定居下来而且有能力在城市生活。在这个基础上在采取一定措施实现人口的固化。 关键词:流动人口;留城意愿;分类;研究;策略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在谈到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在其中涉及到几个概念,首先是人口迁移的感念,尤其是中国式的人口迁移概念;其次是和人口迁移有密切关系的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城市化不仅仅包括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波澜壮阔的现代城市化进程,还包括中国古代经历过的历次人口迁移以及其所造成的影响;然后我们想谈一下移民制度以及与之有关的中国户籍制度,最后我们谈一下人口迁移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问题,这些都是后文在研究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内容。下面让我们在研究之前,将上面提到的几个因素分别展开进行分类论述。

首先我们先谈到人口迁移,其实人口迁移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中国现代都是一种非常普遍而且可以理解的现象,但我们从历史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一条规律,那就是每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实都是与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尤其是经济发展以及大的社会变故,远的不说,1939年日军进入河南,国民党炸开花园口形成千里黄泛区之后,就有大量的河南灾民拖家带口的进入到中国陕西地区,这是因为社会原因引起的。还有就是民国时期因为战乱,大量的人口,尤其是山东省人口为了活命,纷纷出走到东北地区谋求活路,这其中则既有战争等历史性的原因,也有因为是敌占区,经济和社会比较稳定的缘故,但不可否认的事每次的大的人口迁移必定是和社会经济发展

密切相关的,而且二者之间呈现出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表现。

如果我们从学理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所谓的人口迁移其实就是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这种移动不是以一个单独个体的形式完成而是以整体规模形成,或者更确切地说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改变居住地的移动,这是学理层面广义的人口迁移,也是目前我们比较认可的人口迁移,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人口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每次人口迁移和和我们所记载的人口流动其实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其实是一致的。但如果我们再往深处研究,其实两个概念之间还是有一点细微的区别,尤其是在具体用方面,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剧,城市在迅速膨胀和扩张的同时,对于人口的吸纳以及内化成为一个短期历史趋势,我国的大中城市需要在一个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人口的集聚和提升,完成人口的规模效应,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将占国民总数近一半的人口吸进了城市,但目前尚没有将这部分吸纳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全部消化并将其变成城市居民,因此按照目前我国的制度,我们将将人口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主要是我国的区域行政管辖为准),从原居住地迁移到其他地方居住并且在当地改变其户籍登记的这部分人口称之为迁移人口,而将没有进行户籍变更登记的人口还称之为流动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迁移人口,这是两个概念之家的细微区别,而且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儒教国家习惯对国民进行户籍登记管理(早在中国封建社会实施井田制的时候就已经将这个制度定位为国家制度,

每个朝代之初都会进行户籍登记),这种迁移人口是真正意义上的流动人口,而实际上没有进行户籍登记并定居下来的这部分人口目前正是各个地方地方政府重点研究的对象,而将流动人口中条件比较好,收入比较高的人口留在迁徙地也是当地政府的夙愿所在。

上面我们重点介绍了人口迁徙和人口流动的细微差别,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几次人口迁移,以及目前的人口迁徙与我国的现代化和以及目前最重要的城市化发展的关系问题,最后再分析一下流动人口以及人口迁徙对于城市的贡献,主要从城市建设和人口补充作用,人口出生比率与劳动力补充的关系。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比较著名的七次人口规模迁移,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发生在“永嘉丧乱”时期,这个阶段主要是西晋永嘉年间,这次人口迁徙主要是因为战乱以及连年的天灾,因为筹集军费的缘故导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强烈的压迫导致黄河流域的广大常住居民因为沉重的苛捐杂税导致流离失所,因此这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是由黄河流域向江淮流域的人口迁移,主要向江苏、安徽及两湖地区以及四川地区,这次迁移人口总数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估计达到90万以上,这次人口迁移导致的结果就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的格局在这个时候开始发生改变,南方人口开始增多,并且再从农牧业比较发达的北方地区常住民到来以后,随着而来的是比较先进的农耕技术导致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这次人口迁移是中国人口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二次比较显著的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安史之乱”时期,还是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x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