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太路基施工施组施组

更新时间:2023-10-03 07:1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本施工段途经阳曲县东黄水镇及侯村乡,正线长6.74km。运营初期承担着石家庄与太原间的大部分客运量和部分货物运量。

我队承担Z9标段DIK159+791.35~DIK166+104.73站前路基及路基附属工程。

1.2自然条件 1.2.1地形地貌

本施工段为黄土堆积盆地,盆地内为典型的黄土地貌,冲沟发育,地形起伏相对较小。主要分布新黄土、老黄土、泥岩、砂岩夹煤层、石灰岩、,岩层平缓,地质构造较简单,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较深。

1.2.2气象与地震

沿线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受海拔高程的影响,夏无酷暑、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冬季以西风或西北风为主,夏秋季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降水量约500~8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温度为7~13℃,极端最高气温为41℃,最冷月平均气温为-9℃左右,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0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本施工段所处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1.2.3水文地质

本施工段河流分属黄河水系,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夏秋季有洪水,冬春季断流。

沿线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地下水水位在平原地区、河流河床附近较浅,而山区、丘陵埋深较深,一般约在30~600m不等。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对普通混凝土不具侵蚀性。

1.2.4工程地质

1

1.2.4.1地质条件

本施工段地质为山前坡洪积平原和黄土丘陵,地形略有起伏,冲沟发育,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新黄土、老黄土、碎石土、卵石土。

1.2.4.2地层岩性

沿线地层出露较齐全,太古界、下元古界、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分布。本施工段为山区,分布了新生界第三系砾岩、砂岩、泥岩、黏土;中生界三叠系砾岩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砂页岩。

1.2.4.3地质构造

线路处于中朝准地台之山西中台隆的东部,属Ⅱ级构造单元,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复杂。早期加里东运动,使地壳上升,吕梁期造山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区域构造的基本轮廓,而喜山运动以及新构造运动形成了断陷盆地、凹陷区。沿线主要处于一个大型复式向斜构造的北侧,此向斜内普遍发育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向斜两翼及北端基本为奥陶系、寒武系、长城系、滹沱群等非煤系地层。

1.2.4.4特殊岩土

1)新黄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1+p1)新黄土主要分布于低中山和丘陵的缓坡地带及阶地,黄褐色、褐黄色,硬塑~坚硬,垂直节理,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新黄土一般为Ⅰ级非自重湿陷,个别地段为Ⅱ级自重湿陷;本段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新黄土Ⅱ~Ⅲ级自重湿陷。

2)膨胀土(岩):主要为上第三系上新统(N2)黏土,棕红色,硬塑~坚硬,含铁锰结核,易剥落;主要分布于东陵井~东黄水段的冲沟中零星出露。黏土具弱膨胀性,自由膨胀率40%~50%。

3)填土主要为填筑土和杂填土,填筑土(粉质黏土)主要分布于公路、铁路及乡村道路路堤,杂填土主要分布于城市及村庄附近,厚0~5m。

1.3工程施工条件 1.3.1交通运输

公路:线路314省道与本工程并行交叉,县级及乡镇公路也较为发达,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较为便利的运输条件。

2

1.3.2通讯条件

本施工段位于太原市境内,通讯网络发达,为施工通讯提供便利条件。 1.4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客运专线,近期兼顾货运; 正线数目:双线;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以上; 最小曲线半径:5000m; 正线线间距:4.6m;

最大坡度:上行限制坡度13.5‰,下行最大坡度18‰; 到发线有效长:1050m,双机108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高速列车--动车组,中速列车--SS9,货运--DJ1; 牵引质量:高速列车:400~800t,中速列车:900~1000t,货运:5000t; 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1.5主要工程数量 路基工程

区间路基土石方110万断面方。 2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2.1编制依据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站前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资料、补遗书等招标文件。

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国家、铁道部、交通部现行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规范等。

现场踏勘调查获取的资料。 2.2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机构精干高效、责权利明确,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方

3

法及工艺先进科学,合理、可靠。

质量目标明确,保证体系健全,保证措施完善,满足开通速度要求。 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确保施工安全及人身设备安全。 工期目标明确,计划安排合理,保证工期措施得力,确保工程工期。 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精心进行现场布臵,少占农田,节约用地。 优化方案,推广“四新”技术,控制工程造价。

加强与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地方政府协调,加强各专业间的配合。

2.3编制范围

DIK159+791.35~DIK166+104.73段路基及路基附属施工。 3.施工组织方案 3.1施工准备 3.1.1施工队伍准备

开工前施工调查已完毕,负责本施工段施工的主要人员已进场,现场修建驻地及各种生产用临时设施已修建完成,场地平整、临时道路修筑及施工通讯问题已解决。参建施工队伍已调遣完毕并进行了入场前的动员培训。

3.1.2复测和控测

与设计单位已办理交接桩手续并组织精测队进行了线路中线、水平基准复测,并完成加密中桩、测放护桩及路基边桩,引入施工用水准点,为工程顺利开工做好了准备。

3. 1.3技术准备

积极与建设单位联系,备齐施工文件、图纸。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了设计文件,进行了图纸会审,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1.4征地拆迁

4

为能够及时开工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我方派专人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联系,做好与村民的协调工作以便征地拆迁工作能够及时进行,保证各项工程开工及正常施工的需要。

3.1.5试验室

为满足本施工段工程施工需要组建了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设在牛家滩,负责土工试验、土石方压实度检测、力学试验、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调整、混合料试件制作与养护及送检等。同时进行开工前的钢材、水泥、砂石料等材质检验。

3.1.6便道

本施工段线路走向与既有路基基本并行,沿线每隔1公里左右有既有乡村道路到达既有线附近,拟在线路右侧铁路地界范围内设臵施工便道,以便土方施工时使用。

3.1.7时通讯

为快速有效地施工,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在施工区域设臵完善的无线电通讯网络,确保工地指挥机构与现场的之间的通讯畅通,采用以下通讯方案:

队部与各工点的联系:主要工点装程控电话或使用移动电话。 各工点施工人员间的联系:移动电话、辅以对讲机。 3.2小临设施

小临设施的修建以实用、安全、文明、简易、节约为原则。 驻地建设:经理部租用民房,各工程队尽量租用民房,各工点以工棚为主。

试验室:租用砖房用于工程试验室。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x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