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4-19 11: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杠杆

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授课教师

时间 5.18 课题杠杆计划学时 2

重点1.了解杠杆的五要素及画力臂;

2.力臂的画法

课标要求《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这部分要求: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识别出杠杆,知道杠杆的特点和应用.

课时目标1.知道杠杆的概念,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识别出杠杆。

2.通过观察,了解杠杆的五要素,会正确画出力臂。

教法教师采用讨论法的方法

学法学生采用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用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的故事引入,引起学习杠杆的兴趣。(阿基米德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几何学、天文学方面均做出突出的贡献。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1他提出了精确地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2同时,系统证明了阿基米德原理(即杠杆定律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 3、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在力学方面阿基米德有句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意思是可以用足够小的力撬起足够重的物体,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利用杠杆可以产生改造自然的强大动力.)

然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剪刀、瓶盖起子、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等。抽象出杠杆的特征,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得出杠杆概念。

二、感知求疑

1.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举例子:在黑板上画出撬棒撬石头的图,结合图讲述什么是杠杆五要素,

3. 学生练习:利用课本图134的乙、丙两个例子抽象杠杆特征时,对图中每个例子画出杠杆示意图及五要素

4.你能总结一下画力臂的一般步骤吗?

答:可按下述步骤画力臂:

(1)首先确定支点O.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可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4)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

三、探究内化

1.任选两个实物演示其工作过程,请同学画出其杠杆示意图及五要素

2.分别画出下图中力F对应的力臂。

怎样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答:关于力臂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从几何上来看,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点”为杠杆的支点;“线”为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三、某一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但力的方向改变,那么力臂一般要改变。(a)图中F的力臂比(b)图中F的力臂小

四、(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a所示.

五、(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如图c所示

拓展延伸基础训练上当堂练习

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关于“杠杆应用”的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F

F

A B 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11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