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 【一等奖教案】1 (2)

更新时间:2023-04-29 18: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壁虎借尾巴

一、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难看、姐姐、拨水、吃草、伯伯、空中、方向、难过”等词语。学写“河、姐、借、呢、呀、哪”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句子理解字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适当的语气。

2.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小动物们安排不同的身份,运用对话,使文章生动形象。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

(参考资料:壁虎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脚趾上有吸盘,可以附在天花板和墙壁上爬行,经常在黄昏和夜间出来活动,吃蚊、蝇、蛾等昆虫,并不咬人,是人类的朋友。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能用力使尾部断落,过一段时间,尾巴又会长出来。)

2、准备生字卡片、活动幻灯片或课件。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用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引出“壁虎”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猜谜语好不好?

生:……

师:(壁虎的谜语)

生:……

(2)、通过图片、生字词学习以及壁虎的基本情况介绍让学生认识壁虎

师:对了,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壁虎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壁虎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

生:……(师补充介绍壁虎的情况)

师:跟老师读bi hu(出示“壁虎”生字卡片,并教读)

(3)、(小壁虎遇到危险),引出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壁虎遇到危险了。它遇到什么危险了呢?

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十五课《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课题,教读并分析)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呢?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遇到什么危险了?”

(学习第一段)

师:让我们来听听(放录音,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

生:……

师:小壁虎去借尾巴了,那到底结果怎样呢?在课文里啊都有告诉大家。那么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呢我们先来把生字新词学会,然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课文好不好啊?

生:……

第二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

师:上节课我们听说小壁虎遇到危险了,而且它也决定去借尾巴。那么结果怎样呢?我

们来听听……(放录音)听完了之后,大家说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没借到?好,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想想,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让学生自读自悟: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

(向谁借“△△”,怎样借“——”,结果怎样“~~”)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用途,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牛要用尾巴赶蝇,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生: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如果借给它,小鱼就没有尾巴了,它会沉到水里去的。

生:小壁虎那么小,老牛那么大,尾巴怎么能接到小壁虎的身上呢?

生:……(发表许多意见)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理解得很正确。那么,你们读读看,小鱼、老牛、燕子的话该怎么读?为生:(有滋有味,摇头晃脑地读。)

师:指名学生读,组织全班评议。

(可从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结合动物的特点评议。)

3.以小组分角色读3、4、5自然段。

4.小结延伸: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假如小壁虎继续向其他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借到了没有?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故事。(学生自由编;在小组里说、评、议;指名说,全班评议。)

三、学习6、7自然段

1.自读、讨论:

师: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样呢?为什么?

生:……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说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

读,全班评议;电脑课件录音朗读;全班齐读。)

四、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熟悉角色,练习读,加上动作、神态;小组排练。)

3.指名小组同学上台表演,全班评议、改进。(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动词“摇、拨水、甩、赶蝇子”等做些示意动作来理解。通过做动作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区别,如“摇”可用手做摇摆的动作,“甩”可通过甩一根绳子(头上拴些东西)来理解。)

(评议依据:①表演的连贯性;②各角色设计的动作、说话的语速、语气、表情是否符合课文的要求。)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略。

2.作业:续编故事。

小壁虎看见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多开心啊!它会告诉谁?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编故事:

小壁虎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它的朋友呢?朋友又会对小壁虎说些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ju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