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的用法

更新时间:2023-09-01 00: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务员考试

关联词的用法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也”“又”“还”“既 又 ”“一边 一边 ”“一方面 另一方面 ”、“不是 ,而是 ”等等。

(2)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分句间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更”、“而且”、“甚至”、“尤其”、“特别”、“何况”、‘不但(不仅、不只、不光) 而且(并且、也、还、甚至) ”、“尚且 ,何况, ”等。

(3)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有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选择复句有两种。一种是有取舍的选择复句,表示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常用“与其 ,不如 ”、“宁可 ,也不, ”等关联词语。另一种是无取舍的选择复句,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常用“或者 ”、 “也许 ,也许 ”等关联词语,表示几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并不互相排斥;也常用“不是 ,就是 ”、“要么 ,要么 ”等关联词语,表示两种可能性是不相容的,不能同时存在。

(4)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这类复句常用“虽然(尽管、固然) ,但是(可是、却) ”、“然而”、“不过”等关联词语。

(5)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这类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因果关系,有的两个分句是前因后果,有的两个分句是由果朔因。常用“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为(由于) ,所以 ”、’‘ 之所以 ,是因为 ”等关联词语。另一种是推论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一般用“既然, ,就 ,”等关联词语来表示。

(6)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就”、“便’等配合使用。

(7)条件复句一般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只有”、’‘除非”等,它们常和副词“就”、“便”、“才”等配合使用。

关联词语使用五忌:

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示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及个别介词和短语叫做关联词语。它是各类复句不同的事理关系的形式标志,能帮助我们明、认识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关联词语运用得好,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积极作用;运用得不好将会导致一些语法错误。故在复句中运用关联词应五忌。

公务员考试

一、忌辨析不明

有些关联词语意思相差甚微,用法相似;有些关联词语形似而神异,应用时应特别加以区别。

“尽管”与“不管”开似,只一字之差,但用法与意义完全不同。“不管”是表排除一切条件,是无条件式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尽管”是让步语气的转折复句的关联词。如:

①不管你认不认识,见了谁都打招呼。

②尽管他说得有点过分,但总是为咱自己好。

另外,像“不是 而是 ”只有一字之差,用不着法与意义却完全不同。前者表选取择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如:

③其实这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个堡垒。

④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

有些关联词语,即使是表示同一逻辑事理关系,但它们在意义上也有细微的差别,不能互换。如“只有 才 ”与“只要 就 ”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但前者表示的是必要条件,后者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如: ⑤只有走这条路,才能顺利登上华山顶峰。

⑥只要走这条路,就可以到达罗马。

有的关联词与不同的关联词语搭配,所反映的事理逻辑关系也不同。如: ⑦他既不说好,也不说坏。(表并列)

⑧他对我来说,既是严师,更是挚友。(表递进)

⑨敌人既敢来侵犯,就消灭他。(表因果)

二、忌搭配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用的时候,都有相应的搭配形式,彼此相互照应。如:“如果 就 ”、“不管 都 ”、“尽管 却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不 等”。如果反不能配对的关联词扯在一起,将表示不出一定期的事理关系,甚至会出现语法错误。如:

⑩外国代表团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民就热情地拆接待他们。

只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只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较好成绩。

关联词语“无论”一般与“都”搭配;不能与“就”搭配。“只要”一般与“就”搭配,不能与“才”搭配。故以上两句不能正确表示出分句间的事理关系,出现了语病。

公务员考试

当然,有的关联词语可以与不同的关联词语搭配,表示一定的事理关系。如:“不是 就是(而是) ”、“然 更(又/也) ”等,应加以留心。

三、忌关联词语不完整

复句中的大部分关联词语,可以省去其中的一个,如“因为 所以 ”、“不但 而且 ”。如:

因为天下雨,所以明天的活动会取消。

虽然他年纪很大,但体力仍十分充沛。

这两句中的“因为”“虽然”均可以省写,但如果要省去年一个关联词,常常要将后两句的位置颠倒。如:

今天天气不错,虽然有点风。

但如果随意省轿略应有的关联词语,则会使语意不明,造成语病。如:

桂林山水不仅以它的秀丽多姿吸引了无数游客,以它的奇特风貌把人们带入梦幻的仙境。

如果说西安是以它丰富的名胜古迹闻名于世界,桂林则是以它秀丽的自然风光获得“甲天下”的美称。

这两句均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句中“不仅”之后应有一个“而且”相搭配;/句中如果之后应有“那么”与之相搭配。因此,它们分别表示不出递进关系与假设关系,使句意不明,造成语病。

特别是对那些只能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则更不能省。如“I不是 而

是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不) ”、“除非 才 ”等。

四、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是由关联词语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副词只能放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但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在句中的位置相对较灵活一些,一般 肥下几种情况:

1、 在后面分句里,一般放在主语之前。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2、在前一分句里,且前后两分句的主语相同一般在主语之后。

他这两手不但坚硬,而且灵巧。

你既然知道这件事,就不应该瞒我。

3、 前一分句是,且前后两分句的主语不同,一般应放在主语之前。

公务员考试

不但戏剧家要“练功”,作家也要“练功”。

假如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当然,有时也可用在主语之前,且前功尽弃后移动并不影响句子的意思的。如: 你只要说王林青家有病,他就会来的。

只要你说王林青家用病,他就会来的。

如果不符合以上几个规则,就会出现语言不由衷,如以下几个句子: 小王发音不仅很清晰,而且笔法也很流畅。

这篇文章观点不是有问题,而是材料安排不当。

不但他这两手坚硬,而且灵巧。

以上//两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前因为前后两分句的主语不同,/因两分句的主语相同,故加点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后。

五、忌关联词语表示的事理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不一致

复句间的关联词语是用来表示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因此必须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语病。如:因然许多猎奇者与研究者的“光临”,环境已慢慢改变,然而“女人国”是不会消失的。

这个句子中使用的关联词语是转折关系的,但前后两分句间并不存在转折关系,倒是存在因果关系,故应将这组关联词语改为“由于 因此 ”。又如: 他已经跑了三千米了,而且还不觉得累。

这一句中使用了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且”,但前后两分句间并不存在递进关系,而是砘 转折关系,故应将“而且”改为“但”。

关于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的假命题的分析

我们知道, 逻辑学当中包含3种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和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这3种假言命题 具有如下等性质。 了解性质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作出基础理论的判断。

先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其表达形式:“只要........就..........”,“如果........那么.........”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

举例 只要A 就B 或者 如果A那么B 这样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是有2个事件组成的。A和B

其表达构成逻辑整体(错误的+正确的) 就是有4种情况, A成立+B成立, 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

公务员考试

我们发现在充分命题的表达方式中,这四种形式只有一个不满足,

如果A 则B, 不满足的情况是 如果A 则非B。 即A成立B不成立。

其它三种情况都是符合这个充分假言命题的。 如果满足这3种情况当中的任意一种,那么这个假言命题就是为真的。

从而我们推断出, 这个假言命题的 假命题就是 A成立B不成立。 注意:这里不能用假言命题形式表达。因为这是4种情况中剩下的唯一一种情况,是陈述性的。

因此得出结论:充分假言命题的假命题 是肯定前件,否定后件组成的陈述性命题。且当此充分假言命题为真的时候,自然假命题不成立,当充分假言命题为假的时候,其假命题是成立的,也就是为真了。 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确定。

同理,我们看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表达形式:“只有.......才.........”

举例 只有A 才能B。 这样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我们来看待A和B的组合。 A成立B成立, 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

这4种情况构成了一个整体逻辑。

我们发现。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这四种情况只有一种不满足, A不成立B成立。

只有A 才能B,显然B的成立是基于A的基础上的。 A 成立了 才能有B成立的可能。 因此 A不成立B成立 是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

因此得出结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的假命题是 否定前件,肯定后件的陈述性命题。且当此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则自然其假命题不成立。如果当必要条件为假。那么其假命题必然为真。假命题所陈述的情况就成立了!

最后请大家记住: 假言命题+ 其假命题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整体! 非此即彼的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eo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