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更新时间:2023-09-01 00: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年第13期总第51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No.13,2009SerialNo.51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张小蕾

(天津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天津300191)

摘要: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场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领域的革命,同它要求人类用生态经济的思维方式来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用时也是社会生活领域的革命,是环境伦理道德的革命。符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生态经济理念的产生,经历了矛盾调和、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变,具有系统性、循环性和协调性的特征。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生态;生态经济;生态文明F123.2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3-0019-02

随着环境意识的逐渐提高,“绿色科学”理念的不断普及,生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生态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在经济与自然之间达成的一种妥协与平衡。

提出,他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阐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学科[2]。但在解释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之时,由于不同学科的学者出发点不同,他们也具有某些分歧,“经济学家把环境看做经济的一个子

[3]

系统,生态学家则与之相反,把经济看做环境的一个子系统”,

一、生态经济理念的提出

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场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领域的革命,同时也是社会生活领域的革命,是环境伦理道德的革命。它要求人类用生态经济的思维方式来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用符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生态经济的含义

中国古代生态意识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譬如《逸周书·大聚篇》中,记载了公元前21世纪大禹关于环境资“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源保护的思想:

[1]

月,川泽不入网,以成鱼鳖之长。”在西方,“生态”一词原有

尽管存在分歧,他们大都认为生态经济需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中国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也对“生态经济学”的含义提出了各种表述:马传栋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结

[4]

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王东杰、姜学民、杨传林认为,“生

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

[5]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吴玉萍认为,“生态经济学是研

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的矛

[2]

。盾运动发展规律及其应用的经济学分支”

(二)生态经济理念的演进

生态经济学“要求经济增长要与生物资源的持续力为依

[6]

据,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总原则”。

住所和栖息地的含义。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生万物,万物有灵”;德谟克利特认为,“没有任何东西从无中来,也没有任何东西毁灭后归于无”。这些中外学者的观点,都具有生态的意识和理念。

“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的含义。后西方的“economy”一词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入中国,翻译为“经济”,才具有了现代“经济”的含义。而在西方,“economy”原有住所和栖息地的含义,引申为家庭日常活动的场所,后来演变为管理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以及对一个社团资源的管理。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尼斯·鲍尔丁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概念。目前世界上对“生态经济学”最权威的定义,由著名生态经济学家RobertCostanza

收稿日期:2009-01-28

生态经济理念的演进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矛盾调和: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生态经济理念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理论强调,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系统,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任务是解决人类发展的困境。学者普遍认为,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类社会要想避免环境的衰退,就必须自觉遏制经济的增长,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调和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矛盾。

2.协调发展: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生态经济理念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理论强调生态系统和经

作者简介:张小蕾(1980-),女,山东济南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发展战略研究。

—19—

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始从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承载力等问题。学者扩展到可再生资源以及环境容量、

意识到通过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努力,生态系统和这种观点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经经济系统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济问题认识的深入,推动了生态经济理念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生态生态系统和经经济理念的创新阶段。这一时期的理论认为,

济系统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人们关注的焦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点扩展到生态经济价值理论。

《我们共同的未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这个概念最为重要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之处是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当做人类发展的目标和人类

[7]行为的准则”。

要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维持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内要素的整体效应。

三、生态经济的多维指向

生态经济要求我们彻底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发展理念,建设新型的生态经济,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树立科学的经济发展观。树立科学的经济发展观,是建要摈弃传统经济发展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的必要前提。

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增长而忽视经济效益质量,或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本、

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以自然资源是无限供给为假设前提,以资源的大量损失和严重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正在和已经严重制约着经济持续发展。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选择有利于生态改善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在自然的两个承载力上,即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生态承载能力。

3.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是相互联系、互为制约的两个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增长成本过大的重要原因。由于传统工业社会错误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人类在享受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着传统工业时代产生的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是目前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是实现可持续生态经济模式的必然要求。

4.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要求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良性循环的同时,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经济高效是生态经济的显著特征和内在要求。而要实现经济高效,必须充分利用并完善市场机制。建设生态经济,必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刺激经济效率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源、

二、生态经济的基本特征

生态经济是生态和经济的复合体,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新兴发展理念和经济模式,生态经济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系统性。生态经济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环境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人类虽然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但并非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人。因此,人类在进行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时,不能置身于生态经济之外,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而应当主动将自己视为生态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只有这样,生态经济的系统性特征才能凸显出来。

2.循环性。传统工业经济社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做法,超越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最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生态经济循环的大系统。生态经济理念要是一个由客观规律支配的、

求我们,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经济活动,将经济活动限制在资源和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实现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

3.协调性。无论自然社会还是人类社会,无论经济活动还是社会活动,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要保证整体系统的良好运行,必须实现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只有实现协调,才可以表现出整体效应。生态经济理念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同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参考文献:

[1]钱永苗,竺效.试论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C].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周立华.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学[J].自然杂志,2004,(5).

[3]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M].林自新,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1-21.[4]马传栋.生态经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2.

[5]王东杰,姜学民,杨传林.论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J].生态经济,1999,(4).[6]李建龙.城市生态绿化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58-359.[7]滕藤.生态经济与相关范畴[J].生态经济,2002,(12).—20—

[责任编辑吴高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4o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