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 下肢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25 21: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下肢

40

一、 重点内容

下肢的重要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大、小隐静脉;梨状肌上、下孔和坐骨小孔;髋、膝动脉网;肌腔隙、血管腔隙;股鞘和股管;收肌管;坐骨神经;胫前、后动脉;腓浅、深神经;足背动脉。 二、 难点内容

股三角;腘窝;收肌管;踝管;小腿前、外侧区及后区。 三、试题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穿过梨状肌上孔的神经是:(A) A 臀上神经 B 坐骨神经 C 股后皮神经 D 臀下神经 E 阴部神经

[考核要点]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常见错误]B、C、D、E

[错误解析]首先应掌握梨状肌上孔的形成。坐骨大孔被梨状肌分成上方的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其中,在上孔内走行结构主要是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而从下孔走行的结构分别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本题主要考上孔结构,可见A是正确答案,而 B、C、D和E皆是经下孔走行结构,故可以排除。

[临床要点]梨状肌上孔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出入。当梨状肌发生病变时,可压迫这些结构,导致其损伤,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正确答案]A

2、 发生急性腰扭伤时,那条神经易受牵拉错位? A 臀上皮神经 B 臀下皮神经 C 臀内侧皮神经 D 髂腹下神经外侧支 E 髂腹股沟神经

[考核要点]臀部皮神经支配 [常见错误]D

[错误解析]臀部皮神经分三组:臀上皮神经、臀内侧皮神经和臀下皮神经。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经竖脊肌外缘自胸腰筋膜的骨纤维管穿出,越过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的皮肤。当腰部急性扭伤时,被固定的臀上皮神经易受牵拉错位而引起腰腿痛。臀内侧皮神经为第1~3骶神经的后支,在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连线的中1/3段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内侧和骶骨后面的皮肤。臀下皮神经为股后皮神经的分支,绕臀大肌下缘返向上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下部的皮肤。此外,臀部外侧的皮肤还有髂腹下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本题主要考哪条神经易受牵拉而损伤,答案A是正确的。而答案D分布于臀部的外侧,不易受牵

1

拉。

[临床要点]臀部的皮神经分布于臀部,支配其皮肤感觉。当某一神经受损伤,会引起分布区域的感觉障碍。 [正确答案]A

3、 出梨状肌下孔入坐骨小孔的结构是: A 臀下血管及神经 B 臀下血管及阴部神经 C 闭孔血管及神经

D 阴部内血管及阴部神经 E 阴部神经及臀上神经

[考核要点]出梨状肌下孔进入坐骨小孔的结构 [常见错误]A

[错误解析]此问题分两部;1、穿梨状肌下孔的结构有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动脉、静脉及阴部内动脉、静脉和阴部神经。2、即上述结构哪些再通过坐骨小孔,主要是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和静脉。从本题看只有D答案是正确的,而A答案是穿出梨状肌下孔,但不经过坐骨小孔。其它则是混淆答案,需注意。

[临床要点]梨状肌损伤向下压迫会损伤穿梨状肌下孔的结构,引起下孔内结构的病变。

[正确答案]D

4、 关于大隐静脉的行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经内踝前方与隐神经伴行 B 全长与隐神经伴行 C 经髌骨内缘上行

D 与小隐静脉间无交通支 E 在大腿部与隐神经伴行

[考核要点]大隐静脉行程、伴行结构 [常见错误]C

[错误解析]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浅静脉,长约76cm,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缘,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上行,继续沿胫骨内侧髁后内方至大腿内侧,逐渐行向前上,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在隐静脉裂孔处附近有五条属支与小隐静脉属支之间相互吻合。本题答案D可以排除,而隐神经是股神经的末支,主要分布于膝关节、小腿及足内侧缘的皮肤。因此,B、E答案不对,C答案也不对,应为胫骨髁后内方。

[临床要点]此静脉在内踝前方的一段位臵表浅,且较恒定,临床上常在此部行静脉切开或穿刺。 [正确答案]A

5、 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因无静脉瓣,血液回流困难 B 下肢深静脉较易发生 C 常见于股静脉

D 主要发生在大隐静脉

E 外科处理时,须结扎穿静脉及伴行皮神经 [考核要点]下肢静脉曲张好发部位

2

[常见错误]B、C

[错误解析]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在大隐静脉,多发生在小腿上部,小隐静脉各属支间的吻合支及大小隐静脉的交通支,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切除术时,必须分别结扎和切断五条属支及与深静脉的交通支,以防复发。但不能结扎隐神经。选B、C答案原因是概念不清,A、E答案不对。

[临床要点]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病之一,主要发生在大隐静脉。一些人大隐静脉有先天性管壁薄弱,加之该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在皮下缺乏有力的支持,因而在长期直立工作或慢性腹压增高的人,易导致管壁扩张,瓣膜关闭不全,浅、深静脉血液逆流,继而管壁伸长、迂曲,形成静脉曲张。 [正确答案]D

6、 构成肌腔隙与血管腔隙的共同点是: A 腔隙韧带 B 耻骨梳韧带 C 腹股沟韧带 D 反转韧带 E 肝圆韧带

[考核要点]肌腔隙与血管腔隙的构成 [常见错误]A

[错误解析]要熟练掌握肌腔隙与血管腔隙的构成,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对比两者构成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是C,而选A是认为肌腔隙与血管腔隙其中都有腔隙两字。

[临床要点]肌腔隙和血管腔隙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由髂耻弓分为外侧的肌腔隙与内侧的血管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区间的通道。 [正确答案]C

7、 股三角的境界正确的是: A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 B 外界为缝匠肌外侧缘 C 后内侧界为髂腰肌

D 后外侧界为长收肌外侧缘 E 前界为筛筋膜

[考核要点]股三角的境界 [常见错误]B

[错误解析]股三角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前界为阔筋膜,后壁凹陷,外侧为髂腰肌,内侧为耻骨肌及其筋膜。从本题答案看只有A为正确的,B答案应为缝匠肌内侧缘,C、D答案正好颠倒,E答案应为阔筋膜。 [临床要点]股三角是股前区上1/3段,呈一底边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形,由上述结构围成,在其中主要走行的结构有股动脉、静脉、神经等。 [正确答案]A 8、 临床上常应用股动脉压迫止血、插管造影、股神经阻滞麻醉及股静脉穿刺等,而在实际操作中困难很大,需要掌握正确的三者排列关系: A 由外至内为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 B 由外至内为股神经、股静脉、股动脉 C 由外至内为股动脉、股神经、股静脉

3

D 由外至内为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 E由外至内为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 [考核要点]股三角内主要结构的位臵关系 [常见错误]A、E

[错误解析]股三角内主要结构有股鞘、股管、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等,这些结构位臵关系为股神经在外,股动脉居中,股静脉在内,因此B答案正确。答案A、E是混淆答案,其它答案也不对。 [临床要点]见标题。 [正确答案]B

9、 关于股前区浅层结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股前区内侧份皮肤较厚,移动性小,常作中厚层植皮的供皮区 B 浅筋膜内有皮神经、浅血管及浅、深淋巴结 C 浅筋膜在近腹股沟处分为脂肪层和膜样层 D 深筋膜为髂筋膜

E 浅筋膜深层膜样层附着于腹股沟韧带处 [考核要点]股前区浅层结构 [常见错误]A、E

[错误解析]股前区内侧份皮肤较薄,移动性大,故常作中厚层植皮的供皮区。浅筋膜在近腹股沟处分为脂肪层和膜样层,分别与腹前壁的Camper筋膜和Scarpa筋膜相延续。膜样层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一横指处,附着于阔筋膜。浅筋膜内有皮神经、浅血管、浅淋巴管及浅淋巴结等。通过解析,答案A、B及E可排除。而D答案应为阔筋膜。

[临床要点]股前区内侧份皮肤较薄,移动性大,故常作中厚层植皮的供皮区。 [正确答案]C

10、 关于隐静脉裂孔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5cm处 B 为阔筋膜的裂孔 C 其内侧缘明显而锐利 D 有隐神经通过 E 有小隐静脉通过

[考核要点]隐静脉裂孔的结构 [常见错误]A、E

[错误解析]隐静脉裂孔是阔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的下方约一横指处或耻骨结节下外方约3—4cm处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凹陷。其表面覆盖一层有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或外筛板,隐静脉裂孔的外侧缘锐利呈镰状,称镰缘,前方有大隐静脉通过。本题答案中只有B符合。答案A应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的下方约一横指处。而E答案应为大隐静脉。

[临床要点]隐静脉裂孔是大隐静脉汇入部位,也是股疝内容物突出的部位。 [正确答案]B

11、 肌腔隙包括下列哪些结构? A 股血管

B 隐神经及大隐静脉 C 股神经和髂腰肌 D 股鞘和股管

4

E 股浅淋巴结

[考核要点]肌腔隙的内容 [常见错误]A、D

[错误解析]肌腔隙内主要容纳髂腰肌、股神经、股后皮神经。本题A和D答案是血管腔隙内的结构,不要混淆。B和E答案是错误的。

[临床要点]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蔓延至大腿根部,并可激惹股神经。 [正确答案]C

12、 血管腔隙内通过的结构有: A 股神经

B 股外侧皮神经 C 髂腰肌 D 闭孔血管 E 股血管

[考核要点]血管腔隙的内容 [常见错误]A、B、C

[错误解析]血管腔隙内有股鞘、股血管、股管、生殖股神经的股支及淋巴管通过。答案中A、B及C是肌腔隙的内容,只有E是正确的。答案D穿闭膜管进入股内侧区,不经血管腔隙。

[临床要点]血管腔隙同肌腔隙一样,也是腹、盆腔与股部之间的通道。在其间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经过,在体表可以触及到股动脉的搏动。 [正确答案]E

13、 构成股鞘的筋膜有哪些? A 腹横筋膜 B 髂筋膜

C 腹横筋膜和髂筋膜 D 阔筋膜 E 筛筋膜

[考核要点]股鞘的形成 [常见错误]A、B

[错误解析]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脉、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向下与股血管的外膜融合为血管鞘。本题答案只有C符合。答案A和B都片面,所以都不对。其它答案是混淆的,需要进行鉴别。 [临床要点]股鞘内容纳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在临床上股动脉压迫止血,股静脉输液或穿刺等较常见。 [正确答案]C

14、 哪条动脉为腹下部带蒂游离皮瓣移植常用的血管? A 腹壁浅动脉 B 阴部外动脉 C 旋髂深动脉 D 腹壁下动脉 E 腹壁上动脉

[考核要点]腹下部浅筋膜血供 [常见错误]B、C

5

[错误解析]股动脉发出三条浅支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分布此区域,在临床上通常应用前两者进行带蒂游离皮瓣移植。因此,答案A是对的,B答案是支配阴部的一条血管,甚少应用其植皮,而C答案是髂外动脉发出的分支向外上斜行,主要分布于腹部三扁肌、腰大肌、髂肌等,D、E答案位于腹直肌鞘后层与肌肉之间,均为深动脉。

[临床要点]在临床上出现烧伤、烫伤、弹器伤等皮肤缺损,可以从身体其它部位包括下腹部取皮进行皮瓣移植,加速病变区域的覆盖及愈合。 [正确答案]A

15、 收肌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的顺序为: A 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B 隐神经、股静脉、股动脉 C 股动脉、隐神经、股静脉 D 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 E 股静脉、隐神经、股动脉

[考核要点]收肌管内结构的排列顺序 [常见错误]B、C

[错误解析]收肌管位于股前区内侧中1/3段,呈三棱形间隙,其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管内由前向后的结构分别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本题答案选B、C、D、E是对其结构排列顺序记忆不清。 [临床要点]股三角与腘窝内的疏松结缔组织,通过收肌管相互联系,故二处的炎症、脓肿均可彼此蔓延。 [正确答案]]A

16、坐骨神经临床检查常用部位为:

A 在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内侧缘的夹角处 B在臀大肌上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内侧缘的夹角处 C在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的夹角处 D在臀大肌上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的夹角处 E在臀中肌下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内侧缘的夹角处 [考核要点]检查坐骨神经压痛点常见部位 [常见错误]A、D

[错误解析]坐骨神经在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的夹角处,位臵较表浅,为检查坐骨神经压痛点的常用部位。由此可见,本题答案只有C是对的,其它答案是混淆答案。

[临床要点]坐骨神经在股后区发出的肌支,大都起自内侧,因此其外侧可视为安全区。故在显露坐骨神经时,要沿神经的外侧缘分离,以免损伤至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和半膜肌的分支。 [正确答案]C

17、嵌顿性股疝松解术切开腔隙韧带应避免损伤: A 腹壁浅动脉 B 旋髂浅动脉 C 股动脉

D 腹壁下动脉耻骨支或异常闭孔动脉 E 阴部内动脉

[考核要点]股疝好发部位及原因

6

[常见错误]A、E

[错误解析]股疝发生时,腹腔脏器经股环突向股管直达隐静脉裂孔上部,并且股环本身狭小,周围多坚韧韧带,不易扩张。因此,股疝易嵌顿。股疝疝囊外侧有股静脉,手术中必须考虑到来自腹壁下动脉的耻骨支或异常闭孔动脉,它们行经腔隙韧带的上方或后方,易损伤,故本题答案中只有D答案符合,答案A、E与之无关,B、C则为混淆答案。

[临床要点] 在进行嵌顿性股疝松解手术中切开腔隙韧带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耻骨支或异常闭孔动脉。 [正确答案]D

18、关于收肌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外侧壁为缝匠肌和大收肌腱板 B 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 C 后壁为大收肌和长收肌 D 通过股神经和股血管 E 通过股深血管

[考核要点]收肌管的构成 [常见错误]D

[错误解析]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位于股前内侧中1/3段,长约15cm,呈三棱形间隙,其前壁是张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腱板前方为缝匠肌所覆盖,管的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管内通过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及周围淋巴结等。因此,本题答案只有B是正确的。而答案D中无股神经。其它答案则位臵错误。

[临床要点]收肌管是股部下1/3寻找股动脉的标志 [正确答案]B

19、关于股深动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5cm处起于股动脉 B 在腹股沟韧带深面起于股动脉 C 下行于股动脉外侧 D 发出腹壁浅动脉

E 分支为旋髂浅动脉及旋髂深动脉 [考核要点]股动脉的主要分支 [常见错误]D、E

[错误解析]股深动脉是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5cm处发出的粗大分支,自后外行向内下,经长收肌与大收肌之间,沿途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数条穿动脉及肌支至邻近诸肌,并参与构成髋周围及膝关节动脉网。因此,B、C答案不对,而D答案是股动脉在起始处发出的一浅支,是腹下部带蒂游离皮瓣移植常用血管。E答案中旋髂浅动脉同D答案中的腹壁浅动脉皆起自股动脉,旋髂深动脉则是髂外动脉发出的。

[临床要点] 股深动脉是股部深层的主要供血动脉,其血栓易致骨深区缺血而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 [正确答案]A

20、股鞘内从内向外依次为: A 股动脉、股神经、股静脉

7

B 股管、股静脉、股动脉

C 股深淋巴结、股动脉、股静脉 D 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 E 股管、股神经、股血管

[考核要点]股鞘内的结构及排列顺序 [常见错误]D

[错误解析]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为股管,即由内至外的顺序为股管、股静脉、股动脉。因此,答案B是正确的,而D答案是股三角中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不要混淆。 [临床要点]股鞘内有股动脉和股静脉,在临床上可进行动脉穿刺或压迫止血及静脉输液等。在外伤时,也容易损伤此部。 [正确答案]B

21、关于坐骨神经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起自腰丛

B 多数由梨状肌下孔出盆 C 在臀中、小肌间下行 D 分支支配股二头肌短头 E分支支配股四头肌

[考核要点]坐骨神经起止、走行、分布 [常见错误]A、D

[错误解析]坐骨神经起自骶丛,多数以单干形式由梨状肌下孔出盆后,在臀大肌、股方肌间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至股后区,沿股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一般下行近腘窝上角处,即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二终支,在其形成中自内侧发出肌支至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半腱肌与大收肌坐骨部,而股二头肌短头是由腓总神经支配,可见A、C、D、E答案皆不对,只有B答案是正确的。 [临床要点]同16题 [正确答案]B

22、关于股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内有股血管

B 上口为股环,下口为皮下环 C 内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D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镰缘上角和筛筋膜 E 外侧界为腔隙韧带 [考核要点]股管的构成 [常见错误]C

[错误解析]股管位于股鞘内侧份,长约1~1.5cm,男女无明显差异,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及镰缘上角和筛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缘纤维隔,其上口称股环,下口位于隐静脉裂孔处,其内无结构。从本题看,只有D答案是对的。C答案应为外侧界。

[临床要点]股管是好发生股疝的部位,由于股环的特殊结构,可使腹内脏器从该位臵通过,在隐静脉裂孔处突出于体表,形成股疝。 [正确答案]D

23、关于股神经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8

A 起自骶丛

B 经血管腔隙入股三角 C 肌支支配股内侧群肌

D 末支为隐神经,分布于股前区皮肤 E 在股三角内位于最外侧

[考核要点]股神经的起止、走行、分布 [常见错误]A、B、C、D

[错误解析]股神经起自腰丛,沿髂筋膜深面经肌腔隙进入股三角,发出肌支支配股四头肌、耻骨肌和缝匠肌,关节支分布于髋、膝关节,其皮支为股中间皮神经和股内侧皮神经,分布于股前区皮肤,股神经末支为隐神经,在股动脉前面进入收肌管。本题答案中A、B、C、D通过上述解析,可排除。只有E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E

24、关于闭孔动脉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与阴部神经伴行 B 分布于股内侧群肌 C 为股动脉的分支 D 无分支分布于髋关节 E 经血管腔隙出盆至腹部

[考核要点]闭孔动脉起止、走行、分布 [常见错误]A、C、D、E

[错误解析]闭孔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前干,与同名静脉、神经伴行,沿盆侧壁经闭膜管至股部,出盆后分前后两支骑跨短收肌,前支分布于股内侧群肌,并与旋股内侧动脉分支吻合,后支分布于髋关节与股方肌等。根据问题所要答案应为B,其它答案说法皆错误,是混淆项。 [正确答案]B

25、关于闭孔神经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起自骶丛

B 出盆后与股血管伴行 C 其分支分布于髋、膝关节 D 皮支支配闭孔外肌、大收肌

E 肌支分布于股前区内上部的皮肤 [考核要点]闭孔神经起止、走行、分布 [常见错误]A、B、D、E

[错误解析]闭孔神经起自腰丛,出盆后分为前后两支,前支行于短收肌浅面,分布于长收肌、股薄肌及髋、膝关节,后支行于短收肌深面,分支支配闭孔外肌和大收肌,其皮支由前支发出,分布于股前区内上部的皮肤。本题答案中A、B、D、E皆不符合,是干扰答案。只有C答案是正确的。

[临床要点]在髋关节病变时,常伴有牵涉性膝关节痛。 [正确答案]C

26、关于腘窝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上内侧壁为股二头肌

B 上外侧壁为半膜肌和半腱肌 C 顶为腘筋膜

D 由浅入深为腘血管、腓总神经、胫神经

9

E 腘筋膜厚、松弛,腘动脉瘤时因扩展范围大而无感觉 [考核要点]腘窝境界、内容 [常见错误]A、B、D、E

[错误解析]腘窝呈菱形,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上内侧壁为半膜肌和半腱肌,下内、外侧壁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顶为腘筋膜,窝底自上而下分别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由浅入深的结构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及窝上外缘腓总神经。根据题意,答案A、B、D、E的说法互相颠倒,易混淆。

[临床要点]当腘窝发生脓肿时,周围组织可受压产生相应的症状。同时窝内脓肿也不易向表面扩散,从而可随血管神经束向近侧蔓延至股后区和臀部,向远侧可至小腿后区。 [正确答案]C

27、股骨下1/3骨折后突入腘窝内,常可压迫或刺破: A 股血管 B 大隐静脉 C 小隐静脉 D 腘动脉

E 胫前后血管

[考核要点]腘窝内容与股骨腘面的关系 [常见错误]A、E

[错误解析]腘窝内容由浅入深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及窝外上缘的腓总神经。腘窝内与股骨最邻近的结构是腘动脉,因此,答案D正确,其它皆错误。 [临床要点]其中腘动脉上部与股骨腘面关系密切,当股骨髁上骨折时,可以伤及腘动脉。 [正确答案]D

28、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材料常选用: A 腹股沟韧带 B 膑韧带 C 髂胫束 D 部分跟腱

E 膝外侧副韧带

[考核要点]髂胫束的临床应用 [常见错误]D、E

[错误解析]髂胫束是阔筋膜在股外侧的上部分为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其下部纵行纤维明显增厚呈扁带状,其上部起自髂嵴前份外侧唇,向下至胫骨外侧髁外,还附着于腓骨头和膝关节囊。可见正确答案只有C。答案D、E是混淆项。 [临床要点] 临床应用髂胫束作为体壁缺损、薄弱部位或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材料。

[正确答案]C

29、踝前区表面可见肌腱由内向外依次为: A 趾长伸肌腱、胫骨前肌腱、拇长伸肌腱 B 趾长伸肌腱、拇长伸肌腱、胫骨前肌腱 C 胫骨后肌腱、趾长伸肌腱、拇长伸肌腱 D 胫骨前肌腱、趾长伸肌腱、拇长伸肌腱

10

[临床要点]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该点常移至脐下,且偏向健侧。 [正确答案]D

45、Nelaton线是侧卧、髋关节半屈位时: A 坐骨结节至髂后上棘的连线 B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 C 坐骨棘至髂前上棘的连线 D 大转子尖至髂后上棘的连线 E大转子尖至髂前上棘的连线 [考核要点]Nelaton线的正确含义 [常见错误]A、C、D、E

[错误解析]侧卧,髋关节半屈位,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即Nelaton线。正常情况下,此线恰好通过股骨大转子尖。此题对照解析可见,只有B答案正确。

[临床要点]在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向此线上方或下方移位。 [正确答案]B

46、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最为常见的是: A 胫神经出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上孔 B 以一总干穿梨状肌 C以一总干穿梨状肌下孔 D以一总干穿梨状肌上孔

E 胫神经出梨状肌上孔,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下孔 [考核要点]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 [常见错误]A、B、D、E [错误解析]据统计,坐骨神经以一总干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者为常见型,占66.3%;变异型以坐骨神经在盆内已分为两支,胫神经出梨状肌下孔,而腓总神经穿梨状肌者多见,占27.3%,其它类型较为少见,占6.4%。可见本题最符合的答案为C。 [临床要点]由于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位臵关系密切,故梨状肌损伤、出血、肿胀等,容易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腰腿痛,称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正确答案]C

47、关于颈干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夹角 B 股骨颈骨折,颈干角一般无改变

C 成人平均为127°(125°——130°) D 大于此角127°者,为髋外翻 E 小于此者127°者,为髋内翻 [考核要点]颈干角的定义 [常见错误]A、C、D、E

[错误解析]颈干角是指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的夹角,成人平均为127°

(125°—130°)大于此角,为髋外翻;小于此角,为髋内翻。本题答案中A、C、D、E皆正确,只有B答案不对,是被选答案。 [正确答案]B

48、关于足背动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行于拇长伸肌腱的外侧 B行于趾长伸肌腱的外侧

16

C 其足底深支穿第2跖骨间隙入足底 D 无伴行静脉

E 其外侧为腓深神经

[考核要点]足背动脉的走行、伴行结构 [常见错误]C、E

[错误解析]足背动脉为胫前动脉的延续,向下行经拇短伸肌内侧及其深面,沿途发出足底深支穿第1跖骨间隙至足底,而腓深神经多位于足背动脉的内侧,通常动脉都与同名静脉伴行。因此,C、D、E可排除,而足底动脉应位于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即前者外侧,后者内侧。所以B答案也排除。 [临床要点]足背动脉的位臵表浅,于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知其搏动。在应用带蒂第2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中,足背动脉的行程及其分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A

49、关于足底动脉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由足底内、外侧动脉吻合而成

B 由足底内侧动脉与足背动脉吻合而成 C 由足底外侧动脉与足背动脉深支吻合而成 D由足底内侧动脉与腓动脉吻合而成 E 位于足底腱膜的浅面

[考核要点]足底动脉弓的形成 [常见错误]A、B、D、E

[错误解析]胫后动脉穿踝管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其中,足底外侧动脉较粗大,与同名静脉、神经行于趾短屈肌与小趾展肌之间的足底外侧沟中,发支分布于邻近组织。其终支向内侧行至第1跖骨间隙近端与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吻合成足底弓。而足底腱膜具有保护足底血管、神经的作用,因此应位于足底腱膜的深面。本题中A、B、D、E皆错误,只有C答案符合。 [正确答案]C

50、关于膝关节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血液供应十分丰富,由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分支供给 B 膝关节动脉网不健全,若腘动脉栓塞,几乎不能代偿 C 支配膝关节的神经只有股神经的分支

D 膝关节结构复杂,但运动单纯,仅作屈、伸运动 E 其结构由股骨下端及胫、腓骨上端构成 [考核要点]膝关节动脉网 [常见错误]B、C、D、E

[错误解析]膝关节血液供应十分丰富,由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分支供给,所以答案A是正确的。答案B则是错误的,因为膝关节动脉网能保证膝关节的营养。当腘动脉损伤或栓塞时,可变成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保证肢体远端的血供。答案C也不对,支配膝关节的神经有股神经的肌皮支、闭孔神经前支、隐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和闭孔神经后支。答案D、E也不正确,膝关节结构复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主要作屈、伸运动,屈膝时可作少许旋转。

[临床要点]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和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较常见,损伤后常不能自行修复,故需手术治疗。半月板切除后,虽可从滑膜生长出一个新的半月软骨板,但不再是纤维软骨,而是透明软骨。近来有人主张保留小儿和

17

青年受损伤的半月板,进行缝合不做切除。 [正确答案]A

51、关于臀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臀部皮肤较薄,但富有皮脂腺和汗腺 B 臀部的皮神经分为上、中、下三组 C 臀部的浅筋膜可分2层

D 臀部的深筋膜称臀筋膜,与腹后壁深筋膜相延续 E 臀肌属背肌,分3层 [考核要点]臀部各层的特点 [常见错误]A、C、D、E

[错误解析]答案A是错误的,因为臀部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选B是对的,在臀部浅筋膜内的皮神经分三组:①臀上皮神经②臀下皮神经③臀内侧皮神经。而C答案不是浅筋膜在臀大肌上缘分两层,而是深筋膜。答案D应为内侧愈着于骶骨背面。外侧移行为阔筋膜。上部与髂嵴愈着。答案E则不对,臀肌为髋肌后群,分三层。

[临床要点]臀部位于下肢的后上方,呈膨隆状。在浅筋膜内有丰富的脂肪组织,特别是臀下部形成厚的脂肪垫。可减轻坐位时的压力。深方的肌肉对深面走行的血管神经有保护作用,避免损伤。 [正确答案]B

52、为了避免损伤坐骨神经,臀部安全注射部位选择在: A 外上象限 B 外下象限 C 内上象限 D 内下象限

E 臀部的中央区

[考核要点]臀部注射的部位 [常见错误]B、C、D、E

[错误解析]坐骨神经在臀部的体表投影是在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外侧2~3cm处。也就是位于臀部的内上方,为了避免损伤,则应在其外侧,即臀部的外上象限注射。所以本题答案只有A正确。 [正确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大隐静脉:

A 为全身最长的静脉

B 在小腿、足的内侧缘与隐神经伴行 C 在耻骨结节内下方汇入股静脉 D 向上行走于股骨内侧髁的前方 E 与小隐静脉之间有交通支

[考核要点]大隐静脉的行程及特点 [常见错误]A、C、D

[错误解析]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长约76cm。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上行,继续沿胫骨内侧髁后内方至大腿内侧,逐渐行向前上,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汇入点又称隐股点。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有五条属支,即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静脉及

18

股外侧静脉。五条属支汇入大隐静脉的形式有多种,各属支间以及与小隐静脉的属支之间,均有丰富的吻合。答案A没有说出是浅静脉,此答案易混淆。C答案也是错误的,应为耻骨结节下外方约3—4cm处或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的下方约一横指处。答案B正确是因为隐神经(股神经的末支)于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穿收肌管前壁,分布于膝关节、小腿及足内侧缘的皮肤,而此位臵正好是大隐静脉经过的区域。

[临床要点]在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进行高位结扎术时,必须分别结扎切断各属支,以防复发。 [正确答案]B、E 2、小隐静脉:

A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 B 沿外踝前方上行

C 在小腿的中线上与腓肠神经伴行

D 它与大隐静脉及深静脉之间均有交通支 E 注入腘静脉

[考核要点]小隐静脉的走行及特点 [常见错误]B

[错误解析]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份,经足外侧缘绕外髁后方上行至小腿后区。在小腿下部的中线上与腓肠神经伴行,抵腘窝下角处穿腘筋膜后,沿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上行汇入腘静脉。从本题答案中可得A、C、D、E皆正确,B答案应为外踝后方。

[临床要点]小隐静脉内有7—8对静脉瓣,它与大隐静脉之间除有许多交通支外,还有穿静脉与深静脉相通。穿静脉以直角方向由浅静脉通向深静脉,而穿静脉也有静脉瓣,静脉瓣开向深静脉能阻止血液返流至浅静脉。小腿的穿静脉多于股部,当静脉管壁薄弱或静脉瓣发育不良以及深静脉血流受阻时,可使静脉过度扩张,导致静脉瓣闭锁不全,血液逆流淤积而引起下肢静脉曲张。一般先发生于大隐静脉主干,随后累及属支及其交通支,以下肢小腿内侧及踝部为最为明显。当小隐静脉受累后,进而导致其分布区域的静脉曲张。 [正确答案]A、C、D、E 3、股动脉:

A 在腹股沟中点的下方可触摸到 B 穿动脉为其直接分支 C 在股三角尖移行为腘动脉 D 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

E 在腹股沟下方发出阴部内动脉 [考核要点]股动脉的特点及分支 [常见错误]B、C、E

[错误解析]股动脉为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起自腹股沟韧带中点后面,沿髂耻沟(即髂腰肌与耻骨肌之间的凹陷)下行至股三角尖处进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股动脉在起始部附近发出三条浅支,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及阴部外动脉,它们与同名静脉伴行。而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5cm处发出的粗大分支——股深动脉,自后外向内下,经长收肌与大收肌之间,沿途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数条穿动脉及肌支至邻近诸肌,并参与构成髋周围及膝关节动脉网。对照本题答案只有A、D是正确的。

19

[临床要点]临床上可进行股动脉压迫止血,插管造影等。 [正确答案]A、D 4、股深动脉:

A 距腹股沟韧带3~5cm起于股动脉的后外侧 B 有旋股内外侧动脉2个分支 C 通常有3~4支穿动脉 D 支配大腿后群肌 E 在收肌管内行走

[考核要点]股深动脉的特点 [常见错误]E

[错误解析]同上题。 [正确答案]A、B、C、D 5、阴部内动脉:

A 位于股后皮神经和坐骨神经之间 B 在会阴部发支支配肛门 C 最终在坐骨直肠窝内分支

D 出盆后再绕坐骨棘进入坐骨小孔 E 自梨状肌下孔穿出

[考核要点]阴部内动脉的走行、支配 [常见错误]A

[错误解析]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的脏支,与同名静脉伴行,自梨状肌下孔穿出后,随即越过骶棘韧带穿入坐骨肛门窝(坐骨直肠窝),供应会阴部结构。本题答案中A是错误的,因为位于梨状肌下孔的结构由外至内排列顺序是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静脉、阴部内动脉和阴部神经,所以应在两者内侧。而B、C、D、E答案皆正确。 [临床要点]盆部的血管和神经多经梨状肌上、下孔出入盆腔,并在臀大肌深面的内侧和下方通过。因此臀部肌肉注射时,一般选择其外上象限内进针较为安全。若在内上象限注射,有可能伤及臀上神经和血管,导致臀中、小肌麻痹,从而产生臀肌麻痹性跛行,严重地影响步态及髋关节的运动。对婴幼儿进行臀部注射时,以选择髂前上棘的下外方为宜。 [正确答案]B、C、D、E

6、出现马蹄内翻足是因为损伤: A 胫神经 B 腓深神经 C 腓肠神经 D 坐骨神经 E 腓浅神经

[考核要点]腓总神经主干损伤的表现 [常见错误]A、C、D

[错误解析]腓总神经在腘窝上角处自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向外下行,至腓骨颈外侧,穿过腓骨长肌至腓骨颈的前面,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而腓总神经主干损伤后的主要表现为: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和不能伸趾;由于重力和后群肌的过度牵拉,呈“马蹄内翻足”;小腿前外侧区、足背和趾背的皮肤感觉障碍。因此,本题答案应为B、E,其它皆错误。

20

[临床要点]腓总神经是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以及足背肌的运动神经,也是小腿和足背的主要感觉神经。 [正确答案]B、E 7、腘动脉:

A 在收肌腱裂孔处续于股动脉

B 在腘窝中点附近发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两终支 C 其肌支为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跖肌供血

D 其关节支,有膝降动脉,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下内、外侧动脉 E 在腘窝内腘动脉位于胫神经和腘静脉之间 [考核要点]腘动脉的走行、分支 [常见错误]B、D、E

[错误解析]腘动脉自收肌腱裂孔处接股动脉进入腘窝,在腘窝内位臵较深,邻贴股骨腘面及膝关节囊后部。沿半腱肌外缘向外斜行,至股骨髁间窝水平居膝后中部,而后垂直向下达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前者经股间膜上缘进入小腿前区,后者经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至小腿后区。该动脉除发出肌支分布于邻近诸肌外,尚有五条关节支,即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及膝下内、外侧动脉,均参与组成膝关节动脉网。本题答案A、C是正确的,其中C答案中各肌肉均为小腿后区的结构。而B答案应为腘窝下角处。D答案中膝降动脉应改为膝中动脉。E答案应是在两者深面。

[临床要点]腘动脉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如果动脉瘤发生于动脉的近侧段,则对参加膝关节网侧累及较少;若发生在远侧段,将累及多数侧支,可导致发生小腿坏疽。当动脉瘤向腘窝表面发展时,可压迫神经而产生剧痛和肌无力;若动脉瘤向深部发展时,则骨质和膝关节可受破坏。 [正确答案]A、C 8、股神经:

A 支配耻骨肌和大收肌 B 走在股三角和肌腔隙内 C 髂腰肌筋膜覆盖在它表面

D 发出股内、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大腿 E 在股动、静脉浅面进入收肌管 [考核要点]股神经的走行、分布 [常见错误]A、D、E

[错误解析]股神经起自腰丛,沿髂筋膜深面,经肌腔隙内侧部进入股三角。主干短粗,随即发出众多肌支、皮支和关节支。肌支分布股四头肌、缝匠肌耻骨肌;关节支至髋、膝关节;皮支股神经中间皮支和内侧皮支,分布至股前内侧区皮肤。其中最长的皮神经为隐神经,在股三角内伴股动脉外侧下行入收肌管。本题答案中只有B、C符合。 [正确答案]B、C 9、腓总神经:

A 绕行腓骨颈处位臵表浅,腓骨颈骨折易损伤此神经

B 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达小腿前面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两终支 C 发支与闭孔神经共同支配大收肌

D 腓总神经损伤后的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面和足背较为明显 E 发出的交通支在小腿后面与腓肠神经合并

21

[考核要点]腓总神经的分支、走行 [常见错误]C

[错误解析]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另一终末支,一般起自腘窝上角,股二头肌腱内行向外下,越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至腓骨头下方绕腓骨颈,在此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在腓骨颈紧贴骨面,表面无肌组织覆盖。故腓骨颈骨折或此部外伤时,易损此神经,引起小腿前、外侧群肌瘫痪,导致足下垂。腓总神经在腘窝发关节支和皮支(腓神经交通支和腓肠外侧皮神经)。本题答案中只有C不符合。 [临床要点]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臵表浅,易受损伤,可导致分布区域的感觉、运动的障碍以及分支的功能障碍,引起足下垂等。 [正确答案]A、B、D、E 10、阔筋膜:

A 是全身最厚的深筋膜

B 其在股外侧份的纵行纤维增厚称为髂胫束

C 它覆盖在臀部的部分称为臀筋膜,覆盖在腘窝的部分称腘筋膜 D 其外侧份(髂胫束)下部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附着于胫骨外侧髁 E 它向深部发出三个肌间隔

[考核要点]阔筋膜的组成及形成结构 [常见错误]C

[错误解析]大腿深筋膜称阔筋膜或大腿固有筋膜。上方附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与臀筋膜和会阴筋膜相续;下方与小腿筋膜、腘筋膜相续。阔筋膜坚韧致密,为全身最厚的筋膜,在大腿外侧增厚,形成一扁带状结构叫髂胫束。而髂胫束起自髂嵴前份,上部分为二层,包裹阔筋膜张肌,两者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其后缘与臀大肌肌腱相续。下端附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下部。阔筋膜还向大腿深部发出股内外侧和股后3个肌间隔。本题答案中A、B、D、E皆符合题意,只有C答案不对。

[临床要点]阔筋膜形成的髂胫束在临床上常应用髂胫束作为体壁缺损、薄弱部位或膝关节韧带修补重建的材料。 [正确答案]A、B、D、E

11、关于臀部的境界,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上界为髂嵴 B 下界为臀沟

C 内侧界为骶、尾骨的外侧缘

D 外侧界为髂前上棘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 E外侧界为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 [考核要点]臀部的境界 [常见错误]E

[错误解析]臀部的境界,上界为髂嵴,下界为臀沟,内侧界为骶、尾骨外侧缘,外侧界为髂前上棘至大转子间的连线。本题答案中A、B、C、D皆正确,而E答案不对。

[正确答案]A、B、C、D

12、膝关节动脉网由下列哪些动脉构成? A 腘动脉的关节支 B 膝降动脉

C 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

22

D 胫前返动脉 E 旋股内侧动脉

[考核要点]膝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常见错误]E

[错误解析]膝关节的血供十分丰富,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和股深动脉的多个分支。膝关节周围吻合形成动脉网。主要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降动脉、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股深动脉的第3、4穿动脉和胫前返动脉。膝关节动脉网能保证膝关节的营养。本题答案中A、B、C、D是正确的,而E答案是混淆答案,易被选。

[临床要点]当胫动脉损伤或栓塞时,该动脉网可变成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保证肢体远端的血供。 [正确答案]A、B、C、D

13、关于股环的构成,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股管上口称为股环,呈卵圆形 B 股管下口称为股环,呈卵圆形

C 股环内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 D 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 E 外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考核要点]股环的构成 [常见错误]B

[错误解析]股管的上口称为股环,卵圆形,其内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从本题的答案中,A、C、D、E答案皆符合股环的构成,而B答案应为股管上口。

[临床要点]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或内筛板。隔的上面衬有腹膜。从腹膜面观察,此处呈一小凹称股凹,位臵高于股环1cm。股管内除有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外,尚有脂肪组织。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主要为肠管)可被推向股凹,继而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正确答案]A、C、D、E

14、关于股后区后骨筋膜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由阔筋膜后份、股外侧肌间隔、股后肌间隔及骨膜等 B 容纳股后群肌及坐骨神经 C 与前骨筋膜鞘相通

D 股骨中段骨折时,纤维条索对骨折移位有限制作用 E 与腘窝相连通

[考核要点]股后区后骨筋膜鞘的构成 [常见错误]全选

[错误解析]股后区后骨筋膜鞘由阔筋膜后份、股外侧肌间隔与股骨粗线处的骨膜共同围成。鞘内容纳股后群肌及坐骨神经等,此鞘上通臀大肌下间隙,向下连腘窝,股骨粗线中段的骨膜与三个肌间隔的纤维彼此交织成坚韧的条索。股骨中段骨折时,纤维条索有限制骨折移位的作用。本题答案中A和B及D皆符合,而C答案是错误的,前骨筋膜鞘和后骨筋膜鞘之间有股骨及肌间隔分开,两者并不相通。E答案是正确的,坐骨神经从盆腔到股后区,再至腘窝上角分支,由此可见E答案也是对的。此答案易漏选,应注意。

23

[临床要点]当股骨中段骨折时,易损伤位于股后骨筋膜鞘内的结构。并且坐骨神经在股后区发出的肌支,大都起自内侧,因此其外侧可视为安全区。故在显露坐骨神经时,要沿神经的外侧缘分离,以免损伤其至股二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的分支。

[正确答案]A、B、D、E

15、通过坐骨小孔的结构是: A 阴部内动脉 B 阴部内静脉 C 阴部神经 D 坐骨神经 E 臀下血管

[考核要点]通过坐骨小孔的结构 [常见错误]E

[错误解析]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和骶结节韧带围成,其间通过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这些结构穿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分布于会阴部结构。答案中A、B、C都正确,而答案D穿出梨状肌下孔,不经过坐骨小孔。E答案同D答案一样通过梨状肌下孔,不经过坐骨小孔。 [临床要点]臀部的血管、神经周围有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且臀筋膜厚而致密,故臀部的深部脓肿不易向浅层扩散,多局限或向深部蔓延,其播散途径如下:①可经梨状肌上、下孔进入盆腔;②可经坐骨小孔达坐骨肛门窝;③可沿坐骨神经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到达腘窝。 [正确答案]A、B、C

16、股骨上1/3骨折时,会出现哪些症状? A 断端呈凸向外侧的角状畸形 B 骨折下端易后倾而损伤腘血管

C 骨折上端呈内展、内旋移位,骨折下端向外、下移位

D 骨折下端向内、上、后方移位,骨折上端呈屈曲、外展、外旋移位 E 骨折下端向外成角和短缩畸形 [考核要点]股骨骨折的症状及体征 [常见错误]A、B、C

[错误解析]股骨骨折是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受暴力作用和不同方向肌肉的牵引,骨折常发生严重移位。如股骨上1/3骨折后,近折段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髋关节旋外诸肌的强力牵拉,可发生屈曲、旋外和外展,而远折段则受内收肌群的牵拉而向上、向后、向内移位,导致向外成角和缩短畸形。本题答案中只有D、E符合,答案A、C是股骨中1/3骨折后造成的。B答案则是股骨下1/3骨折所引起的。

[正确答案]D、E 17、肌腔隙:

A 是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的腔隙 B 内侧通过腔隙韧带与血管腔隙分开 C 内有股神经通过

D 股外侧皮神经也通过此入股 E 其前壁为阔筋膜

[考核要点]肌腔隙的构成及内容

24

[常见错误]B

[错误解析]肌腔隙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是腹盆腔与股前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所有结构都位于大腿深筋膜内即阔筋膜深面,因此,答案中A、C、D、E皆对,而B答案应为髂耻弓。

[临床要点]在肌腔隙中走行的结构通过腹股沟韧带时,位臵较浅,易受损伤。并且与盆腔相交通,腰椎结核产生的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扩散至大腿根部,并有可能刺激股神经。引起放射性疼痛。 [正确答案]A、C、D、E 18、股三角

A 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大收肌的内侧缘 B 底自外向内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

C 其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腹股沟深淋巴结 D 其内结构的排列由外向内为股神经、股静脉、股动脉 E 股三角尖向下与收肌管相通 [考核要点]股三角的境界及内容 [常见错误]A、D

[错误解析]股三角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而不是大收肌的内侧缘,A答案不正确;股三角内的结构以股动脉为标志,其位臵关系是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故D答案也不正确。

[临床要点]了解股三角内各结构的位臵关系,可以在临床上进行股动脉压迫止血,股动、静脉穿刺及股神经麻醉的定位。 [正确答案]B、C、E

19、与坐骨神经体表投影有关的点是: A 胫骨内、外侧髁间的中点

B 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外侧2~3cm C 髂后下棘与外踝连线的中点 D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 E 股骨内、外侧髁间的中点 [考核要点]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常见错误]A、C

[错误解析]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股骨大转子尖连线的内、中1/3交界处(即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外侧2~3cm)。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至股骨两髁之间的中点,此三点的连线,即为坐骨神经在臀部与股后区行径的投影。本题答案中B、D、E符合题意,而A、C皆错误。

[临床要点]通过体表测量,大致了解坐骨神经的走行,在作此区域手术时,可减少损伤坐骨神经的机会。 [正确答案]B、D、E

20、下列哪些疾病能引起腰腿痛? A 固定的臀上皮神经受牵拉 B 臀筋膜损伤时 C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D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E 坐骨神经损伤

25

[错误解析]错在只答出了位臵,漏答临床意义,致概念不全。

[临床要点]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向此线上方移位。 [正确答案]侧卧,髋关节屈90゜~120゜,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Nelaton线。正常时,该线恰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向此线上方移位。 2、 Kaplan点

[考核要点]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错在只答出定义,漏掉临床意义。

[临床要点]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偏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正确答案]仰卧,两下肢并拢伸直,两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由两侧大转子过同侧髂前上棘作延长线。正常时两侧延长线相交于脐或脐以上,相交点称Kaplan点。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偏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3、 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考核要点]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错误解析]概念答不全,只答出其结构,而顺序不清。 [临床要点]支配臀中、小肌及髋关节的血管和神经从此孔经过,一旦梨状肌肿胀等病变可压迫其中的血管神经束,引起损伤。

[正确答案]穿经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4、 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

[考核要点]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

[错误解析]概念答不全,只答出其结构,而顺序不清。

[临床要点]支配臀大肌及髋关节,还有会阴部的血管神经在此孔出入。一旦梨状肌肿胀等病变可压迫其中的血管神经束,引起损伤。

[正确答案] 穿经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静脉、阴部内动脉和阴部神经。 5、 坐骨小孔及穿行结构

[考核要点]坐骨小孔及穿行结构。

[错误解析]概念答不全,只答出其结构,而顺序不清。

[临床要点]穿经坐骨小孔的结构进入坐骨直肠窝,分布于会阴部结构。 [正确答案]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和骶结节韧带围成,其间通过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6、 髋周围动脉网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 概念答不全,或顺序颠倒,以及漏答其临床意义。

[临床要点]髋周围动脉网构成髋部的侧支循环,在结扎一侧髂内动脉时,可借髋周围动脉网代偿髂内动脉分布区的血液供应。 [正确答案]髋关节周围有髂内、外动脉及股动脉等的分支分布,通常所称的“臀部十字吻合”位于臀大肌深面,股方肌与大转子附近。十字吻合的两侧分别为旋股内、外侧动脉;上部为臀上、下动脉;下部为第1穿动脉等组成吻合丰富的动脉网。其次,在近髋关节的盆侧壁处,还有旋髂深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骶正中动脉等及其间的吻合支。盆内脏器两侧之间的动脉吻合也较丰富。 7、 隐静脉裂孔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 概念答不全,只答出其位臵,漏答内容及临床意义,致概念不全。

31

[临床要点]隐静脉裂孔是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的位臵,也是股疝突出于体表的部位,在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时,需要暴露此部位。 [正确答案]又称卵圆窝。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1横指处阔筋膜的卵圆形薄弱区。表面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称筛筋膜或外筛板,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穿入。隐静脉裂孔外缘锐利,呈镰状,上端止于耻骨结节,并与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相续,下端与耻骨肌筋膜相续。 8、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 概念答不完整,只答出其境界,而内容不清。漏答其临床意义。 [临床要点]存在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的间隙,为腹、盆腔与股前区的重要通道,由髂耻弓分隔成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

[正确答案]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内有股鞘、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9、 股三角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 概念答不完整,只答出其境界,而内容不清。漏答其临床意义。 [临床要点]临床上在此部位可进行股动脉压迫止血,股动、静脉穿刺及股神经麻醉。

[正确答案]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内容:由外到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此外,股三角内还有股动脉、股静脉的分支、属支及沿股血管周围排列的和位于股管内的腹股沟深淋巴结。 10、收肌管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 概念答不完整,只答出其境界,而内容不清。漏答其临床意义。 [临床要点]收肌管上通股三角,下接腘窝。当股三角或腘窝的炎症可借此互相蔓延。

[正确答案]又称Hunter管,为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cm的管状间隙。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收肌管自前向后有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11、腘窝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 概念答不完整,只答出其境界,而内容不清。漏答其临床意义。 [临床要点]腘窝为一菱形凹陷。范围局限。当患腘窝囊肿或腘动脉瘤时,因受腘筋膜的限制而胀痛明显。 [正确答案]腘窝呈菱形,其外侧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腘窝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

32

腘肌及其筋膜。内容: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以及外上界的腓总神经。血管周围有腘深淋巴结。 12、 踝管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 概念答不完整,只答出其境界,而内容不清。

[临床要点]踝管是小腿后区与足底间的一个重要通道,感染可借踝管蔓延。当踝管变狭窄时,可能压迫其内容物,形成“踝管综合征”。

[正确答案]踝后区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之间围成踝管。支持带向深面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4个通道。踝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 13、 足弓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 概念答不完整,只答出其境界,而内容不清。 [临床要点]足弓是人体直立、行走及负重时的装臵,其弹性能缓冲地面对人身体产生的震荡,可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足弓的结构发育不良或受损,可引起足弓塌陷,导致扁平足。

[正确答案]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可分内、外侧纵弓及横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足舟骨、第1~3楔骨和第1~3跖骨及其连结共同构成。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第4、5跖骨及其骨连结构成。横弓由骰骨、第1~3楔骨、第1~5跖骨基底部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 14、 膝关节动脉网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概念题,要求概念准确。 [错误解析] 概念答不完整。

[临床要点]膝关节动脉网能保证供给膝关节的营养。当腘动脉损伤或栓塞时,可变成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保证肢体远端的血供。

[正确答案]膝关节的血供十分丰富,由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和股深动脉的多个分支在膝关节周围吻合形成动脉网。主要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降动脉、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股深动脉的第3、4穿动脉和胫前返动脉。 四、论答题

1、 试述大隐静脉的行径、属支及其临床意义。

[考核要点]这是一道终合性考题,要求对大隐静脉有全面的掌握。 [错误解析]答不全或论述不全。如只答出静脉的走行,而没有回答其属支或临床意义等,末加以详细论述。漏答静脉中的某个属支等,需要在内容上全面掌握。 [临床要点]大隐静脉在临床上是好发静脉曲张的血管,中、重度的大隐静脉曲张应进行高位结扎术。则必须分别结扎切断各属支,以防复发。

[正确答案]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长约76cm。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神经内侧皮支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隐股点。汇入股静脉之前,大隐静脉收纳了5条属支,即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它们汇入大隐静脉的形式多样,相互间吻合丰富。大隐静脉全长的管腔内有9~10对静脉瓣,通常两瓣相对,呈袋状,可保证血液向心回流。大隐静脉在临床上是好

33

发静脉曲张的血管,中、重度的大隐静脉曲张应进行高位结扎术,结扎时必须分别切断各属支,以防复发。

2、 腓骨颈骨折可能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终合性考题,要求对腓骨颈周围毗邻有一定掌握。特别是哪些结构经过此部位。

[错误解析]此题较复杂,并没有直接叙述问题,而需要考生分析,这就要对腓骨颈周围的结构完全掌握。

[临床要点]腓总神经紧贴腓骨颈,此外,位臵表浅易受损伤,损伤后可引起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瘫痪,使踝关节背屈、足外翻和伸趾等运动障碍,出现足下垂和内翻畸形。病人迈步时足尖下垂,为了避免足尖触地,用力使髋、膝关节过度屈曲,提高下肢,呈“跨阈步态”。腓总神经损伤时,小腿外侧面和足背的皮肤感觉障碍。

[正确答案]腓总神经由坐骨神经发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缘走向外下,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达小腿前面。腓总神经绕行腓骨颈处,位臵表浅,腓骨颈骨折易损伤此神经。在小腿部(腓骨颈以下)腓总神经的分支有:

(1) 腓浅神经 下行中沿途发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其末支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及足背(第1趾蹼,第1、2趾相对缘除外)的皮肤。

(2) 腓深神经 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皮支分布于第1趾蹼及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因此,腓骨颈骨折引起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是足和趾不能背屈,足下垂,并有内翻。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面和足背。

3、 小腿后骨筋膜鞘内的血管神经的位臵及其走行?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综合性考题,要求对小腿后骨筋膜鞘内的血管神经完全掌握。

[错误解析]答不全或论述不全。如只答出动脉而末答出静脉,或只答出血管的名称而末加以详细论述。

[临床要点]小腿的后骨筋膜鞘包绕小腿肌后群及通过其中的血管和神经,后骨筋膜鞘又被小腿后筋膜隔分为浅、深两鞘。这些鞘几乎闭合而少弹性,而小腿的主要神经和血管大多要通过肌间隔之后才能进入鞘内,或先在邻近的鞘内通过,再至各鞘,以支配和营养各鞘内的结构。当小腿严重挤压伤,血液积聚在小腿坚韧的骨筋膜鞘内时,将使鞘内压力急剧增高,阻碍肌肉的血液循环,发生缺血和水肿恶性循环,从而导致肌肉坏死或造成小腿的坏疽,临床上称之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早切开深筋膜,打开骨筋膜鞘减压,不得延误。小腿的后骨筋膜鞘上通腘窝,下通足底,感染可沿血管神经鞘互相蔓延。

[正确答案]小腿后区的深筋膜致密,与小腿后肌间隔、骨间膜及胫、腓骨,共同围成后骨筋膜鞘。鞘内容纳小腿后群肌,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等。

(1) 胫后动脉 为腘动脉的直接延续,向下穿比目鱼肌腱弓深面,沿小腿后区浅、深层肌之间下行,沿途发支分布于邻近结构,主干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胫后动脉在起始部的稍下方发出腓动脉,经胫骨后肌浅面斜下外方,沿拇长屈肌与腓骨内侧之间下行至外踝后方,终于外踝支,并参与构成踝关节动脉网。腓动脉在形成中,沿途发支营养邻近诸肌及胫、腓骨。

(2) 胫后静脉 有2支,伴行于胫后动脉的两侧,其属支与动脉同名。

(3) 胫神经 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与胫后血管相伴,沿小腿后群肌浅、

34

深层之间下行,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该神经发出肌支分布于小腿后群肌;皮支为腓肠内侧皮神经,与小隐静脉上段伴行,分布于小腿内侧的皮肤;关节支分布于膝、踝关节。

4、 小腿前区的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相互联系?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综合性考题,要求对小腿前区内的血管神经完全掌握。 [错误解析] 答不全或论述不全。如只答出动脉而末答出静脉,或只答出血管的名称而末加以详细论述,或没有叙述彼此的联系。

[临床要点]邻接小腿前区的胫前血管紧贴胫骨干下行,胫骨骨折时容易伤及,导致小腿及其以下的肢体缺血。

[正确答案]小腿前区的血管神经在浅层、深层皆有。因此,应该分别叙述,但以深层为主。

(一)浅层结构

在浅层的浅筋膜中,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在此通过,在小腿上部,隐神经居静脉后方,在小腿下部则绕过静脉至其前方。腓浅神经于小腿外侧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筋膜至皮下。 (二)深层结构

小腿前区的深筋膜较致密,在胫侧,它与胫骨内侧面的骨膜相融合。在腓侧,深筋膜发出前、后两个肌间隔,附着于腓骨前、后缘的骨膜。小腿的前、后肌间隔,胫、腓骨及其间的骨间膜与小腿前区的深筋膜,共同围成外侧骨筋膜鞘和前骨筋膜鞘。

1、外侧骨筋膜鞘的内容 有小腿外侧群肌和腓浅神经等。

腓浅神经 起于腓总神经,下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沿途分支支配该二肌,其末支至小腿中、下1/3交界处,经腓骨长肌前缘穿深筋膜浅出至皮下,分布于小腿外侧及足背的皮肤(第1趾蹼及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除外)。 2、前骨筋膜鞘的内容 有小腿前群肌,胫骨前动、静脉及腓深神经等。

(1) 胫前动脉 在腘肌下缘处起自腘动脉,向前经腓骨后肌及骨间膜上缘进入小腿前区,继而沿骨间膜前面下行。上段行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下段行于胫骨前肌与拇长伸肌之间。该动脉向下行至伸肌上支持带的下缘处,延续为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在起始部附近发出胫前返动脉,穿胫骨前肌向上参与膝关节动脉网,主干沿途发出肌支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胫前动脉下行至踝关节附近发出内、外踝前动脉,分别与跗内、外动脉吻合,并参与踝关节动脉网的构成。胫前动脉全程均与腓深神经伴行,自上而下,神经先居于动脉外侧,逐渐跨过动脉前面,至小腿下段则位于动脉的内侧。

(2) 胫前静脉 有2支,伴行于动脉两侧,其属支与动脉同名。

(3) 腓深神经 起自腓总神经,向前下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及前肌间隔,进入前骨筋膜鞘,即与胫前血管伴行。其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皮支分布于第1、2趾相对面的背侧皮肤。

5、 足底腱膜、骨筋膜鞘及其内容?

[考核要点] 这是一道综合性考题,要求对足底腱膜、骨筋膜鞘及血管神经完全掌握。

[错误解析] 答不全或论述不全。如只答出动脉而末答出静脉,或只答出血管的名称而末加以详细论述。

[临床要点]足底腱膜具有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加强足纵弓的作用。

[正确答案]足底腱膜是足底深筋膜的浅层覆盖在足底肌表面,中间部增厚形成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fk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