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内镜手术的麻醉

更新时间:2024-01-29 23: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妇科内镜手术的麻醉

摘要:

内镜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临床医学的进步。妇科内镜技术在发达国家开发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我国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在临床应用日趋增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

内镜手术较传统的直视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对机体内环境干扰轻;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和节省医疗费用等优点。随着医疗设备仪器的进步和对病人解剖、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更新,在内镜下施行的手术种类和范围不断增加,手术涉及的人群也不断扩大,病人的病情和全身情况的差别随之不断增大,对麻醉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 宫腔镜检查和手术的麻醉 (一)、概述

宫腔镜是纤维内镜,将窥镜放入宫腔内,可直视观察子宫腔内部结构和病变。新型的宫腔镜已采用高亮度纤维冷光源,通过微型摄像头将宫腔图像借电视屏幕显示。宫腔镜不仅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同时还可以手术治疗。它是诊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其他腔内良性病变的有效手段。

宫腔镜有两种基本制作技术:接触镜与广角镜,分别取决于镜头和焦距。接触镜通常不需要扩张宫颈和宫腔,仅供临床诊断使用,检查简便但视野有限,不需要麻醉与监测,可在门诊实施。广角宫腔镜应用复杂精细的设备,为了能更好的窥视宫腔,常需要扩张宫颈,同时应用气体(CO2)或液体作为膨宫介质扩张宫腔,达到满意视野,便于镜检诊断及手术治疗,

1

因此需要麻醉与监测。

(二)、膨宫介质及灌流液吸收的不良反应

宫腔镜用于临床诊疗的关键是宫腔的充分膨胀和视野的清澈无血,所以无论是用于诊断还是手术,宫腔镜都需要适宜的膨胀介质。用于膨宫的介质有三种 ① 气体(CO2) ② 低粘滞度电解质溶液(平衡液),低粘滞度非电解质溶液(5%葡萄糖、甘氨酸、山梨醇或甘露醇) ③ 高粘滞度液体(右旋糖苷-70)。目前临床常用5%葡萄溶液作为膨宫介质。

CO2为无色气体,它使用简便,但需要有适当的气体膨宫机,气体膨宫机可持续注气,预设压力后,气体流速自动调整到最适程度,可避免压力过高引起的并发症。CO2膨宫最大流速为100ml/min,最大宫腔压力为200mmHg,最适宜的流速为40-60 ml/min,最适压力为40-80 mmHg。腹腔镜气腹机是以L/min提供腹腔压力,远高于宫腔镜膨宫的流速,因此禁用于宫腔镜。CO2是理想的宫腔镜检查的膨宫介质。它有较低的折射率,所以视野清晰,无需扩宫可使患者在局麻下完成检查。但是CO2气泡可与血液混合形成泡沫影响视野,它还可以使内膜在宫腔内漂浮影响病理取材,对于多产妇和曾行宫颈锥切的患者,气体返流可影响术者观察,故不适合用于治疗性手术。CO2膨宫并发症主要是大量CO2吸收引起的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如果气体膨宫机使用不当,压力过高不仅有气栓的危险还可能造成输卵管破裂,输卵管积水和膈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宫腔镜电切手术需要持续灌流状态以显示良好视野,大量液体膨宫介质可以从宫腔术野开放的静脉吸收入血。子宫是一个有一定厚度和潜在腔隙的器官,需要较高的膨宫压力扩张宫腔。另外,子宫壁具有非常丰富的血液供给,因此在持续加压下使用低粘滞度液体膨宫介质可使大量灌流液通过子宫血管床吸收入血,引起患者心动过缓、高血压,随之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视力障碍、兴奋、精神紊乱等类似于泌尿科“TURP”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被称之为“TCRE”综合征。这些均起因于稀释性低钠血症和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如果不及时诊治,可导致癫痫、昏迷、虚脱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在持续正压下灌流液吸收导致

2

高血容量,循环系统血钠水平降低。正常情况下,钠离子和其他阳离子对血浆渗透压起决定作用,血钠的迅速降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快速降低。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组织切除范围增大,吸收越多,最终导致游离水的增加,发生急性水中毒。急性稀释性低钠血症可致中枢神经系并发症,脑组织损害以至呼吸暂停。低粘滞度的灌流液都可产生“TCRE”综合征,其发生率约为5-10%。另外甘氨酸膨宫液可能引起氨中毒,并在尿中出现甘氨酸结晶,亦可能出现视力变化;5%甘露醇膨宫液使凡接触过的部位在液体干燥后形成一层粉末,其利尿和脱水作用同时也可引起术后低血压;5%葡萄糖作为膨宫液,术后血糖明显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及老年患者不宜使用5%葡萄糖进行手术灌洗,但有研究表明,一过性血糖增高可部分抵消细胞外低渗状态,使细胞外水向细胞内移动,可缓解细胞内肿胀,降低低钠血症反应的出现,是目前较为经济,安全的膨宫液。

高粘度膨宫液介质——右旋糖苷-70(Hyskon)是32%右旋糖苷-70与10%葡萄糖混合液,因粘度高与血不融,视野清晰。Hyskon在血管内吸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Hyskon液用量﹥500ml吸收可引起肺水肿和出血性紫癜。Hyskon不同于低粘度灌流液,不会引起水中毒,它是通过改变胶体渗透压而导致液体不平衡。

无论是低粘滞度还是高粘滞度膨宫液的吸收量均取决于手术进程,所施压力的高低,手术医师的经验和速度,缩短手术时间应作为综合性预防措施之一。麻醉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三)、麻醉处理与监测 1、麻醉选择

宫腔镜检查刺激较小,无需麻醉。宫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取决于① 病人的精神心理状态能否合作; ② 病人的一般状况能否耐受麻醉 ;③ 手术医师的要求与熟练程度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术前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详细询问病史有无特殊合并症,有无心脏病及过敏史

3

等。宫腔镜手术的刺激仅限于宫颈扩张及宫内操作,其感觉神经支配前者属骶2-4,后者属胸10-腰2。麻醉可选择 ①局部区域阻滞麻醉(手术医师行宫颈旁阻滞)②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或联合麻醉):一般选择L2-3或L3-4作穿刺点,神经阻滞范围应达T10-S5,待麻醉平面基本固定后,患者截石位行手术。③全身麻醉:由于宫腔镜手术时间较短,可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小剂量咪哒唑仑,异丙酚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不仅效果确切而且术后苏醒迅速,多数病人可在不插管的情况下完成手术,术中需要麻醉医生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较长时间的手术或患者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可施行喉罩下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2、麻醉管理

宫腔镜手术除了常规监测与输液外,主要应注意膨宫介质的不良反应与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①机械性损伤: 宫颈撕裂或子宫穿孔,一旦发生损伤应立即停止操作,如出血少,可给宫缩剂,止血药,抗生素,明胶海绵塞入宫腔或重新电凝止血。 ②气栓或水中毒: 应用CO2气体作为膨宫介质,有发生气栓的危险,一旦出现气急、胸闷、呛咳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给予吸氧及对症处理,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应用大量低粘滞度灌流液时,液体大量吸收入血可导致血容量过多及低钠血症,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左心衰和肺水肿。术中应密切监测与评估体液平衡情况,有报道在膨宫液中加入乙醇,监测呼出气乙醇浓度可提示膨宫液吸收程度。一旦发生水中毒,应立即停止手术,给予吸氧、利尿剂、纠正低钠等电解质失调及其他对症处理。为预防其发生,术中应采取有效的低压灌流,控制手术时间。③ 迷走神经紧张综合征:宫腔镜检查和手术可发生迷走神经紧张综合征。该反应源于敏感的宫颈管受到扩宫刺激传导至Franken-shauser神经节,腹下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右侧迷走神经,而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出汗、低血压、心动过缓,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对有宫颈明显狭窄和心动过缓者尤应注意预防,阿托品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4

二、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腹腔镜起源于20世纪初期,于70年代发展应用于多种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对病理生理的了解和解剖知识的增加,以及设备的改善,使腹腔镜手术适应人群越来越广泛,此外,由于腹腔镜手术术后的多种优点,腹腔镜手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腹腔镜所需的气腹和患者体位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使麻醉管理复杂化。在一些腹腔镜手术中,难以确定的内脏损伤和较难估计的失血量,是腹腔镜麻醉中高危险因素。麻醉医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气腹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有意识的避免,或当不可能避免时,

需要对这类改变有足够的反应,并且在术前对此现象有一定的评估和准备。

(一)、人工气腹的种类

腹腔镜手术为了充分暴露手术野,有利于手术医师操作,常需应用气体行人工气腹。理想的人工气腹的气体应有以下特性:无色、无爆炸、无燃烧、不吸收或吸收很少、如有吸收对生

理影响小且排泄快、无助燃作用、误入血管内气栓的发生机会小、在血中溶解度高。

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气体能完全符合要求,常用的气体如下:

1、氦气:一种无色、无臭及无味的惰性气体,不爆炸、不燃也不助燃。气腹后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也小,也不会发生呼吸性酸中毒,但血中溶解度比CO2小,同时气栓发生的危险大。

因此不常用。

2、氩气:一种惰性气体,不爆炸,无燃烧,人体应用较少,在猪实验中发现氩气气腹后,对

循环、呼吸功能稳定。血中溶解度比CO2小,且价格较贵。

3、氮气: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小,但在血中溶解度比CO2小,气栓的发生率高。 4、氧化亚氮:氧化亚氮的弥散性强,易引起肠管扩张,影响手术操作。注入血管易发生气栓,如腹腔镜手术损伤肠腔时肠腔气体与氧化亚氮相互作用有助爆的危险,氧化亚氮还可引起弥

散性缺氧。因此,临床上不常用。

5、空气:吸收后对人体生理影响小,有助燃和气栓发生的危险。

5

十二指肠减少11%。不同气腹压力条件下,Rasmussen等人在观察CO2气腹对猪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同时,以超声流量探头测定了门静脉血流量,结果MAP升高,而门静脉流量

随腹内压升高进行性降低,门脉压及门脉-肝内血流阻力进行性上升。尤其在腹内压3.3Kpa(24mmHg),门静脉血流量较气腹前降低34%,压力及门脉-肝内血流阻力分别上升

260%和55%,解除气腹后三者即刻回到基础值。

腹内压增高可压迫静脉流出道,可使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为防止液体外渗,经肌源性自动

调节机制引起脏器小动脉平滑肌收缩,管腔变窄,压力上升。猪肠系膜动脉在腹内压2.7Kpa(20mmHg)时,流量减少27%,门脉血相应下降22%。此外,腹膜伸展及下腔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均可刺激动物体内儿茶酚胺及血管加压素等释放,使肠系膜及肝脏等腹内脏器血管系统收缩,肝动脉血供减少。因此,低血压、休克、肝硬化或门脉高压等情况下,影响无

疑是明显的,不主张气腹下行腹腔镜手术。

内脏微循环在气腹过程中也发生变化。表现在胃黏膜PHi下降。胃黏膜PHi减少可能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早期指征,较CO、SVR、乳酸等指标敏感,反映内脏缺血和低灌注。但也有人得到相反的结果,Cleberg发现IAP在11~13mmHg范围内,内脏及肝血流和内脏器官氧

耗无变化。 ⒊ 脑

动物试验(猪)分别用氦(HE),氧化亚氮(N2O),CO2气腹与无气腹组对照,用球囊硬膜外加压复制颅内压情况,发现各气腹组较对照组均有颅内压进一步增加,CO2组有PaCO2及PETCO2明显增高及血PH降低,CO2组对颅内压升高较HE及N2O组更显著。 CO2气腹可引起脑血流量增加,流速增快,颅内压及脑脊液压力上升。其原因尚不清楚,可

能与气腹压力及体内CO2水平等因素有关。Delpech在PETCO2稳定在

11

4.0~4.7Kpa(30~35.25mmHg)时,观察了对不同气腹压力猪颅内压及CVP的影响,气腹压力2.0Kpa(15mmHg)时,颅内压及CVP分别由气腹前2.7Kpa和0.4Kpa(20.25mmHg和3mmHg)增至3.1Kpa和1.3Kpa(23.25mmHg和10mmHg),气腹压力3.3Kpa(25mmHg)时,颅内压和CVP继续上升至3.4和1.7Kpa(25.5和12.75mmHg)。临床上观察到腹腔镜手术病人,气

腹压力恒定2.0Kpa(15mmHg),脑中动脉流速随PETCO2增高而增快,目的在于降低PETCO2过度通气则可使流速降至气腹前水平,提示CO2气腹期间,颅内压上升与增高的气腹压力影响静脉回流与体内CO2水平升高有关。Chia等在气腹压力及PETCO2均保持恒定的情况下,以超声流量探头在CO2气腹10min后依然测到颈总动脉流量由152±25ml/min,较气腹前上升了30%,30min后降至基础值并保持稳定,说明除了气腹压力与CO2外,尚有其他因素影响脑灌注,可能系统脑血管发生代偿性收缩之故。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属腹腔

镜手术的禁忌症。

国内有学者用TCD观察CO2气腹脑血流的变化。以大脑中动脉Vm和PI为指标,Vm主要反映管腔大小情况,在动脉直径不变,监测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间接反映脑血流,而PI反映脑血管阻力变化,其值增大表明脑血管阻力增加,否则相反。结果表明,PI在气腹中有

明显下降,此刻脑血管阻力下降。而放气后,脑血管阻力又回到正常水平。

Vm在麻醉和手术各时期均无明显变化。据报道,CO2对大于1mm的脑血管相对无反应。

如co大脑中、前动脉。因此CO2的小幅度波动对大脑中动脉无明显影响。

ICP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可能升高。CO2吸收可以扩张脑血管,提高脑血流,增高的ICP提高了胸内压,大脑静脉血回流障碍,病人头低位,则进一步提高脑灌注,减少脑回流。

4.眼压的影响

眼压是眼内等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由眼内各成分(包括房水和血液)的量所决定,影响眼内的因素中,CVP及PaCO2为因素之一。CO2气腹通过腹膜吸收以及腹压的升高,膈肌上升,潮气量下降,可导致高碳酸血症及CVP上升。因此有青光眼、视网膜剥脱或有眼外伤

12

患者应慎用腹腔镜。 5、内分泌的影响

血糖和皮质醇的升高均与机体应激反应的程度直接相关。研究表明,LAP过程中切皮、牵拉和切除子宫附件等而诱导的应激反应轻于开腹手术,但气腹和体位改变等亦会使病人产生较明显的应激反应。其应激反应的大小与气腹时间的长短及造成的Paco2的升高程度有关。气

腹时间愈长,Paco2 愈高,则反应愈强,血糖升高愈明显。

(三)、麻醉处理 1、术前评估及用药

经腹手术麻醉原则和注意事项也同样适用于经腹腔镜手术。尽管腹腔镜手术创伤及应激反应小于开腹手术,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手术体位对病人生命器官功能的影响。因而麻醉前必须全面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是很重要的。 麻醉前应了解腹腔镜手术方案,必要时咨询有关妇科医师,确定是拟行诊断性手术还是治疗性手术。前者手术刺激小,时间短,后者手术刺激大,时间较长,仅是长时间的Trendenlenberg体位及气腹腹膜刺激在区域麻醉清醒状态下就令病人难以忍受。因此诊断行和治疗性手术有

其不同的麻醉选择。

ASAⅠ~Ⅱ级病人对体位及CO2气腹的影响一般都能耐受。但心、肺储备功能受损的ASAⅢ~Ⅳ级病人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术中高碳酸血症使脑血流增加,颅内压升高。凡术前有颅内高压,

脑室腹腔分流及腹腔内静脉与颈静脉分流的病人禁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

CO2气腹时CI降低,MAP、SVR增高,使心室壁张力增加,氧耗增加可加重心肌缺血。一旦由于各种原因使心动过速时,对心肌缺血病人,尤其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可造成严重后果。ASAⅢ~Ⅳ级病人CI降低使组织供氧不足,并有SvO2减少,这类病人应开腹手术或应用药物治疗使心功能改善后再行腹腔镜手术。建议术前前负荷增加以代偿气腹时的血流动力学效应。静脉使用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和尼卡地平,可用于治疗由于IAP增高引发的心脏

13

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损害。硝酸甘油用于纠正肺毛细血管嵌压和全身血管阻力增高伴有的心输出量减少。尼卡地平可能比硝酸甘油更适合用于这类患者的治疗。在气腹中,右心房和肺毛细血管嵌压对心充盈压评价指数不可靠。在气腹的心脏病患者中,后负荷的增加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主要因素。尼卡地平选择性作用于动脉阻力血管,并不减少静脉血回流量,适于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2、监测

麻醉医师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合和通气功能损害及CO2吸收和排出实施监测和评估。心电图、袖带血压、脉搏氧、周围神经刺激器、温度、呼气末CO2、气道压、尿量等是必备的监测项目。手术过程更应监测并记录气腹前后,体位变动前后呼吸循环参数,观察气腹机注气压和腹内压变化及气腹CO2总量。区域阻滞时观察恶心呕吐反应,警惕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可能。全身麻醉病人需要监测通气指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等),观察PETCO2连续曲线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气栓的情况。对于术前合并有心、肺功能疾患的病人,ETCO2和PaCO2差别较大,对这类病人,若能行桡动脉穿刺直接测PaCO2较好。肌松监测十分重要,有助于避免创伤,更好暴露视野。当手术时间超

过1小时,低温就可能发生,因此需行温度监测,适当保温。

3、麻醉选择

麻醉选择以快速、短效、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能避免CO2气腹性生理变化为原则。全身麻

醉,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都适用于经腹腔镜手术。

⒈全身麻醉:采用喉罩或气管插管及使用肌肉松弛药施行控制呼吸,有利于保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利于手术操作,在监测PaCO2下可随时保持分钟通气量在正常范围。因此麻醉方法趋向于全身麻醉。短效麻醉药异丙酚、乙托米酯、异氟醚、七氟醚、地氟

14

醚、雷米芬太尼、阿芬太尼、万可松、爱可松是腹腔镜理想的麻醉药。选择异丙酚和短效阿片类药物辅以肌松剂行全凭静脉麻醉不仅术中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而且术后病人苏醒

快速。

⒉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麻醉平面在T6-S6基本可以满足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需要。清醒病人的分钟通气量可代偿性增加,以维持正常的PaO2和PaCO2。腹内压增加致静脉回流降低,通气/血流比增高,均可使ETCO2下降。清醒病人因咽喉反射未消失,尚可不致出现误吸。CO2对膈肌和腹膜的直接刺激,多数病人主诉肩臂放射性疼痛,加之对气腹与宫颈抬举等不适感,此时除减慢充气速度(1.5L/min)外,常需辅助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特殊的头低体位也会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其适应范围为 ① 短时间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术;② 手术医师有熟练的操作水平; ③ 能合作的患者,能够忍受清醒状态下气腹刺激的不适感,能默

契配合麻醉和腹腔镜检查。

⒊局部麻醉:仅适用于诊断性检查,绝大多数需要静脉辅助用药完成。

4、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指征:

1.诊断性腹腔镜指征:急诊腹腔镜诊断:急性腹痛,子宫穿孔。

2.手术治疗性腹腔镜指征:宫外孕,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

囊肿,卵巢良性畸胎瘤,良性卵巢囊肿,输卵管绝育。

(四)、并发症的防治

1、气栓

腹腔镜手术气腹过程中,气栓虽然是一个十分少见的并发症,但却是最令人害怕和最危险的并发症。CO2气体可经腹膜吸收,每分钟吸收可达20-30ml,CO2气泡从破裂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但也有报道无血管损伤的情况下发生气栓。气栓多数发生在气腹的初始充入阶段,针头和trocar直接置入血管,或气体直接充入腹腔脏器中都会导致气体直接充入血管内,因

15

此,腹腔内开始充入CO2时一定要缓慢(例如,速率不要超过1L/min)。多数的气栓到达右心,有的能通过动—静脉分流或卵圆孔到达左心。经脑多普勒表明,CO2气泡可以到达大脑循环。低血容量是产生气栓的一个危险因素。气腹使静脉回流受阻容易导致低血容量。多

数情况下,气栓无明显症状。但亦有致命性CO2气栓的报道。

尽管CO2气腹致肺栓塞的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病死率极高。Russell等在5min内向实验犬静脉内注入少量(0.25~1ml/kg)空气对发生肺空气栓塞诊断作了研究,注入0.25ml/min空气时50%犬PETCO2降低0.4Kpa(3mmHg)以上,注入1ml/kg后全部犬PETCO2均显著降低,注入1ml/kg后采取动脉血气及混合静脉血两种方法检测血氧饱和度后发现,SaO2为25%,SvO2为63%。在实验犬中病死率为零。20min后参数恢复至实验前值。可见上述气体量引起了肺栓塞,但不至于造成心跳骤停。CO2气体每分钟1.5ml/kg或空气每分钟0.3ml/kg缓慢注入静脉则不会引起任何表现(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吸收)。只有当大量CO2气团进入右心房到右心室再到肺动脉发生严重肺栓塞时将发生严重后果。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为突发性血压急剧下降、急性肺高压、右心衰竭致心跳骤停。用食管听诊器或胸前壁听诊闻及“水车样”杂音(mill-wheel murmur),PETCO2突然下降或为零,最为敏锐的诊断仍是心前超声多普勒监测。CO2气体肺栓塞的治疗要迅速、准确、及时。一旦确诊立即停止充气和气腹排气,将病人置于头低左侧(Durant)斜坡卧位以阻止气体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同时少量CO2气体也可动肺动脉回至右心室。再经中心静脉或肺动脉插管抽出气体栓子。心跳骤停病人必须同时进行心肺复苏。心外按压可以将CO2栓子粉碎成小气泡。CO2血中的高溶解性,导致其会被血流快速吸收,临床上CO2栓塞的症状可迅速缓解。心肺旁路可以成功地用于大量CO2气栓。复苏成功后血管内仍残留气体栓子,特别当怀疑发生

脑血管栓塞时,应经高压氧治疗。 2、皮下气肿、纵隔与心包积气、气胸

文献报道,腹腔镜皮下气肿的发生率为2.7%,偶可合并一侧或双侧气胸。偶有大面积皮下气

16

肿且合并膈肌完好下气胸的报道。腹腔镜气体如何通过完好的膈肌进入胸腔机理不清。发生

原因:

① 气腹时气体经气腹针或术中经操作器械的管道旁逸入腹壁软组织。

② 治疗性手术时间长,注入CO2量过大,腹内压过高,促使CO2逸出至腹膜外或解剖薄弱

部如食道裂孔与纵隔潜在腔隙。 ③ 先天性胸膜通道或解剖薄弱如食管裂孔。

④ 由于纵隔气肿内压增高,过高的纵隔内压通过纵隔上段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连处CO2气进入头、颈、胸部的皮下。纵隔压力太高可使纵隔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发生气胸。纵隔

内CO2也可弥散至心包引起心包积气。

⑤ 皮下气肿亦可由于腹壁穿刺造成侧孔,CO2由侧孔进入皮下。另外,充气针就在皮下充气无及时发现。有人认为皮下组织比腹腔更易吸收CO2所致。皮下气肿、纵隔与心包积气、气胸的诊断主要是严密观察病人和加强监测。皮下气肿一般发生在注气后30min左右。当Paw明显升高、PETCO2升高经过度通气不能下降以及SpO2下降时,同时存在颈、面、胸有气肿,触诊明显捻发感和按压皮肤有凹陷时诊断即可成立。一旦发现皮下气肿,首先必须要排除是否同时存在气胸及心包积气,可通过听诊和急诊手术台上摄胸片。如有气胸立即解除气腹,并作胸腔闭合引流,心包积气可作心包穿刺抽气,严重纵隔气肿可行胸骨上凹皮肤穿刺抽气或切开纵隔膜引流,可有明显的气体溢出,单纯皮下气肿可用粗针多处穿孔排气,同时

可加大通气量,轻度病人可自行吸收。

皮下气肿、纵隔与心包积气、气胸只要早发现处理及时,一般无不良后果。当发生皮下气肿,尤其是全身广泛皮下气肿及气胸后,高弥漫性的CO2经皮下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则导致

严重的酸减平衡失调。此时宜尽快结束手术或改开腹手术为安全。

3、神经损伤

在头低位神经受损是潜在的并发症。必须避免过度伸展上肢,要小心使用肩托,以免损伤臂

17

丛神经。腓总神经最易受损,当患者位于截石位时必须注意保护,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应预

防下肢间隔综合症。 4、胃内容物误吸的危险

气腹使腹内压升高,也使胃内压升高,有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危险。临床上必须有足够的认识。预防方法,术前禁食6小时以上,禁水2小时,术前可应用抗酸药和H2受体阻滞药,提高胃液PH值以减轻误吸的严重后果,气管插管选用带气囊导管,气腹过程中常规将气囊

充足。 5、 恶心、呕吐

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很高,其原因和下列因素有关:①气腹、腹腔内手术操作刺激胃肠黏膜,机械压迫胃肠道;②麻醉药物,术后 和镇痛药的应用;③刺激迷走神经末端;④CO2扩张脑血管造成颅内压升高。它的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增加误吸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颅内压升高等,影响到病人的康复。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药物有:格拉斯琼、地塞米松、恩丹西酮、氟哌利多、欧必亭,由于术后恶心呕吐主要发生在术后24小时,所以在麻醉诱导时应用,或手术结束时给一次药即可。也可将止

吐药加入到PCIA中持续泵入。

6、血栓

气腹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有产生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对于高

危人群低分子肝素和抗血栓药可作预防治疗。

7、高碳酸血症和酸减平衡失调

气腹过程中,CO2从腹腔迅速被吸收到血液循环中。在相对低IAP如10mmHg时,吸收率就达到高峰。吸收的CO2只有通过肺才能排出去。麻醉过程中,所吸收的CO2未完全排除

出去,恢复期才逐渐排出体外。身体可以储存120升CO2,骨骼是最大的贮存地。 CO2气腹后可使血中CO2升高造成高碳酸血症。气腹初期30min,CO2气腹量高达27±2.5L,

18

CO2输送到肺增加30%,从166±24ml/min增至202±32ml/min。ASAⅠ-Ⅱ级病人MV增加12%-16%,,提高潮气量,保持低频率是最有效的通气方式。使PaCO2维持正常。腹腔镜手术时CO2升高的原因有:从腹膜腔大量吸收;V/Q比例失调,生理死腔增加。可能与腹膨胀、病人体位、机械控制呼吸以及CO下降有关,肥胖与ASAⅡ-Ⅲ级病人易发生;有潜在肺部疾病的病人,可能需延长机械通气时间,而排除吸收的CO2。代谢增加,如自主呼吸被麻醉药抑制;意外事件如CO2气栓、气胸、CO2皮下气肿、单侧肺通气等。ASAⅢ-Ⅳ级病人PETCO2原先正常,气腹时每分钟通气量即自5.5±0.4L/min增到9.9±0.9L/min,PaCO2仍高达6.7±0.13Kpa(50±mmHg)。这类病人腹腔镜时PaCO2与PETCO2差值明显增加,因此PETCO2不能作为PaCO2的可靠指标。偶而腹腔镜手术时PaCO2-PETCO2的降低或偶见PaCO2-PETCO2出现负值,主要发生在潮气量增加使原来闭合的肺泡开放,CO2释出,PETCO2曲线水平段斜行升高,使PETCO2与PaCO2接近或较PaCO2高。FRC、CTOT降低,Paw增加也可使PaCO2-PETCO2呈负值。术前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肺活量(VC)降低者以及ASAⅢ-Ⅳ级病人应强调监测PaCO2。根据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CO2气腹时PaCO2明显增加,而用氦气气腹时PaCO2可维持正常。两者PaCO2分别为6.7±0.4Kpa(50±3mmHg)与5±0.13Kpa(37±1mmHg)。说明CO2气腹引起高碳酸血症是CO2

吸收而不是气腹引起。

因此,对那些合并肺部疾病的病人,如果拔管过早,则有可能导致术后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恢复期,延长一定的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病人排除多余的CO2。

8、疼痛

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虽然创伤相对较小,减少了术后疼痛和镇痛剂的使用量,但是疼痛强度可能更为显著,疼痛性质也与开放手术不同。开腹手术术后,患者主诉体腔外壁(腹壁)疼痛,而腹腔镜术后,患者主诉内脏痛,盆腔痉挛痛,横膈刺激后的肩痛,以及特殊体位造成的颈肩痛等。腹腔镜手术术后24小时约80%的病人主诉疼痛,48小时后约50%的病人还

19

有疼痛主诉,需镇痛处理。疼痛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内脏、腹壁及反射性疼痛。术后第一天以内脏疼痛最为明显,第二天以反射性疼痛明显。影响腹腔镜术后疼痛的程度有关因素:残留气体容积;用于气腹的气体类型;腹内压大小;充入气体的温度及容积;手术时间长短等。

CO2与N2O相比,作为充气气源更易引起不适。

目前,腹腔镜术后疼痛机理未明,可能的机制包括:①气腹 膈肌伸展,使膈神经受牵拉而至反射性肩部疼痛;②气腹后的CO2残留;③创伤;④内脏黏膜缺血,全身高碳酸血症导致交

感神经兴奋,加重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

预防措施有:保持IAP<12mmHg,避免IAP明显增高和长时间充气。应用湿化和温暖的气体

充入,提高镇痛。

治疗措施有:非留体抗炎药,腹腔内应用局麻药或盐水冲洗,伤口局部应用局麻药,尽可能排尽剩余气体,减少切口大小和数目等。应用术后PCA镇痛可以达到良好的持续镇痛作用,

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0~1378.

2. Amratage RJ, Farquharson RG. Endometrial resection. Br J Hosp Med, 1995,53:90~93. 3. Brooks PG. Complications of operative hysteroscopy: how safe is it? Clin Obstet Gynecol, 1992,35:256~261.

4. Coldenberg M, Zolti M, Seidman BS, et al. Transient blood oxygen desaturation, hypercapnia, and coagulopathy after operative hysteroscopy with glycine used as the distending medium. Am J Obstet Gynecol, 1994,170:25~29.

20

5. Foul CG. Absorbtion of irrigation fluid during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 Brit Med J, 1990,300:748~752.

6. Garry R. Safety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Lancet ,1990,336:1013~1014.

7. Istre O, Skajaa K, Schjoensby Ap, et al. Changes in serum electrolytes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 and submucous fibroids with use of glycine 1.5% for uterine irrigation. Obstet Gynecol, 1992,80:218~222.

8. Joseph M, Dermot K, Sorin JB. Dilutional hyponatremia during endoscopic curettage: the “Femal TURP Syndrome”? Anesth Analg, 1994,78:1180~1181.

9. McSwiney M, Hargreaves M. Transcervical endometrial resection syndrome. Anaesthesia, 1995,50:254~258.

10. Vulgaropoulos SP, Haley LC, Hulga JF. Intrauterine pressure and fluid absorption during continuous flow hysteroscopy. Am J Obstet Gynecol, 1992,167:386~391.

11. Jeffrey LP.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New York. Lippincott-Raven, 1997,233~241.

12. Amos JD, Scgorr SJ, Norman PF, et al. Laparoscopic surgery during pregnancy. Am J Surg, 1996,171:435~437.

13. Bateman BG, Kolp LA, Hoeger K.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y operative and diagnostic. Fertil-Steril, 1996,66:30~35.

14. Chapron C, Querleu D, Bruhat MA, et al. Surgical complications of diagnostic and operative gynaecological laparoscopy: a series of 29,996 cases. Hum-Reprod, 1998,13:867~872.

15. Jeffrey L, Ponsky.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New York: Lippincott-Raven, 1997,243~264.

21

16. Bures E, Fusciardi J, Lanquetot H, et al. Ventilatory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1996,40:566.

17. Karayiannakis AJ, Makri GG, Mantzioka A, et al. Systemic stress response after laparoscopic or open cholecystectomy: A randomized trial. Br J Surg, 1997,84:468. 18. Koivusalo AM, Kellokumpu I, Ristkari S, et al. Splanchnic and renal deterioration during and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comparison of the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and the abdominal wall lift method. Anesth Analg, 1997,85:886. 19. Joris J, Hinque VL, Laurent PE, et al. Pulmonary function and pain after gastroplasty performed via laparotomy or laparoscopy in morbidly obese patients. Br J Anaesth, 1998,80:283.

20. Casati A, Valentini G, Ferrari S, et al. Cardiorespiratory changes during gynaecological laparoscopy by abdominal wall elevation: comparison with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Br J Anaesth, 1997,78:51.

21. Lemaire BMD. Van Erp WFM. Laparoscopic surgery during pregnancy. Surg Endosc, 1997,11:15.

22. Agusti M, Elizalde JI, Adalia R, et al. The effects of vasoactive drugs on hepatic blood flow changes induced by CO2 laparoscopy: An animal study. Anesth Analg, 2001,93:1121. 23. Sato K, Kawamura T, Wakusawa R. Hepatic blood flow and function in eldely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esth Analg, 2000,90:1189.

24. Graham AJ, Jirsch DW, Barrington KJ, et al. Effects of intraabdominal CO2 insufflation in the piglet. J Pediatr Surg. 1994,29:1276~80.

25. Vilos GA, Vilos AG. Safe laparoscopic entry guided by Veress needle CO2 insufflation pressure.J Am Assoc Gynecol Laparosc. 2003,10:415~20.

22

26. Aksoy F, Belviranli M, Vatansev C,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hemodynamic and metabolic effects of extraperitoneal carbon dioxide and nitrous oxide insufflation. Am J Surg. 2001,182:486~90.

27. Bohm B, Knigge M, Kraft M, et 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ocar tips on abdominal wall penetration during laparoscopy. Surg Endosc. 1998,12:1434~8.

28. Graham AJ, Jirsch DW, Barrington KJ, et al. Effects of intraabdominal CO2 insufflation in the piglet. J Pediatr Surg. 1994,29:1276~80.

29. Vilos GA, Vilos AG. Safe laparoscopic entry guided by Veress needle CO2 insufflation pressure. J Am Assoc Gynecol Laparosc. 2003,10:415~20.

30. Bohm B, Knigge M, Kraft M, et 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ocar tips on abdominal wall penetration during laparoscopy. Surg Endosc. 1998,12:1434~8.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r4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