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苏教版

更新时间:2023-12-31 14: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识字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拼读音节。学会“一、二、三......”十个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田字格和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识字1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奉献

3、通过看图和朗读,能理解图画和句子的意思,使学生体会到山村的美丽和生活的快乐。初步感受童谣中的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和写字。

2、认识田字格,分辨“八”和“入”。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的第一课。板书:1、一去二三里 2、读课题。

3、看图。这是一首小诗,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个小山村。我们看图时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地看,首先我们看远处有哪些景物?山上有什么?生活中你见过亭子吗,看到这些亭子你最想干什么?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哪些景物?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时,我们会遇到不认识的字,那我们就要请汉语拼音来帮忙,拼拼音节读准它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分句检查读书情况。 4、小组朗读。 5.、认读生字。

指名拼读音节,读生字。(强调“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件衣服、一块地”,课文中“一去二三里”就读yí。有时读四声,如“一支笔、一本书”等。)(区分“八”和“入”。) 6、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三、巩固生字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这里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课件出示图片) 2、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3、游戏“找朋友”。将数字与汉字相对应。 五、小结、拓展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找,在我们周围哪些地方

1

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回家后,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文具或家里的用具,用上1—10的汉字。 识字一

第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八、乙、∣”笔画名称。 2、会按笔顺写十个字。

3、学会细心观察,按顺序写字的习惯。 重点:识记“∟、┐、乙、∣”并会区分。 难点:四、五、六、七的笔顺及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天天练:背诵儿歌,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二、复习: 1、背诵课文。 三、认识田字格 (1) 出示田字格

(2) 认识横中线、竖口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四、分析字形认识笔画 1、出示“一” 2出示“二”

(1) 指导短横的写法,顿笔不要太重 (2) 指导“二、三”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学生练习 3、出示“四”

(1) 师范写,学生数笔画。 (2) 出示笔画,教学生认读: 竖 ∣ 横折┐ 撇 竖弯∟ (3)笔顺: (4)学生书空

(5)生在田字格中描红试写。 4、依次指导五、六的写法 重点:“五”和“六”的笔顺 (1) 认识:撇点、捺点 (2) 指导学生写五、六 5指导写“七”“八”

(1) 认识“竖弯钩”和“竖弯”的区别 (2) 笔顺:一、七 (3) 认识撇、捺

(4) 范写描红,再写“七、八”

2

6、指导写“九、十” (1) 认识横折弯钩 (2) 指导写“九、十” 7、按书上的笔画,笔顺写十个字 (1) 先描红

(2) 仿写,注意字要写得和前面描红一致 指导描红教师要细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1、 描红写生字两遍

这是个颇有悬念的儿童故事。故事从小乌龟要找一份工作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小乌龟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呢?”接下去小乌龟到邮局、消防队应征工作,又紧扣学生的心。“小乌龟会被录取吗?”经历了和小乌龟同样的失望后,学生们也不禁会和小袋鼠、小猴子一样惦念着:小乌龟上哪儿去了呢?最后,小乌龟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在欢喜之余,学生们或多或少能领悟到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小螃蟹找工作 小螃蟹告别妈妈,出门去找工作。小猫理发馆需要一位理发师,小螃蟹想:“这个工作我倒挺合适。”小螃蟹的两只大螯就像两把灵活的剪刀。但它不喜欢这个工作,它又继续往前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玩是最快乐的时光!然而,大部分孩子都知道课余时间玩什么,却对如何有创意地玩、玩的时候注意什么没有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孩子快乐、积极地生活、有创意地生活是重要培养目标。因此,本课《玩得真开心》应运而生。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地生活,激发对玩乐的兴趣和创意。2. 知识与能力:认识到“玩得开心”要以安全、文明、有节制为前提,同时学会思考、有创意地玩。2.行为与习惯:养成安全玩、不扰人、有节制地玩的行为习惯,文明生活。教学重点:引导孩子安全、文明、有节制地玩乐,和同伴一起体会童年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

3

能充分发挥这个长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2j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