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学原理同济景观考研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2-26 01: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复习提纲

景观规划设计基本理论 1.

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一词的创立与当前的含盖面看,应如何正确理解L.A.的含义?

创立时:强调的是关于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和技术

概含面:包含了关于景观的,关于园林的,关于风景园林的科学、技术、艺术,它里面有规划,有设计等等。 2.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即LA与Scenery Gardening的区别)

精神文化,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经济和实用性。 3.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是如何理解的?

4.

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规划两者的关系? 5.

景观、园林、风景园林、大地景观概念上的差异? 6.

旅游的两大特点? 时空强化和时空异化 7.

当前旅游界有哪三大领域?

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规划。 8.

旅游规划AVC理论如何理解?

A, attraction,吸引力,V,vitality,生命力,C,capacity,承载力。

景观规划设计学教育 9.

从大的学科背景看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科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景观学科主要是负责其中的聚居背景的系统,聚居建设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完成的。景观也建设,更多的是保护,景观用的材料通常比较自然,对历史文化的考虑也比较多。

10.

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理论核心内容? 三元论 11.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与代表人物?

早期,受欧洲的影响,勒伏(凡尔塞宫),布朗,帕克斯(水晶宫),唐宁。 美国的景观规划师协会成立于1898年,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创始人、奠基人——奥姆斯特德。

现代运动。更加理性。

后现代运动在教育方面:创造性的表达,文化意义,景观实质,不太在意科学理性。12.

美国的景观规划师协会创立的时间与同济风景园林学科专门化开始的时间 美国1898年,同济1958 12.

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创始人、奠基人以及他的杰出贡献? 奥姆斯特德,中央公园,公园美化运动 13.

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运动的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 14.

Beaux指的是什么?它所代表的典型风格是什麽?

巴黎美术学院,学院派风格,对称、和谐、几何化,比例,黄金分割,均衡等等。 15.

景观规划设计的后现代运动在教育方面的特征? 如前

景观感受 16.

谈谈你对“空间(Space)”、“场所(Place)”、“领域(Domain)”理解? 17.

与空间、场所、领域相对应的景观尺度?(近景、中景、远景的尺度范围)? 20~25m,超过110m,390m 1.

广场的定义?

从狭义来说,大型的人群聚集的地方形成的广场,广义,就是具有场地特征的开放空间,称为广场,用作各种人际交往活动。 2.

广场与其他景观设计项目比,它最主要的设计特征是什么??

3.

广场的设计元素有哪些?

有标志物、通达的场地、休闲聚会的场所、城市的家具,停车的地方。 4.

广场的形态设计有哪几方面?

主题,景观要素的构成,竖向设计,构筑物,色彩设计,绿化种植设计 5.

广场设计的转化演变趋势是怎样的? 形态,功效,构成材料 6.

简述“了望——庇护”理论在规划设计中的意义是什么? 7.

景观认知地图的概念及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是什么?

经过思维、感受筛选,把重要的环境场所综合,形成的场景、图景,主观性 8.

景观轴线的形式、作用和构成有哪些?

三方面:视觉的,生态的,还有它提供了一个带状的活动空间, 9.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要绘制哪些图纸? 10.

绿道(Greenway)的概念?

轴线,廊道,绿道,道路。 11.

景观感受的基本单元是什么? 视域,

12.

绿道(Greenway)的功能、效益? 环境美化,生态功能,游憩作用

景观生态 13.

景观边界的概念?

两种景观面的交汇处形成了景观边界。 14.

何为景观的边界效应? 带,丰富性。

可以运用两种不同景观之间的这种过渡区域,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产生丰富的可能性。

15.

滨水地带规划设计的特殊性主要有哪些?

防洪,水位的变化,护坡的处理等,在满足工程上防洪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生态化。 16.

水景的生态化设计中主要要考虑哪些问题?

健全自然机制。控制它的水质,水循环,生物净化。

综合考虑观赏,游憩,生产,生活的各种要求。观赏的角度,净化;功能的设置,设立生态保护隔离带;游憩带,观赏性。 维护上节约能源。雨水,净化,灌溉。 17.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点?

面向生活,面向家庭生活的景观设计, 18.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

创造安全,安静,安心的居住环境。 19.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评价标准和主要指标? 绿视率,绿地率。

新区建设绿地率要大于30%。生态小区的绿地率要达到35%,改建的25% 20.

居住区集中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集中绿地的布置应该尽量朝阳,并且和建筑以及地下管线留出一定的间距,并且照顾到与周围道路相邻的景观,也有不少技术上的指标,例如绿化种植的间距等。 40.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如何营造安全、安静、安心的居住环境? 安全:空间设计,种植设计。。。 安静:静态景观,光环境设计。。。 安心:回归自然的设计,色彩。。。 景观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1.

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概念策划,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2.

概念策划和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概念策划集思广益的过程,包括总体项目定位,远期的发展预测,发展导向等。 概念规划是总体的思路,想法,有初步的空间布局,理论探索比较强,多种方案比较 3.

总体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布局,总体景观规划。。。 4.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地块开发强度控制,片区开发控制,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5.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于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包括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等 6.

进行旅游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7.

旅游的原始需要和深层根源是什么? 了望——庇护理论,探索和流动。

人类聚居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工作、休息、娱乐,娱乐又分为游憩和旅游。 8.

如何理解时空异化强化? 9.

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为多少大类?多少中类?多少基本类型?

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八大类,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第二个层是31个亚类,第三个层次是155个基本类型。 10.

如何理解无中生有和有中变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面 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是什么? 12.

城市绿地主要分为哪几大类? 13.

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哪些主要步骤?

14 旅游两大特点

一 随机性:由受社会和经济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旅游所表现出来的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 整合性:强调旅游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并受社会经济综合因素影响的整体性。

15当前旅游界三大领域

旅游三大块: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以及旅游规划。

16旅游规划AVC理论

是关于旅游形象(评价)方面的理论,A吸引力(Attraction)、V生命力(Vitality)和C承载力(Capacity)。AVC三力与旅游观念、作用、规划分别对应。所以,旅游规划浓缩起来就是三力问题。

Attraction吸引力----旅游对游客,开发商对人才的吸引,对生态物种 对资金物流的吸引 Validity生命力---旅游在经济 社会 生态三方面生存发展 壮丽的能力

Capacity承载力----旅游地在经济投入产量,旅客居民 社会文化的容量 、对生态容量的承载 加----增加人工因素,增加新的成分、景点

减----去除不好的不懈条的部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认为干扰。有些资源自身就有很好的品位和吸引力,无须加以人工处理。

乘----在不增加景点和造景数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形式、扩展起内涵的形式成倍的增加其魅力

除----把原来较空洞贫乏的景点通过内涵与形式的多样化改变起大而空的现状,做到大中见小,丰富多彩。 景观规划设计学专业

17 从大学科背景看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科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整个建筑学科可以分为: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科三大部分。景观学科主要负责聚居背景系统,偏向于背景环境建设。聚居建设主要是由建筑学和城市规划来完成。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也谈建设,但与其他学科相比,景观规划设计更多的是保护。而且从材料运用上来看,它的材料是比较活的,更自然一些。因为材料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可以说自然资源和环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粉底。另外,在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对历史文化的考虑比较多。对历史文化方面的要求也更加深刻。以上是景观规划设计在大背景下的一些特点。 总之,从大的学科背景看建筑三学科的实质内容:

1) 城市规划侧重于聚居场所的建设,重在用地、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 2) 建筑学侧重于聚居空间的塑造,重在人为空间的设计;

3) 景观规划设计侧重于聚居领域的开发和保护,多种自然要素的综合利用,结合历史文化内涵再创造, 其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

18.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理论核心

二十年前专家学界认为核心是景观资源分析评价,到今天看来分析评价并不能完全作为理论的核心,由三元论来概括更恰当。

19.景观规划设计知识结构(不详)

源于景观三元,每一大点还可以细分。比如,在行为感受方面,可以将人类行为分成三个基本方面: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社交性活动。

20.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历程、阶段、人物

早期美国景观规划主要受到欧洲影响,在这期间有几个代表人物:设计凡尔赛宫的勒富,英国“万能的”布朗,他们对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还有就是设计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的帕克斯,唐宁也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鼻祖。1898年成立美国景观规划师协会。奥姆斯特德需要大家重点了解。现代运动阶段,其最大特点是一改传统园林中繁琐的装饰,在规划设计中更加偏重于理性。现代运动以哈佛三子(罗斯(James Rose)、埃克博(Garrett Eckbo)、克雷(Dan Kiley))为起始,他们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后现代运动中,景观教育的四个特点(见17题)。后现代运动比较突出例子是美国华盛顿越战纪念园,像其中黑色大理石墙设计就很突出精神层面表达,形式简单但内涵丰富。后现代另一个突出表达方式就是,部分实践中将景观作为艺术来处理,如玛莎舒沃茨的另类作品,商业区中设计青蛙方阵,糖果园设计等等。

21.美国景观规划师协会创立时间、同济风景园林学科专门化开始时间

美国景观规划师协会创立于1898年。同济风景园林学科专门化开始时间是1958(1960年开办此专业,1958年开始筹办。)

22.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创始人、奠基人及其杰出贡献

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创始人、奠基人奥姆斯特德,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之父。其最初设计受到英国风景园林影响,其公园作品中山丘起伏平缓,配以灌木丛和成群牛羊,一派自然田园景色。他最杰出贡献是美国曼哈顿的中央公园,另一个是其发起的公园美化运动。中央公园是一个大众化公园,可以说是美国公园规划设计的开始。其背景是工业化时代到来工厂工人生活环境恶劣,城市人群密集,居住开始密集化。其初衷就是为工人和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150后的今天,中央公园仍然发挥着很大作用,这也是景观规划的特点,它需要有前瞻性,需要预测到一两百年后设计在城市中的作用,能为人们所用。该公园美化了纽约,也使得纽约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也吸引更多的人在此工作、生活。公园尺度是近人的,风格自然。

23.景观规划设计现代运动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

受巴黎美院影响,哈佛学生开始在毕业设计中反对传统设计方式,设计传统对称均衡图案化景观,开始反叛传统设计。

24.Beaux,它所代表的典型风格

Beaux是一个法语单词,指巴黎美术学院的风格,是一种学院派风格,基本设计原理上讲求和谐、对称、几何化,这种风格不仅对景观规划设计学,对西方的城市规划、建筑学都有重大影响。

25.景观规划设计的后现代运动在教育方面的特征 后现代运动的特征: 1) 创造性表达

2) 赋予文化意义和景观内涵 3) 注重实质性方面 4) 强调人的精神感受

其的代表人物:彼德.沃克(Peter Walker)、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26.广场的定义

从狭义讲,是大批人群聚集的地方形成的.广义地说广场具有场地的特征的开放空间,用做人的各种交往活动,这两个概念是人群聚集交往的变化.

27.广场与其它景观设计项目比,它最主要的设计院特征是什么

是有通达的场地,有休闲聚会的场所.城市家具.包括:灯具,座具,以及垃圾桶等设施.小卖部.考虑到人和车辆的聚集还要有停车场和标志物.如:雕塑,旗帜,旗杆,喷泉等.

28.广场的形态设计有哪几方面

有通过标志物体现的主题和其它一些形态.如场地的规划设计.还有具体的小场地,各种城市家具等.场地的竖向设计.它是广场设计院中十分的方面,平地没有起伏变化,如果加上几个台阶上下,就会造成广场的一些空间划分,有一些围合的感觉.还有一些广场上的构筑物,以及广场小品的色彩设计,还有广场的绿化种植设计院几个方面.

29.广场设计院的转化演变趋势是怎样的

从三元论来看,它的转化趋势主要从使用,形态,功能,,以及广场的构成材料来分析.现代的广场主要特点是向着大众化,休闲性的方向转化,不像过去的广场强调政治性和商业性作用.现在的广场更加强调人与人的交往与交流,更加人性化.主要提供的是人们交流活动的空间.过去由于强调政治性,尺度宽广,让人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而现在的广场面向广大人群,有人性化特点,即使在大范围的广场区域进行规划设计,也应有意识地把它划分为小一些的空间小的分区,尺度人性化一些。广场材料也从硬质向软质化转变,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植物。现在广场景观更加自然一些,不像过去那样生硬。

30.简述“了望——庇护”理论在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在规划设计中有很多运用,空间设计中依据它使空间一目了然,看上去能抓住重点,有主有次。所以,在设计中是从轴线开始规划设计的。因为轴线让人马上能分清主次,有重点突出的感觉,这是其作用之一。还可继续展开。比如,形成围合空间,使人能驻足停下。

31.景观认知地图的概念及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认知地图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印象,逐渐经过思维和感受的筛选,把心目中比较重要的环境和场所综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的一个普景,这种地图是带有主观性的,因人而异的,它又有一定的异质性,它和一般地图的区别就是偏重于人的感受,是人们能够感受出来的景观环境,在我们设计一个不是很大的场所(几十公顷的公园),我们规划的时候先做一个景观认知地图,有意识的让游线形成“启承转合”有一点变化 ,并考虑人在哪个场所,会有哪些活动,会有怎样

的印象,主要是通过设想游客认知地图来做我们的规划设计。

32.景观规划轴线的形式、作用和构成

形式有绿地、带状绿地构成的轴线、河流构成的轴线、道路、建筑的等,作用是在景观中起串通景观的之间的通道作用,一方面它串联的是一个个空间;另一方面在其内容是给从提供通道,作用可分为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在视觉方面,强调主次分明;二、在生态中,绿色廊道,在景观中起到廊道的作用。包括物种迁移。河流是一种最典型的生态廊道,最有利于物种的迁移;三、从人的行为活动来说,轴线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带状的生活空间。 构成:在大的尺度上是一个绿道的概念,道路+绿地=一种轴线。

33、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哪些内容,绘制图纸

在其设计中,内容包括:道路景观的选线、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其中竖向设计包括:道路的横断面和纵断面的设计、道路绿化设计,以及道面两侧硬质景观附件和设施的设计。

需绘制的图纸,一般说来,包括:(1)总平面图、(2)典型地段平面图、(3)交叉口具体设计图、(4)比较重要的道路的竖向设计图,横、纵断面图纸、(5)专项设计图纸。如:绿化设计,设施分布图。

34、绿道的概念

87年美国总统委员会中提出,就是以河流、山谷等自然走廊或沿着用做游熄活动的风景线路等人工走廊所建成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的人工景观线路和自然景观线路。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区 历史古迹及高密度的居住区之间的开场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被认为是公园或绿带的条状或线型公园。

总之在这样几个概念是:轴线、廊道、绿道和道路四个概念。这四个概念有一个层次上的关系。由大到小相互包涵的一级级排列下来,轴线是最大的,道路是细化的概念。

35、景观的感受的基本单元

是视域,是视觉形成的一个范围。比如说我们在风景旅游中,在一个山谷,这时的视域就是由周围绵延的山际线围合形成的,视线所能及的就是我们在景观规划中通常确定的一个范围.视域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为:视点、视角和视距是比较基本的概念。是比较基本的概念。

36绿道的功能、效益

环境美化、生态功能、游憩作用。

37、景观边界的概念

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景观面相互交江地带构成景观边界。包括视觉景观边界,环境生态的景观边界。人类使用方面的边界。有时候这些边界是重合的。

38、何为景观的边界效应

它不是一条线,不是单纯的两个面交接的线。它是一条有宽度的,常常是一种带状的表现形式。即不属于板块A,又不

属于板块B的内容。它和两都有差异。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具有丰富性的地带,往往在边界上的风景资源、物种分布,以及人的活动都是最丰富的。比如,中国版图的三个地形阶梯,变化最突出的就是边界地带,这是我们的丰富资源最的核心就是边界地带,这是我们丰富的资源最密集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往往是运用不同景观的过渡区域,在设计院中产生比较丰富的可能性。比如,像滨水地带的规划设计。,我们都不得强调它的活动和景观上的丰富性。

39.滨水地带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1)较大城市要考虑防洪和水系的变化,尤其是防洪。因为水是动态的,有季节性的涨落,如北方可能出现季节性的短流,因此,我们在机制设计中要结合安全水位变化,采取一些措施,

2)另外滨水地带坡面护坡的处理非常重要。我们从传统的到现在的做法,由于对景观生态学关注程度不同,相应设计做法也不一样。传统工程式做法就是像水利部门硬质化做法形式,水纹衬底,用虎皮石作成完全硬质的护坡。现代从景观生态学上来讲,河道硬质化做法是很不合理的,它打断了水体的自然循环,破坏了水体中的生物链,所以我们在滨水带坡面设计上,在满足工程防洪需要前提下,先要做到生态化,以一些浮水沉水临水植物湿生植物,形成一个比较生态化的护坡。

3)大众使用的要求,要有亲水的措施,同时要保证一定的安全,在设计上更多的考虑人性化处理 4)道路系统和生态性处理,尽量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循环和物种的迁移流动,考虑立体化设计 5)考虑景观视觉功能

40.水景生态化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首先,要健全水体的自然机制,机制中,一是要控制水质。有的城市是使用中水作为景观生态中的水体,从水生态的角度,我们更加提倡雨水补给,通过雨水补给形成景观生态中水的补给,就需要地表潜水,以及净水收集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们在景观中可以采用一些透水砖铺装,进行像停车场和道路铺装,来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第二是水循环的过程,我们希望设计的水体中是没有死角的,以免形成一些死水区域,这些对环境都是非常不利的,从水源出来往往有一个高程变化,在设计一些涉水设施,例如桥等等,我们要避免阻断水流,形成死角。第三点是生物技术应用,我们可以通过植被,以及一些动物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考虑它的适应能力,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后期维护中的麻烦。第四,在引入植物动物时要避免物种干扰,避免物种入侵。如在很多水体净化中采用了水葫芦,其大量繁殖后引起物种入侵问题。

其次,生态化设计中考虑的第二个问题,要综合考虑游憩、生产、生活方面要求。从观赏角度来看,我们希望水体是洁净的,水质在雨水收集入口就需要控制好,其次才是水体内部的水质净化。一方面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源涵养方面的保护。第二是功能设置,因为周边往往是游憩功能,或者是生产生活功能,这些功能会排下带有污染的水体。所以要设立生态保护隔离带,考虑植被对污染物的隔离、吸收作用。在滨水的游憩带还要考虑植物观赏性。最后一大点,在维护上,我们要考虑节约能源,最好用雨水来补给。

41、居住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面向生活特别是面向家庭生活的设计。所以,它和广场公园有很大不同。

4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是要创造一个安全、安静、安心的环境。

43、居住景观规划设计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目前主要有:绿地率、绿视率。绿视率目前还较少使用。在居住新区建设中,绿地率需大于30%,旧区改造要低些25%。生态小区绿地率大于35%,绿地本身绿地率要大于50%、60%,有旧区和新区之别。居住区绿地中,硬质场地也要满足要求。所以刘老师提出居住区硬地率设想,满足提供儿童游憩以及人们活动的场所。居住区、居住区绿地中关于水域计算。在城市规划中大面积水域是不参与用地平衡的,但在居住区中水体范围往往不是很大,所以一般是计算在绿地面积里。

44、居住区中的集中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在规划设计中,布置集中绿地应该尽量朝阳,并且没有建筑物遮挡;应尽量减少遮挡,并且与建筑和地下管线留出一定间距,照顾到与道路相临的景观。它也有一些技术指标,比如规划种植间距、绿化种植与周围建筑间距等等。

45 居住区景观中营造安全、安静、安心的目标

1)安全方面,基于了望——庇护理论,在空间设计上要注意形成有围合安全感的空间,在规划中运用一些尽端路设计,模仿以前上海里弄,形成比较安全的居住环境。在植物种植中要注意植物安全性,比如不能使用带刺有毒的植物。 2)安静方面,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主要以静态水生态景观为主,而且在光环境方面也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晚上绿化照明,要注意不能干扰住户的生活。

3)安心方面,居住区景观我们一般是强调回归自然设计,以植物景观为主。在色彩设计方面尽量采用比较和谐、柔和的色调。

37、居住区规划设计在生态方面考虑的因素/

1考虑住区的风向和朝向,组织住区的风道和生态走廊

2规划阳光区与阴影区,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环境和阴影影响,考虑人们在不同地区和季节对阳光和阴影的需求

3最大可能的利用地面空间作为环境用地,有可能的把地层架空。

4尽可能的利用周围的环境,远山近水,利用借景手法把可利用的元素引入进来,创造山水画的自然小区

38、居住区从户外活动方面考虑要? 1动态娱乐活动区和静态安静静休息区结合 2公共开放空间和个人私密空间结合 4立体化空间处理

39、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四大基本问题?

1目标问题 ----面向生活面向家庭社区的需求,创造家园感、花园感、归宿感、 2评价指标-------安全、实用、美观

3在方案阶段把握住住规划设计,在设计处、规划师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同时介入 4注意住区的艺术品位档次------特色个性 景观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46.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

结合刘老师在张家港暨阳湖规划中谈到的基本步骤包括几个阶段:概念策划、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47.概念策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概念策划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策划中包括:总体项目定位、远期发展预测发展导向等等。概念策划就是拿到一个项目后,对它有一个总体的想法,对它将来发展的设想。概念规划是概念策划的进一步表达、进一步深化,在概念规划中,和策划不同的是,会有一些图纸和初步的空间布局。在概念策划和概念规划中,理论的探索比较多,而且往往会提出多种方案。所以,它们是一个多种方案比较的过程。这是它们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48.总体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定义:综合研究和确定某一景观区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该地区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设施的关系,知道该地区建设和合理发展。对场地进行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布局、重要专项规划,比如:总体景观规划等等。 2、内容

1)确定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规划范围;

2)确定规模和容量,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功能分区等; 3)确定对外交通系统以及内部交通系统的布局;

4)综合协调并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5)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6)编制近期设施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49.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定义: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定为依据,细分地块并规定其使用性质、各项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控制指标

1)用地性质;2)用地面积;3)建筑密度;4)建筑使用控制高度;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6)容积率;7)绿地率;8)交通出入口方位;9)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50.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定义:是在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进行的规划设计。 2、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

3、要求: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4、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总平面布置;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计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51.旅游规划原则

需要遵循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是,满足规划区域承载力和环境要求,不能让旅游规划和开发成为对当地规划的一种破坏。

52.旅游的原始需要和深层根源---人类不满足于现状,总要开拓,又有保证既得利益

从人类进化角度来看,联系前面讲到的了望——庇护理论,人们有一种天性,一方面,他要保住自己的既有利益,在一个地区发展,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开拓,这种开拓精神就造成了人们产生一种开拓探索,流动的需要,所以,就会产生旅游的需求、迁居的需求。在人类几十万年前,生存需要迫使人们到其他地点觅食,所以,他需要了望、需要探索,可以说,这是旅游的雏形和原动力。第二点,是由于旅游和游憩是人类聚居活动主要类型之一,它是在工作、休息之外,另外一块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旅游的一个原动力。

53.时空异化和强化

时空异化:从原来熟悉的环境换到不同与原来的环境,对人有吸引力. 时空强化:人对于比自己习惯的环境更加美好的环境同样有吸引力。

是在旅游规划中谈到的,所谓异化,就是一个人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会想换一个环境,因此,旅游地最能吸引人的是它和居住地的不同点,这种异化包括了:空间感觉异化和时间感觉异化。关于同化和强化。强化,比如说,一些旅游地,像杭州在很多方面和我们居住的地方很相似,但是她在城市整体环境、自然风光都会比上海更好一些。人们因为追求更高质量环境,会到杭州去旅游。这种就是追求强化的过程。

54.国家旅游局颁布的资源分类

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八大类:地域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象天候,地质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纪念品,人文活动;第二层次是31亚类,第三层次是以155个基本类型。

55.如何理解旅游规划中的无中生有,有中变无

有中变无是说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很好,但是我们没有去开发它,从旅游来讲就是一个有中变无。或者我们开发过度、开发不当导致这种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一种有中变无。无中生有的景观资源,常常是在主题公园建设中,比如深圳市介之窗,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旅游资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

6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理论和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布局城市范围内各类绿地空间,确定合理的绿地指标,协调人类居住空间和绿色空间之间的关系,城市发展与绿地建设的关系,绿地系统内部的生物与非生物以及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健全城市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5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市域、市区、建成区三个层次。总体绿地结构以及总体布局,下面细化会有一些绿地分类规划,整体绿地布局指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指标定额。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内容,一个是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外围生态大环境建设,以及建成区内部各类绿地分布和具体规划。具体有以下一些: 1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和原则

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及城市自身要求,研究城市发展水平合速度等,制定城市绿地各项指标 3选择合理布局各项绿地 确定性质 规模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形成合理系统 4提出各类绿地调整充实提高意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规划 分期规划和实施措施等 5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6对重点公园绿地提出规划方案 提出重点地段的绿地设计任务书以被详细规划使用

57.城市绿地分类

结合5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依据,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纲要》,其中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其他绿地。《纲要》也是我们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依据。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我们城市的总体规划。当然,还有许多专项规划也是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比如说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一些水利农林方面规划。但主要还是前面说的两大点,规划纲要和城市总体规划。

58.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步骤

首先,是一个现状调查分析的过程。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大气、水质、道路交通、以及绿化现状等的调查,然后对它进行进一步分析,将各个分项调查结果整合,作为绿地系统规划参考。其次,在绿地系统规划阶段,包括绿地系统布局,各类绿地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及绿地发展指标和定额。第三步是做进一步分析(项)规划。具体如下:

1现状调查分析

2确定规划依据、指定指导思想原则 3对市域大环境绿地系统规划 4构思布局结构形式

5制定各项指标体系 6对各类绿地规划 7树种规划和古树名木规划 8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规划 9分期规划 10实施措施 11制定规划图纸文件

12报有关部门审批 审批后规划文本和图纸同样有法律效力

59.绿地系统规划主要衡量指标

《纲要》中提及绿视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它们的计算公式也是大家需要了解的。需要注意的是,在绿地率计算中,分母是城市建设用地也就是城市建成区面积。

60.绿地率如何计算

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城市建设总面积X100%

6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任务?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 发展目标用的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项绿地的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 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民环境进城市了持续发展的目的。

6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纸 :

1城市区位关系图1:10000---1:50000 2现状图1:5000------1:25000

3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1:5000---1;25000 4规划总图1:5000----1:25000 6绿地分类规划图1:25000---1 7分期建设规划图1:5000----1:25000

风景名胜区 61.风景名胜区定义

在2000年颁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给出的定义是: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这个定义比较新,85年还有一个定义,较老一些)。

48、风景构成的基本要素:景物、景感、条件

49、风景区构成的基本要素:游览对象、游览设施、运营管理

51、风景区的5的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社会功能、科教功能、经济功能、 52、风景区按等级、用地规模分类? 1)按等级分;市县级、省级、国家级?

2)按规模分 小型20Km2以内 中型21-100 大型101—500 特大型—500以上 53、风景区景观特征和功能分类?

按景观特征山岳型、山谷、江河、湖泊、滨海、草原、森林、史迹岩洞、综合、 功能;观光、游熄 休假 民俗、生态、综合

124风景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1天景2地景3水景4生景 人文资源:1园景2建筑3胜迹4风物

62.风景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区别

在于,风景资源无论人们认为其如何,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利用开发它,都是存在的、客观的。但是旅游资源,往往是被开发成旅游地的一种风景资源。如果这资源没有被开发,它就没有成为旅游资源。所以,旅游资源有个特点,它一定是经过人们开发,为人们所用的风景资源。 区别

1有风景资源不一定有旅游资源,比如偏远地区无法到达,只有为人利用的风景资源才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 2风景资源评价有其客观的标准,不因为游客的意志转移,而旅游资源评价受游客的喜怒影响 3风景资源品位自有高低与人无关,而旅游资源受到人的喜爱程度影响

4有旅游资源不一定有风景资源,风景资源以环境实体和历史遗存为载体,旅游资源不仅仅如此,还可以是各种节庆活动,是时刻发生的人类活动

5被开发利用的风景资源是旅游资源,

6无中生有和不断变化是旅游资源区别与风景资源的两大特征 7风景资源是全人类的遗产资源

联系:风景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得当,保护的好两者会相铺相成,相得益彰,开发保护的不好就会有中变无。

63、旅游规划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异同

● 旅游区规划: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 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核心差异为:前者侧重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后者侧重在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主角,景观建筑师负责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和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

下面从各个方面具体阐述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规划的异同:

1)规划对象:风景区规划是各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是各旅游区。但两者大多都是风景优美之地 2)规划层次:风景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大型而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规划按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3)开发力度:旅游规划的开发力度一般大于风景区规划。

4)规划的任务:两者都是通过对规划对象的整合,达到地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5)规划操作过程:两者基本一致---基础阶段、资料收集;原则、指导思想、期限确定;大致分区确定;规划;预算;评审。

6)规划成果:风景区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 旅游区规划:规划文本、图件、附件(包括其他基础资料和规划说明) 54、风景区规划任务 1)综合分析评价现状

2)根据风景区特点 历史等确定风景区发展方向 目标规模 3)利用风景区资源特色,组织游览条件,调动景观潜能 4)风景区分区布局 人口容量及生态原则统筹部署

5)对风景区有赏系统 旅游设施配套系统 居民社会容量系统等相关专项规划和主要发展目标综合安排 6)提出实施措施和配套措施

64.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目标

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使用方面,在风景名胜区中,人们的使用必须满足其生态承载力的需求。所以,我们在管理中,首先要……未完Recorder 58:30

65、风景名胜区分区体系

随着我国旅游业及风景区事业本身发展的要求,风景区域用地和功能区域复杂化,原有的分区模式已显过时单纯,城市规划中按照功能需要对土地进行的利用分区方式很自然地吸收进来,先形成功能分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分区,从而形成一种功能分区、保护规划、景观划分相互交叉叠加的体系。 在我国新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明确了几大分区的关系: 1)当需调节控制功能特征时,应进行功能分区; 2)当需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时,应进行景区划分; 3)当需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应进行保护去划分; 4)在大型复杂的风景区中,可以几种方法并用。

其中,还特别强调了风景保护的分类。将风景保护分类划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我国风景名胜区分区体系的特点?)

66、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基础资料:测量资料、自然与资源条件,人文与经济条件,设施与基础,土地与其他

编制大纲:资源调查与评析,风景区性质类型特色,开发指导思想和原则,风景名胜区的构成、范围和保护区,环境容量分析和旅游规模预测,总体规划设想,专项规划。

67、LAC、ROS理论的主要内容

LAC,即the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其研究重点和假设是:只要有游憩使用,就有游憩冲击的存在,自然会产生环境改变和社会改变,这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经营者希望将整个地区保持原始状态,而事实上只要该地区一旦开放使用,资源状况就开始改变,关系是这种改变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内才是可以被接受的。游憩冲击和资源状况的改变必然牵涉到了一个地区的游憩容量研究问题。其中游憩容量包括:生态的、实质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其规划程序分四个方面九大步骤。四个方面为:

1 由一系列可测量参数决定的可接受的社会与资源标准; 2 分析现状和已被接受的状况之间的关系; 3 鉴别为维护可接受状况所需采取的管理措施; 4 项目检测和管理效益的评估。 九大步骤:

1 鉴别特别需重视和考虑的区域与议题; 2 界定和描述游憩机会类别; 3 选区资源及社会状况的指标; 4 全面调查资源和社会状况;

5 对各资源及社会指标定出可接受的标准; 6 鉴别各种游憩机会类别分布的替选方案; 7 鉴别各种替选方案的经营管理方式; 8 评价并挑选一个最佳方案; 9 付诸实施并持续监测资源和状况。

ROS,即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游憩机会序列,是指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实质环境的组合,提供一系列多样化的游客所需的游憩体验,是个规划、管理、研究的构架。是美国70年代以来由林业局和土地管理局大力推广,广泛运用于游憩地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现已为诸多国家所采用,研究重点转移到“特定环境下的行为界定”重视的是游憩体验的人群和特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游憩本身所获得的体验。其实质是一个架构游憩体验与实质环境的桥梁,其理念和方法对于实质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68、生态管理理论和VERP理论?

生态管理:目标是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它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监测来研究生态进程和人类需求之间 的关系,并通过政策法规等措施来调控,使供给和需求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关注的议题有:

什么样的改变是重要的;在哪里会发生这样的改变;什么时候发生这样的改变;是什么引起这样的改变;用什么手段来检测;可以采取什么手段来控制这种变化。

生态管理最重要的特点:1)是不断变化的而不是静态平衡的 2)是不断改进的而不是最优 3)是非线性的而不是线性的 4)是整合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

Vis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游客体验和资源保护:各类型的旅游区在资源开发、产品营销和环境管理方面都有共同的双重目标:既满足旅游者出行游憩的需求,又满足资源节约和保护的要求。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针对此目标提出一套程序和框架称为:Vis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该模式虽为国家公园设计,但是普遍适应各种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规划与管理。根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定义,VERP就是规划和管理的框架,关注的焦点是?旅游开发对旅游体验和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受到:游客行为、使用强度、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等因素影响。

69、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与美国公园体系

美国:自然生态保护区 中国:保护区划 (1)自然区

a旷野次区 (1)特级保护区 b环境保护次区 (2)一级保护区 c特殊自然景观次区 (3)三级保护区等 d研究自然次区 e实验研究次区

人文史迹保护地区 (2)史迹区 a保护次区

b保护与适度使用次区 c纪念次区

资源利用地区 功能分区景区划分 (3)公园发展区 (1)游览区(含多个景区) a管理发展次区 (2)休疗养区 b教育解说发展次区 (3)服务接待区 c游憩发展次区 (4)行政区 d住宅发展次区 (5)职工生活区 (6)农、副基地等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和风景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三个类别九种类型

1)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草原与草浔、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 2)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野生植物 3)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

125风景游憩地

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导景观特质的游憩地域。研究重点是在以自然景观为主导地域引入人的游熄活动是所产生的规划与管理问题。

风景游憩地分类有两种方法: 1)以游憩活动类型为导向的分类 2)以风景资源要素为导向的分

《景园新论》

1、环境:定义因学科而异,在环境—行为研究中,一般认为人既是环境的中心,又是环境中不可分别

的一部分。就人类赖以生存的,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而言,通常可划分为社会、自然和人工环境

2、格式塔知觉理论与环境设计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它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组织,组织原则首先是图形和背景。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突出鲜明,构成了图形;有些形象对图形起了烘托作用,构成了背景,例如烘云托月或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一个知觉野或知觉场中,邻接的单元与大小,形状或颜色相似的单元连合在一起。反之,距离较大或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单元,则各自分离,如果主观上如果硬把它们拉在一起,也难造成稳定的组合。在听觉方面也有相同的现象的经验。时钟的声音“的嗒”组成自然的节奏,改成“嗒的”虽暂时可能,但不久又恢复到“的嗒”了。“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

完形或格式塔: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几乎引申意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凡是能使某一感知对象,如建筑里面、平面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被成为格式塔。

3、图形与背景原则

图形与背景。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 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 我们的知觉对象。例如,我们在寂静中比较容易听到清脆的钟声,在绿叶中比较容易发 现红花。反之,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小,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军事上的伪 装便是如

此。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 廓。明暗度和统一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一个物体,例如一块冰,就物理意义而言,具有轮廓、硬度、高度,以及其他一些特性,但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心理场内缺乏轮廓、硬度、高度等等。一俟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等。 研究在环境设计中图地之分,有助于突出想要突出的主题—景观和建筑。在设计中构成良好图形的原则: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单纯集合形态易形成图形;对称形式易形成图形;水平线和垂直线较斜线易形成图形;单个凸出形态比单个凹入形态易形成图形;整体性强的形态易形成图形;动的形态比静止的形态易形成图形;奇特的形态易形成图形。 在园林和景观中的图地之分:图形—背景关系涉及范围更广,表现形式更丰富。如:涉及多种感觉,听觉、触觉等;视距、视点多样;多重层次;关系复杂;富于动态变化等。

4、简化原则:知觉在组织视觉刺激时,有简化对象的倾向。即对已有的单个或一群视觉刺激,采取尽 量减少或简化的方式,使之增加秩序,易于理解,从而加强总的视觉效果。

5、群化原则:总体性良好的多哥视觉刺激,有形成有组织整体的倾向:类似、对称、接近。总被感知 为相互联系,具有内聚力的整体。

6、连续和闭合原则:知觉在组织视觉刺激时,有保持起始状态并使之连续的倾向。反映了在组织视觉 刺激时具有保持已有信息,而不是增加未知信息的倾向。

7、直觉—知觉—认知

1)直觉:感觉开始认识世界,来自客观对象的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受器官,传导到大脑皮层一定区 域,引起刺激物的印象。(生理过程)

2)知觉:客观对象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个把对事物的个别感觉综合成事物整体关系的心理过程。 3)认知:个体理解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范围比“知觉”广,包括:知觉、意象、记忆、想像、推理、 判断和概念形成等。

8、环境知觉:客观环境整体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心理过程,即把对环境的个别感觉综合成环 境整体关系的过程。

9、环境认知:个体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包括:知觉、意象、记忆、想象、推理、判断、感念形成 等。

10、认知地图

在一个新的城市里,你是怎样找路的呢?对于你生活的小区,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地图吗?中国扬州八杰之一郑板桥画竹时做到胸有成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老鼠如何在一个新的箱子里找到出路呢?心理学家托尔曼指出,在学习的时候,老鼠以及人

类建立了关于箱子和城市的认识地图,当以后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使用这种地图。老鼠是怎样进行空间学习的呢?看起来,老鼠(或人类)是使用了它们所处的箱子中的线索来帮助他们认识整个区域的。当老鼠选择正确的路线时,就能够走到出口,反应得到强化;否则,就不能找到出口;在不断地强化下,老鼠通过摸索,掌握了整个空间的位置,到最后,老鼠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了对于空间的地图,就像郑板桥胸中的竹一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托尔曼用大白鼠做实验,建立起了符号学习理论,提出了“认知地图效应”原理,也成就了他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先驱地位。 托尔曼的实验之一所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白鼠有三条可以从起点通往食物处的道路,而且它们的远近依次递增。通常,如果依次堵塞1、2通路时,老鼠则依次通过1、2、3途径取得食物。实验中,从原来堵塞第二条路处堵塞第一条路(途径一与途径二有一段共同途径),此时老鼠已经知道途径一和途径二同时不通,径直趋向途径三而避开途径二。托尔曼认为,白鼠跑通道时头脑中形成了通道的认知地图,白鼠是根据\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来寻到目的物的。我国古代的“庖丁解牛”、“胸有成竹”和“老马识途”的故事,实质上也印证了托儿曼的“认知地图效应”。

托尔曼的理论告诉我们,正是由于人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地图,所以能够通过个人体验的刺激来学习很多东西。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在人的记忆中重现的具体空间形象,好似一张头脑中的导航图。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印象,逐渐经过思维和感受的筛选,把心目中比较重要的环境和场所综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普景,这种地图是带有主观性的,因人而异的,同时它又有一定的一致性,它和一般地图的区别就是偏重于人的感受,是人们能够感受出来的景观环境。在我们设计一个不是很大的场所(如几十公顷的公园)时,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景观认知地图,有意识的让游线形成“启承转合”有一点变化,并考虑游人在哪个场所,会有哪些活动,会有怎样的印象,通过设想游客认知地图来做我们规划的基础,从而指导设计。

11、了望----庇护理论

动物在长期演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感知觉,人类同时具有猎人和猎物的属性和特性,要求既能方便地观察四周,也可以有安全感的场所;

安全点:对每一个人了来说,既要能退避到有私密性的小天地里,又要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会。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创造条件求得两者间的平衡,满足两方面的需要。1、景观建筑学和建筑学、城市设计的分工? 农业文明时代,三着涉及的因素和面临的问题比较单纯,专业没有明显界限,统而笼之。 工业文明时代,三者涉及的因素和面临的问题相对复杂,专业分工渐趋明显,学科分界明显 后工业文明时代,三者涉及的因素面临的问题急剧增加,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学科开始走向融合。 1)建筑学,侧重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在人为空间的设计

2)城市规划:侧重聚居场所的建设,专业分工重在以用地和道路交通的人为场所规划 3)景观建筑学:侧重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专业分工基础是场地规划设计 2、旅游度假区定义?

(国家旅游局)为扩大对外开放,利用资源促进旅游而再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交通方便对外开放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接待中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区域

3、森林公园的定义?

以森林及组成为素所构成的各类景观,环境气候为主可供人们游览休息疗养科研等,是以森林景观为主的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生态型郊野公园。1982年,我国第一处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批准建立。

4、自然保护区定义:以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珍惜频危物中及其生存环境进行科研宣传开发利用的区域。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5、国家公园:国家为合理保护自然文化遗产而设立的大规模保护区域。国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 National Park”,据说最早是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 (Geoge Catlin)首先提出。1832年,他在旅行的路上,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他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1872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了美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即黄石国家公园。综观世界上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国家公园,一般都具有二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国家公园自然状况的天然性和原始性,即国家公园通常都以天然形成的环境为基础,以天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人为的建筑、设施只是为了方便而添置的必要辅助。二是国家公园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即国家公园天然或原始的景观资源往往为一国所罕见,并在国内、甚至在世界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而特别的影响。

我国目前国家公园概念上的建设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

6、城市公园:产生于17世纪工业革命的英国,当时主要问解决环保问题,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和绿地的逐步认识,已逐步发展成为供公众游赏、休息、娱乐、开展户外科谱、文化、健身活动向公众开放的有较完善设施的优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7、主题公园:有特定的得主题,园中所有内容在概念化层次上统嗫与该主体之下的、 人工创造舞台文化娱乐活动空间。 8、景观通廊

综合水体植物建筑等景观元素所构成的带行连续的景观绿地的空间,如宾水带 轴线绿化带也指有许多景观组合构成的美丽的视觉走廊。 9、绿色分区理论

吸收系统稳定理论和协调适应性理论发展形成的,认为绿色区域的土地应受到保护并免受城市开发的干扰,因为作为开场空间的社会经济价值比做为城市建设用地更有价值。 10、开放空间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在开放空间中,视线可以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视平线向前 视觉不容易疲劳、多利用、多湖面、海滨、草原等、以及能登高远眺的地域、组织景观视线。 11、景观轴线的形成和作用构成?

本质上说景观轴线是连接2个景观点或更多景观点之间的线型景观规划元素

特征:动态的提供秩序 可以弯曲但是不可以分叉 观赏的和中点可以相互转化能产生纪念效果 形式;有绿地、带状绿地构成的轴线、河流构成的轴线、道路构成的轴线等。 作用:增强景观感受的明晰性、秩序性、分割划分景观空间

在景观中起串通景观之间的通道的作用一方面串通的是一个个空间,另一方面是给人提供通道,作用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分析;1)视觉上强调主次分明;2)生态上景观中的绿色廊道包括物种的转移如河流是典型的生态廊道,有利物种转移;3)从人的行为活动上来说轴线为人提供一个带状的活动空间。 构成在大的尺度上来说,轴线是一个绿道的概念道路+绿地=一种轴线 12、庇护性景观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往往是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尤其是人们户活动的聚集点既有开放性 又有遮蔽性,重要包括 亭子廊花架等等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要临近人们户外活动的主要活动路线布置,通达并作为在景观点上要在视觉效果上认真推敲 确定起体量大小

13、seenic forest land具有一定景观价值,对城市整体风貌和环境起改善作用,但上没完善的游览 休息 娱乐等设施的林地。

14、种植设计planting desingn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合理配制各种植物,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15、郁闭度:

指森林中乔木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示。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0.20(含0.20)以上的郁比林(一般以0.20-0.69为中度郁闭,0.70以上密郁闭00.209不含0.20)一下为疏林。

16、屋顶绿化roofgreening--------------在高处地面以上,周边不与自然土层相连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的绿化。

1花园式屋顶绿化 根据屋顶定具体条件,选择小型乔木 低矮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进行屋顶绿化植物配置,设置园路、坐椅和园林小品等,提供一定的游览 和休息活动空间的复杂绿化。

2简单式屋顶绿化 利用低矮灌木或草坪、地被植物进行屋顶绿化,不设置园林小品等设施,一般不允许非维修人员活动的简单绿化。

屋顶绿化必须在建筑物的整体荷载允许范围内进行,符合以下标准; 1应具有良好的排灌 防水系统 不得导致建筑物漏水 渗水 2应采用轻质栽培基质 冬季有防冻措施

3绿化种植材料应选则适应性强 耐旱 耐贫瘠 喜光 抗风不容易倒伏的园林植物(浅根性)

17、一些规范条例发布实施的时间 城市园林绿地类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施行 2、《公园设计规范》------1993.1.1年执行

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6.3颁布 2002.9.1实施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纲要》—2002.10.26颁布

5、《国家标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5年新修订)》----2000年2005年修订 6、《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年

7、《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02.9.3发布 2002.11.1.起施行 根据《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8、《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04年 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

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4.2.1.施行 风景区类

1、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2月1日施行---替代《风景名胜区管理崭行条例》1985 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年颁布----2000年施行

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2003.6.25实施 4、《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2001.4.20颁布并实行 森林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98。1。1执行

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96.1.1根据《森林法》和《公园设计规法》编制 3、《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2000.4 99年发布 旅游规划类:

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5.1)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5.1)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5.1)代替《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新增加了AAAAA级旅游景区

4、《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 16766-1997) 5、《旅游规划纲要》-----2003年

18、土壤与植物根系要求:大乔木90 小乔木60 大灌木45 小灌木30 草坪15

19、植物环境------每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成中形成了适宜自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自然环境,离不开了这种生境,植物就生长不好或最终消逝

20、形象场指某一景观形象对环境的作用范围 该作用不仅仅是视觉心里上的也包括景观形象的社会文化效应 景观形象场的最小范围既是他的可见视阈,大到人类活动范围广义的说 任何有形象的东西都有形象场

21、林冠线:指植物配制的设计构思在立面构图的轮廓线 利用不同高度的植物 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 由于地形起伏也可以使林冠线富与变化 林冠线对游人空间感受影响突出。

景观: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圣经》的旧约篇中,用于描写圣城的美景,后来用于描写人类留下足迹的地方。17世纪以来,景观又与园艺、地理学等联系起来,使景观一词的含义越来越复杂。当前,景观概念从生态学的角度进一步拓展,并与人类的生活聚居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主要用于描写大的生物群落和人类的居住生活环境。

法国几何园:17世纪趋于成熟的法国园林风格,脱胎于意大利园林,具有贯穿全轴的中轴线,中轴线上集中了最精彩的花园、雕塑,还有一些横轴、次轴和一些小道。水景具有辽阔、平静、深远的特点,水池呈规则的集合形状。植物花坛和丛林都失去个性,修剪成几何形式。整个园林具有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次分明的特点。

城市公园:产生于17世纪工业革命的英国,当时主要问解决环保问题,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和绿地的逐步认识,已逐步发展成为城市配套和居民服务的开放式公共绿地。

从社会、文化背景条件看英、法园林风格的形成

法国园林风格为几何园,该风格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欧洲封建社会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增长,资产阶级需要在和平的环境里来统一国内市场,这种愿望正好与国王统一国土的欲望相结合,先后建立了一些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的国家。十七世纪的法国,在解决中央集权国家所提出的任务时,饱含着理性主义的色彩,它力求严格地按照几何原则来布置城市,从而导向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君主制制度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唯理主义美学的反映,它体现了有秩序的、有组织的、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它崇尚抽象的对成和协调,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法国古典主义是紧跟着文艺复兴而来的,十三世纪未,法国侵略意大利,经过一百多年意大利文化的输入,已经具有文艺复兴面貌,在园林风格上,从仿效意大利的台地园,而发展成熟形成自己几何园的风格,为枫丹白露园、沃可斯园等。其特点为: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集中了最精彩的花园、雕塑,还有一些横轴、次轴位于其中,另外还有一些小道,形成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次分明的平面图案式庭园模式。

英国园林则具有风景式风格,也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工厂手工业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很强大,而且他们当中有许多是从封建贵族转化而来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导致思想领域里没有高亢激越的思潮,没有壁垒分明的流派。英国革命的曲折过程和相应的思想文化特点,都在它的园林发展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早期的风景园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十七世纪末,中国园林带入英国,影响了英国园林的发展,他们认为中国园林是“千变万化”的。在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出现了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画家和诗人,绘画与文学这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倾向为十八世纪英国自然式造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如风景园的开创者——肯特,原本就是一个画家,因此他的造园“就象画家在画布上构成的那样,配制着美妙无比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他的座右铭为“自然讨厌直线”,他的庭园直线形苑路、林荫道、喷泉、树篱等一概拒之门外,只留下具有不规则形池岸的水池及弯曲的河流。而他的学生和合作者布朗则将风景园推向了高潮。这些风景园取消了园林和自然的界线,构图上常以湖泊为中心,看不见建筑,造园要素为疏林、草地、湖泊、水景、异国情调等。

另外,英国的风景式园林自它萌芽之初,就通过作家们的文学作品为媒介而得以传播,并对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以“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为主谈谈中国园林的文化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主要有三大派别,现仅就儒家文化谈谈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支脉,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学,其美学思想建筑在仁学的基础上,孔子认为乐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是与仁的最终一致,他指出美与善是有区别的,但最高层次的美是与善统一的。在孔子看来,通过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克己),达到恢复周礼的政治目的,就是所谓仁,他特别强调培养仁的道德自觉,——为仁由己,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态度是评价一个是否“仁”的根本标志。“孝娣为仁之本”指出了行仁的具体途径。在他看来,仁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而“天下归仁”则是社会道德的最高理想。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道出了不同精神品质的人的美感差异性。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提出修身的过程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修身当先写于诗,第一步是学礼,最后修身才能在审美(乐)中得到完成。说明乐山、乐水是表示一种高尚的情感,而崇尚自然、热爱自然、把握自然、开掘自然没,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观。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外在的形似并不等于真实。真实,就是表达出内在的气质韵味,表达出自然对象的生命。

美感是中庸,是和谐,讲究群体组合,利用象征的手法来暗喻某种含蓄的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宛如天开”它不仅是自然的镜子,也是心灵的镜子,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饱含着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发现了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掌握了构成山水美的组合规律而造出的。以有形表无形,以物质表精神,以有限表无限,以实境表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像中的无限形象相统一,使再现真实实体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而寓情于景以后,景物就倾注了人格灵性,也才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园林中的山水花草一般都寄托着某种情感。或以物言情,或以物比兴,或因物喻志,追求的是“因物而比兴”的外延效果,即产物的象征意义,是人的情感感受。 工业文明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1784年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工业生产技术的变革,要求生产集中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的大生产需要繁重的交通来输送原料和成品,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导致城市中出现大规模煤田、井架、电网、石油输送管,工业发展导致出现工人城市,在它们的郊区必须建造新型楼房,如火车站、带屋顶的大市场、巨大的写字楼、大百货商店、商业街等等。面对这一需求,人们谴责用浮华装饰的做法,楼房的功用成为设计的中心考虑,另一方面,一种使骨架独立于墙壁的建造又迅速的促进了预制件的出口,技术进步伴随着工业化到处开花,在19世纪最后几年,关税壁垒使工业强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打破了它们的平衡,工业化国家利用万国博览会来展示经济威力及其在殖民地的功绩,工业化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等,因而各种社会改变主义者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了种种设想,如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种种社会改革方案,傅立叶的理想社会以“法郎基”为单位,布置成分社新村,将生活与生产组织在一起。罗伯特-欧文的新协和村。

举例说明后现代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电脑和数据库的广泛运用,科技高视阔步导致了合法性危机,这一状况反过来深刻地规范着人类的心里机制和行为模式,导致一种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极端倾向,扶植、消费和平面感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代码。 后现代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平面感:消解深度,拒绝解释

2)断裂感:不需要历史,历史意识的消失,断章取义,用完即扔

3)零散化:主体丧失中心的地位,使要素成为自身结构主义,碎片无序叠合

4)复制:距离的消失、大众化、普及化 后现代思想影响下的设计,主要形式有三种:

1、后现代主义设计,极少主义,少就是多,重要表现在一个方面 1)装饰主义:淡化功能作用,强调符号意义

2)折衷主义:从历史中吸取思想、手法,片断在现代构架上按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组合----强调既此又彼,多重译码, 3)娱乐性与含糊性:嬉戏与调侃,不严肃,强调人情味,设计风格与细节上具有含糊性,既此又彼。从哲学上说,这一阶段的主题是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中世纪神道主义的否定,把人之外的万事万物都当作实现人类利益的资源和手段。主题表现为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这一时期的艺术与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艺术界发生的三次运动可以看出工业文明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过程:

1)工艺美术运动----发起于社会主义者和诗人,提出艺术应以手工艺为主,为人民大众服务,其艺术产品多模仿动植物外观,提取相关元素。

2)新艺术运动,发起于欧美,提出自然不存在直线,表现曲线的有机的形态,曲线美优于一切,它是从植物的缠绕中受到启发抽象而来。

3)装饰主义运动---则具有当时的时代意义,主张机械美,但利用钢铁、玻璃作建筑材料,对艺术实用性的问题给予了具体回答,使结构、材料和装饰的关系融会贯通。

总之,这一阶段,一种想要用新语言进行表达的愿望使造型艺术出现了革新,这种风格以1889年世界博览会上埃菲尔的铁塔而获全胜。随着革新,实用艺术也出现了同样的形式,导致了新艺术运动。

2、解构主义设计:是从反对和攻击结构主义开始的,认为结构主义是封闭的,是要素之间的高度统一。要使作品读出不一致性,混乱性,有意避免淡化,一元化创造一种出乎意料的空间和视觉效果,在貌似零散的外表下,有自己的秩序。 3、新现代设计

是现代主义重新认识和发展,简单的形式加入隐喻和意义特色

后现代文化、思想、美学原则及设计思潮必将对景观园林产生影响,也必将在园林创作中表现出来,以下分别以玛莎-舒尔辞的拼合园、拉-维莱特公园以及万圣节广场来分析这种影响

1、玛莎-舒尔辞的拼合园:该园平面以----对角线分开成两种风格,对角线一边记录了法国几何园的特点。对角线另一边则折射出日本枯山水的影子,将枯山水中的构成要素白沙代表的水面改为绿沙,黄石代表的岛屿改为树球,这种拼合园实际上是一种基因重组,受达达主义影响,具有娱乐性、调侃性,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反映。 2、拉-维莱特公园则是解构主义设计的作品

该公园通过三个不相关的层面(即点——红色的疯狂物;线——空间步道;面——室内功能空间)的叠加和组合打破了传统的事先安排好的空间模式,寻求以外,偶然不期而遇,破除中心,使要素成为自身,创造一种出乎意料的空间和视觉效果,可以说这种设计与理性主义是彻底相反地,是后现代文化的直接表白

3、万圣节广场怎是超现实主义设计的产物:建筑立面对角线相接,对比强烈、律动不安;墙面全市斜线,没有一跟水平线,表示遗失方向;墙体全是反光材料;空间中有两道斜的红色墙体,填充小尺度的植物、喷泉、假山。超现实主义以心理分析为基础,通过造成距离组合游戏的效果,以及一般的象征,首先从人身上解放出各种各样的心灵力量。

比较自然设计模式和景观生态模式

麦克哈格1971年所写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一种自然设计模式,结合自然的设计形成了人造生态系统,是从对于自然地势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中推导出来的。提出自然应是人类生命源泉,强调自然的固有价值和自然的过程,其研究中心是自然优先,所有的系统都追求成功与生存,被称为人类聚居环境背景的区域景观,是一种封闭的景观单元,只强调垂直的单元内的生态过程忽视了水平的单元间的生态流过程,提倡自然决定论,忽视了其它的人工因素,自然设计模式采用因子分层与叠加技术来分析研究。 场地规划中自然要素及意义

场地规划对一个特定的景观进行评价,以决定其合适的用途,规划的进行基于这样一个假定,即任何景观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系列相关的地质学、水文学、地形学、气候学及文化的特征和体系来分析和研究。最好的环境开发应该对现有场地的干扰达到最小的程度。

场地规划中的自然要素包括地质、水文、地形、气候、生态等诸多方面,自然要素对场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开发曾经受到干扰的场地,如未利用的城市地块和商业场地,重新开发只会对自然系统产生最小的干扰。 2)避开河道、泄洪平原、湿地、陡峭的易受侵蚀的斜坡和成熟植被,可避免高昂的场地准备费用,保存重要的视觉和生态特征。

3) 根据地理纬度、微观气候因素和风向、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特征、土壤构造及其承载力、阳光通道等决定建筑在场地上的位置。

4) 气候分区(湿热、干热、温热和寒冷)有各自具体的特征,分别需要对其进行缓和、加强和利用,提高人在场地中的舒适程度。

5) 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的检测,检测土壤对于回填、斜坡结构的适宜性,选择减少水污染的建设方式,确定场地平整的最佳方法。

6) 大量使用现有的本土植物来调节气候条件,并为当地野生动物提供保护。在绿地布置上注意与场地外生态斑块和廊道的联系。

绿量和三维绿量:绿量在绿容率指标体系中指植物全部叶子的1/2总面积,国际常用单位为平方米。三维绿量也是20世纪80年代新提出的概念,是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的空间体积的量,单位常用立方米。

三维绿量又称绿化三维量 ,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三维绿量的测量研究是城市绿化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 ,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彩红外航空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 ,研究了城市空间三维绿量定量计算的方法。在对植被遥感阴影图像分割的前提下 ,根据航空摄影时太阳、摄影机以及树木三者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 ,建立了空间三维绿量遥感中关键的植被高度模型。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建立了研究区主要树种的树高 -冠径相关关系模型。根据冠径 -冠高关系以及典型树种的树冠立体几何形态与绿量方程 ,运用 GIS分别计算了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江东区、海曙区和全市的总三维绿量和平均相对三维绿量 ,以及平均相对三维绿量的区域分布。 绿量率:也称叶面积指数(LAI),指单位面积内植物1/2的叶面积。 绿容率:也绿量容积率,指某规划用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绿量。

绿化建设指数:是将绿地系统及建筑开发结合起来的一项指标,是绿容率和容积率的比值,也是绿量和总建筑面积的比值。

绿视率:即在人的视野中绿叶所占的比率,此概念是日本学者大野隆造及青木阳利用照相技术对全景视野中全方位绿视

量占视野面积的比率进行试验统计、体验,得出的一种比较接近真实感受的量化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认为环境绿视量低于15冗时,人工的痕迹明显加大,反之,自然的感觉便会增加。对于站在地面上的人来说,多植乔木、灌木、或使草坪倾斜、起伏都会增加绿视率,绿视率与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关系很大。

立体绿化:就是在立体空间栽种藤本植物,达到绿化美化的一种绿化形式。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绿化美化城市的有效方法。它占地少、投资少、绿化面积大,见效快。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绿化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各类城市绿化用地范围的控制线,也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关详细规划和现状地形图中界定各类城市绿化用地的周边线。城市各类绿化用地涵盖了城市所有绿地类型,既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居民区绿地、防护林带等,也包括了单位庭院绿地以及城市规划区内不宜建设的荒地、湿地。绿线可以分为现状绿线和规划绿线两种情况,对现状绿线来说,它是一个保护线,绿线范围内不得进行非绿化建设;对规划绿线来说,它是一个控制线,绿线范围内将按照规划进行绿化建设或改造。 红线:道路控制线;道路两侧建房时 必须退到红线以外

蓝线;是建筑距河岸线的规划控制距离,区别与过去直接在河岸上建房的做法,蓝线强调亲水不能近水,强调了对河道的重视

紫线;对文物保护单位等用地及其周围进行规划保护的规划控制线,不仅从横向上对文物单位和周边控制地区进行规划保护 而且从纵向上做出明确限制 强调了对历史遗存的尊重。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市天际线---------是对城市重点地区域城市整体轮廓线的要求,即通过轮廓线表示整个空间形态 从城市外围看 城市要与自然环境山水和谐统一。

生态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同时能够达到可持续管理的旅游。生态旅游不但是对自然景物的观光和游览,而且强调被观光的对象不受到损害,旅游者受到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的启迪,反映了人们保护自然的要求和责任。 自然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自然遗产包括以下内容:

构成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存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组织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1月16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定义和标准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具有明确的定义和供会员国提名及遗产委员会审批遵循的标准。

1.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其标准有: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问。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委员会认为,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名录》的理由)。

2.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其标准有:

(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3.文化景观的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他概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2)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就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地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世界遗产公约》的新意在于把人们迄今为止几乎一直认为互不相干的自然保护和文化保护联系了起来。世界上的一切,概括起来不外乎自然的和人工的两个方面。长期以来,自然与文化两者一直被认为是互相对立的两种因素。然而自然的存在与人工的创造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它们之间又有其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人类创造的最美的工程,往往是由于它们和自然环境有和谐的统一,而某些最为壮观的自然景观往往也带有人类活动的深深印记。 我国于1985年11月2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个国家一经签署公约,即须保证保护好本国领土上被公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古迹和遗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国家向世界提供了它们拥有的、并应完好无损地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为了保护这些遗产,可以得到国际上的援助。

自1987年至今,中国已有3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5项。并且中国的古琴、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庐山国家公园,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明清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苏州园林,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天坛,颐和园,都江堰、青城山,龙门石窟,大足石刻,明清皇陵,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云冈石窟,高句丽,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和甘孜4市州12个县)。

云南石林、贵州茂兰、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正式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k9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