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全笔记总汇

更新时间:2024-01-23 03: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奇数表达式:2n-1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 偶数表达式:2n n为正整数 高斯算法:首项加末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二。 项数=末项-首项的差÷公差+1 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 奇 奇数-奇数= 偶 奇数-偶数= 数 偶数+偶数= 数 可以用来解决: 数线段、角、 偶数-偶数= 平面、立体图形分割(不论大小、形状) 平面 切成的块数 为什么是这么多块 立体 切成的块数 为什么是这么多块 立体图形块数结论 1刀 2 2 2刀 4 2+2 3刀 7 2+2+3 4刀 11 5刀 16 6刀 22 2+2+3+4+5+6 6刀 42 n刀 2+2+3+4+..+n 2+2+3+4+..+n n(n?1) 握手、单循环比赛、车票等问题 22+2+3+4 2+2+3+4+5 4刀 15 8+7 5刀 26 1刀 2 2刀 4 4 3刀 8 4+4 前一次切的块数加平面图形的前一刀得到的块数。 和一定时,两数相等(越接近)积最(越)大。 n边形(n>3),减去一刀,该多边形可变为:n边形、n-1边形、n+1边形。

中心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过对称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将它的面积两等分 2.1正数与负数

>0(正数) <0(a>0) a =0(中性数) -a =0(a=0) <0(负数) >0(a<0 按照概念分:

正整数 自然数(非负数) 整数 0 负整数 非正数 有

理 正分数 数 分数 负分数 小数 有限小数 小 数 无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

初一数学笔记 1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按性质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 非负有理数 有 正分数 理 0 负整数

数 负有理数 非正有理数 负分数 2.2相反数

<0(a>0) 非负数(非正数的相反数) -a =0(a=0) >0(a<0) 非正数(非负数的相反数)

非负数与非正数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若a、b互为负倒数,则乘积为-1 或a=-b 或b=-a 2.3绝对值

a(a>0) 三分法:|a|= 0(a=0) -a(a<0) a(≥0) 两分法:|a|=

-a(≤0) 绝对值的性质:

|a|≥0(非负数) |a|≥0(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a|=|-a|

若|a|=b,则a=±b;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分别为0. 若|a|=|b|,则a=±b 如:|a|+|b|=0,|a|=0、|b|=0 2.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较大。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求差法比大小. 6.求商法比大小.

4.一组数比较大小,要分类5.分数比较大小,可以按情况通分,可统一分母,也可统一分子。

数串的表达(1﹚奇数位为正,偶数位为负 表达为: 数串的表达(2﹚奇数位为负,偶数位为正 表达为: (n是第几个数,等式中的“(-1)?﹢1”和“(-1)?”表达这个数的符号) 在数轴上,求2点间的距离共3钟方法:

1.大数-小数. 2.|小数-大数| 3.同侧:绝对值相减(大-小);异侧:绝对值相加。 2.6有理数加法:

注意: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要用括号隔开。 两数相加:

0和正数 至少 0和负 至少 两数为0 两数 和为正 一正一负 一个 和为负 一正一负 一个 和为0 互为 两正 是正数 两负 是负数 一正一负 相反数

a>0,b>0,a+b= |a+b|=|a|+|b| a>0,b<0,|a|>|b|,

初一数学笔记 2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a+b=|a+b|<|a|+|b| a<0,b<0,a+b<|a+b| a+b<|a|+|b| a>0,b<0,|a|<|b|,a+b<|a+b|<|a|+|b|. 简算方法:

1.同号结合2.同分母结合法 3.凑整法 4.相反数结合法 5.转化法:如

1=0.5 26.整分结合法

1111=(—)

n(n?a)ann?a特殊值法:就是设定一个或几个符合条件的数。 2.7有理数的减法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减,差为被减数的2倍。 求差比大小:如a、b比较大小: 若a-b>0,则a>b 若a-b=0,则a=b 若a-b<0,则a<b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只含加法运算的式子 . 代数 几个正负数的和. 和

读 读法一:按性质读,如:负8、正10、负6、负4的和 一号一读 法 读法二:按运算意义都,如:负8加10减6减4 一号一用 方法:

省略加号和括号时,按照: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如:

8-(-10)-(+10)+(-10)+(+10) 解:原式=8 + 10 - 10 - 10 + 10 2.9,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的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正负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正负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2.10有理数的除法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

初一数学笔记 3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求倒数:1÷原数 0没有倒数。

当A=0,A÷0=任意数(0×任意数=0) A÷0 当A≠0,因为没有数与0相乘等于除0以外的数所以无解。 即:无数个解:A=0 无解:A≠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0<a<1 a<1/a A=1 a=1/a A>1 a>1/a -1<a<0 a>1/a A=-1 a=1/a A<1- a<1/a

若a、b同号或其中之一为0 ab=|ab|=|a|·|b|

若a、b异号 ab<|ab|=|a|·|b|或ab=-|ab|=-|a|·|b| 即 ab≤|ab|=|a|·|b| 当a、b同号时(a、b≠0或a(b)=0)a/b=|a/b|=|a|/|b| 当a、b异号时 a/b=-|a/b|= - |a|/|b| 除0外,互为倒数,积是1,相等商是1,

即ab=1(a、b互为倒数) a÷b=1(a、b相等) a÷b=-1(a=-b) 讨论:1.|a|/a+|b|/b+|c|/c的结果 2.a×1/a÷a×1/a的结果

3.(-1/36)÷(1/4+1/12-7/18-1/36)怎样运用乘法分配律。 2.11有理数的乘方

a·a=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或a的2次幂) 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简便运算称作乘方运算。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方运算没有符号,由位置确定运算关系。 比较 a+a=2a=a×2 与 a·a=a2 和a+a+a=3a=a×3 a·a·a=a

a·a·a......a·a·a (N个a) 记作 : a? n是指数a是底数 整体叫做幂 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1次方。 写出a、1的指数 写出23、(-23)、-23、-(-23)的底数、指数、结果。 比较1. 21、22、23、2? 与2. (-2)1、(-2)2、(-2)3、(-2)? 得到结论:正数的 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 次幂是负数,负数的 次幂都是正数。 了解:0o无意义

0?=0(n≠0) Ao=1(A≠0) 1的任何次幂都是1

(-1)的偶次幂都是1,奇次幂都是-1,即: 分数乘方

初一数学笔记 4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1.分数的乘方等于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2.带分数的乘方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3.分数的乘方要把分数加括号。 讨论:32=(-3)2

得出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次幂相等。讨论23与(-2)3的关系 得出结论:如果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奇次幂也互为相反数。 注意: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即a2?≥0,

所以a2最小值是 1-a2有最( )值,a=( )那么(a-2)2最小值是( )a2+2最小值是( )

加减是 1 级运算乘除是 2 级运算乘方开方是3 级运算 错位相加法:

设S(和)= ① 则 2S = ② 则 2S-S = *2是底数。

2.12科学记数法

一个大于10的数可表示为:a×10?

其中:1≤|a|<10 n是正整数(比原数整数位数少1), 像这样的记数法就叫做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比较大小:

先比较10的指数,指数大的数较大;指数相等,就比较第一个因数(a),第一个因数大的数较大。

有实际意义的数改写成科学记数法,要带单位。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定义:一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顺序:

1.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3.若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的,之后算大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定义: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叫做准确数 与实际数据非常接近的数称作近似数

一般的,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那一位。

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尾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表现符号:表示约等于:≈ 精确度的说法:

1.保留到某一位 2.保留几位小数 3.保留1或0.1或0.01等等。4.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特别的:科学记数法和以万亿为单位的数: 近视度范围:求近视度的范围:

用a±0.0........5 小数部分0的个数:若a为整数,就没有0;

若a为小数,就有小数位数+1个0

第三章

初一数学笔记 5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知识结构

①概念 ②字母表示数

整 代数式 ③规范书写 ④列代数式 式 ⑤求代数式的值

的 ①单项式 整式 ②多项式 加 ③升降幂排列 ①同类项 减 整数的加减 ②合并同类项 ③去、添括号

数学思想

1. 整体思想2.枚举法3.转化思想4.从特殊到一般5.设K法

4.1

圆柱 柱体 棱柱

椎体 圆锥 几 规则的 棱锥 多面体 何 体 圆台 台体 棱台

球体 不规则的

柱体:上下底全等且互相平

棱柱 圆柱 侧面是矩形(底面是n边形就有几个矩形) 侧面是曲线 有顶点 没顶点 上下底是多边形 上下底是圆形 椎体:一端是尖的(交于一点)

棱锥 圆锥 底是多边形 底面是圆 侧面是三角形(n棱锥有n个) 侧面是曲面 底面是n边形,则它是n棱柱(锥) 共有几个面,就是几面体

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 4.5点、线段、射线、直线

名称 图例 点 线段 初一数学笔记 6

射线 直线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定义 表示方法 端点 延伸(长)性 长度 无 大写字母,如A点(点A) 无 无 无 无 线段AB或线段b 2 线段一段无限延伸 射线AB(射线上任意两点) 1 线段两端无限延伸 直线AB或直线b 0 两端无限延伸 不可度量 不能延伸可延长 一端延伸,另一端反向延长 可度量 不可度量 点和线的位置 ① 点在线上(直线经过点) ② 点在线外(直线不经过点) ③ 连结XX画线段 ④ 延长线用虚线

⑤ 反向延长AB就是延长BA ⑥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⑦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⑧ 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⑨ 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大于第三边 ⑩ 两点间的距离就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 三(n)点处于同一条直线(3/n点共线),这(3/n)个点只能确定一条直线 ? 平面内,有n个点(n≥3),最少的1条直线(n点共线),最多有二分之n×(n—1) 线段的中点----------------------------------→点在线上

即:一条线段上的点,把这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4.6角

角的表示方法

① 三字母表示法(角的顶点字母在中间)∠AOB②单字母表示法(顶点字母)∠O ② 数字表示法∠1③小写希腊字母∠α、∠β 分角用①③④,复角只能用① 角的分类

① 锐角(0°<α<90°

角度:一个圆分成360份,一② 直角(α=90°)

份就是1° ③ 钝角(90°<α<180°)

把1度分成60份,一份就是1′ ④ 平角(α=180°)

把一份分成60份,一份就是1″ ⑤ 周角(α=360°)

⑥ 优角

角的特殊关系

互余:与角度有关,与位置无关,只是两个角的度数关系。

锐角有余角,且都是锐角,锐角的余角与自身的关系不能确定。 同一个角的余角有两个,且是相等的两个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

互补:与角度有关,与位置无关,只是两个角的度数关系。

邻补角=相邻的补角 有公共定点和一条边 另一条互为反向延长线 同角(等)的补(余)角相等。

初一数学笔记 7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概念/隐含条件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等式;未知数次数为一;整式:等号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变形后任要符合。 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邻补角的平分线的夹角是90°

4.7相交线 垂线段:线外一点,与直线的垂直线段。 垂线段公理: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相交线中的角:

① 同位角:截线同侧,被截线同方(F) ② 内错角:截线两侧,被截线之间(Z) ③ 同旁内角:截线同侧,被截线之间(U) 解题思路:分离基本图形。

4.8平行线

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两直线位置关系 重合(无数个,一般不研究) 平行(无交点) 平行线具有传递性。 交点:

同平面内有n条直线(可不两两相交):最少0个,最多[n(n-1)]个 若必须相交:最少1个,最多[n(n-1)]个 平行线判定:

判定方法:1、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两角的边平行或垂直,两角相等或互补。 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n(n-1)对对顶角。 数 统计表(具体) 据

的 条形(数量多少)(也叫“频数分布直方图”) 表 统计图(直观) 折现(数量变化) 示 扇形(数量所占份额)

第六七八单元复习、归纳

初一数学笔记 8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思想方法 例 题 标准形式 ax=b(a=0,b=0,x任意;a=0,b≠0,无解;a≠0,b=0,x=0;a≠0,b≠0,x=b/a) 整体思想,转化思想 1、数字问题;2、几何问题;3、储蓄问题;4、变化率问题;5、行程问题; 解方程格式、步写解,去分母(就高不就低),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 骤 列的步骤 解 性质 思想方法 例题 标 准 形 式 审(已知、未知);设(直接、间接);找(相等关系)(从文字转化到数学);列(方程);解(解方程);检验(合题意、不合题意舍去);答(问题) 只有一个解(根) 1、在等式的左右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概念、隐含 二元一次方程:未知数系数不为0;未知数次数为一;整式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条件 数;整理变形后任然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相同的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结合在一起 转化法;整体思想; 行程问题;盈亏问题;年龄问题;几何问题;工程问题;储蓄问题;数字问题;浓度问题;变化率问题;劳力分配问题;方案设计问题;售价问题;调配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ax+by=c(a、b、c为常数,且a、b不为0); 一元一次方程组: a1x+b1y=c1 a2x+b2y=c2 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格二元一次方程(组)1、编;2、变;3、代/加/减(消元);4、求;5、写(联立) 式、步骤 列的 步骤 解 审(已知、未知);设(直接、间接);找(相等关系)(从文字转化到数学);列;解(解方程;可写解之得);检验(合题意、不合题意舍去);答(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无限制时,有无数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3种情况:无数解(a1:a2=b1:b2=c1:c2);唯一解(a1:a2≠b1:b2);无解(a1:a2=b1:b2≠c1:c2);(可用换元法)解题主要思想:消元(转化)→二元变一元;有代入消元法(未知数系数为±1;未知项相同)和加减消元法(未知数系数绝对值相等;未知数系数成倍数关系)。

一 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号 思想法 例题 性 质 列的步 骤 ≠;>;<;≥;≤ 转化;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结合;价格问题;运输问题;制造问题 若a>b:a±c>b±c;c>0,ac>bc,a/c>b/c;c<0,a/c<b/a,ac<bc;c=0,ac=bc;c≥0,ac≥bc;c≤0,ac≤bc 审(题);设(一个未知数);找(不等关系)(从文字转化到数学);列(不等式(组));解(解不等式(组);可写解之得);讨论取值;检验(合题意、不合题意舍去);答(问题) 解/解 集 表达:x>a;x<a;x≥a;x≤a;a≤x≤b,在数轴上表达;解集的确定: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一元一次方程

一、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初一数学笔记 9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二、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能使等式两边结果相等的值,而解方程式求解值的

过程

三、 一元一次方程

① 只含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为1 ③左右两边都是等式 四、 等式的性质

若a=b则a+2=b+2 2a=2b

即:①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等式仍然成立 ② 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③ 移项是指方程中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过程。 ④ 移项要变号。

⑤ 移项与在同侧交换位置不同。

⑥ 未知项移到左边,已知项(常数项)移到右边。

⑦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的过程叫做系数化为1。 5(x+2)=2(5x-1)

解: 5X+10=10X-2——去括号(恒等变形) 完全平方公式:(X±Y)2=X2±2XY+Y2 5X-10X=-2-10——移项(等式的性质) 平方差公式:(X+Y)(X-Y)=X2-Y2 -5X=-12——合并同类项(变形)

X=12/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

例题

一元一次方程

行程问题:甲、乙两运动员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甲每分钟跑180米,乙的速度是甲的2/3。

(1) 如果两人同时由同一起点出发,反向而行,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首次相遇? (2) 如果两人同时由同一起点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首次相遇? 数字问题:一个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为12,如果交换个位与十位数字,则新数比原数大36,则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

几何问题: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cm,3cm,2cm的长方形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2cm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π取3) 储蓄问题:小明的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为38.88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的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钱?

变化率问题:某工厂甲、乙两车间计划每月共生产3600个零件,由于改进了加工技术,产量大幅提高,上月甲车间的产量比原计划增长12%,乙车间的产量比原计划增长10%,因此共生产4000个零件。求甲、乙两个车间上月实际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二元一次方程(组)

几何问题: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B=2X-8,BC=15-Y,AC=Y-X+4求X2-Y2/X2+Y2 行程问题:某人在规定时间类由乙地赶往甲地,如果他以50km/h的速度行驶,会迟到24

分钟,如果他以75km/h的速度行驶,会提前24分钟,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工程问题:某乳制品厂,现有鲜奶10吨,若直接销售,每吨获利500元;制成酸奶,每

吨获利1200元;若制成奶粉,每吨获利2000元,本厂生产能力是:每天加工酸奶3吨或每天加工奶粉1吨(两种不能同时进行),受气温限制,这批鲜奶要在4天内加工销售完,请问该厂怎样生产获利最多?

初一数学笔记 10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售价问题:小明和妈妈一起上街买西瓜,街上的西瓜有大中小三种,论个卖。买卖问了一

下价钱,发现4个大西瓜2个中西瓜,1个小西瓜要50元;2个大西瓜4个中西瓜,5个小西瓜要40元.妈妈问小明:买大中小西瓜各1个共要多少钱?

调配问题:父亲现在的年龄比儿子的三倍大一岁,3年前父亲的年龄比儿子的4倍小1,

这现在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

劳力分配问题:驴和骡子一同走,他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都一样重,驴子说:

如果你给我一袋,我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驼得一样多。那么驴子原来说驼的货物有几袋?

方案设计问题:为迎接2008奥运会,某工艺厂生产奥运会标志“中国印”和“福娃”,用料

如下: 中国印 福娃 甲原料 4 5 乙原料 3 10 该厂有甲原料20000盒、乙原料30000盒,问若原料全部用完,该厂能生产多少“中国印”和“福娃”?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结合:有红、绿两种颜色的灯泡若干个,已知绿灯比红灯

少,但绿灯的两倍比红灯更多,若把一个绿灯记为2,每个红灯记为3,则所有灯泡的总计数为60,问红绿灯各多少个?

价格问题: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3.8元,销售中估计有5%的苹果为正常损耗,为避免亏

本,商家应至少把售价定为多少?

运输问题:现有食物30吨,衣物13吨,准备用AB两种货车运走,已知甲型每辆运食物

5吨和衣物1吨;乙型每辆运食物5吨,衣物2吨,共有9辆车。 要使这些东西一次性运走,共有几种方案?

制造问题:为迎接2008奥运会,某工艺厂生产奥运会标志“中国印”和“福娃”,用料如下: 中国印 福娃 甲原料 4 5 乙原料 3 10 该厂有甲原料20000盒、乙原料30000盒,问,该厂最多能生产多少“中国印”和“福娃”?

几何问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方案设计问题:某出租车公司要购买轿车和面包车共10辆,其中轿车至少要卖3辆,轿

车每辆7万元,面包车每辆7万元,公司可投放的购车款不超过55万元。 (1) 符合公司要求的购买方案有几种?

(2) 如果每辆轿车的日租金为200元,每辆面包车的租金为110元,假设购买的这10

辆车每天都可以租出去,要使这10辆车的日租金不低于1500元,那么应选哪种方案?

出租车类:某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为10元(5千米内),超出5km,每千米加价1.2元

(不足1km按1km算)现在某人乘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第九章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外角和是360° 分类:

初一数学笔记 11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不等边△

按边分 两边相等(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

三边相等(正△,等边△,角=60°)

锐角△:0°<3个角<90°(3个锐角,至少有一个角大于60°) 按角分 Rt.△:90°=一个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钝角△:一个角>90°(一钝两锐) ∠A+∠B>∠C 三个角的关系 ∠A+∠B=∠C ∠A+∠B<∠C 类型 角平分线 中线(把三角形面积平分) 高线 交点在三角形内 交点在直角顶点处 三条高延长线交于外部一点 11钝角:90°+2第三角;锐角:90°-2第三 锐角△ 交点在三角形内 交点在三角形内 Rt.△ 钝角△ 三角形线的特殊关系 三角形2内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 三角形2外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 三角形1内角平分线与1外角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 两高线夹角 三角形三边关系

第一边a,第二边b,第三边x,则|a-b|<x<a + b 等腰三角形腰x1底x2 取值范围: 则,

角 190°-2第三角 内角的顶角=2形成的角 180°-第三角 ccc< x1 < 0<x2< 424锐角 3 直角 3 3边:1 钝角 4边:3 5~n边:n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多边形外角和公式:180°n-(n-2)180° 内外角的取值范围:0°~180°

N边形各种角的个数→→→→→→→→→→→

密铺

一、 同一种正多边形:3、4、6 二、 同种的:一般△或一般四边形

形状 个数 初一数学笔记 12

三、 两种正多边形组合(需要①边长相等②同一拼接处形成周角):

是否延展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3、4 4、8 3、6 3、12 5、10 周角):

3、2 1、2 2、2或4、1 1、2 √ √ √ √ × 形状 4、5、20 3、10、15 3、4、6 4、6、12 3、4、12 个数 1、1、1 1、1、1 1、2、1 1、1、1 2、1、1 四、 三种正多边形组合(需要①边长相等②同一拼接处形成

轴对称

两个图形的位置变换关系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线段、角相等) 对称轴:是直线,且是虚线 轴对称图形:是两个图形的关系 轴对称:具有这种关系的图形 图形 直线 射线 线段 角 等腰△ 等边△ 正n边形 圆 数量 无数 1 2 1 1 3 n 无数 表示 垂直于直线的直线;它本身 它本身所在直线 中垂线;它本身所在直线 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底边中垂线 每条边的中垂线 过圆心的直线(直径所在直线) △ 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到3个顶点距离相等。(交点称为“外心”)

△ 三条角平分线交点到3条边的距离相等。(交点称为“内心”) 对应线若相交,这一点必定在对称轴上。

具有轴对称性(一条底边的中垂线) 等腰△ ∠:等腰△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性:底边中线、高线和顶角角平分线重合 顶角取值范围:0°~180°

底角取值范围:0°~90° *(不包含端点值) 等腰△ 根据定义(有两边相等) 判定 根据“等边对等角” 等边△ 定义(三边相等)

三个角相等(或有两个角是60°) 判定 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 在Rt.△中, ①30°∠所对边= ②斜边上中线=

1斜边长度 21斜边 2 ③三条边中点的连线,将这个三角形分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证明全等:在△xxx和△xxx中,

初一数学笔记 13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xxx=xxx xxx=xxx

xxx=xxx(*边边角、角角边等)∴△xxx≌△xxx

11章 机会值(机会大小):概率,频率= 必然事件

事 确定事件 频数 不可能事件 总数件

做实验时,条件要相同。频率≠概 不确定事件【可能(随机)事件】

率。 用字母P来表示发生机会的大小。

P(必然事件)=100%=1

P(不可能事件)=0 0<P(随机)<1

分析方式:1、树状图(抛硬币);2、列表法(掷骰子)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 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 ······························ 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方法 ∴完成这件事总共有m1+m2+m3+····+m n种办法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分n步, 在第一步中,有m1种不同方法 在第二步中,有m2种不同方法 ······························ 在第n步中,有m n种不同方法 ∴完成这件事总共有m1·m2·m3······m n种办法

初一数学笔记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7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