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主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

更新时间:2024-01-21 16: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学情 有效指导 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县镇中心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今天,能坐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几点不成熟的习作指导经验,非常激动。首先感谢市教研室领导给了我这宝贵机会,和大家交流习作教学方面的问题。如果我有说的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下面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基于学情,有效指导,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这么一首儿歌在校园里颇为流行,“前怕狼,后怕虎,小学生最怕星期五,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小学生怕写作文---这个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难题在农村小学生身上更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的作文过程变得快乐起来,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探究的课题,我也是众多困惑者中的一员,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虽然没有取得大的成效,但是我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这些年来,我以市级课题《放飞童心,快乐习作》为依托,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领域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下面就浅谈几点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一、我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的认识。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体会到目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习作兴趣不高。只要老师布置写作文,教室里就哀叹一片,个个愁眉苦脸,“谈文色变”。

2、学生习作内容贫乏陈旧。学生在写同一类型的命题作文时,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出现多年数次写同一素材的人、事、景、物的现象。例如写一个小动物,三年级写的是家里的那只小花猫,到六年级了还是那只小花猫,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任务,挖空心思地编作文。

3、“应试化”、“八股腔”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疲于“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习作教学,脱离了农村生活的需要,学生的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练得越多,雷同、平庸、应付、抄袭之作也就越多。

目前,教材上提供的一些习作练习大部分内容与城市生活相关,而对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些题材总是比较遥远。其实,我们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农村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有浓郁的民风民俗,有淳朴善良的村民,这些都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素材。因此,只要我们立足农村,因地制宜,选择贴近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内容并进行有序的指导练习,就能闯出农村习作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二、我在农村小学学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打破作文神秘感———让学生认识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因此,要想让小学生爱上写作文,必须得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我认为首先要打破学生对作文神秘感和恐惧感,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作文。

小学学生害怕写作文,这是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作文跟日常说话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拿起笔写作时,总觉得是在完成一项很神秘、很特殊的任务。他们认为作文必须写有意义的、主题深刻的事和品德非常高尚的人,而这些内容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很少的。于是他们为了完成作业就随意编造、虚构情节或套用别人现成的素材,甚至直接抄作文选,这样学生就感受不到作文的快乐,于是就惧怕写作文,渐渐地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其实我发现孩子们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平常只要有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就滔滔不绝的讲述,兴趣盎然地描绘,手舞足蹈的比划,可一提笔就眉头紧锁,冥思苦想,最终只是寥寥数句,穷于应付。为了打破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恐惧感,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笔下就怎样写,只要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明白,就成了作文,也就是“我口抒我心,我手写我口”。在实际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淡化”作文概念。要尽量让学生感觉不出在上作文课,而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如:刚接一个新班,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学生畅所欲言。我说:“你们人太多了,我一下子记不住,大家写下来,让我慢慢看吧!”这节课,学生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作文,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习作。

2、“淡化”作文时间。打破每周五下午固定作文课时间,让作文课与阅读课、班会、纪念日等有机衔接。如在母亲节到来时,让学生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接着以《永存一颗感恩的心》为题进行习作,因为学生有亲身体验,有感而发,作文都写得情真意切。

3、以说促写,降低作文难度。在写作训练时,我始终按照先说后写的训练顺序进行,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整理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学生互相补充,老师适时穿插点拨,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一篇篇独具个性的口头作文已形成。这时,再将“口头”变成“书面”,就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4、注重即时作文,捕捉写作时机。如我发试卷时故意把时间拖长,制造出一些悬念,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在小练笔上。因为学生有亲身感受,所以作文都写得真实生动。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当老师手中的优秀试卷只剩一张时,我的眼瞪得大大的,心“咚咚”地跳到了嗓子眼,额头也直冒汗,就在这时,老师念到了我的名字,我激动地一下子从凳子上跳起来冲到讲台前,从老师手中抢过试卷,我心中的大石头才终于落了地”。多么真实啊!

(二)、说真话、诉真情———让学生领悟作文真谛。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然而看看现在的学生作文“假、大、空、抄、背、套”现象严重,读学生的作文,你触摸不到纯洁无瑕的童心,搜寻不到天真烂漫的童趣,品读不到娇憨逗人的童话,感受不到纯朴率真的童真。

我在要求学生写作文时,一定要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让学生的情感自然地流淌。并且一定要用自己的朴实自然的语言来写,不矫饰,不做作。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写作成为平常事,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文章闪现真、朴、美的光彩。

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我把学生打完的草稿收上来一看,有很

多学生在套用作文选上的事例, 我就对他们说,有的同学写的事例的确很感人, 写老师背着上课生病晕倒的同学,冒大着雨走了七八里崎岖的山路去医院, 路上摔了无数次跤。可是, 你绝对不敢在班上读,你写得再完美也感动不了老师和同学, 因为这是不真实的。同学们想一想学校就在医院附近,相距几百米,哪里来的七八里崎岖的山路?同学们应该写一个真实的老师!想一想老师上课时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课下和大家都发生了那些有意思的事?学生第二次修改后,作文内容就真实多了,每个学生表达出了真情实感。期中许娜写的《怪老师》非常的精彩,作文抓住“怪”字来选材,通过写老师别具一格的上作文课、课堂上发“懒”让学生自学、对犯了错误的同学不打不骂,罚他们搜集资料写科技小论文三件事,突出了老师的与众不同和教育教学的创新。我把这篇作文投给了《语文学习报》五年级版,第二天编辑王翠老师打过电话对此文进行了高度评价,说是她自编辑以来看到的最好的一篇作文,评价此文真正诠释了“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作文很快在《语文学习报》上发表了并且还荣获了语文学习报社作文评比一等奖第一名。通过这件事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让生活之花在习作中绚烂绽放——从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生活化理论认为,小学生作文应是学生真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反映,只有储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才能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我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引领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自然山水之美。 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虽然没有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他们有碧空沃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有春之绿、冬之雪、夏之花、秋之果,可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这些自然之美,表达不出这些自然之韵呢?关键是他们缺少“对美的发现”。我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并注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来源于观察日记的学生作文《雪姑娘》《春之畅想》在《语文学习报》发表,王晨写的《我发现了蜘蛛的秘密》也发表在《中国小作家》上。

另外,我让学生坚持写《每日看点》,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最深的人和事用简练的语言记录下来,在每天晨读的前十分钟上台宣读,进行交流,此方法也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班学生写的《妈妈的新发型》、《我家门前的大槐树》《球迷老爸》等公开发表的习作也都是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之后写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

2、教师帮助学生提炼作文素材。

有些写作材料藏在学生身边,但学生一时发现不了,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作文素材。有一天下午我护送学生过马路,发现王增欣手里拿着一个奥特曼的玩具,我就问她,小女孩怎么玩起了男孩子的玩具,她说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弟弟捉了三只小山雀,她好不容易劝弟弟把小鸟放了,给弟弟买奥特曼玩具,是她给弟弟的奖励。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作文素材,就让她把这件事写下来。第二天早上,她把写好作文《送小山雀回家》拿给我看,我眼前一亮,这篇作文写得特别好,构思新颖,语

言清新,充满着浓郁的儿童生活气息。我把这篇作文也投给了《语文学习报》编辑部,很快就发表了。

3、关注家乡发展变化 。

近几年农村的发展日新月异,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都是习作的极好素材!我经常带领学生参观养殖专业户、种植专业户,带领他们参观乡镇企业及高速公路的修建,感受家乡经济的飞速发展。我班刘洋同学写的《改门》构思巧妙,选材新颖,作文写他家里三次改大门,由木门改成小铁门,后来小铁门又改成大铁门,原因是家里运输工具的改变促使改门,运输工具由手扶拖拉机变成三轮车,后来又变成大汽车。作文以小见大,通过大门的变化反映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这个深刻的主题。此篇发表《小学生阅读世界》杂志上。

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值得学生去捕捉的好素材,我利用节庆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民风民俗,探究民俗的来历与演变,捕捉其中有趣的故事。我班学生发表的《二叔的婚礼》、《上坟记》《家乡的清明节》等习作都是取材于当地风俗。

4、感受有趣的乡村生活。

学生的乡村生活较之城市的孩子,多了几分自由,多了几分快乐,天地更加广阔,生活更是惬意。农村学生春天到野外放风筝、摘野花,夏天到小河里捉小鱼、摸螃蟹,秋天到野外逮蚂蚱、摘野果,冬天还可以跟着大人到野地里逮野兔,真是乐趣无穷。我经常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感受生活,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让学生从这些有趣的生活中有所发现,使身边这些小事成为写作的“素材仓库”,作文时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班学生发表的《灌鼠洞》《蝴蝶翩翩》《捉泥鳅》等习作都是取材于有趣的乡村生活。

5、从农村生活中学习生动的语言。

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农民的语言也是生动形象的,我经常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搜集农村的生动语言,如农村谚语、春联惯和用语等。

(四)、重视课内外阅读———汲取丰富的习作营养。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都说明写作和阅读关系密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夯实人文底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汲取文学营养,领悟写作方法,是写好作文的必由之路。我根据学校蓓蕾读书工程的要求,创新性的开展了班级读书活动。

1、设立蓓蕾读书卡。

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蓓蕾读书卡《书海扬帆》,主要栏目有我认识的生字,我理解的词语,我最喜欢的人物、动物、景物,我最欣赏的片段,我领悟到的表达方法,我的读书心得等等。真正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蓓蕾读书卡”成为我校读书活动的一大亮点。

2、开发语文校本教材。

为了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与习作,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我对阅读形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我编写了六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开心阅读 快乐作文》,分“阅读篇”和“习作篇”。阅读篇”设置了 “触摸经典”“美文驿站”“诗文天地”“阅读冲浪”“好书推介”栏目,精心选编了多篇名家的经

典文章及流传千古的古文诗歌,选编了一组清新隽永、蕴含哲理、启迪心扉的当代美文,推荐了多部中外名著。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些文章与课本单元主题紧密相连,可以说是课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学生们读了以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习作篇”设置了“指点迷津”“顶尖作文”“作文擂台” 栏目。“指点迷津”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学生们在作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顶尖作文”刊登了我校《扬帆》文学社社员,在全国各地作文报刊上发表的一组优秀作文,供学生们借鉴揣摩学习。俗话说“熟能生巧”,“作文擂台”就向他们们推荐了一组作文题目,让多阅读、勤动笔,把优秀作文按时交给老师,老师认真的批阅后,发现佳作,就把它们及时推荐给全国的作文报刊发表,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我经常组织开展如《古诗大王擂台赛》《真情作文大赛》《课前三分钟美文诵读》《走进春天》《家乡的传说》《漫游古诗园》《春联大观园》《春风中的清明节》《走进三国》 等语文主题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4、注重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要为作文打好基础,既要把写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也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因此我注重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从课文中挖掘习作素材,认真梳理每一课的读写结合点,进行习作训练,学生通过及时地练习使写作技法得到内化巩固,趁热打铁,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例如: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读写结合训练题目列表

课题 《穷人》 读写结合训练题目 渔夫夫妇在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家里生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孩子们相处得会怎么样?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后会怎么样?……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西蒙的孩子有了新的家》为题,进行续写,看谁的文笔最能打动读者的心。 “我”推开木板房的门而真相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中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我”的心中,在这一刻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续写一个片段。 同学们,“我”之所以找到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人。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在你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教授这样,一直默默地鼓励 《别饿坏了那匹马》 《唯一的听众》

《用心灵去倾听》 和支持你的人呢?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大门,走进回忆的殿堂选择一位写下来好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乐观、善良的苏珊,看到了用心灵去倾听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在我们身边也时刻都会发生着一些感人的事情,请你从中选取一件地记下来好吗?一定要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啊! (五)、放飞童心、彰显个性———写出新意有技巧。

读现在的学生习作就会发现从内容到形式普遍缺乏新意,如写一件好人好事,大部分是五子登科:乘车让位子,捡到皮夹子、过路扶瞎子,帮人推车子,教室修椅子等。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只要教师做有心人,精心指导,学生也能妙笔生花写出个性飞扬的作文来,下面说几种写出新意方法。 1、题目要有新意。 “题好一半文”醒目而新奇的题目能够立刻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眼前一亮,画龙点睛。前面提到的用《我的老师》做题目,就很一般,而用《怪老师》做题目,就很吸引人,因此就成功了。再如,表现父子之间情感题材的作文,用《我和父亲》就不如《爱您在心口难开》有新意。在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时,我班公靖同学没用《童年趣事》这个题目,而用《醉蚊子》做题目,也取得了成功。

2、看清题目创新意 。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我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要多想,多琢磨,不要马上动笔,尽量写出与别人不同的内容来。如写《一件好事》这样的老题目,我班李涛同学,去年暑假去云南山里的亲戚家作客,与山里的小朋友成了“铁哥们”的事,写出了《我与山娃子》的好文章,发表在浙江的《少年儿童故事报》。

3、逆向思维引新意。

对文章的题意进行逆向思维,也是写出新意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写《我渴望——》一题,很多学生顺着题目写,如渴望有台电脑、有什么玩具等,缺乏新意,而我班杨宇同学以“我渴望享受苦难”为题,写自己不想过以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生活,渴望自己学会独立,要求得到锻炼,内容别具一格,也得到了编辑老师的青睐。

4、变换手法创新意 。

对同样的作文内容,要求学生变换脑筋,选材要独特,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写出新意和个性。如同样写改革开放使我家生活富裕了,我班武光辉同学以为《数机》题目写,他竟数出了家里有31只“机”(家用电器),使人耳目一新。再如写奶奶的作文时,陈宁同学写他奶奶不识字,用符号记录事情。如:老杨打来电话,她就画上一个羊头并加上胡子,小杨打来电话她就只画上一个羊头不画胡子。内容既有趣,又有点苦涩,说明知识的重要,很有教育意义。她以《奶奶的象形文字》为题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作文,发表在《少年天地》上。

5、科学联想创新意 。

想象作文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瞎想”。所以只要在作文时

能大胆地去联想,就会创出新意。如我班赵杰同学写的《假如我是机器猫》和公梦写的《假如我是语文老师》就很有新意。

(五)习作因批改而美丽——用心写人性化评语,让评语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现在学生不爱写作文,与老师的批改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老师在写批语时没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老是用一些套话,学生看到的老是冷冰冰的“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错别字太多”等,就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渐渐地就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因此,我在写作文评语时,注意字斟句酌,用心去写,既要讲求评语的实效性和艺术性,又要充分挖掘学生作文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评语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在批改实践中,我用的最多的是以下类型的评语。

1、多用鼓励性评语。

著名作家王旭烽说过“学生的作文,就是天使说的话”,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批改小学生的作文应该宽容,不要求全责备,一句赞美的话,能温暖一个冬天。如果老师的评语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赞美,哪怕只是一句不经意的鼓励,可能会使学生终生在文学的殿堂里追寻。我在批改时,总是从多个角度欣赏,拿着放大镜努力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自豪感,哪怕是一句生动形象的语句,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准确的标点,甚至较之以前工整的字体,我都以饱含激情和希望的评语来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不懈努力。如:“这个词用得多妙呀” 并在旁边画上一个大大的翘起来的大拇指图案,“我相信,只要你肯用功,作文水平一定会像数学一样出色。”等等鼓励性评语。

2、巧用幽默性评语。 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甚至还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令人深思”的效果。例如,对作文喧宾夺主、主次不分的学生,我的评语是:“读你的文章就像吃包子,咬了好几口还吃不到馅儿?”我发现学生抄作文选,就写道:“没想到你的阅读面如此之广,模仿能力如此之强,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并在以假乱真下面加了着重号。结果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幽默评语中改正自己的缺点。

3、善用启发诱导式评语。

小学生,都爱听表扬自己的话,对作文评语也一样。对学生不规范的语言或者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我就用启发性的评语进行适当点拨。如鞠涛在《我学会了游泳》一文中写道:“我开始怎么游也不会游。爸爸就耐心地教了我一个方法,我便按爸爸教的方法游,终于学会了游泳,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我就在这段话旁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学会了游泳。你爸爸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爸爸的高招,真让人感到遗憾!”通过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认识文章中的不足,鞠涛看了批语后,马上修改,把爸爸教游泳的方法具体地写了出来。

互动批改,激发兴趣。在作文批改中,我在学生习作后面设置“老师的话(师评)”“我自己的话(自评)”两个栏目。“老师的话”就是老师对学生该篇习作的客观评价,而“我自己的话”就是学生看了老师的评语后自己的一种反思,学生也可以写上自己的一些与作文无关的心里话。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但提高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4r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