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册重点(含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1 16: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章 语法

语法是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成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得很,但其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如“心情舒畅/服装整齐/步调一致/前途光明”这些句子意义各异,但结构相同,都是名词+形容词,加上句调就可以构成主谓句;(2)稳固性: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语法的变化就显得缓慢得多,如:主语位于谓语之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语法习惯;(3)民族性:比如“两本书”在汉语里有量词的习惯,“two books”在英语中却没有量词,这就是语法的民族性。

句法成分表

前头句法成分 后头句法成分 成对发生关系 举例 ①主语:被谓语陈述的对象。②谓语:陈述主语的。③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③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④中心语(P75):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⑤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⑥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⑦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主语 动语 定语( ) 谓语 宾语 中心语 陈述关系(主谓关系) 支配或涉及关系(动宾关系) 修饰限制关系(定中关系) 他来了 做作业 (语法)作业 状语[ ] 中心语 中心语 补语〈 〉 修饰限制关系(状中关系) 补充说明关系(中补关系) [都]做了 做〈完〉了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类划分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词类划分的依据:①词的语法功能(主要)。②词的意义标准(参考)。③词的形态标准(参考)。 实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实词与虚词(理解以及运用) 词类 小类 专有名词 举例 鲁迅、中国、澳门 朋友(个体名词)、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多数能作定语普通名词 人民(集体名词)、和带定语,如“柳树叶子”;不能作补语。 道德(抽象名词)、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水(物质名词) 名词 表示时间 秋天、现在、明年 戚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是构词的语素重叠,如“妈妈”“星星”。 表示处所 里屋、东郊、澳门 4.经常用在介词后构成介词短语,如“用事实说话”、“被人发现”。 5.汉语名词单复数同形。 表示方位 下 前、右、之上、以能加副词。如“一个人”,没有“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语法特征 备注 时间名词和方位词:时间名词比较特殊,可做主语、宾语、定语以及状语,如“他昨天来了”;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如“上”“之间”;方位词可表空间位置,如“椅子上”;介词+方位短语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少数方位词可表时间,如“出发前”。 表示动作 表示心理活动 表示存在、听、批评、宣传 判断动词“是”(1)表示事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我爱你”“他来了”。 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如“老舍是作家”;(2)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如“这孩子是双眼皮”;(3)表示事物的存在,为存现句,如“遍地是牛羊”。 能愿动词中,表可能:能够、可以;表必要:应该、应当;表意愿:敢,要。 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如“月亮下去了”“拿出一本书来”。 爱、怕、喜欢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有、在、发生、消度副词,如“我很怕他”。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 (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变化、消失 失 动词 判断动词 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 是 能、会、敢、应该 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来、去、回、起来 式,如“研究研究”,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为AAB式,如“洗洗澡”,AA式重叠后加“看”表尝试,如“吃吃看”。 形式动词 进行、予以、加以 5.能构成“V不V宾”表疑问,如“看不看书”。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红太阳”;少性质形容词(表普通级) 形容词 状态形容雪白、笔直、绿油词(表比较级) 油 瘦 大方、伟大、聪明、数性质形容词 ,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如“快走”,或作补语,如“看清楚”。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简单”。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叠加后表程度加深,如“雪白—雪白雪白”。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例如“红彤彤、灰不溜秋。” 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谓语、甚至是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和“很”;区别词只能作定语,不能单独作状语,不能加“不”。 1.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如“西式服装”。 区别词 西式、有限、正式 较贵”、“他不男不女”、“看见两男两女”。 3. 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如“非正式会谈”。 倍数 基数词 分数 数词 概数 三十来(斤重) 面不能跟量词。 七成、三分之一 小数 三倍、百分之二百 零点五(0.5) 单瓣、万能、野生、人造、冒牌、对比后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例如“西式的比慢性、彩色、上等、初级、大号、2.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联合短语或成双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如“一杯水”。 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碗饭,吃了一口,一把倒掉”。 3.“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合体数量词,意义和功能相当于数量短语,后4.倍数只能表增加,分数既可表增加,也可表减少。如“增加了两倍”“增加了一成”序数词 乙 。 第一、初五、甲、“减少了三分之一”个、条、台、副、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面,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宾语名量词 匹 量词 动量词 趟 次、回、遍、番、语、宾语,如“代代相传”。 3.量词有时可以单独作句法成分,实际上是省略数词“一”,如“给你带份饭”。 4.指示代词+量词构成指量短语,如“这个”,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程度 外 范围 1.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 都、光、共、仅仅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很、挺、稍微、格等,如“一把拉住”“一个人”“看一次电影”。 2.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时间、频率 曾、重新、刚刚 处所 副词 处处、到处、随处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有成对使用的,例如“打得赢就打”、“越、“又说又笑”。 必定、的确、不、说越快”肯定、否定 没、不曾、不用、 不必 举例:“他没书。”这句话中,谓语是“没”,书是宾语。 ”这句话中,谓语是“来”,而“没”是副词作状语,修饰“来”。 情态、方式 肆意、忽然、亲自 “他没来。语气 关联 人称代名词 疑问代词 代词 家”有时候具体指第三人,有时反身代词指自己。 “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指示代词 这、那、这会儿、那么 3.指示代名词用来指人或物,“这”是近指,“那”是远指,同时兼有指示作用和代替作用。 4.疑问代名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或无疑而问。 拟声词 叹词 咣、叭、叮当、哗啦 咦、哎、嗯、哎呀 独立性很强,常独立成句或作感叹语(独立成分)。 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其中作状语最常见。 你们、自己、彼此 难道、偏偏、果然 难点18-20页可以认真看一下。 便、也、就 代词相关 1.代词按语法功能分,可以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数词、代副词,代名词的语法功能接近名词,代谓词的语法功能接近动词和形容词,代副词的语法功能接近副词。 谁、什么、多少、怎样 2.注意:反身代词“自己”“自个儿”用来复指前面的名词或代词,如“他自己去。” “别人”是跟“自己”相对的,泛指对话双方以外的人,如“别磕着别人”。 “人

名词谓词比较表(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比较) 词 类 区 别 主要语法特征和表达作用 1 2 3 4 5 6 7 能否经常作主语、宾语 能否经常作谓语 能否受“不”的修饰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Ⅴ不Ⅴ)提问 能否重叠 概括意义 表达作用 名词 动词、形容词 谓词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人或事物 在于指称 不能 能 能 绝大多数能 部分能 动作、性状 在于陈述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词 区 语 法 别 特 能否带宾语 能否受偶“很“修饰 重叠方式和意义 类 动词 形容词 征 绝大多数能 多数不能 不能 多数能 1 2 3 AA式、AABB式表尝试表轻松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程度适中 4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虚词的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②不能单独成句。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④不能重叠。

虚词(理解以及运用) 词类 小类 表示时间、处所、方向 表示依据、举例 从、打、到、趁、沿着 按、根据、靠、1.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主要用于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 2.介词短语常做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和定语。如“从东头跑到西头”,“从东头”是方向介词短语作状语,“到西头”是方向介词短语作补语。 3.在动词谓语句中,可用特定的介词标明动词和名词之间或动作与事物之间的种种语义关系或格关系。如“小红用棍子把虫子拨到水里。”“用棍子”表工具,“把介词 表示原因、于、为了、为目的 着 表示关涉对象 表示施事、受事 对、对于、关于、同、和 给、被、让、叫、归、管 因、因为、由虫子”表受事,“到水里”表处所。 4.介词大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来的,有的完全虚化,如“从、被、关于、对于”等,但不少介词还处于过渡状态。如“他比我干劲大。”中,“比”为介词;“他和我比干劲。”中,“比”为动词。故,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只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看“是否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是否能加动态助词或重叠”,如果能则为动词,反之为介词。 语法特点 方式、方法、通过、本着、工具、比较 拿、比 主要连接词、短语 和、及、同、或 1.起连接作用。 用在两个或几个词、短语或句子之间。 2.“和、同、跟、以及、及、与”都表示联合关系,“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以及”还可以连接动词性词语,一般作主语、宾语或定语。 3.“而且”连接谓词性词语,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柔软而且光滑”。 连接词语或连词 分句 而、而且、或者 4.“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如“继承并发展”。 5.连词“和”与介词“和”的区别:(1)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连接复句中的分句 不但、而且、虽然、如果 因为、与其 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2)介词“和”的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之前不能出现状语。(3)连词“和”有的可以省去,介词“和”不能省去或改用顿号。 1.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的、地、得、结构助词 之、者 2.定语后用“的”,状语后用“地”,补语前用“得”。“的”、“者”还可以用来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者”字短语,如“找点吃的”“获得一等奖者”,只能做主语或宾语。 动态助词 着、了、过 3.动态,表示事情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动态。“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进行态,如“门开着,灯亮着”;“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完成态,如“饭吃完了”;“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过去时,尝试助词 看 如“爱过”。 4.尝试助词“看”表尝试态,用在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表示尝试,如“试试助词 看”“先做几天看”。 时间助词 的、来着 5.时间助词“的”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我昨天写的作业”;“来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如“你刚才说什么来着?”约束助词 左右、上下 来、把、多、“的”和“来着”都表过去,“的”注重于强调动作的时间、处所、方式、施事等,“来着”偏重于肯定动作行为。 6.其他助词:“所”是书面语沿用下来的助词,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比况助词 似的、一样、短语,跟“为”可以组成“A为B所…”的格式表被动,即A被B……,如“课本(一)般 为我所用”。“给”紧靠在动词前,表被动,“给”既可用于主动句,也可用于被动句,且删去并不影响本意。“连”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其他助词 所、给、连 与“也、都、还”相呼应,组成“连A都…”格式,表隐含比较,如“连你都忘了”。 的、了、吧、陈述语气 呢、也好、罢了 吗、呢、吧、疑问语气 语气词 祈使语气 啊、了、吧 啊 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语、状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它本身念轻声。 1.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 2.语气词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比如“啊”。 3.语气词“的”、“了”跟助词“的”“了”同形,语气词“的”可以单独附着于句尾,有时还会跟有加重肯定语气的“是”配合着用,这就容易跟结构助词“的”混淆。 感叹语气 啊 虚词共同的语法特点是:附着性强,不能作语法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简答:“的”的词类并举例分析。 1.作结构助词,定语后用“的”,如“美丽的女孩”。“的”可以用来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如“找点吃的”,只能做主语或宾语。

2.作时间助词,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我昨天写的作业”。 3.作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完成一个句子。

44页七、八题。

※举例说明短语结构类型有哪些?(12个) (一)、基本短语

1、主谓短语: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例:粮食//丰收 (名//动)

2、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是用虚词表示。 例:盖/被子 (动/名) (盖/什么?)

3、偏正短语: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面,叫做修饰语,被修饰部分在后面,叫中心语。 ①定中短语:由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的”作定语的标记。 例:(昨天)的事 (名·名)

还有一种特殊的定中短语,属于名词性短语。 例:(中国)的崛起 (名·动)

②状中短语:由状语和动词、形容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地”作状语的标记。 例:[今天]回来 (名·动)

4、中补短语:由有补充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补充部分是中心语,由谓词充当;后面补充部分是补语,也由谓词充当,起述说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有的补语前头有助词“得”作标志。 例:<学得>好 (动·形) (学得<怎么样>?)

5、联合短语: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有时用“和、并、或”等连词表示。

例:今天和明天 (名+名,并列) (二)、其他短语

1、连谓短语:由多项谓词性词语连用,谓词性词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上述五种基本结构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

例:上山采药(动·动)

2、兼语短语:由前一动语的宾语兼做后一谓语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套叠,合二为一,形成有宾语兼主语双重身份的一个“兼语”。直接包含兼语的短语叫兼语短语。 例:请他进来 (动·代·动)

3、同位短语:多由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前项后项共作一个成分,因前后语法地位相同,故名同位短语。 例:首都北京 (名·名)

4、方位短语: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主要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具有名词性。 例:鱼在水里 (名·方,表处所)

5、量词短语: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 ①数量短语:由数词加量词组成。例:(两个)人

②指量短语:由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加(数)量词组成。例:[那次]他没去

6、介词短语: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常修饰谓词,用来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或语义格。

例:[用大碗]盛汤 (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少数可以作补语。例:生<于1936年> (表示动作的时间) 有一些还能作定语,这是一定要后加助词“的”。例:(朝东)的侧门 (表示方位) 7、助词短语:由助词附着在词语上组成,包括“的”字短语、比况短语和“所”字短语。 ①“的”字短语:例:该来的不来(短语·的)(作主语) ②比况短语:例:(死一般的)寂静 [好像火一样]灼热 (表比喻)

58页五、六题。

句法成分部分58-85页字字珠玑,挑了重中之重,一定要再过一遍课本。

※主语的语义类型:(1)施事主语——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主谓的语义结构式“施事+动作”,如“狼把小羊咬死了”中的“狼”;(2)受事主语——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主谓的语义结是“受事+动作”,如“羊被狼咬死了”;(3)中性主语——表动作结果、表工具、表原因、表处所,谓语中心用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和非动作动词“是、有”等,如“如:树上掉下俩苹果”。

※谓语的语义类型:(1)叙述——叙述主语所做的或与主语有关的一件事情,叙述句,如“狼把羊咬死了。”(2)描写——描写主语的形状,描写句,如“只生一个孩子好。”(3)判断说明——说明主语的类属或情况,判断句。由“是、有、像”等非动词组成的谓语只是用来判断说明主语的情况,不是叙述一个活动、一件事情,如“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动语的语义类型:(1)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涉及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对象;(2)施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可以是人或自然界的事物;(3)中性宾语——表示结果、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类别、存在、其他等。

※补语的语义类型(1)结果补语: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通常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前头不用助词“得”。如“衣服穿坏了。”(2)程度补语:极、很;透、死、慌、坏、多;一点、一些。程度补语本身没有否定形式。如“心里痛快极了。”(3)情态补语:表示由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常用助词“得“。如“那阵风来得猛,去得也快。”(4)趋向补语: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如“他站起来就走。”(5)数量补语: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如“他重修了三次高数。”时量补语——用表示时间的量词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表示动作实现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如“他打了一上午游戏。”(6)时地补语(介词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如“我们走向海边。”(7)可能补语: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无可能进行;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入“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如“翊坤宫的事大意不得。”

※补语和宾语的辨认:分辨动词后的成分是补语还是宾语,主要是看标记、关系、词性。 (1)看标记,就是看有没有助词“得”,有就是补语。(2)看关系,可用提问法,看动词后的词语能回答什么。能回答“V什么?”的是宾语,能回答“V得怎么样”的是补语,如“爱干净”和“扫干净”,前者为宾语,后者为补语。(3)看词性,宾语可由名词性和谓词性的成分充当,以名词性为主。补语限于由谓词性成分充当。如“我看了三本书”,“三本书”是名词性宾语;“我喜欢读书”,“读书”是谓词性宾语;“这次任务干得漂亮”,“漂亮”是谓词性补语。

84页二、三、十题

主名词谓语句 谓动词谓语句 句 形容词谓语句 单句 非主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真漂亮! 谓句 叹词句 拟声词句 哎呀!/啊! 感叹句 哗哗!/轰! 这棵树好高哇! 名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明天国庆节。 陈述句 你有课吗? 这儿真好! 疑问句 谁?/好球! 下雨了。 祈使句 你真要带我走吗?(是非问);谁叫他来的?(特指问);打篮球,还是打排球?(选择问);这个人老实不老实?(正反问) 带他们走。∕不得随地吐痰。(命令、禁止式);您喝吧,赵大爷!(请求、劝阻) 蜜蜂在酿造甜蜜的生活。

“把”字句

(1)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例如“把书放在桌子上”。(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例如“把书拿来”。(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没有处置性的动词比较少见,例如“一出门槛,便把慰问对象忘个一干二净|只把目录看了一遍”。(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例如不能说“他把青春愿意献给家乡的建设|我们把困难敢踩在脚下。

“被字句”

(1)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例如“自行车叫我弟弟骑走了”。(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就不能说“一本书被他撕破了”;如果“一本书”前加上“这、那”成为有定的,就可以说了。(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例如“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

连谓句:是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例如: (1)金生取了笔记本走了。(表先后发生的动作)

(2)领导表扬先进树榜样。(前后表方式和目的关系) (3)他低着头沉思往事。 (前一动作表方式)

(4)他俩站着不动。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件事) (5)大家听了很高兴。 (后一性状表前一动作的结果) (6)他看书看累了。 (前后两件事表因果关系) (7)小二黑有资格谈恋爱。(前后有条件和行为的关系) (8)上车买票。 (表先后发生的动作)

连谓句内部的几个谓词不管语义关系如何,排列顺序大都是遵循时间顺序,即先出现的动作在前。第一个谓词除了用“来、去”和以此组成的词外,往往不用单个动词,一般要带上宾语、补语等成分,后一谓词没有这种限制。这些谓词都可以分别跟同一个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都是陈述同一主语的。

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1)使令式: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常见的动词有“请、使、叫、让、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动员、促使、发动、组织、鼓励、号召”等。例如:老师鼓励学生学好功课。(=老师鼓励学生,学生学好功课。)(2)爱恨式:前一动词常是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及物动词,它是由兼语后面的动作或性状引起的,前后谓词有因果关系。常见的动词有“称赞、表扬、夸、笑、骂、爱、恨、嫌、喜欢、感谢、埋怨”等。例如:我感谢你告诉我一个好讯息。(=因为你告诉我一个好讯息,所以我感谢你。)(3)选定式:前一动词有“选聘、称、说”等意义,兼语后头的动词有“为、做、当、是”等。如:大家选他当代表。(4)“有”字式: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等。例如: 他有个哥哥在北京工作。

存现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事物;语用上用来描写景物或处所的一种特定句式。 1、 存在句:是表示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的句式。例如: ⑴山上有个庙。 ⑵山顶覆盖着白雪。(“白雪覆盖着山顶”不是存现句) 2、 隐现句:表示何处出现或消失何人何物,例如: ⑵ 烟囱里冒出一阵阵浓浓的黑烟。 (表现出现) ⑵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表示消失)

★存现句的条件:①前段是处所,可以同时出现时间词语。②中段是不及物动词或“有”、“是”。③后段必有存现宾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4r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