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之我见(1)

更新时间:2023-11-14 04: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学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之我见(1)

摘 要:依据05新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于XX年9月在全国高校正式开设。如何利用这个契机,提升医学生对原理课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教学的被动局面,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重要性;教学

根据XX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七门课程优化整合为四门,其中将以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合并,并增加了“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优化整合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于XX年9月在全国高校正式开设。

医学院校由于专业性极强,长期以来在医学生中就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加之新的“原理”课程一共60个学时,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总课时少了30多个课时,而且增加了“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怎样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讲完涵盖三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提升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教学的被动局面,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医学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重要性 、为医学生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 当代的医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医患关系的物化,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疗的公正和廉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质疑,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出现了两者对立的情况。医学生面临的不仅是上述的危机,在短短一百多年中,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移植医学、辅助生殖技术、干细胞研究技术,无性生殖技术,等等,这些不断更新的学科前沿,爆炸性的知识增长,更使医学生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业压力。 现代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生物领域,目前医学前沿的不少技术已经和哲学、伦理学等交织在一起,所有这些表明,医学生必须抛弃那种唯技术是从的医学头脑。一个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医学科学文化素质、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还应有高尚的医德,只有这样,才能把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

在医学院校开设原理课,使医学生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科学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有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面对当前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问题,做出适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面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增强他们

的反映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心智结构趋向和谐、稳定,形成健康心态,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实现医学的最大价值,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是医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根本途径

在现代社会中,医疗人员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如病史、病人的感受和检查结论不相符,病情的发展和影像的结果不符,治疗的效果和预料的不同等。疾病的产生、发展、演变和转归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和病理本身,在相当大程度上产生和来源于人本因素、社会、自然环境等,纯器质性的病变所占份额在逐渐缩小。因此,未来社会的医学模式不能简单地就医论医,就药论药,仅仅满足和局限于从细胞到细胞、从生理到生理、从病理到病理,从机体到机体的研究模式,而应该站在整体的高度、系统的高度去看待人类生命。[1]

医学知识和技术设备,是从事医学的手段,而如何恰当地使用知识和技术手段,就在于医生的思维艺术。一名医生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多方位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及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依赖经验的思维方法,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医学院校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改变了以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分割为三部分,在不同学期由不同老师讲授,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马克

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在联系及其整体性的问题。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几部分是非常紧密的、逻辑的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讲解原理课程中,由简入繁,既讲清各部分的内容,又找出贯穿于各个部分和整个体系的基本线索,让学生在接受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辩证思维的基本逻辑,正确分析和理解医学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

(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r4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