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30 21: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单片机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从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和考试的结果,以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反馈的情况来看,笔者学校的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响应学校创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号召,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2008年,笔者学校对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

一、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编程语言掌握不牢

多年来,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都是以汇编语言为主。从每届学生考试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汇编语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不好。而对于单片机原理这样以培养学生产品设计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的课程来说,编程语言掌握不好,对单片机原理的掌握自然无从谈起。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仅是机器指令的简单符号化,寄存器使用相对高级的语言,操作繁杂,并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硬件基础知识,学生显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掌握。

2.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理论教学过程都采用先基础后应用的模式,即单片机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设计—外部系统扩展—接口技术和应用系统设计。这种模式虽然思路清晰,但是存在着过于机械化的弊端,缺乏生动、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觉得学习单片机枯燥乏味,没有现实意义,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且受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的实践课教学大多以单片机实验箱为实验平台,而开设的也多为验证性实验。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做实验时大都是用实验指导书上已经写好的程序资料,没有多少同学会去分析程序的流程,更不用说去研究、读懂那些代码了。另外,对于用到电路硬件的实验,学生也只是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在实验箱上做简单的连线,没有一个整体的电气原理图的概念,再加上实验条件有限,不可能每个同学都得到老师的辅导,因此导致学生过度追求实验结果,而忽略了硬件设计、软件调试等过程。

3.课程内容滞后

单片机教学都是以8031或MCS-51为例来进行的,多年来基本没有变化。而实际上单片机已经发展出了很多品种,即使是51系列的单片机的种类也是非常丰富的,比如有内置看门狗、PWM、SPI和A/D、D/A等类型。但是学生们对此却知之甚少。

二、单片机原理课程理论教学改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pt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