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

更新时间:2023-05-14 03: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学习的习惯

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

遂平县玉山中学 梁保同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个重要过渡,是学生跨入中学大门的第一步、是接受教育、学习知识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从天真烂漫到思想逐渐成熟的飞跃。然而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却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令我们教师们瞠目结舌。

我个人以为,养成良好习惯要比改正坏习惯容易的多,因此,我在教学中提倡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教学中逐渐养成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的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校后通过自学和科研来获得。根据心理规律,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七年级开始就应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并教会他们阅读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在实际教学中,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学生理解的意思五花八门。例如,两件不同价格

数学学习的习惯

的物品在销售过程中,一件赚20%,另一件赔20%,问商家是赚是赔? 许多学生理解为不赚不赔,关键是没有通过阅读明白两件价格不同的物品。

阅读不仅仅使用于语文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也至关重要。无论哪一道题都与阅读有关,选择题、填空题、尤其是解答题,阅读理解错误,直接导致做题错误。所以让学生多读文字,从字里行间里理解意义。让七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在每章节后都有阅读材料,这不但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所以建议教师们充分利用课本课外资源,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记笔记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

我在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课堂上讲的典型例题要求学生做笔记,把题目抄下来,课下再认真做,这样既达到复习的目的,又巩固了课堂知识。有时候让学生给我讲他们做笔记的题,学生回答条理清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数学学习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语言习惯

数学语言是由许多数学术语组成,而数学术语是描述数学现象和过程的专用词语。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是开发思维,增进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知识,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先就要经过大脑的加工进行整理。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思维的整理。

作为教师必须身先垂范,在讲课时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要反复比较、强调,通过提问、学生讲解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言习惯。例如,在直线AB上有一点,BC=8,AB=10,D、E分别为BC、AB的中点,求DE的长。在这道题中,强调的是直线AB,学生注意线之间的区别,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

四、培养学生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交流讨论,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往往能自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交流讨论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例题、习题,不要急于讲解,要让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领悟其中的研究对象、思维方向,然后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让

数学学习的习惯

学生自己理清思路,然后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养成讨论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思维品质素质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养成交流讨论的习惯,有助于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是数学观念更新与时代发展所赋予数学素质教育的新使命。

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倡导学生“敢想、敢问”。对提出有深度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奖励,努力创造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发展更高层次思维。

五、养成做题后纠错的习惯。

作业或考试后经老师轻轻的一点拨,学生立即恍然大误,随即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在当时不能主动的检查,发现、纠正错误呢?这与他们的习惯有关,做题是暴露学生问题最直接的平台,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又能反映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形。所以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双色笔,把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用另外颜色的笔重新订正,以便加深记忆,深刻理解做题方法,达到强化知识的效果。在学生重新翻看作业本时,一目了然地知道

数学学习的习惯

自己的失误在哪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数学。作为数学教师帮助学生订正的纠错行为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具有调节功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刺激作用。通过改变批改作业方式、把错误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抓好学生作业纠错也是来强化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正确的数学思考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本以为学生不该错的内容,学生却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往往是能够避免的。当学生完成课堂、家庭作业以及各种检测,教师会不断的提示:做完了要仔细检查。学生在作业本或试卷上的书写要比草稿本上的书写规范许多,学生在检查时却不知此题在草稿本的什么地方,只能再一次机械的重复。对于一些常见错误,经过多次讲评学生仍然会犯这样的错误。教师精心批改的作业,在作业本或试卷上批注了很多的评语及错误的原因。但学生拿到以后,稍微看一看就将它放入书包中,对错误的内容、不完善的题目视而不见。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为什么学生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当恰当的引导学生养成查错纠错的习惯,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比如纠错,七年级学生和我们教师认为的不一样,对学生来说,纠错是很重要的,但只是嘴上吼几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

数学学习的习惯

务。现在学生的人格品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譬如:不愿吃苦,没有耐心、急躁,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因学生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措施,让每一个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

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或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及学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检查错误、纠正错误,此现象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检查错纠错的习惯呢?传统方式是:通过批改了解学生作业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做简要总结和讲评,当作业出现新颖解法或典型错误时,并做些重点分析,否则可以一掠而过。当学生回家作业中出现共性的错误时,一般把正确的思路和过程再详细的讲一遍。但是效果并没有自己预想的好——做正确的学生不注意听讲,做错的学生急于把正确的答案抄下来而囫囵吞枣。隔一天下来再让他们做原题仍然依旧。当学生家庭作业中出现个性错误时,一般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订正,老师把主要精力去辅导个别后进生。这些传统纠错方式犹如大海捞针,只有能主动学习的学生才会有所效果,无法真正意义上照顾到后进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来走上社会有所成就打下基础。

数学学习的习惯

省级论文上报评选(三等奖)

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

遂平县玉山中学 梁保同

2011年12月8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t7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