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土壤里有什么》

更新时间:2023-09-10 23: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植物与土壤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学生也有一些的体验,但只是一些笼统的印象,往往不予以详细的研究。本单元以学生熟悉、常见的植物和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初步感悟身边处处皆科学,相信自己也能做科学。

本课是《植物与土壤》单元的第一课,以小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为基础,主要是使学生亲近土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体验观察、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并学会记录自己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黏土和腐殖质等组成。

2、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会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能够提出问题并动脑设计探究方案。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加深对所研究问题的了解和分析。

3、使学生形成尊重证据,关注身边科学的习惯,乐于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喜欢大胆想象,勇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科学素养。 三、设计思路

土壤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质,对它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但要真正描述和进一步了解土壤的构成,学生还是需要引导的,而这一点正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本课注意加强对学生探究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观察—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对土壤构成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土壤的亲近感,即体现出身边处处有科学,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土壤和土块、放大镜、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水槽、烧杯、玻璃棒等。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谈话: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到附近的农田、菜园、花园、树林

等地方去挖一些土壤和土块。关于你们采集的土壤,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板书并分类。 3、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有什么。(板书课题) ㈡、探究活动 1、观察土壤

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2、猜想土壤的成分,设计实验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到底有没有这些东西?除了这些,土壤里还有没有其他东西?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怎样研究?(实验)

各小组交流设计实验的情况。 3、实验证明土壤里有什么

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土壤里有什么。

做实验前,先考虑一下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生实验,师指导。 实验一、土壤中含有水分

①、把干、湿程度不同的土放进两个烧杯中,分别慢慢加水。 ②、观察土壤的变化,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实验二、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轻轻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土壤中含有砂和黏土。 提出问题:

用玻璃棒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放在一边静置,接着做下一个实验,下一个实验后汇报结果) 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黏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黏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黏土的多少是不同的。下雨后,低洼积水处的水干后,上层的是黏土,下面是沙。

实验四、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把土壤放在蒸发皿里,用酒精灯加热。 学生实验、讨论。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4、结论:

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水、空气、砂、黏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不同的土壤这些成分不同,特点也不同,我们以后还会不断的去探究、学习。

三、总结评价

同学们,经过我们的亲自探究知道了土壤里有什么,你对自己在这节课里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哪些同学的表现最出色?(生互评)

四、拓展延伸

老师对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非常满意,同学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探究,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探究更多更深的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t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