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1

更新时间:2023-09-10 23: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挪威雪线高度和中国温度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第1~2题。

1.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 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 C.1840~1890年 D.1910~1950年

2.图示公元元年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移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解析:第1题,由中国温度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曲线可知,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1910~1950年气温在距平线以上,气候处于温暖期。第2题,图示公元元年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处于相对寒冷时期,可能出现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的现象。 答案:1.D 2.D

导学号96100108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图甲)。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图乙)。据此完成第3~4题。

1

3.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臭氧层破坏 C.冰川运动

B.酸雨 D.全球变暖

4.针对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3题,从材料描述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两图所示现象均与全球变暖有关。第4题,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3.D 4.B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地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第5~6题。

5.对全球变暖的环境效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6.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2

解析:本组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对策。第5题,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增多;全球变暖不会影响高、中、低纬间的热量差异,不会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原有特点,也不会影响洋流分布;动植物的分布会适当地向高纬或高海拔处移动;全球变暖使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第6题,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节水措施、多种水稻、自备购物袋等与减少温室气体无关。

答案:5.B 6.A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第7~9题。

7.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8.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年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9.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3

解析:树木的年轮反映了气候的变化。气候温暖的年份,树木生长快,树木年轮间距宽;气候寒冷的年份,树木生长慢,树木年轮间距窄。从图中可以看出,树木年轮从里向外呈稀疏—密集—稀疏的变化,说明了气候呈温暖—寒冷—温暖的变化,这种气候冷暖的变化,是由太阳活动的周年变化引起的。M时期,气候寒冷,会导致海平面下降。 答案:7.B 8.C 9.C

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完成第10~12题。

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近5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统计

10.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1.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量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量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12.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4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①比③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②的降水量大于④。比较北京和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①和②。第11题,分析图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波动上升的,降水量变化是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第12题,气温波动上升,会使蒸发量增多,而降水量波动减少,使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答案:10.A 11.D 12.A

导学号96100109(2016·浙江温州高一期末)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变化、旱涝灾害对米价指数的影响。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图示信息显示我国( ) A.温暖期旱涝灾害次数相对较多 B.温暖期米价指数相对较高 C.历史时期温暖期长于寒冷期 D.米价与旱涝次数变化趋势一致

14.自195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各地区动植物数量增加 B.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北移 C.高纬度地区取暖能耗减少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t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