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湾灌区四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环境评价报告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0 23: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

项目名称:麻湾灌区四干渠、一分干渠节水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东营市东营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1 -

编制日期:2006年10月28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

- 2 -

复。

环境影响评资格证书

(彩色原件缩价印1/3)

评价单位: (公章)

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麻湾灌区四干渠、一分干渠节水改造工程

文件类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评价人员情况 姓 名 栾德海 从事专业 职 称 上岗证书号 签 名 环评 高工 - 3 -

B24110015 项目负责人: 审 核: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评价经费 (万元) 改造 8261911 传 真 麻湾灌区四干渠、一分干渠节水改造工程 东营市东营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崔佃发 联系人 杨同亮 东营区政府东营市东营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8261911 邮政编码 257000 东营市东营区 批准文号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43.40 公用市政工程 9990 29970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120000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007.12 1.6% 15297.40 3.0 - 4 -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工程建设目的、范围、地点 本项目位于东营区境内,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以现状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渠道水利用率、加大渠道挟沙能力、改善渠道两侧生态环境为目标,对麻湾灌区四干渠和一分干渠进行以节水改造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工程,以改善项目区内的用水条件和生态环境,保障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其中四干渠治理段全长32.28km,一分干渠全长7.8km。 二、工程规模及等级标准 麻湾灌区四干渠渠首设计引水流量40m3/s,设计灌溉面积27.90万亩;一分干渠设计引水流量10m3/s,设计灌溉面积6.15万亩。 麻湾灌区四干渠、一分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属Ⅲ等中型工程,渠道及主要建筑物工程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 三、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工程量、投资 - 5 -

麻湾灌区四干渠、一分干渠节水改造工程衬砌渠道长度40.08km,拆除、改建、新建及维修建筑物81座。共需完成土方109万m3,砌石2.56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 3.53万m3。工程估算总投资15297.40万元。 本工程估算总投资15297.40万元,其中四干渠投资13075万元,一分干渠投资1712.40万元,详见表1、表2、表3。 表1 建设投资汇总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一 1 2 二 三 项目 工程费用 四干渠节水改造工程 一分干渠节水改造工程 建设期贷款利息 建设总投资 投资 备注 13075.00 已包含建设单位管理 费、勘测设计费、 1712.40 监理费、预备费等 510.00 15297.40 表2 四干渠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1 2 3 4 5 六 七 八 项目 渠道土方及衬砌工程 截渗沟、生产路和藕池工程 渠系绿化工程 顺渠道路维修工程 建筑物工程 生产桥维修工程 神堂节制闸改造工程 新建支渠泵站工程 支渠泵站改造工程 新建支渠进水闸工程 拆除工程 前期迁占 合计 单位 座 座 座 座 座 数量 25 1 1 14 39 单价 1.1891 14.0677 46.2798 10.0569 6.0019 投资 7277.86 668.88 243.40 3310.46 464.95 29.73 14.07 46.28 140.80 234.07 455.45 654.00 13075.00 表3 一分干渠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一 二 三 四 1 2 3 五 六 七 项目 渠道土方及衬砌工程 截渗沟和生产路工程 渠系绿化工程 建筑物工程 生产桥维修工程 支渠泵站改造工程 新建支渠进水闸工程 拆除工程 前期迁占 合计 - 6 - 单位 座 座 座 数量 8 4 12 单价 1.1891 10.0569 6.0019 投资 1407.53 58.76 44.36 121.76 9.51 40.23 72.02 20.00 60.00 1712.40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项目区隶属于麻湾灌区,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境内,地处黄河下游的滨海地区。项目区西起麻湾总干,东至广南水库,贯穿东营区龙居镇、史口镇、牛庄镇、六户镇和胜园街道,土地总面积48.45万亩(其中四干渠39.75万亩,一分干渠8.7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4.05万亩(其中四干渠27.90万亩,一分干渠6.15万亩)。灌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 一、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候控制,寒冷少雨雪,夏季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208天,年日照时间2500~3400小时,年内蒸发量1280mm,其中五、六月份高达300mm左右。多年平均风速4m/s,风向NE,最大风速21m/s,最大冻土深64cm。灌区降雨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降雨量557mm,年内分配不均,70%的降雨集中在汛期,作物需水量最多的3~5月份仅为60~70毫米,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左右,而丰水年(1964年降雨1070毫米)与枯水年(1968年降雨300毫米)降雨量之比达3倍以上。因而灌区降雨与作物生长期需水的矛盾较大,容易形成冬春干旱、夏秋涝,晚秋又旱、连旱、连涝交替等特点,是影响灌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地质、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势较为平坦,地貌单元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貌类型单一。勘察揭示的地层范围内,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的轻亚粘土、淤泥质粘性土。各层交替出现,地质稳定,规律性较强。因受旱期潮夕作用的影响,局部间有滨海相堆积层,含有机质,夹有贝壳碎片。各层在层厚、粘粒、粉粒含量上有较大差异,具有不均匀特征。 项目区地处区域自然比降在1/12000~1/10000之间。受黄河泛滥冲积的影响,灌区地形大平小不平,微地貌比较复杂,岗、坡、洼相间相连,属典型的三角洲地貌。变化的微地貌使水盐重新分配,形成许多以各种洼地为中心的水盐汇聚区,加剧了旱涝、碱情,形成岗旱、洼涝、坡碱的特点。根据钻探范围内渠侧钻探和静力触探所揭露的地层,上部(2~6层)为第四纪黄河三角洲新近沉积土层,下部(7~9层)为一般第四纪沉积 - 7 -

土层。按照一般工程地质特征,分层简述如下: ①层:耕植土,一般为褐色粉质粘土,含有草根,厚度为0.3~0.5m。 ②层:(Q4al)为河流冲积土层,该层土质由粉土、粉质粘土和粉砂组成。上部为褐黄色、粒度均匀的粉土,含有Fe质结核,层状,湿,中密,厚约0.6~2.0m;中部为粉质粘土,褐红色,团粒结构,软塑,厚1.8m;下部为黄色粉细砂,主要为石英质及云母碎片,湿,松散,厚1.5m。 ③层:(Q4m)上部为厚1~1.5m的粉土,层状构造。下部是粉质粘土,厚1.30~3.10m,致密结构、层状构造,局部夹有藻类腐植质薄层,流塑;该层分布较普遍。 ④层:(Q4m)包括粉土与粉质粘土两部分:粉土厚1~3m,粒度较均匀,湿,中密;粉质粘土,厚1~2m,致密结构,层状构造,流塑,分布较普遍。 ⑤层:粉土,层状,粒度较均匀,湿,中密,厚4~4.6m。 ⑥层:(Q4m+a1)粉质粘土,致密结构,软塑,厚2.7~3.1m。 ⑦层:(Q4al)粉土(局部粉砂),粒度较均匀,湿,密实;厚3~4m。 ⑧层:(Q4al)粉质粘土,软塑,厚0.8~1.5m。 ⑨层:(Q4al)粉土,湿,密实;各勘探孔均未揭穿该层,故厚度不详。 三、土壤、地下水 灌区土壤系在近代黄泛冲积母质上发育而成,土壤质地复杂,灌区西部以轻质土为主,东部以粘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并含有一定的可溶性盐分。因灌区所处位置受地形、地下水、海潮等影响的不同,土壤分属滨海潮土、滨海潮盐土、滨海盐化潮土 等类型。 灌区西部地区地下水埋深一般在2.0~3.0之间,东部地区一般在1.0~2.0米之间。地下水矿化度除小局部为淡水外,自西向东分别为5~20克/升,最高达30克/升,人畜及灌溉均不能利用。地下水位的升降,造成土壤返盐重,易生盐碱化。该场区地下水属潜水类型,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勘探范围内地下水埋深1.2~2.4m。根据本地区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环境下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具中等腐蚀性。 四、冻土效应评价 - 8 - 本地区冻土为季节性冻土,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冻土冻结深度,参照土的物理性质 指标综合分析,该场区表层土为强冻胀性土。 五、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分,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根据野外标准贯入试验和土工试验结果,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GB50287-99)中 有关规定,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近震考虑)时,对拟建场地地表以下勘探范围内的饱和粉土进行液化判定,该场地内的饱和粉土均为不液化土层。 六、筑渠土料的压实评价 通过现场采取的土料室内击实试验,壤土的最优含水量为14.5~17.0%,最大干密度为1.64~1.77g/cm3。 七、地基土的渗透性评价 从该场区部分地段上部土层原状土样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场区属于中等透水~微透水性土,渗漏水量较小。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项目区辖东营区的龙居镇、史口镇、牛庄镇、六户镇和胜园街道,152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占总人口的82%,非农业人口2万人,占总人口的18%。区内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 灌区内交通发达,各级公路纵横交错,辛河路、东王路与乡镇公路连接在一起,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区内通讯发达,电力充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 9 -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 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2. 地表水 该区域地表水体纳污河流主要广蒲沟,根据东营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监测数据,COD、氨氮均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水体的质量要求。 3.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 4.声环境 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渠道沿线各村庄。 保护级别:环境空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 - 10 -

评价适用标准 环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境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质 量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标 (GB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 准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 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Ⅱ类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类标准。 4、污水排放标准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四规定的二级标准。 5、噪声 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标准》(GB12523—90)中相应 标准。 污 染物排放标准 - 11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存在的问题 自1998年以来,四干渠八年间未进行过系统的治理,一分干渠更是多年未进行治理,存在多方面问题影响其功能发挥。 1、渠道淤积严重 由于四干渠和一分干渠均为土质渠道,没有自然沉沙条件,多年来一直采取“以挖待沉”的方法处理泥沙,且四干渠和一分干渠现状均为宽浅式渠道,渠内水流速度较小,挟沙能力低,经过多年运行,渠道淤积严重,致使渠道输水能力下降;局部渠段杂草丛生,渠道糙率增大,更加剧了上游渠道的淤积。频繁的清淤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同时占用大量耕地,加重了土壤沙化程度。 2、渠道渗流量大 由于土质渠道缺乏有效的防渗措施,渗漏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3、建筑物损毁严重 部分渠道附属建筑物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跨渠生产桥栏杆和桥面破损,存在安全隐患;多数支门闸门板及启闭机缺失,上、下游连接段被冲毁,跑冒漏水严重;部分支渠泵站设备老化。 4、沿线缺乏系统的林带规划 四干渠沿线除武王至邱家段渠道两侧有较规则的林带外,其余渠段均缺乏系统的绿化措施。一分干渠沿线没有规则的林带绿化。 5、截渗沟排水沟不贯通 四干渠南岸渠首至辛河路段、北岸全线、一分干渠左岸全线均设有截渗沟(排沟),但由于水土流失、附近村民自主耕作占用等原因,现状截渗沟淤积严重,局部被填平,失去其原有功能,致使周边农田返碱现象严重。 6、缺乏先进的管理措施 渠道缺少量水设施和科学计量方式,水量计量存有争议,水费收缴率低;渠道确权界虽已明确,但群众随意在渠道堤顶及堤内坡耕作,造成渠坡坍塌、闸门堵塞、引水困 - 12 -

难等诸多问题。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东营市地处黄河最下游,受自然条件限制,水资源非常缺乏,90%以上可利用水为黄河水。近年来,黄河来水年内分配不均,且多集中在汛期,给引输水带来了困难。从1990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供水实行指标控制,东营市分配水量7.8亿m3(包括油田)。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东营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兴建节水型输水工程来弥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干渠和一分干渠控制范围地处东营区南部,集中了四个农业乡镇,是辖区的主要农产区。四干渠和一分干渠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没有防渗措施,渠道淤积以及跑、漏、渗水严重,目前,渠道实际过水能力不到设计流量的50%,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设计灌溉面积的60%。由于四干渠和一分干渠存在严重的渗漏、淤积问题,中、下游基本上见不到黄河水,已成为制约东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这些都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对四干渠进行以渠道节水改造增强输供水能力为重点,以渠域生态综合治理为辅助的工程建设,能够使有限的黄河水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干渠输沙、支渠及以下渠道和田间分散沉沙,可以改造土壤结构,减轻上游清淤负担; 通过林、渠、路综合治理,可以改善两岸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灌区土地利用状况 项目区总面积48.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4.05万亩,城镇、村庄占地面积7.9万亩,河道、沟塘及道路面积4.5万亩,其它面积2.0万亩。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4.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不足20万亩,其中四干渠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6万亩,一分干渠有效灌溉面积不足4万亩。 表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项目 土地总面积 总耕地面积 城镇、村庄 河道、河塘、道路面积 其他面积 - 13 - 数量 (万亩) 48.45 34.05 7.90 4.50 2.00 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 (%) 100.00% 70.28% 16.31% 9.29% 4.13% 三、项目区水资源及工程现状 (一)水资源利用状况 项目区内的水资源主要是当地地表径流和来自黄河的入境水量,地下水多为苦咸水,均不能作为饮用水和灌溉水。 1、当地地表水 项目区属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57mm,多年平均径流深59.5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20万m3。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730万m3,由于河道拦蓄工程较少,现状实际利用量为35万m3左右。 不同保证率的年降雨量、径流量见下表5。 表5 不同保证率的年降雨量、径流量表 保证率 年降雨量(mm) 年径流量(万m3) 50% 543.1 1050 75% 438.9 830 95% 316.3 620 均值 557 920 2、客水资源 项目区客水资源主要是黄河水。根据黄河利津站1973~2001年径流量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30.26亿m3。黄河来水的特点是:①年内分配不均:汛期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3.7%,11月至次年2月份占23.4%,3~6月份占12.9%;②年际变化大、丰枯年相差悬殊:最大年径流量为490.7亿m3,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13倍,最小年径流量为16.56亿m3,最大最小径流量比为29.6。 麻湾灌区近年来年均引黄河水2.4亿m3,其中农业用水2.05亿m3,工业及其它用水0.35亿m3,麻湾四干渠多年平均引水仅为2000万m3。一分干多年平均引水仅为800万m3。 (二)项目区工程状况 麻湾灌区历史上是原打渔张灌区的一部分,兴建于1956年。1989年,经调整、改建,贯通原打渔张灌区二、三、四干渠,新建引黄闸和总干渠,麻湾灌区成为独立的引 黄灌区,设计引黄流量60 m3/s,共设1条总干渠,3条干渠,1条分干,控制面积105.3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73.95万亩。 麻湾四干渠是麻湾灌区流量最大、控制面积和灌溉面积最大的一条干渠,也是东营 - 14 - 区和胜利油田的一条重要输水渠道,承担着为东营区输送农田灌溉用水和向胜利油田广南水库输水的任务。麻湾四干渠西起总干庞家进水闸,东至广南水库沉沙池,途经东营区史口镇、牛庄镇和六户镇,全长32.28km,控制面积39.75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21万亩,占东营区灌溉总面积的89%。 麻湾四干渠建成后,曾于1998年进行过全面的改扩建工程,对四干渠及其顺渠排沟、道路和沿渠附属建筑物、管理设施进行了综合改造。改造后四干渠庞家进水闸的过水能力达到75 m3/s。 四干渠现状为土质地上渠,设计流量50m3/s~30 m3/s,底宽18.5m~11m,比降1/6000,辛河路桥以上段边坡1:2.5,以下段边坡1:2.0,设计水深2.40m,堤顶高3.30米。四干渠全线设有弯道四处,弯道处均为混凝土预制板衬砌。 渠道南岸有顺渠公路首尾贯通。 干渠现有渠系建筑物近百座,其中进水闸1座,节制闸5座,泄水闸4座,穿涵1座,渡槽1座,交通桥21座,支渠泵站18座,支渠取水口35座。 一分干现状为土质地上渠,设计流量10 m3/s,底宽10m~6m,比降1/6000,内边坡1:2.5,外边坡1:2.0,设计水深2.20m,堤顶高3.00米。 一分干现有进水闸1座,泄水闸1座,交通桥12座,支渠泵站8座,支渠取水口12座。 (三)项目区运行管理现状 麻湾灌区管理单位为麻湾引黄灌区灌溉管理所,隶属东营市水利局灌溉管理处,管理总干、二干、三干、四干和一分干,设有办公室、工灌科、财务科、综合经营办公室;基层设九个管理站,现有管理人员73人,工程技术人员25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5人,初级及技术员20人。 基层管理站按各干渠工程范围,分段管理,支渠及其以下工程由乡、镇水利站及用水单位实行专管、群管相结合。由于项目区资金短缺,管理设施建设落后,缺乏相应的自 动化测水、量水设施,各站通讯设施均不完备。 四、工程规划 (一)工程任务和规划原则 1.工程任务 - 1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t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