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结合应用问题(1)

更新时间:2023-12-01 23: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绪论

1.1 题目背景及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会瞬息万变。在企业外部环境优化、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的前提下,谁拥有成本谁拥有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部门的成本信息就称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在生产积水水平提高和生产工艺改善的前提下,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比重呈逐渐升高趋势。虽然在以前常规的会计成本计算中,完全成本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现在仅按着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需要,而变动成本法因其在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方面的特点而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为使企业在选用成本核算方法时做出更好的选择,本文通过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优缺点及结合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国内外理论界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的分析,探求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思路。

成本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是企业产生利润的驱动力,资源以成本的形式完成价值创造,进而通过收入的实现完成价值的转移。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为了最大化和高效率利用组织资源而进行的管理行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成本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此,国内外学术界对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一直热度不减。但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外学者注重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我国学者注重理论探讨,从研究的内容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的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而在我国,

1

许多学者通过结合西方管理会计出现的新思维、新方法对中国的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由于环境的变革而应采取的对策。 1.3 题目研究方法

本论文通过从学习变动成本、完全成本等成本管理理论出发,并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上网查询等,以了解近年来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有关动态。通过对现在的环境背景以及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的优缺点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有利于企业做决策、又不浪费多余的人力物力的有效方法。 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本论文包括六大模块。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题目的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第二章是对完全成本法进行概述;第三章是对变动成本法进行概述;第四章是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比较;第五章是分析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最后是结论,介绍了本次写作的主要工作和本文的局限性。

2 完全成本法概述

2.1 完全成本法的含义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项目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方法。完全成本法也被称为“吸收成本法”、“全部成本法”。 2.2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如下: (1)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

完全成本法是从价值补偿角度计算成本的,不论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都计入到产品成本中,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耗费,因而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便于编制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核算中确定盈亏的重要依据。 (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

2

完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分配到了每一单位产品。因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制造费用也不例外。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材料的成本与用于固定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所以,固定制造费用应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一起共同构成产品的成本。而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因此,完全成本法可以促进企业积极扩大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也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售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这也就是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完全成本法强调了固定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完全成本法的缺点如下: (1)不利于成本管理

由于完全成本法讲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给成本管理带来了问题: 一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是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使成本控制工作变得复杂。 (2)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因为在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时,其利润的变化理应同销售量的变化同向。但是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因而不易被人们理解,不利于短期决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会片面追求产量。

2.3完全成本法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是同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有关,不与产品生产直接相联系,但它仍是产品最终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应当成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这样就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2.4 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

3

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利润的计算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产品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利润=0时:

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产品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所以,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单位售价-单位产品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其中:“产品成本”中含“固定制造费用” 2.5案例分析

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和第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000件和24000件;销量分别为20000件和3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产品单价为15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件,每年固定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为180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都是固定的,每年发生额为25000元。 要求:用完全成本法确定第一、二年的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第一年:5+180000/30000=11﹙元﹚ 第二年:5+180000/24000=12.5﹙元﹚ 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第一年:

营业毛利=15*20000-(0+11*30000-11*10000)=80000﹙元﹚ 营业利润=80000-25000=55000﹙元﹚ 第二年:

营业毛利=15*30000-(11*10000+12.5*24000-12.5*4000)=90000﹙元﹚ 营业利润=90000-25000=65000﹙元﹚

4

3 变动成本法

3.1 变动成本法的含义

变动成本法,即变动成本计算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或称边际成本法,它是指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全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3.2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生产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构成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⑵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固定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这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

⑶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

3.3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如下:

⑴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成本能精确实现成本控制。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就是变动成本,它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要使成本降低就必须降低这三部分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除了这三部分外,还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要随产量分摊进入产品成本,产量多久分摊得少,产量少就分摊得多。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如想降低成本,只要增加产量,就可以如愿以偿。只有变动生产成本的降低才是真正的常备降低。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0v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