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的形态观察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2 10: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组别 科目 题目 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 1.霉菌

霉菌是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其菌丝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本实验采用毛霉、青霉,曲霉,根霉四种常见的霉菌作为菌种进行观察。 2.小室培养法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沿琼脂边缘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毛霉( Mucor sp. )和根霉(Rhizopus sp.)培养48h的马铃薯琼脂(PDA)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及试剂

马铃薯琼脂(PDA),20%甘油(无菌),乙醇。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无菌操作台,解剖刀,镊子,无菌吸管,U型玻璃棒,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等。

四.操作步骤

1. 培养基的配制

按附录所示配方称取PDA各组分,先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称取20g煮沸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组别 科目 题目 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20min,然后先用1层纱布滤去未溶解的固体,再用6层纱布过滤,将滤液体积用无菌水调至100mL,然后再加入糖及琼脂,加塞后用牛皮纸包好,准备灭菌。 2. 培养基及装置的灭菌 (1)灭菌准备 准备12个平皿,在其中10个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三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后再与另外2个空平皿一起用牛皮纸包好;在100mL锥形瓶中用甘油配制20%的甘油,加塞包好;最后取2mL移液管两支并用牛皮纸包好。

(2)灭菌

将上述用牛皮纸包好的仪器与试剂连同配好的PDA培养基一并放入灭菌锅中110℃灭菌20~30min(由于培养基中有葡萄糖,为防止由于高温而使糖发生糊化而变质,灭菌温度不宜过高)。 3. 琼脂块制备

分别取已灭菌并溶化冷却至约50℃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6~7mL 注入两个灭菌空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在两个凝固后的平板背部用记号笔画下约1×1cm的方格,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沿画下的方格线将其切成方形的琼脂块。(注:解剖刀使用前应先在酒精中浸泡,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后再进行切割操作) 4. 接种

在无菌操作台上,先用镊子将载玻片放于U型玻璃管上,然后用解剖刀取一小块儿琼脂块,置于载玻片上,用接种环分别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很少量的4种菌的孢子,分别接种于培养小室中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最后用移液管在培养小室中的圆滤纸上加2mL 灭菌的20 %的甘油(用于保持平皿内的湿度 ) ,盖上皿盖并贴上标签,每一种菌接种两个小室(其中毛霉接种4个小室)。

5. 恒温培养

将接种后的平皿正置于28℃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 6. 镜检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小室培养后的载玻片,用低倍镜即可较为清晰的观察到霉菌的菌丝体及孢子,根据所学的四种菌的基本特征对四种菌进行观察比较与区分,必要时可以采用高倍镜对菌进行观察。

五.实验结果记录 1.四种霉菌的形态特征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组别 科目 题目 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毛霉、根霉、青霉、曲霉的形态特征比较

菌形态特征 种 根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有匍匐菌丝和假根。在假根的上方直立地生长霉 出一至数根孢囊梗,其顶端膨大成球形孢子囊。囊的基部有囊托,中间有球形或半球形囊轴。囊内产大量孢囊孢子,有性生殖时由不同性别的菌丝或匍匐菌丝上生出配子囊,配子囊双双异宗配合形成一接合孢子。 曲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霉 膨大成球状顶囊,表面辐射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 毛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霉 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无囊托。 青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霉 形成膨大的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小梗顶端有孢子。 2. 四种霉菌的图示

图1 根霉的形态(10×40)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组别 科目 题目 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图2 黑曲霉的形态(10×10)

图3 黑曲霉的形态(10×40)

图4 黑曲霉足细胞(10×40)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组别 科目 题目 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图5 毛霉的形态(10×40)

分生小梗 隔

图6 青霉的形态(10×40)

六、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小室培养培及马铃薯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另外,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并且有特别的关注不同霉菌的细节及不同之处,比如菌丝是否有隔,孢子囊形态等特征,细心比较各种霉菌细节状态的不同,掌握了霉菌的一些基本形态特征,扩展了视野。

七、思考题

1、黑曲霉和黑根霉在形态特征上有何区别? ①菌丝:根霉无隔有假根,曲霉无隔有足细胞。

②孢子梗:根霉位于假根上,曲霉由气生菌丝分化而来。

③孢子囊形态:根霉孢子囊表面平滑,曲霉表面不平滑,呈絮状。

2、如果要求对某放线菌或霉菌不同发育时期(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或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组别 科目 题目 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繁殖菌丝)进行连续观察,写出实验方案。

①选取对数期菌落进行同步培养,分化出处于同一生长阶段的菌。

②接种,若放线菌则在平皿上插上至少7个载玻片,霉菌则至少接五个小室。

③培养观察: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天在相同时间内取出一个盖玻片进行观察记录。

附:马铃薯培养基配方(PDA) 马铃薯 200g 蔗糖(或葡萄糖) 20g 琼脂 22~25g 水 1000ml PH 自然

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20~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所需量,110℃灭菌20~30min。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组别 科目 题目 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繁殖菌丝)进行连续观察,写出实验方案。

①选取对数期菌落进行同步培养,分化出处于同一生长阶段的菌。

②接种,若放线菌则在平皿上插上至少7个载玻片,霉菌则至少接五个小室。

③培养观察: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天在相同时间内取出一个盖玻片进行观察记录。

附:马铃薯培养基配方(PDA) 马铃薯 200g 蔗糖(或葡萄糖) 20g 琼脂 22~25g 水 1000ml PH 自然

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20~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所需量,110℃灭菌20~30mi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9p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