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历届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更新时间:2023-11-11 19: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央电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_____________。

2.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事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__________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3.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

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_____________、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5.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____________三大方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A、里德 B、阿恩海姆 C、西泽克 2.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 3.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4.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5.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性格成长 B、感情成长 C、心理成长

6.民主教育家()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A、陈鹤琴 B、蔡元培 C、陶行知

7.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

出反思和()。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8.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A、“概念画”期 B、成熟期 C、形象期 9.()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

A、卢梭 B、罗杰斯 C、福禄倍尔 10.()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A、陶行知 B、鲁迅 C、蔡元培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绘画的内容类型有哪些?

2.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3.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剌激一反应”说。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四、论述题(共30分) 根据自身教学经历,谈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明暗程度 2.创造 3.《通过艺术的教育》 4.装饰阶段 5.手工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 C 3. A 4. B 5. B 6. B 7. C 8. A 9. C 10. A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第一类,临摹画。

第二类,写生画。 第二类,命题画。

第四类,意愿画,又称自由画。

2.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估。

在评价方法上,应关注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3.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剌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剌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剌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4.(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四、论述题(共30分) 要点描述: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彰。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该题有一定的自由度,可围绕各自的教学经历和特点等简述自己

的观点,但需有必要的理论上的支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2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