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付能力论文

更新时间:2023-11-11 19: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石家庄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增强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探讨

1 引言

偿付能力是指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即公司是否有充足的资产来低还其负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因为保险公司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因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在一般情况下发生保险事故和在特殊情况下异常年景损失时,保险公司所具备的完全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经济补偿能力。

是否具有偿付能力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偿付能力首先是保险公司生存的前提,因为保险业务所经营的不是商品而是保单,所承担的是一种将来偿付责任的负债经营,其偿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时刻面临着生存危机,而决定公司生存与否的重要条件就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其次,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涉及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保险公司只有具有充足的赔偿和给付能力,才能有效的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从而实现保险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与稳定。

然而,我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一直相当薄弱,面临着巨大的偿付能力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我国保险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例如高级经济师白雪卿在《保险研究》2002年11期上发表的《论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一文中提出利用风险证券化产品、巨灾补充资本金安排来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吴江鸣博士在《亚太经济》2006年2期上发表的《中日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比较及启示》一文中通过对中日寿险公司的比较,提出了增加公司和资本数量、改善核保和理赔质量等措施达到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这些研究对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提高起了一定或将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认为这些观点只能在一方面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不显著的。因为引起我国保险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因此,我认为提高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应该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从各个方面改善我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本文将从一下几方面尝试论述。

2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价

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平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是同期GDP年均9%增长率的3倍左右。其中,2004年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4318.1亿元,同比增长11.3%。2005年全国保费收入4927.33亿元,同比增长14.11%。 2006年数据显示,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41.44亿元,同比增长14.49%。其中,财产险为1509亿元,人身险4132亿元。我国保险业的高速增长受到世界的瞩目,但在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偿付能力风险。由于保险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幼小的行业,保险业资本金先天不足,加上保险资金运用一直受到限制,整个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处在一个下降的通道,尤其是市场份额超过70%的国有保险公司长期以来始终处于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状态,加剧了整个保险业偿付能力的恶化,总体上来讲内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关于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不足,有关的计算显示,截止2002年底,我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67.31%,整个中国保险业的实际偿付能力充足率缺口(偿付能力不足差额/最低偿付能力标准)高达32.69%。北京

1

石家庄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大学经济学院在《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专题讲座提纲》中指出:在2003年股份制改革之前,中国人保偿付能力缺口为60多亿、中国人寿偿付能力缺口为600多亿、中国再保险偿付能力缺口为30多亿。尤其是2004年太平洋人寿接到了保监会“红色”预警,偿付能力缺口达到90亿元。目前中国保险业内资本充足率最好的中国人寿,也由2003年底上市时的395%下降至2006的253%(见表1)。而未上市保险公司的情况更令人担忧。

表格 1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 时间 实际偿付能力额度 (亿元) 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亿元) 偿付能力充足率(%) 资料来源:中国人寿发行A股招股说明书

2003 509.48 129.06 395% 2004 544.56 172.64 315% 2005 595.61 217.82 273% 2006 652.35 258.13 253% 3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狭窄,收益率低下

表格 2 部分发达国家保险经营指标

单位∶%

美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加拿大

赔付率 77.5 75.4 84.5 85.7 73.4 费用率 27.4 32.5 22.5 27.1 32.0 承保结果 -6.5 -7.9 -8.3 -14.4 -5.7 尽投资结果 18.8 24.6 15.4 15.8 16.5

资料来源 《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11期。美国为1996到2000年数据,英国为1996到1999年数据,法国、意大利为1995到1999年数据。

从表1可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虽然大部分年份发生承保亏损,赔付率超过

100%,但很多公司还能照常生存和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大量收益弥补了主营业务亏损。其之所以产生大量的投资收益,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保险公司资金的广阔的投资渠道和合理投资结构。其中保险资金投资在证券市场的比例就分别达到82%、80%、67%、47%(见表2)。虽然中国保监会从2004年以来下发了《关于调整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定期债券和企业债券比例的通知》、《关于保险公司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一系列的新的规章制度的下发,进一步放宽了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尤其是在证券方面投资渠道的放宽。但是,我国保险公司以前的资金主要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很少涉及到股票、基金、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对于证券市场还是很陌生的,无论是在投资经验还是规避风险的能力上都是很欠缺的,导致我国保险公司虽然加大了证券方面的投资但是收益率一直

2

石家庄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不高。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仍然在银行存款等风险小的传统项目上占有很大比重。由于我国利率的下调,保险公司资金的资金运用很难收到高的回报率,且加重了保险公司利差损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的限制,以及自身管理、经验的不足和专业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和利润率的提高,从而成为了导致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格 3 1990-2000年西方四国保险资金投资方向比重结构表

单位:% 国别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股票 46 53 33 27 政府债券 20 11 39 13 企业债券 16 3 8 7 存款 6 6 1 13 抵押贷款 2 0 4 0 不动产 0 9 3 16 外国资产 4 18 6 13 其他 6 0 6 11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01年11月28日

3.2 业务规模的扩张和资本充足率走低危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追求成长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之一,业务的稳定增长能够促使利润的增加,但公司的过快成长会给公司的稳定留下隐患。因为随着业务的过快增长,新增保单的大幅增加可能会带来费用支出的大幅增加,同时若公司的盈余和资本不足以应付超常赔付的需要,就会发生偿付能力不足。另外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与其资本直接相关,高速度的业务增长需要坚实的资本实力支撑。但我国保险公司在快速成长的同时,资本增加速度明显落后于公司的成长规模。从表4可以看到中国人寿的总资产从2003到2006年是连续递增的,到2006年达到6169.26亿元人民币。然而,与其形成对比是所有者权益不断下降,股本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导致了公司资本充足率连年下降,进而影响偿付能力的提高。中国人寿是中国保险业做的最好、实力最雄厚的保险集团公司,依然存在这样得问题,可见一般的保险公司情况不容乐观。

表格 4中国人寿2003-2006年资本充足情况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总资产 (亿元) 3068.27 4077.38 5218.04 6169.26 所有者权益 (亿元) 545.81 575 629.51 674.19 股本 (亿元) 267.65 267.65 267.65 267.65 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 的百分比(%) 17.79 14.1 12.06 10.92 股本占总资产的 百分比(%) 8.72 6.56 5.12 4.33 资料来源:中国人寿发行A股招股说明书,整理计算所得。

3.3 “利差损”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危机的隐患

利差损是由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低于报单的预定利率所造成的。在我国,由于保险法的限制,银行存款一直在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占有很大比重,银行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保险公司的收益。1996年以后,国家为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促进经济发展,

3

石家庄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连续8次下调利率,一年期定期利率从11%持续下降到2003年的1.98%,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由9%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2%左右。(见表1)据业内人士估计,银行的8降息使中

表格 5 中国寿险保单预定利率

单位:% 年份 (调息时间) 1990.08.21 1991.04.21 1992 1993.07.11 1994 1995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名义的预定利率 年份 (调息时间) 1996.08.23 1997.10.23 1998.07.01 1999.06.10 2000 2002.02.22 7.47 5.67 5.22 2.25 2.25 1.98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名义的预定利率 8.368 7.56 7.56 10.98 10.98 10.98 8-8.8 8-8.8 8-8.8 8-8.8 8-8.8 8-8.8 8-8.8 7.5 不超过6.5 5 不超过2.5 2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年鉴》、《中国金融年鉴》

国保险业产生了约720亿元人民币的利差损,严重影响了偿付能力。尽管1999年允许保险公司间接投资证券市场,曾使国内寿险业的利差损基本得到化解。但利差损风险不是静态的,若保险公司无法持续借助证券市场获取“超额利润”利差损就会继续吞噬利润,进而影响公司整体偿付能力。

3.4 资产负债的严重不匹配

资产负债相匹配就是保险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在期限、数额和收益率等方面相匹配,如果存在着资产负债的严重不匹配,后果是很严重的,保险公司将面临着在未来负债到期而无力进行偿付的风险。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就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尤其寿险业尤为严重。5年以内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程度较小低于50%,但是中长期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程度就很高,资产负债缺口占资产的比例就超过了50%。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寿险业资产与负债的平均年限相差10—15年,远大于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期限差距。从数量匹配情况看,由于我国不健全的金融市场和保险法的规定,可供公司投资的收益率高的金融产品过少,限制了我国保险公司进行较好资产负债匹配,加大了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

4

石家庄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表格 6亚洲各国寿险业资产负债期限匹配情况对比

单位:% 年数 负债的平均年限 资产的平均年限 资产与负债平均期限之差 中国 15-20 5 10-15 台湾 14.5 10.5 4 韩国 10 4 6 日本 15 7 8 资料来源:德意志银行2003年专题研究报告

4 增强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对策

4.1培育多元化保险〔金融〕集团,积极促进保险公司上市

虽然,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为世界所瞩目,但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未来发展中,由于我国保险业在承保能力与产品研发能力方面相对匮乏,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持续成长就必须通过收购兼并,上市等手段,向银行、证券、信托和基金等非保险领域渗透,培育多元化的保险金融集团,实现保险经营的混业经营。这将是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一个理想选择。组建保险金融集团以后,保险公司将作为集团的一个子公司而存在,其偿付能力将受益于集团公司的规模效应,范围效应和协同效应。首先,保险公司可将管理与保户关系的固定成本分摊更广泛的产品上;可利用自身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等公司的广阔的销售渠道以较低的边际成本销售产品,并可更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其次,保险公司可获得因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产生管理上的协同效应和因现金流的充分利用而产生财务上的协同效应,使投资收益提高。再此,保险公司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接触更多的客户群体,从而促使与储蓄和投资相关的新型保险产品的出现,在更大范围内获得经营利润。另外,保险公司在与其他金融机构后削减了不必要的工作岗位和相关开支,降低了管理和筹资成本。到2006年,全国共有保险公司98家,其中保险集团仅有6家,分别是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国平安是做的比较好的一家,有着健全、完善的公司结构。(如图1)并且涉及到金融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类保险公司(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健康险公司),信托证券,资产管理,银行,海外控股等。中国平安依靠其健全完善的公司结构优势取的了快速发展,其偿付能力得到很大的高。

图1 中国平安公司结构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2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