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占鳌头,“读”具匠心

更新时间:2023-03-13 13: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读”占鳌头,“读”具匠心

作者:宋娟娟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2013年第02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实践也证明,“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活动,构建“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以?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把“读”落到实处呢?

一、 课堂应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阅教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学行为应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共生共进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做。在课堂中,学生应是阅读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自读自悟,鼓励探究性、创造性、个性化阅读。新课改要一改过去的满堂灌,要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堂上,老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在教授每篇新课文时,都应先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主动读、自觉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才能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中,还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足够的机会,引导、发动学生自己阅读,尽力把文章本身的文字材料看准确,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当然,这样说,也不是提倡教师在课堂上一言不发,不管学生说得怎样,都不加引导。因年龄尚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有些文章还需教师点拨。如七年级上册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最后有句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就较难理解,需教师举例引导。

二、 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的目的性是教学活动总的指导原则,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从而为实现总体的教育目标服务。在语文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阶段,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往往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同学们,你们愿意读哪一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嘈杂的读书声,学生在随意的读书中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有任何的目的性,教师没有任何的要求。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会出现多耗低效的结果,读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读落到实处,教师首先要明确读书的要求,学生要明确读书的目的,这样读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高效。如在教学《燕子》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7f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