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发展历程

更新时间:2023-03-13 05: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历史主义发展历程 背景略述:

新历史主义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斯蒂芬*格林布拉特首次提出。在80年代达到了发展高峰并成为英美文学与文化批评领域内颇有影响的跨学科,多方向的重要理论流派和批评思潮。90年代以后,逐渐呈现出衰弱的趋势。

产生的背景:20世纪西方文论,总体呈现出不断创新但又昙花一现的主旋律。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和解构主义等流派,都告别了“历史”而进入“形式”,历史意义让位于语言的解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再一次将历史这个主题置于文论史格局,并经多位学者的重新思考探讨判断与立意,使“历史”这个主题得到了不同于以往形式主义,不同于“旧历史主义”的新的发展。新历史主义产生于这样的后现代主义大氛围中,它对后现代主义既有继承也有反叛,甚至有学者认为:新历史主义是解构思想见地在新领域的延伸。美国的新历史主义的批评家们以“学古通今,集古之精华,变通于当今”的精神,将历史批评置于后现代文化的氛围中,并对它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新历史主义者们多为历史学家,文学史家,文艺复兴和莎士比亚研究专家,他们的历史评述和写作使新历史主义批评具有凝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实践性。

历史主义:(在解释新历史主义之前,不得不提历史主义,以便辨析出新在何处)18世纪末开始主要在德国发展的一种思潮在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以后与浪漫主义的兴起相伴相生,后来历史主义逐渐影

响到欧美国家。较早提出历史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是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于1797年的一些笔记。这种思潮在历史、哲学、文学领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柯,法国的卢梭,德国的黑格尔,现代的克罗齐和狄尔泰等也属于历史主义之列。虽然他们对历史主义的研究都各有侧重,但对历史主义的共识是:都强调历史的总体性发展,认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应建立在对人类历史的思索上,认为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着历史的进程,并允许对社会的进程加以预见。在对文学研究的应用中,历史主义把文学当作一面“镜子”,认为文学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的摹本,因而它也是人们了解和接触这一历史时期的工具。

新历史主义提出前吸收的思想:尼采的历史健忘论和超人重构历史学说,福柯的不连续史观中关于历史的癫狂,懒散,欲望,压抑等写作方面的思想,尤其是他关于让历史学家处理历史中的断裂,动荡,缺陷,瓦解并重构历史文本的意见,给新历史主义相当刺激,“新历史派以此为纲,辅以差异与断裂法则,展开对传统史学整体模式的冲击”。德里达的哲学及历史思想也给新历史主义者直接影响,德里达作为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之父,仍然是新历史主义的思想先导。 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是在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而且这种阐释文学文本历史内涵的独特方法日益得到西方文论界的认可,在日益受到批评界关注的众多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中,格林布拉特,海登怀特,多利莫尔,蒙托斯,维勒

等几人较引人注目。

创始人: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的精神领袖),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世纪70年代由于教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不被学生认可,开始研究16、17世纪文学史,并在1980年出版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从莫尔到莎士比亚》声誉鹊起。后于1982为《文类》杂志文艺复兴研究专号撰写导言时,正式提出“新历史主义”这个诞生于后现代大背景下的历史批评从此有了一个名称。所以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发表的主要文章有:《莎士比亚的商讨》1988,《向灾祸学习》1990,《不可思议的领地》1991等。 格林布拉特虽给“新历史主义”命名,但并未对之做系统的理论上的阐发,他自己就说过新历史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实践而不是教义。各种后现代文论交锋中,他明确了文化诗学的学术理想。他提出将“文学史作为文化文本”文学史不是一种历史科学,而是一种历史话语、文化话语或历史写作和文化写作。文学史作为一种文化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而这也正是新历史主义所中心阐释和坚守的诗学理论,是一种“文化诗学”试图通过批评实践去完善并进而扩充以形成一种“新历史诗学”。在文化诗学方面提出:1、文学、文化与历史相互生成。2、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彼此互文激励3、“含纳”理论或“陷入圈套模式”。重视文化系统与语境关系,他的语境论包括1、不同历史单位形成的语境2、文本中的语境3、文本中的语境与文化的关联4、文本中的语境在历次阅读解释中形成的语境。新历史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充满文化人类学精神,尤其是马克思和福柯式的文化

人类学思想。且更关心文学史在当代的运用,尤其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中间支柱:海登怀特,任教于加州大学。主要贡献:从70年代他从一般历史史实的研究转向“元历史”的研究,所谓“元历史”研究是对历史话语层面的研究,即分析历史作品形成的话语机制。主要著作是《元历史: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1973)《话语转喻论》他对历史话语的重要理论概括起来说有两个:一是历史叙述有同文学一样,的叙述结构;二是历史话语的修辞性因素形成了它的深层意义。主要分作1、作为文学构造的历史文本2、历史与修辞想象。新历史主义在意识形态话语中展开了有关历史,文学史叙述和修辞的讨论。其中 ,他对福柯的分析和有关历史叙事及修学的讨论引人注目,他的个人成就也将新历史主义带入了高潮阶段。 大讨论阶段:

1、主要有布鲁克*托马斯、弗兰克、林特利查,伊丽莎白福克斯、杰诺维塞、朱迪斯*劳德*牛顿、理查德*特迪曼、玛格丽特*弗格逊、多利蒙尔、辛菲尔德、赖恩、维恩、泰伦豪等曾先后介入了新历史学派,并对历史主义进行了研讨和批判。在当时由凯瑟琳*伽勒尔主编的新历史主义理论刊物《表征》对新历史主义用力较多。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美国著名文化理论家、批评家F*詹姆逊也加入了新历史主义的讨论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批评是文学史释义的“主导符码”现代世界存在多种对马克思主义的释义论,可以产生多种文学史著作。并有力的推动了新历史主义的发展。

2、此后英国沃尔伯格---考脱德研究所的路易斯*蒙特鲁斯,德国的罗伯特*卫曼、莱茵哈特*克瑟莱克、意大利的弗兰克*莫拉提、加拿大的p*帕克等,在80年代都加入到了新历史主义的讨论行列。 3、90年代初欧美新历史仍有人坚持己见,出版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著作,并认为新历史主义不只是研究历史,古典文学学者的专门武器,而且成为当代文学批评家的论诗说文的一种时尚批评。 主要贡献:(文化文本、叙述修辞、辩证批评)

1、这一时期,他们研究的范围及其的宽泛,包括历史,哲学,文论诸方面,对从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培根一直到维柯的历史写作和史学思想,他们都进行过评说,从启蒙时代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历史思想家,莱辛康德等德国历史思想家以及他们共同形成的历史哲学,知道黑格尔,雅斯贝尔斯的历史的哲学,直至实证主义的历史相对论,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分析哲学,解构哲学的“历史学哲学均有涉猎分析,首先我们看出的是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的主义,不能的与以往历史哲学发生联系。

2、对黑格尔三种艺术类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尤其是生产方式理论为指导的文学史论和文艺史论有全面而具体的研究,对解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接受美学,读者反映论,女权主义等文学史观,也做有针对性的批评。

3、新历史主义文论提出鲜明的特点:文本论对抗真实论、生产论反对模式论、读者论反对作者论、修辞论反对模仿说、解构论反对客观论、人类学反对社会学、文学化反对理性化、叙述轮反对再现论、现

在时反对过去时、这些全面的展示了新历史主义“新”的主张和特点。他们的这些“新”论,基本在历史、文学史之上展开,是一种“史论”的“史论”,而不仅仅是“史”和“史论”。

4、作为文化诗学,新历史主义文论把它运用于众多历史领域,旧历史主义文论史一种历史化的文论,新历史主义则是文学化的历史哲学。

5、对历史的辩证批评,他们注重批评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批评的辩证关系,善于探索和批判,辩证把握政治和文化,突出语言淡化真实、由文本中的个别寻找一般关系,新历史主义批评既是政治的,也是文化的,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学的,他们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话语形式分析中。是即新马克思主义者之后重要的意识形态批评学派,新历史主义的辩证批评显示了西方当代文论的进步。对20世纪文论有所贡献,西方过去探索历史习惯于从认识论,过程论,方法论等探索历史如何产生,包括哪些,怎么样研究,新历史主义主张“元历史”“元意识形态”探索什么是历史意识形态本身的定位、定义等问题,继而由此展开对文化文本,叙述修辞,辩证批评的分析。

1990年怀特还在讨论克罗齐《美学原理》1901年版,谈到克罗齐及其美学和史学思想对新历史主义的影响,克罗齐曾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只有在我们自己的胸中才能找到那种熔炉,使确凿的东西变为真实的东西,使语文学与哲学携手去产生历史。可以说新历史主义文论批评作为克罗齐世纪开元声音的世纪末回向,或世纪末后现代历史主义批评的绝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92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