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化学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4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2:26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四)

化 学

2016.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材料、能源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厨房中用的食盐、食醋都是电解质

B. 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 C. 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石油的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D. 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取Na、Mg、Al三种金属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NaOH

····

····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2丁醇的结构简式:

2-

D. 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 等物质的量的Al、Fe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电子转移的量相同

C.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 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D.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放出的热量比途径b多

H2OO2O2

途径a:C――→CO+H―→CO―→CO2 2―2+H2O 途径b:C―高温点燃点燃

4. SO2与H2S混合生成S和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唯一原因 B. 该反应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C. 自然界不存在单质形式的硫

D. 在该反应条件下,H2S的还原性强于S的还原性

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中,常温下,Z的块状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1

B. 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Q>Z>X>Y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Q >W

D. 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Q的强

6.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Kw-1++2--

A. =0.1 mol·L的溶液:Na、K、SiO3、NO3 +

c(H)B.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

2+2+--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Mg、NO3、Cl

++--

D.通入足量SO2后的溶液:Na、NH4、ClO、CH3COO

7.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甲所示装置(正放)可收集NO气体

B. 用图乙所示装置可吸收多余氨气且能防止倒吸

通电

C. 用图丙所示装置可实现反应:Cu +2H2O=====Cu(OH)2+H2↑

D. 用图丁所示装置可分离乙醇(沸点78.4 ℃)与二甲醚(沸点24.9 ℃)的混合物

8. 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图示关系转化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转化关系 甲 NaOH C Fe AlCl3 乙 NaHCO3 CO Fe(NO3)3 NaAlO2 丙 Na2CO3 CO2 Fe(NO3)2 Al(OH)3 丁 CO2 O2 HNO3 NaOH 9.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2--

A. NaHS溶液中通入Cl2:S+Cl2===S↓+2Cl

---2+-

B. NaN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5NO2+2MnO4+3H2O===5NO3+2Mn+6OH C. NH4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的Ba(OH)2溶液: 2+-++2-

Ba+2OH+NH4+H+SO4===BaSO4↓+NH3·H2O+H2O

2++3+

D. 硫酸亚铁酸性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2Fe+H2O2+2H===2Fe+2H2O

10. 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总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2

( )

A. 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

D. 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6H2O+C6H12O6-24e===6CO2+24H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2++

A.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反应加快的主要原因是Cu水解增大了H浓度

B. 增大醋酸溶液的浓度,溶液中c(OH-)减小的原因是水的离子积Kw减小

C. pH=3的盐酸与pH =11的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说明该碱为强碱 D. TATP(C8H18O6)受撞击分解爆炸且无明显热效应,说明该分解反应熵显著增加 12. 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料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B. X和Z均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 Z中含手性碳原子

D. Y可作加聚反应的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的单体

1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非金属性:Cl>Si KCl溶液具有碱性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Na2O2没有变质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胶 向滴有甲基橙的AgNO3溶液中滴加KCl溶液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红色 产生无色气体 14. 25 ℃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等于7,则

2--+

反应后的混合液中:2c (R)+c(HR)=c(Na)

-1-1

B. 若0.3 mol·LHY溶液与0.3 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9,则-+-9-1

c(OH)-c(HY)=c(H)=1×10 mol·L

-1-1

C. 0. 2 mol·LHCl溶液与等体积0.05 mol·L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

-1-1+-2

D. 0.1 mol·LNa2S与0.1 mol·LNaHS等体积混合:3c(Na) -2c( HS)=2c( S-

)+2c( H2S)

3

15. 一定温度下,将1 mol X、1 mol Y和1 mol W充入2 L恒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X(g)+Y(g)

mZ(g)+W(s),t1时达到平衡。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

件,测得容器中气体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方程式中的m=2

B. 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或加压 C. 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物质W

D. t3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加了X的物质的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16. (12分)用离子交换法从废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中回收钒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

物质 溶解性 VOSO4 可溶 V2O5 难溶 NH4VO3 难溶 (VO2)2SO4 易溶 回答下列问题: (1) 滤液中含钒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反应②中1 mol KClO3参加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 (4)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沉钒率的高低除受溶液pH影响外,还需要控制温度。根据右图判断最佳温度为________。

(5) 工业由V2O5冶炼金属钒常用铝热剂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5分)盐酸阿立必利是一种强效止吐药。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4

(1) 有机物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①、⑤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① 属于α氨基酸;②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 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 写出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已知:(该物质易被氧化)。请写出以

、CH3COCl、CH3OH为原料制备

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

浓硫酸Br2

CH3CH2OH170 ℃――→H2C==CH2――→

5

18. (12分)乙二酸(H2C2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自身被氧化为CO2。乙二酸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氧化时控制反应液温度为55~60 ℃,边搅拌边缓慢滴加浓HNO3、H2SO4混合液,可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18HNO3―→3H2C2O4+18NO2↑+12H2O C6H12O6+6HNO3―→3H2C2O4+6NO↑+6H2O

(1) 检验氧化后的溶液中是否仍含有葡萄糖的实验方案中用到的试剂为________。 (2) 氧化时需控制反应液温度为55~60 ℃,不能超过60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H2C2O4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 生产中产生的NOx用氧气和水吸收后产生硝酸循环利用,若尾气NOx中n(NO2)∶n(NO)=1∶2,且NOx的吸收转化率为90%。计算:理论上,每生产6.3 kg乙二酸至少需要补充质量分数为63 %的硝酸溶液多少千克(写出计算过程)。

19. (15分)硅藻土是由硅藻死亡后的遗骸沉积形成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有机质,并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MgO等杂质。精制硅藻土因为吸附性强、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下图是生产精制硅藻土并获得Al(OH)3的工艺流程。

(1) 精制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Ⅱ后,过滤获得的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铝常用作阻燃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硅藻土中硅含量的步骤如下: 步骤1:准确称取样品m g,加入适量KOH固体,在高温下充分灼烧,冷却,加水溶解。 步骤2:将所得溶液完全转移至塑料烧杯中,加入硝酸至强酸性,得硅酸浊液。

步骤3:向硅酸浊液中加入NH4F溶液、饱和KCl溶液,得K2SiF6沉淀,用塑料漏斗过滤并洗涤。

步骤4:将K2SiF6转移至另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采用70 ℃水浴加热使其充

6

18. (12分)乙二酸(H2C2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自身被氧化为CO2。乙二酸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氧化时控制反应液温度为55~60 ℃,边搅拌边缓慢滴加浓HNO3、H2SO4混合液,可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18HNO3―→3H2C2O4+18NO2↑+12H2O C6H12O6+6HNO3―→3H2C2O4+6NO↑+6H2O

(1) 检验氧化后的溶液中是否仍含有葡萄糖的实验方案中用到的试剂为________。 (2) 氧化时需控制反应液温度为55~60 ℃,不能超过60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H2C2O4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 生产中产生的NOx用氧气和水吸收后产生硝酸循环利用,若尾气NOx中n(NO2)∶n(NO)=1∶2,且NOx的吸收转化率为90%。计算:理论上,每生产6.3 kg乙二酸至少需要补充质量分数为63 %的硝酸溶液多少千克(写出计算过程)。

19. (15分)硅藻土是由硅藻死亡后的遗骸沉积形成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有机质,并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MgO等杂质。精制硅藻土因为吸附性强、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下图是生产精制硅藻土并获得Al(OH)3的工艺流程。

(1) 精制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Ⅱ后,过滤获得的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铝常用作阻燃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硅藻土中硅含量的步骤如下: 步骤1:准确称取样品m g,加入适量KOH固体,在高温下充分灼烧,冷却,加水溶解。 步骤2:将所得溶液完全转移至塑料烧杯中,加入硝酸至强酸性,得硅酸浊液。

步骤3:向硅酸浊液中加入NH4F溶液、饱和KCl溶液,得K2SiF6沉淀,用塑料漏斗过滤并洗涤。

步骤4:将K2SiF6转移至另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采用70 ℃水浴加热使其充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h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