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更新时间:2024-01-10 03: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内容摘要】:

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是教师,最大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将教师从阻力状态转变为动力状态。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课程与教学系统在空间结构上,是由教师、学生、内容以及环境等四大要素构成。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作为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存在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其中,教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内容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开发者和决策者;对于环境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新课程中所具有的新学生、新内容和新环境的条件下,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角色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以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创新和发现。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发展的机遇。可以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使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回答。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迁,通过教育与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变革着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内容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师的角色正在产生根本的变化,要求教师角色实现转换。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内涵是课程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结构是“综合化”“平衡性”和“发展性”;课程内容是“现代化”和“满足学生的兴趣到经验”;课程实施是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并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等。基于这些,教师就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在一般意义上说,教师与任何人一样都是学习者。正如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而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指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在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基础上,也是学习的参与者。在“知识爆炸”的背景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观念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角色。首先,知识陈旧率加快。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增长,已经使得百科全书式的教师成为历史,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摧毁了“教师是知识垄断者”的基石。这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得以维持的基础,就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转换为持续的学习。其次,学习型社会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到来孕育了学习型社会。组成这样的社会,需要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

型家庭和学习型学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里,教师无论在家里作为父母,在社区作为公民,在学校作为教师,都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最后,终身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从20世纪中期萌生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后,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步演变出了全民教育,以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于是,教育再也不是阶段性的了,教育已经演变成了从“优生优育”到“胎教”,包括学校教育、在职教育、老年教育一直到死亡教育的终身教育了。教师被自觉不自觉地放在了终身教育的体制里了,不管愿意不愿意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

二、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意味着通过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互动,教师在作为新型的知识传授者基础上,承担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所以是学生的引导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角色,包括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引导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引导学生的人生道路。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的已不是获得多少已有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获得知识经验过程中的新的、独特的体验。这是教师无法传授的。然而,体验是在学习探求中的体验,这样特定的学习探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和举足无措的,对教师来说则是掌握了的和熟练的,所以教师应该而且能够给予学生以引导。就一般意义上说,教师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形成健身智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心智慧。健身智慧,是人在身体及其各个部分生长发育和人格及其各种因素的发展中,建构并保持协调和谐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自觉状态,分为健身智慧和健心智慧。在中小学,孩子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历着人生道路的认识、选择和定向。教师引导学生的人生道路是全面而艰苦的,其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与自己条件相符合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养成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信心和恒心,形成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从而不懈地努力去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三、教师成为团体的领导者。新课程强调建构民主的管理模式在学校推行分散式领导,而不是把学校命运都寄托在校长一个人身上。教师和校长可以象同事一样合作工作,对学生的管理模式遵守民主信仰原则,并且对学校和自身的实践会作出批判性的研究。在中小学,教师作为学校的带头人给它带来灵感及方向,因为教师更了解课堂上的情况,更能鼓励学生,更能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更能把学校创造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化社区。毫无疑问,教师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也是建构新课程的关键。首先,教师是团队成员。在学校里,教师一旦获得自主权,就要象团队成员一样携手工作。教师应把整所学校,而不应仅仅是他所教的那个班作为学习知识的场所。事实上,在那些教师不仅仅在每个课堂里出色地教书,而且在一起探讨问题的学校里,学生学习的成效的确最佳。教育实践要求和强调教师之间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教师之间合作可以使教师的兴趣大

大提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作为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学校应在学年初和学年末都留出几天时间供教师们在一起讨论教学工作,教师每周碰一次头。其次,教师是师长。在中小学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领导者,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指路人,也是学生的师长,鼓励学生们主动地学习,去严谨地、创造性地思考。教师的责任并不是把自己脑子里的知识移植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教育就是要培养动脑筋的习惯。最后教师是学者。中小学教师都是学校大家庭的成员,他们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位学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不断的更新知识。这看上去是显而易见的。一所学校的活力最终是通过每一位教师的活力体现的。所以学校应该把对教师的培养提高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应当提倡每年都留出固定的时间进行教师更新知识研讨班,让教师们自己对研讨的内容和讲座进行规划安排。

四、教师是文化的创造者。教育文化学揭示,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动因之一。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创造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地培养和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新和发展上的独特作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主要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体内的各种潜能,促使其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从而为文化的更新、变革提供源泉。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文化变迁中处于独特的地位,他们不仅传送着系统化了的知识、观念,而且在创造文化的职能上也显得日益突出。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出大学既是国家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教师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扮演着文化创造者的角色。

总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传统基础教育面临根本性的挑战,教师就必须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扮演新的角色。如果今天的教师仍固守于传统的角色,那教师就无法满足网络时代对学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惟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的转换与重塑,才能以更好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勃的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开发中国最丰富的智力资源,从而真正建立起新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公民。

【参考书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中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3、《创造教育手册》 朱作仁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4、《教育学》 王道俊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iz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