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讨

更新时间:2023-06-06 01: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利率市场化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讨

赵国栋1 张朝锋2

(中国农业银行徐州分行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介绍了计量利率风险的典型方法,结合我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的具体情况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并就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业市场化竞争机制的构建提出见解。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

一、引言

自从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亦随之踏上了市场化的征途。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利率的市场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央行逐渐放开了对利率的管制,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定价逐步增强,这不仅给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旦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将上升为商业银行面对的最主要的风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业更需加大对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视,对面临的风险要有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化“危”为“机”,在变革中进取,在革新中壮大。

二、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将不再纸上谈兵,这一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阶段性风险,即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给商业银行所带来的阵痛,在金融抑制纵向金融深化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另一类为恒久性风险,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所有银行业整体都要面对的。

(一)阶段性风险

1、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根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压抑现象——利率水平远低于正常值。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一般会快速的上升,压缩到企业的利润,进而对企业还本付息产生负面影响,这直接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拨备覆盖率下降。同时利率上升会导致逆向选择行为,使大量的资金集中到高风险的行业,这些行业的风险不断集中积累,最终传递又传1赵国栋(1983—),男,徐州农行员工,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投资与管理,电话:15862178090,Email:guodongzhao0403@。

2张朝锋(1983-)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级研究生,国民经济学专业

递给商业银行。

2、利率波动加大带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之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基本上都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商业银行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幅度很小,享有较为稳定利率差收益。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资金的供求的力量对比将完全反应在利率上,变化利率波动幅度将会加大,长期处于利率管制中的商业银行自身缺乏相应的利率管理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盈利性和流动性。

3、存贷款息差缩小带来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后,通过资金价格竞争会更加的激烈,激烈竞争会缩小存贷差,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利润贡献度较低的情况下,这会严重的影响银行的盈利性,甚至导致亏损。

(二)恒久性风险

1、重新定价风险,是指当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或者期限相同而数量不相等同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重新定价风险主要产生于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对称,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按存单开户日所定利率付息,到期提取或按照到期日利率自动转存(起存日储户自主选择),而中长期贷款实行“合同利率,一年一定”的政策,因此这部分资产实际上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存款采用固定或半固定利率而贷款则是采用浮动利率,银行即使在资产负债数量、期限匹配的情况下,仍存在巨大的重新定价风险。

2、基差风险,是指在期限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计算资产和负债时所采用的基准利率波动的不一致所产生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基差风险在现阶段主要体现为同期限存贷款利率的不完全相关。

3、利率的期限结构风险,相比于短期的资产或负债而言,长期的资产或负债比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作为对风险的补偿,相应利率应该高于短期利率,因此收益率曲线一般表现为与期限结构的正相关性。然而,当收益率曲线出现非平行移动时,就会产生收益率曲线风险。因为我国的利率尚未完全的市场化,收益率曲线无法得以完整的刻画,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国的商业银行不存在收益率曲线风险,其在我国主要体现不同期限的利率变动中。

4、内含选择权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金融工具和合约中都隐含着选择权,当利率变化时,客户可以提前偿付贷款或提取存款而使银行收入减少的风险,这些提前偿还或提取的款项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利率风险的度量

利率风险的度量是实现利率风险有效管理的前提,由此实现定性分析走向科学的量化管理,现有的利率风险的衡量方法很多,这里笔者主要介绍三种典型的方法。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如距分析日一个月或3个月)以内将要到

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利率敏感性缺口(ISG)等于敏感性资产(ISA)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ISL),即:

ISG = ISA – ISL

正确口表示资产大于负债,反之,负缺口表示资产小于负债。当市场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正缺口表示资产收益的增长要快于资金成本的增长,这对商业银行有正面影响。若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又为负面影响,负缺口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为规避利率风险,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主动性或被动性操作策略。

(二)持续期缺口分析

持续期缺口利率风险管理也是通过限制资产与负债的缺口来减少利率风险,不过这个缺口由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久期)来衡量。麦考莱持续期公式为:

ct t t(1 r)D t 1

P

债券的现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可用下式表示: n

P t 1nct(1 r)t 公式1

D 为修正的持续期,用下式表示:

D D

1 r

对公式1进行求导,经整理可得:

dP PD dr 公式2

因为利率的变化会同时影响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因此在考虑利率变动的风险时要考虑其对银行资产净值的变化的影响。银行的资产(A)等于银行负债(L)加上股东权益(E),则有:

dE dA dL

联合公式2,最终可以得到:

dE (DA L DL) Adr D AdrA 公式3

公式3中D表示持续期缺口。银行资本净值的变化与久期缺口、资产价值和利率的变化成正比。久期缺口管理就是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结构的调整实现银行正的权益净值。

(三)VAR模型分析

VAR方法最早有J.P. 摩根银行提出,主要用于衡量市场风险。所谓的VAR是指正常的市场环境中,在给定的期限和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的最大损失。VAR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和参数法。

四、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虽然目前利率风险管理重要性逐渐受到关注,但是我国长期实施严格的利率管制政策,不管是利率水平还是利率结构,都由中央制定,各商业银行只是习惯性的接受,使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既不积极的分析利率走势,亦不对利率的变动做出多大反应。从总行和分行看,总行负责传达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并监督分行正确执行,分行实际上管理和执行人民币存贷款的利率水平,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影响了利率风险管理的效率。

2、利率风险的衡量、评估、规避机制尚未建立

利率风险的衡量、评估及规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其通过建立一个利率风险指标体系,计量利率风险度,评估可能的损失,以实现对利率风险的有效规避。利率风险的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囿于实践的进展,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纸上谈兵式的探讨难以有效的完全实现对利率风险的衡量与评估。另外,由于监管部门对于衍生金融产品创新的限制,我国金融工具还不够丰富,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

3、业务单一,利率风险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存贷款的利差,中间业务占的比重较小,虽然各家商业银行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但是其利润占比仍远小于利差收益。而且负债业务对存款的依赖程度高,资产业务较多的依赖于贷款,并且银行存款、贷款一经形成,很难改变其持续期,造成各商业银行多处于“正负缺口”状态,利率上调或下调都会给部分商业银行带来冲击。

4、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相应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未来的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风险理论基础,还要能将具体各项业务烂熟于胸。而我国银行业目前接受过这种系统训练的人甚少,对利率走势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从而难以满足利率市场化下利率风险管理工作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1、组建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目前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的情况,应该建立统一的利率风险管理决策体系,负责利率风险管理。在西方较金融业发展较为成熟国家的商业银行大多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利率风险的决策管理,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借鉴西方做法,成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行长负责,加强对利率风险知识的普及教育,在银行内部树立起强烈的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在银行内部要形成共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利率风险已经渗透到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利率不仅反映的资金的价格,也是许多金融工具定价的标杆,更是国家货币政策有效运转的传导工具,因此,银行内部必须对利率风险要有足够的重视,积极主动的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2、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流程体系

国际上通行利率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规避与评价四个过程,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经验,通过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及利率风险管理流程,并增强相关信息系统和软件设施建设。首先,针对目前金融风险趋于复杂的情况,银行应该建立起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以便能及时实现数据的收集、监控,为利率风险的识别和监控提供有效支撑;其次,建立与我国现阶段国情及自身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利率风险计量模型,及时测度各项变量指标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在这里要注意数理模型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数理的衡量是机械的,现实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计量模型的解释一定要体现实践的意义;再次,建立起利率风险预警与处理机制,综合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及时采取对冲措施,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最后,适时的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估,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逐步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3、实行多元化战略与差异化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业务单一,享有稳定的利差收益相当于获得了一定的特许经营权,盈利能力的利率敏感度较大,应该逐步调整,积极创新,实行多元化经营。首先要加强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管理,改变以往固定利差差情况下仅依靠规模盈利的模式,进行集约化经营,如发展供应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其次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开发优质的金融产品,逐步改善银行的盈利结构,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也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但普通存在品种少,业务范围窄的问题,并且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投资理财需求,因此需加快金融创新,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在各地筹建私人银行部,折射出国内银行业经营思路的转变。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不仅能给银行带来稳定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降低了利润的利率敏感度,从而降低利率风险。目前国内银行业其业务趋同现象十分明显,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有点类似于大型国有银行的迷你版,所缺乏的只是网点布局,目前的城商行的发展目标基本是扩大规模实现跨区域经营,笔者认为各家商业银行都应有自己的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发展战略,实现不同规模金融机构的错位发展,在专属领域做大做强。

4、加强对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由于利率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或重视不够,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引进及内部培养方面力度不够,使得相关人才匮乏问题逐渐凸现。因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采取积极的人才引进策略,招聘一些在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有利率风险管理经验的海归人才,借鉴其经验组建自己的团队;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内部培训,选择一些学历高且具备管理经验的内部员工赴海外金融机构学习考察,或者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和壮大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5,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后,利差收益会缩小,民间高利贷将得到有效遏制,同业竞争加剧,中间业务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国内银行业将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新诗篇。在金融机构拥有完全的资金定价权之后,如何放手让它们展开竞争,如何能够使缺乏竞争力和存在价值的金融机构被安全地淘汰出局,这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组建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有利于促进银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 ,2007年,银监会启动这一条例的起草工作,但其后因为2009年的金融危机爆发而暂停,至今相关条例仍未推出,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年初时已纳入《国务院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

总之,利率的市场化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商业银行要改变过去利率被动接受者的定位,积极加入到利率定价参与者的行列,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以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以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竞争,促进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p4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