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14 02: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云南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摘要:旅游业是云南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文章介绍了云南旅游业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效益。 关键词:旅游;结构效益

一、引言

所谓的旅游业是指直接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的总称。它包括的行业有: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业、游览、娱乐业、旅游购物(旅游商业)等5个行业。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是这5个行业形成的行业群。 从产业供给出发,旅游产业应该是以旅游业生产力六要素吃(旅游餐饮业)、住(旅游宾馆业)、行(旅游交通业)、游(旅游景观业)、购(旅游商品业)、娱(旅游娱乐业)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整合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入新世纪后,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认真规划布局,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二、云南旅游产业各要素发展现状

下面从旅游饭店业、交通、购物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云南旅游产

业各要素的发展概况: (一)旅游饭店业

饭店业是旅游产业六大核心要素之一,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8年底,云南省全省评定星级饭店总数为834家,其中一星级99家,二星级489家,三星级181家,四星级54家,五星级11家。目前国际上旅游发达地区星级饭店的高、中、低比例均接近l︰4︰5,云南省星级饭店中高级、中级饭店数量过多,而低端的饭店数量偏少,造成饭店业结构不合理,饭店业经济效益低。 (二)旅游交通业

交通业是旅游产业中的基础部门,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交通条件不占优势,铁路、公路和水运条件较差,交通运输的瓶颈长期制约云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云南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重要运输工具、水路运输为辅的较为完善的陆地运输网络。2008年云南有民航机场11个,其中国际口岸机场2个,正在建设的昆明新机场是全国第四个门户机场。云南省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云南旅游景点分布广泛,全省大部分旅游景点分布在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南、滇东北、滇西等旅游区,旅游者需要在交通方面的花费较多。 (三)旅游购物业

新加坡和香港的购物收入占旅游收入的60%以上,而我国的比重大约是20%左右。云南省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构成中购物比重接近我国平均水平。根据近几年对海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50%以

上的海外旅游者喜欢购买云南的土特产品、茶叶、工艺品和纪念品等;30%以上的海外旅游者喜欢购买云南的民族服饰、中成药和保健品等;大约18%-20%左右的海外旅游者喜欢在云南购买香烟、珠宝首饰、字画和瓷器等。 (四)旅游游览业

游览是旅游的目的,是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全省拥有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08年云南省有旅行社460家,其中国际社60家,国内社400家。拥有导游资格证的导游2.6万多人,持有导游IC卡的导游员1.7万多人;旅游从业人员180多万人,其中直接旅游从业人员30多万人,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50多万人;旅游汽车公司17家,旅游汽车1860辆。

(五)旅游餐饮业和娱乐业

2008年云南旅游购物店有121家,云南省物产丰富,各地食品餐饮各具特色。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少数民族餐饮得到发掘和提升,在云南可以品尝到种种地方佳肴和山珍美味,使得海内外旅游者感受到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文化。

云南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楚雄州的火把节、大理的“三月街”等将多样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但是,各个旅游景点还缺乏较为完善的

娱乐设施,娱乐业是一个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部门,云南发展娱乐业还有较大的空间。

三、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合理的产业结构并不单单是几个产业部门的简单组合,而是能够发挥经济效益的组合。本文采用西方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对产业结构的效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产业结构的优劣或合理与否。该方法是以一定时期内旅游产业的年增长率为基准,分别测算某一地区按照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假定份额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某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进而分析和评价其旅游产业结构的效益状况。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区域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经济增长的竞争分量,即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全国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

以云南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为例,分析云南旅游产业的结构效益:Yjo和Yjt分别代表云南旅游产业j部门基期(2002年)和t时期(2005年)的旅游外汇收入;Zjo和Zjt分别代表全国旅游产业j部门基期(2002年)和t时期(2005年)的旅游外汇收入;YO和Yt分别代表云南旅游基期(2002年)和t时期(2005年)的旅游外汇总收入;ZO和Zt分别代表全国旅游基期(2002年)和t时期(2005年)的旅游外汇总收入;则云南旅游产业j部门的旅游外汇收人增长率rj=■(j=1,2,…,n)。

全国旅游产业j部门的旅游外汇收人增长率Rj=■(j=1,2,…,n)。

云南旅游产业j部门外汇收入按全国j部门所占份额标准化后得Yj=■。

在(0,t)时段内,云南第j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j、结构偏离分量P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j三个分量,表达为:

Gj=Yjt-Yjo=Nj+Pj+Dj;其中Nj=Yj×Rj

Nj为份额分量,它是j部门全国总量按比例分配,云南j部门规模所发生的变化,即云南标准化的产业部门收入按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量。 Pj=(Yjo-Yj)×Rj

Pj称为结构偏离分量,它是指云南j部门比重与全国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云南第j个产业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排除了云南省增长速度与全国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相等,而单独分析j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因此,此值越大说明j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 Dj=Yjo×(rj-Rj)

Dj被称之为竞争力偏离分量,它指云南旅游业第j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与全国旅游业j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的是云南旅游业j产业部门的竞争能力。Dj越大则说明j产业部门竞争力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

根据偏离份额计算公式,以2002年作为基期,用云南旅游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云南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云南旅游业产业结构效益偏离份额分析表(见表1):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表分析:

第一,云南交通部门收入的增长慢于全国的增长速度,竞争力偏离分量较小说明云南交通部门相对全国缺乏比较优势,说明云南交通业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尤其是通往省外国外方面。但是交通部门的结构偏离分量Pj较大,说明其对整个云南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 第二,住宿餐饮部门收入增长速度均比全国高,从竞争力偏离分量Dj看,住宿餐饮部门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住宿餐饮两个部门对云南整个旅游业收入增长额的贡献小,Pj值为负。应该增加中低档旅游酒店的数量,提高住宿餐饮部门的经济效益。

第三,景区旅游部门的结构效益较好,Pj、Dj值都是正,景区旅游不但对云南旅游收入增长有贡献,而且和全国比有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近年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四,娱乐部门收入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翻了一倍多,从竞争力偏离分量Dj的值看,娱乐部门与全国相比,竞争力很强。但是值为负,娱乐部门对整个云南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比较小,所以还需完善景点娱乐设施,才能充分发挥云南民族风情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把优势转化为收入。

第五,购物部门收入增长速度缓慢,落后于全国水平,竞争力也不强。云南有丰富的、有特色的土特产品,旅游购物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应该加强宣传,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第六,邮电通讯部门从指标的数值看结构效益比较好,增长也很快,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第七,市内交通部门结构效益差,没有竞争优势,增长也很缓慢。 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产业效益的对策 (一)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政府部门对旅游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状况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税收等措施强制进行调整,避免市场失效和滞后。同时在市场经济中,旅游业供给是受市场需求引导的,市场调节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促进旅游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协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旅游业各行业之间的互动发展

旅游业涉及的多数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不高,竞争激烈。景点企业收入单一,成长性差;旅行社和酒店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低。但旅游业产业链比较长,产业延伸性好,所以可通过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发展,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形成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一体化,来实现旅游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避免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同时增强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锦江国际集团为例:锦江集团核心产业为酒店宾馆业、餐饮服务业和旅游客运交通业,同时还涉足食品、商业贸易、教育、地产等产业。通过集团化、多元化发展,锦江集团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品牌影响力。“锦江”商标在“中

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名列前50位。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罗明义.旅游经济研究与探索[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4、云南旅游年鉴编辑部.云南旅游年鉴2003[M].德宏民族出版社,2003。

5、郭鲁芳.旅游经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o4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