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采油用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23-08-05 14: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 8

材料导报:综述篇

20 09年 1 1月( ) 2第 1期上第 3卷 l

三次采油用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研究进展周承俊,。杨为民周文乐夏燕敏韩哲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1上海 2 1 o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o 28 2上海 2 0 3 ) 0 27摘要从介绍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出发,述了近年来三次采油用梳形抗盐丙烯酰胺共聚物和综

梳形活性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进展,阐明了目前三次采油用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存在的不足,出了梳形丙并提烯酰胺类共聚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梳形聚合物丙烯酰胺类共聚物三次采油

Ree r h Pr g e so m b s a e r l m i eCo o y e s a c o r s fCo -h p d Ac ya d p lm rUs d f r En nc d Oi Re o e y e o ha e l c v r

Z U h n jn, HO C e gu YANG W e n,Z i HOU e l,X A Ya mi,HAN Z e e mi W ne I n n hw n( Re e r h I s i t f to h mia c n lg,S NOP 1 s a c n tt e o r c e c l u Pe Te h o o y I EC,S a g a 0 2 8 2 S h o fM a e i l S in ea d h n h i2 1 0; c o l t r s c e c n o a

En iern,E s iaU nv ri fS in ea d Te h oo y h n h i 0 2 7 gn e ig a tChn iest o ce c n c n lg,S a g a 2 0 3 ) y Abt t sI c Th y t e i meh d fcmb s a e cya d o oy r r n rd c d,a d t e h ee t e s nh ss t o so o -h p d a r lmiec p lme sae ito u e n h n t er cn

p o r s n c mb s a e o o y ro a tr ssa ta d s r a e a t e a r lmi eu e o n a c d o l e o e y i e r g e s i o - h p d c p l me fs l e it n n u f c c i c y a

d s d f re h n e i r c v r sr— - v ve d,r s e tv l . F n l, t e c r e t d f c n e eo e ie t n o o -h p d a r lmi e c p lme r iwe e p c ie y i al y h u r n e e t a d d v l p d d r c i f c mb s a e c y a d o o y r a e or ie . as d

Ke r s y wo d

c mb s a e o y e .a r lm ie c p t e .e h n e i r c v r EOR) o - h p d p lm r c y a d o o y r n a c d o l e o e y( m

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增加了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

能良好的聚丙烯酰胺成为油田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各种耐温抗盐丙烯酰胺类聚合

因此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 ( O ) E R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国内各大油田经过一次、次采油,油含水率不前二原断增加,部分大油田先后进入三次采油阶段。三次采油是指在利用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和传统人工增补能量 (注水、如注气)之后,利用物理、学或生物的新技术进行尾矿采油的开化发方式,主要是通过注入化学物质、气、 ( )或微生物蒸气混相等,而改变驱替相和油水界面性质或原油物理性质。目前从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驱、气热力驱和微生物采油 _。其中聚合物驱作为化学法中的一种 1 7—

物,其中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凭借着特异的一级分子结构,使其在溶液中具有许多特异的、良的性能_,而可赋予聚优 2从]合物驱油剂高的粘弹性、抗剪切、温性能,认为是三次采耐被油用聚合物驱中最具应用前景的发展对象 _。 3]本文从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出发,述了综近年来三次采油用梳形抗盐丙烯酰胺共聚物和梳形活性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主要技术方法,具有驱油机理清楚、艺相对简单的优点,工是一

1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从分子结构来看梳形聚合物属于接枝共聚物范畴,它但们与一般接枝共聚物在分子精细结构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 1梳形聚合物

分子中所有侧链 (齿 )长且短于主链;2梳等 ()梳形聚合物接枝密度远高于一般接枝共聚物;完全的”“梳形

项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已成为国内油田三次采油的主导开发方式。聚合物驱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及三次采油中,为提高成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主要使用的部分水解聚

丙烯酰胺 ( P M) H A在实际使用中已表现出许多不足,在较如高温度下(于 7。)胺基团易水解,别是当温度超过高 0酰 C特 9^时会发生严重的热降解, 3 c因此不适宜在高温地层中使用;另外油藏中的高价金属离子 ( C、 )使聚丙烯如 a Mg易酰胺发生相分离,从而降低了聚丙烯酰胺的增粘效果;外此在剪切作用下聚丙烯酰胺容易发生分子链断裂,而导致溶从液粘度大幅度降低。因此开发耐温、盐、剪切等综合性抗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0 8 4 00 )助项目 20 0 4 6 2资 周承俊:,9 1年生,士,要研究方向:分子材料的合成男 18博主高

聚合物分子中每个重复单元上均带有 1个或 2接枝链 (个梳齿 )4。由于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是指丙烯酰胺 ([] AM)与其它单体形成的共聚物[, 5并且其侧链主要是由其它单体或]丙烯酰胺经改性而形成的 (图 1示 )因此这样制成的梳如所,

形聚合物分子结构是非均一性的,即不能保证每个重复单元上均带有 1接枝链,属于“个故缺齿的”形聚合物。梳 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 2:1种 ()大

三次采油用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研究进展/周承俊等单体共聚法,即由带规定长度侧链单体与丙烯酰胺经聚合反应而制备;2化学接枝法, ()即由预先合成的聚合物经系列转化反应或功能基转化反应而制备。CH l 3- - - -

9 6

胶束共聚合体系,实施了丙烯酰胺与 N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一( M) N,一 C。 A或 N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 ( i M) DC。 A的胶束共聚合,别制备了梳形三元共聚物 C M/ A S分。 A Na MC。/AM和 D C 2/ AMC 2/ E。 i1 AM

Na 1 AM SH

62卜_ c’ Cf{ f HH c H H _ HC一 0 C一 0 COONa

lN H。

IO C H O一 CH (HC卜

图 1 AM/ E,/ a A O A N MAA三元梳形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式Fg 1 C e c l tutr f i hmi rcu eo . as AM/ E A Na A A O./ MAc mb s a e e p l me o -h p d t r o y r

(,“毳 a, N’ H、/:: H‘ )。 \、 , !: …e - u -s H , oN c,CH CH3…

1 1大单体共聚法 .目前大多数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都是由大单体共聚法而制得。

P l n _通过 A与甲基丙烯酸酯封端的单甲氧基 eo等 6 t] M聚乙二醇 ( E ) MP G大单体共聚合成了带有 P G支链的水溶 E

大单体共聚法的优点是各单体的物质的量比可以任意调节,子设计具有多样性;分缺点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难度大,商业化产品较少,外大单体的聚合活性不高,难制备另很出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性梳形二元丙烯酰胺聚合物( A gP O)其化学结构式 P M-—E,与图 1类似。他们通过 H核磁共振 ( MR和高效液相色谱 N ) ( P C对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现大单体在 H L )发共聚过程中的活性随 P G分子链的增长而降低。 E

1 2化学接枝法 .De u h等L]分子量为 4 g c i 1将 8万的聚丙烯酰胺溶解在二甲基亚砜 ( DMS中,叔丁醇钾将酰胺基团转变成酰胺阳 O)用

谢洪泉等_采用大单体技术制备出聚丙烯酸丁酯大单 7 体 ( B )再将该大单体与丙烯酰胺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合 PA,反应,制得以丙烯酰胺为主链、烯酸丁酯为支链的规整的丙两亲梳形共聚物 P AM—-B gP A。研究共聚反应条件发现, P A大单体的接枝效率随 P A大单体投料量的增加而下 B B降,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及聚合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

离子,用溴代烷烃进行偶联反应制得 N烷基化聚丙烯酰随后一胺,反应方程式如图 3所示,过特性粘度测量和” MR通 CN 谱证实所制备的

是梳形二元聚合物。F aci等[,也采 r o n s 11 3] 4用类似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 N烷基化聚丙烯酰胺及其水解一衍生物,过和 C NMR阐明了共聚物的实际组成与理通 H 论设计有很好的一致性,明化学改性法能有效控制梳形共说

且 A小分子单体的竞聚率在聚合反应前期基本保持定值, M 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此外他们还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缔合型的丙烯酸/烯酰胺/丙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三元梳形共聚物l。 _ 8 j

聚物的支化官能团。七 H昕

o—_而丽— - iNH 2

f—

0

C O=N I H— K+

高保娇等[将表面活性大单体 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 9 3一酸钠 ( AMC )结构式如图 2所示) Na S (与丙烯酰胺进行水溶

N H2

液共聚合制得了具有疏水缔合性的梳形二元共聚物N AMC s A,点探索了临界胶束浓度上下 N A a/ M重 a MC S与 AM的共聚合机理。研究发现, A Na MC S的胶束化行为对共聚合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Na当 AMC S在临界胶束浓度 以上与 AM共聚合时,遵循的是一种微嵌段共聚合的模式,

D S MO

E H l£ H午 c 廷 c l ‘ H

(H) C

图 3梳形 N烷基化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路线 _Fi . S nt e ie me h d o o - h p d g3 y h sz d t o f c mb s a e N- l y o y c y a d a k lp la r l mi e

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的组成随转化率大幅度地变化; 当 NA a MC S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下与 A共聚合时,行的是 M进无规共聚合,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组成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他们还通过改变共聚过程中 A与 Na MC S的投料 M A 比、加电解质 Na 1外 C的加入量以及引发剂的用量,索了共探聚物分子链中疏水微嵌段含量、疏水微嵌段长度及共聚物分

童身毅等通过化学接枝法,解型聚丙烯酰胺的大分在水子上引入少量十六碳疏水基团支链 I相对分子质量为 1和60 0 0的聚乙二醇亲水基团支链 _分别制得了具有疏水缔 1,合特征的水解型聚丙烯酰胺

接枝十六醇 ( AM-- O) HP g HD和

子量等微结构因素对共聚物疏水缔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微嵌段含量越多,水缔合性越强,疏疏表现在临界缔合浓度低,溶液的表观粘度大,外,水微嵌段越长,水另疏疏缔合性越强;当疏水微嵌段含量和嵌段长度一定时,聚而共

产生微观相分离的水解型聚丙烯 .胺接枝聚乙二醇酰 ( AM-- E梳形共聚物。 HP gP O) 化学接枝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作方便,本低,以操成可 制得高分子量甚至超高分子量的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但

物的分子量越大,水缔合性越强[疏 1。此外他们还以 2丙烯一酰胺基十二烷磺酸钠 ( a N AMC。) 为表面活性剂构建了新的 S

也存在一些问题,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其剂用于接枝改性。

7 O

材料导报:综述篇

2O 0 9年 1 1月(第 2第 1期上) 3卷 1

2梳形抗盐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梳形抗盐聚合物是在侧链同时带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高分子。由于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的相互排斥,得分子使

力l l 2。高分子活性聚合物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合成出高活性、

高质量、面活性大的单体。在油田化学科技领域中此项技表术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主要是高分子量、高表面活性和新品种

实际应用的开发。其中三次采油用高分子表面活性聚合物需用分子量几百万至上千万的高分子表面活性聚合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2 O世纪 7 O年代初期国外就开发出含烯键的表面活性大单体,功能单体本身既是乳化剂,该又是反应性单体,用于可高分子量表面活性聚合物的合成。其它的非离子型表面活

内和分子间的卷曲、绕减少,分子链在水溶液中的排列缠高呈梳子形状,增大聚合物分子链的刚性和分子结构的规这将整性,聚合物分子链的卷曲困难,使分子链旋转的水力学半径增大,而使聚合物的增粘抗盐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从罗健辉等一离子型含有长链侧基的单体 ( 4中将图 K AM和 C YP OMB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得梳形分子结构的聚 )合物。该聚合物在中低温和低矿化度的地区具有较

好的增粘抗盐性能。此类聚合物在盐水中的增稠能力比目前国内

性大单体的典型例子是 (甲基 )烯酸聚氧化乙烯醚酯和聚丙氧乙烯醚基苯乙烯,据表面活性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的需根要,尚可设计其它分子结构的表面活性大单体以满足其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徐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表面 2将活性大单体 ( A) AE与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共聚制得具有表面活性的 AM/ 0 A/ MAA三元共聚物,图 1所 AE Na如示。该表面活性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可达到 5×1 2 0~× 1纯化共聚物的 1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可达 2 . 0, 72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在盐水中的增稠能力提高 5以上, O 且矿化度越高,其粘度增幅越大。目前该产品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及华北油田等得到应用,得取比普通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降低聚合物用量 3以上的 O

效果,成为油田三次采油用的新一代驱油剂。 丁伟等~也合成了具有长亲水酸链的可聚合甜菜碱 两性功能单体溴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 (图如 4中 C MAM所示 )然后将其与丙烯酰胺共聚合,得结 ND,制构新型的两性梳形丙烯酰胺共聚物。该梳形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抗剪切性能和良好的抗盐性能,一定的浓度下表现粘在弹性特点,且具有疏水缔合共聚物溶液的典型流变特并性。 l

mN m(5,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同,/ 2℃)几乎还具有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所不具有的高粘度及一系列特征溶液行为,突破了分子量高则表面活性差的传统结论。这种特征行为和高表面活性为油气田强化采油用聚合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田玉芹等 ̄,根据分子设计原理,耐温抗盐功能单 26 5 2将体、阳离子单体、表面活性大单体、阴离子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了五元梳形活性聚合物。该聚合物溶解性好 (解时溶间小于 9 mi)在增粘的同时还具有吸油能力, 8 0 n.在 0C放置 1 0天,度保留率大于 7,耐盐能力达到 2 0 0/ 2粘 O而 0 0 mg L (a C。+Mg一10/,示出了优异的耐温抗盐能力。

抖 5 mg I显 )。

0 lI~

/c

O一一 C cc。 CC0一 HHH ,一 ( )‘ ‘

CO ONa

I

\ f l l J

石元昌等最近公开了一种分子量大于 1的梳形结 O构活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活性聚合物主链是由丙烯酰胺、一烯酰胺基一一 2丙 2甲基丙磺酸、烯酸钠盐等功能单体共丙聚合而得,因此赋予聚合物水溶液较高的表观粘度和较高的耐温抗盐能力;而支链是由一种含磺酸钠基团的不饱和活性

H C— C一 ( 卜 CH: CH OH m一

f一 _H C ( c一 4 H—一一H c c1 TH-H H c_】 H f8。c H HC - T 2 H (。 c f一 C一

大单体 (如图 5示)所构成,因而赋予聚合物水溶液较高的表面活性。制得的梳形活性聚合物水溶性良好,面张力小于界图 4几种制备梳形抗盐聚合物单体的化学结构式F g 4 Ch mi a t u t r fs v r lmo o e i. e c l r c u e o e e a n m ̄ s f r c mb s a e a tr ss a tp l me o o - h p d s l- e it n o y r

1~mN/耐温性不低于 7℃, 0 m, O抗盐性不低于 50 0n/ 0 0rg I。

然而由于成本原因,目前开发成功的梳形抗盐共聚物中

离子型含有长链侧基的单体含量低,然梳形抗盐聚合物的虽抗盐性能很好,其抗温性能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近,但 不具有耐高温性能。因此增加离子型含有长链侧基的单体含量,离子型含有长链侧基的单体的成本,降低使得梳形抗盐聚合物在具有很好抗盐能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抗温能力,梳形抗盐聚合物今后继续攻关需解决的问题。是 图 5含磺酸钠基团的不饱和活性大单体Fi . Un a u a e c i e g5 s t r td a tv c n an n o i m u f n t r叩 o t i i g s d u s lo a e g o

Wa g等[ n 2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四元梳形活性聚合物,。对其溶液性能进行研究时发现,两亲支链可使聚合物在溶液中

3梳形活性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活性聚合物通常是指分子量在数千以上并具有表面活性机能的聚合

物,即具有显著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能

存在强烈的分子间疏水缔合作用,从而使梳形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显著提高。 三次采油用梳形活性聚合物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步,然

而活性大单体的选择优化、聚合物分子量的进一步提高和采

三次采油用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研究进展/承俊等周出液的后处理问题将是梳形活性聚合物的研究方向。

7 1 t nss m di yrpo i l sc t e rpr[] i t a s d hb ay soi i oet J. o y e n th o cla av p yM a r m o e u e, 0 8, 1 2 9 c o l e ls 2 0 4: 8 0

4结束语虽然国内在聚合物驱油剂的研发水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要研制出适合于我国陆相油藏高温高矿化度苛刻条件的聚合物驱油材料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聚合物驱油剂,借着其独特的支凭化分子结构,在复杂条件下体现出良好的流变性,比普通聚丙烯酰胺具有更高的耐高温和抗盐能力,因此在国内部分油藏区块中已得到很好应用。然而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提高,

1 De u h 2 gei S,e 1 ta.No e p ra h frt es n h sso y r— v l p o c o h y te i fh d o ap o emo i e o y c y a d .Di c ak lto fp l— h b d f d p l a r lmi e i r tN- l y a i n o o y e

arl d i ty s l x e J .P l e, 9 9 4: cy mi i dmeh l uf i[] oy r 1 9, 0 a en 0d m7 3 16

1 Fe g Y,Bi o 3 n l n L,Gr s l l a s B,e 1 Hy r p o ia l s o i— ta. d o h b c l a s ca y i g p l a r lmi e n h i a tal h d o y e e ia rn o y c y a d s a d t er p ri l y r l z d d rv— y

tv sp e ae y p s— dfc t n 1 S n h ss a d c a ie rp rd b o tmo i a i . . y te i n h— i o

rc r ain J.P l e,0 2 4 ( ) 2 5 a

t i t[] oy r20,3 7:0 5 ez o m1 F n , ta. Hy r p o ial so it g p la r lmie 4 e g Y e 1 d o h bc l a s cai oy c ya d s y na d t e r p ri l y r l z d d rv tv s p e a e y p s - n h i a tal h d o y e e ia ie r p r d b o t y mo i c t n 2 P o e t s o o - y r l z d p l e s i d f a i . . r p ri f n n h d o y e o y r n i o e m

现有的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已无法满足二类和三类高温高盐油藏的要求,就需要从分子设计原理出发,对我国这针特有的油藏条件,过使具有亲水、水结构的大单体共聚,通疏在聚合物分子中引入规整的支链结构以及耐高温基团,提并

p r ae n r eJ .P l r2 0,6 2 ) 9 8 uew tr db i[] oy,0 5 4 ( 2:23 a n me 1 5童身毅,晓岚,金程琳.疏水基改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0 34 1 )4 2 0,( 2:

高聚合物的分子量,从而研制出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梳形丙烯酰胺类聚合物,以满足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需求。

1 6童身毅,晓岚,程琳.聚丙烯酰胺亲水基改性研究 I]金 -. 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0 45 5:2 2 0,( ) 11 7罗健辉,卜若颖,白风鸾,等.一种梳形抗盐聚合物增稠剂: 中国, N1 1 0 7 P . 0 30—0 C 4 4 5 A[] 2 0—43

参考文献1 Va ol K.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原理[ .唐养吾, nP l nH e M]杨贵珍, .北京:油工业出版社,9 4 1译石 18:

2程杰成,沈兴海,袁士义,新型梳形抗盐聚合物的流变性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0 4 2 ( ) 1 9 J. 20,0 4:1 3王玉普,罗健辉,卜若颖,等.梳形 KY M抗盐聚合物在 PA油田中的应用[] J.化工进展,0 3 2 ( ) 5 9 20,2 3:0

1 8袁士义,罗健辉,卜颖,一种辫状梳形抗盐聚合物增若等.稠剂:中国, N1 7 7 1 P . 0 61—3 C 8 6 5 A[] 2 0—21 1 9罗健辉,卜若颍,王平美,驱油用

抗盐 KY A的应用性等. P M l J.油田化学,0 2 1 () 6 f E] ̄ 2 0,9 1:4 2 O丁伟,等.新型功能单体溴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的合成与表征[] J.应用化学,0 6 2 ( )5 4 2 0,3 8:8 2 1丁伟,朱洪庆,于涛.新型结构两性梳形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0 7 3 ( ) 5 2 0,1 1:5 2 2丁伟.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 .大庆:大庆 D]石油学院,0 5 2 0

4李弘活性开环歧化聚合合成梳形聚合物口] .化学通报,2 0 ( ):4 0 2, 1 2

5于涛,等.油田化学剂[ .北京: M]石油工业出版社,0 2 6 2 0:16 Xio H,e 1 a ta.Pr p r to n i e i h r c e ia i n o O e a a in a d k n t c a a t rz t fC - c o

p lmes o cya d n o y eh -e e gy o ) ( eh oy r fa r lmie a d p l ( t yln lc 1 m t )

2 3周效全,母德全.功能油田化学品的应用研究口] .钻采工艺,9 9 2 ( ) 7 19,2 6: 1

arl emarmo o r[] oy e,9 6 3 () 1 0 cya co n mesJ .P l r1 9,7 7:2 1 t m7廖桂英,谢洪泉.大单体技术合成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两亲接枝共聚物[] J.石化技术与应用,0 2 2 () 8 20,0 2:8 8田大听,洪泉.丙烯酸/烯酰胺/谢丙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三

2徐坚.A AE . N MAA三元共聚物的结构, 4 M/ O A/ a水溶液表面活性及流变性能[] J.油田化学,9 8 1 ( ) 5 19,5 1:8

元共聚合成缔合型增稠剂[] J .石油化工,0 2 3 (O:3 20,1 1 )8 4 9于亚明, .表面活性单体 N AMC等 a S的胶束化行为对共聚合过程的影响[] J .物理化学学报,0 6 2 () 4 6 20,24: 91 O江立鼎,高保娇,雷海波.表面活性单体 Na MC/ A s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分子链微结构与疏水缔合性[] J .高分子学报,0 7 ( ) 4 4 20,5:81 Oa 1 o B,Gu ,W a gJ ta. P e aa in o y r p o i oH n ,e 1 rp r t

fh d o h bc oa s cain p la r lmie i e mielr c p lm eia s o it oy c ya d n a n w c l o oy r— o a z

2田玉芹,陈雷,冬会,一种新型活性高分子驱油体系 5张等.的研制与评价[] J.石油天然气学报,0 8 3 ( )5 9 2 0,0 2:7 2 6汪庐山,田玉芹,曹嫣镔.提高采收率几项值得关注的技术[] J .油田化学应用,0 8 ( 2 0,专刊) 7:3 2 7石元昌,晓脍姚慧玲,一种梳形结构活性聚合物及其徐等.制备工艺与应用:中国, N1 1 6 1 1 P . 0 80—0 C 0 2 0 7 A[] 2 0—912 h o Y,ta y t ei a dc aatr aino ei fgo i 8 Z a e LS nh ss n h rcei t fasr o n d- z o s e

l o arl ieJ.C li o Si20,8:3 f dp l cy m d[] oldP l c,0 92 727 e y a o m y

(责任编辑p p

炎)

《自动化应用》志社征稿启事杂《自动化应用》杂志是由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管,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主办,内外公开原主重国发行,国内外自动化类杂志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实用性技术杂志。《在自动化应用》志以自动化科技前沿技术为基础,杂主要报道系统工程应用技术。主要栏目:有前沿技术;节能、前频软起动系统; L,机界面控制系统;感检测系统; P C人传智能仪表; 解决方案。读者行业分布:电力、矿、煤供水、冶金、纸、械、化、工、织、材等。《造杨石化纺建自动化应用》月刊,月 2为每 5日出 版,定价:O期, 1元/邮发代号 7—2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S 6478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N 5—2 1T。 85。 I N17—7X, S C 010/ P通信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洪湖西路 1号 2l自动化应用》 8一《编辑部E malei r a t-p l. o - i dt@ uoa py cm: o电话:2—3 0 1 5 0 36 6 5 0

邮编:0 11 4 12

网址:nw a t a p .onⅥⅣ . uo p l cr - y 《自动化应用》辑部编

传真:2—7 0 5 5 0 36

9 3 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q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