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课本知识要点

更新时间:2023-05-14 09: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知识要点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珍爱生命

5.1生命宝贵

1.为什么生命需要彼此尊重?(人应怎样和其他生命相处呢?)

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孕育于自然界,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最终都来自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的恩赐,我们的生命就丧失了存在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感激之情。

2、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矛盾呢?

遗憾的是,由于人类的浅见和随心所欲,时至今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产生了深深的矛盾。

人口数量的激增、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科技手段的无节制使用等,既污染了自然环境,有破坏了生态平衡,就连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3、人类应该怎样与大自然相处呢?

各种生命相互依存、息息相关,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4、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爱。

3.我们应当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3)善待其他的生命。

4.珍爱生命包括珍爱自然界的动植物和人的生命。

5.2 人生多彩

1、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在于: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明白人生的意义。

2、我们怎样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呢?

① 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② 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 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3、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求怎样做呢?

就是应该认真学习,认真对待今天的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多做有益的事,多做令人愉快的事,

让自己的 人生充满欢声笑语,给自己带来欢乐,也给别人带来欢乐。

4、怎样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就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

人生价值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有价值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劳动创造。通过

知识要点

自己的劳动创造而对社会有所贡献,从不同方面促进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今天我们努力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造,是我们不懈的人生追求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5. 3 青春闪光

1.为什么说青春是美好的?

青春是人生的朝阳期。

青春是人生的转折期。

青春是人生的奠基期。

2.怎样珍惜青春?

开发自己的心灵世界(树立奉献意识);

努力充实自己;

珍惜时间;

从生活小事做起。

6. 1直面挫折

1.人为什么会产生挫折感?

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指引的,如果在实现目标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

2.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有外在和内在两个因素。

外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是个人因素(生理、心理)。

3.挫折和逆境对人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积极影响: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消极影响: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4.面对挫折会出现哪些不同态度?

当挫折和逆境出现时,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的态度。

有的人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这是一种向挫折屈服的消极态度。

另一种是勇敢地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面对挫折会冷静思考,分析原因, 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6

5.怎样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如果我们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早有心理准备,随时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一旦遇到挫折,就不致惊慌失措。

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提高我们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我们应当自觉、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挫折来临时,勇敢面对,到达理想的彼岸。

知识要点

6.应对挫折的方法有哪些?

6.2磨砺意志

1.意志的含义和分类是怎样?

意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志品质有优劣、强弱之分。

2、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哪些?

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

3、不良的意志品质包括哪些?

不良的意志品质包括:盲从性、动摇性、冲动性等。

4、坚强意志有什么重要作用?

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5、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什么作用呢?

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6、为什么说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做出优异成绩;

而意志脆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成不了大事。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文化巨匠、科技专家、体坛名将,无一不是意志坚强的人。

7、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呢?

① 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②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 培养自我控制。

④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8、养良好的行为习贯有哪些好做法?

培坚持按时起床。

强迫自己每天读一小时的书。

要求自己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完功课才去玩。

9、做到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有哪些好方法呢?

为自己写座右铭

请父母、同学监督,当自己松懈、违规时,主动接受“惩罚”等。 冷静对待: 自我疏导: 请求帮助: 精神升华: 7

6.3自立自强

1.为什么说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着我们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羽翼保护,独立生活;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

知识要点

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坚韧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

2.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国家和民族有什么意义?

自强不息的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发展,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自强不息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3.如何学会自立?

克服依赖心理;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4.如何培养自强精神?

① 志存高远;② 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③ 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7.1特殊保护

1.社会生活的规范有哪些?

社会生活的规范有:道德、纪律、法律。

道德规范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对于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纪律是社会团体为维护团体利益,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三个特征:①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最本质的特征)③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国家制定或认可。

4.什么是法律?

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5.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① 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人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② 家庭、学校、社会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③ 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6.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2 处处保护

1.家庭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家庭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一是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法律也对家长在家庭保护中提出了禁止性的要求:(1)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2)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3)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2.、学校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知识要点

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的机构,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学校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的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是:(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3.社会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社会环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1)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例如,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戏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2)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如建立和完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或少年宫等,应对未成年学生优惠开放;社会各个方面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等。

4.司法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为了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司法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是:(l)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2)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3)依法保护未成人的继承权、受教育权等。

7.3自我保护

1.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正值青春期的未成年学生,容易受到的侵害包括: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被人勒索、殴打、拐骗;性侵害;其他合法权益的侵害;等等。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理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要找出自身在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弱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自我保护:

① 防火。在家里不能随便玩火。用炉火或煤气灶要按操作规程使用。一旦发现火情要及时关闭电源、煤气总开关,同时打开门窗,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如附近有电话,应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② 防水。家里漏水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水龙头损坏,二是水管破裂。要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一旦发生漏水情况,迅速关闭总开关,等家长回来再找人修理。

③ 防气。炉火、液化气和管道煤气使用不当或管道泄漏都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每年各地都有惨剧发生,必须高度警惕。要懂得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特别要知道正确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冬天也不例外。

④ 防盗。一个人在家时,要注意锁好屋门、防盗门,钥匙放在固定位置。如果有人来访,先问清是谁。是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不能开防盗门,应委婉拒绝,如果来人强行进门,

知识要点

则应大声呼救。

(2)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或天桥、隧道;骑自行车不逆行,不抢道,不闯红灯,不骑车带人。要充分认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② 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进行单杠、双杠、跳马等运动时,一定要有人保护,不能单独做有危险性的动作;推铅球、掷手榴弹要避开危险区域;游泳时量力而行,学会游泳后再进深水区。

③ 如在外发现火灾或有人溺水等险情要大声呼救,自己不要贸然行动;不会游泳,不会救护,千万不能下水救人。

④ 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报刊、图书、影视、网吧,都会腐蚀青少年。要经常跟家长和老师讨论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有害的,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拒绝不良诱惑。

⑤ 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社会上还存在不少欺骗、拐卖、残害少年儿童的不法分子,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受陌生人摆布,遭遇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时,首先尽量使自己免受伤害,同时设法尽快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4.根据合法权益受到不同侵害的情况,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①诉讼途径;② 非诉讼途径;③ 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5.诉讼途径即是打官司,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法院。

6.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7.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以法律帮助。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8.1 勿以恶小而为之,

1.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

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该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则是违反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4.、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是犯罪,首先看这种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4.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收刑罚处罚的行为。

5.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 严重危害性,是最本质特征;②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6.为什么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有的同学说:大错不要犯,犯了要坐牢,犯点小错无所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俗话说:

知识要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7.青少年如何防患于未然?(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呢?)

① 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② 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 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要从小事做起,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④ 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8.2 法律“雷池”不可越

1.为什么犯罪要爱到刑事制裁?

因为任何犯罪行为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对犯罪分子加以惩处,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儆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2.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哪两大类?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1)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 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2)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3.我国刑法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1)己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技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4.法律的功能是什么?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5.如何学会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我国的刑法等法律、法规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法律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例如,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事后报案等。

(2)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等。

(3)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罪犯作案现场,保留证物等。

(4)只有人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坏人坏事才会减少,社会的正气才能得到弘扬。

8.3 对不良诱惑说“不”

1.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

金钱的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烟酒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邪教的诱惑等等。

知识要点

2.不良诱惑有什么危害性?

这些诱惑都不同程度地吸引着我们。有些诱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3.在各种不良诱惑中,黄赌毒和邪教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尤甚。

“黄”,指淫秽的读物和音像制品以及淫秽行为。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胡乱编造和公然销售一些色情书刊、音像制品和玩具,甚至建立色情网站、经营色情场所。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涉“黄”后,轻者会想入非非,精神委靡,无心向学;重者会诱发性犯罪及与之联系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赌”,指赌博。赌博是一种恶习,也是社会公害之一。它容易使人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有的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严重影响学习,扭曲了人际关系,甚至一步步走上诈骗、偷窃、抢劫的犯罪道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是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之一,要加以矫治。

“毒”,指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祸猛于虎”,吸毒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表现在:严重危害身体和精神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危及国家和民族。因此,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损害尤其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要严加制止。

“法轮功”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它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制造事端。大量事实证明:“法轮功”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毒瘤,我们必须坚决铲除。

4.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

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主要有:

① 避开诱因法。远离不良诱惑最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就是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筑起心理防御的堤坝。

②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③ 专时专用法。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周密安排,学习时间、锻炼时间、娱乐时间、休息时间各占多少有严格规定,专时专用,使自己的生活有序、充实,从而增强抵抗力。

④ 联想后果法。就是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抵抗住不良诱惑后可能拥有的美好未来,联想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从而降低对不良诱惑的兴趣。

⑤ 请人监督法。单靠自己的力量有时很难抵制诱惑。请同学好友或父母监督自己的行动,并做记录。在他们的不断鼓励、鞭策下战胜不良诱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06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