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论8-4

更新时间:2024-01-13 14: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论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

第四节 自我教育法

一、自我教育法的条件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而言,就是人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通过人们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进行的,也是人们自觉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使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品德向良好的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活动。

开展自我教育法的条件:①自我意识必要而充分的发挥。自我教育法的运用是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相联系的。自我意识,即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适等方面越发展,自我教育越自觉。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同时也受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般说来,人到青年阶段,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能够比较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能够发表独立见解,能够从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上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自我教育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在政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不断修养和完善的过程,是每一个人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正确控制自己行为

所必须采取的方法。

②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社会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同志式的友好合作关系,每一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能够形成群众性的自我教育局面。

③他教与自我教育的结合,他教的充分发展。教育和自我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通过人们自己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把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规范传授给广大群众,更重要的是要人们通过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即自我教育达到用正确的思想去克服错误的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目的。

二、自我教育的若干方法

自我教育分为个人的自我教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个人自我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者,又是教育对象。群体自我教育是指一个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一个人在帮助和教

育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受教育,而且是一种广泛的,经常地自我教育。广大群众正是通过这种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不断地学习、比较,克服错误思想,树立正确观念,进行世界观的改造。群体自我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竞赛活动,以及运用群众中的典型等。个人自我教育有自我修养、自我总结、自我鉴定、自我改造等形式。

1、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修养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品德修养、文学修养等。任何人的政治素质、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只有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进行修养,才能够实现。

自我修养的方法:①反省。反省即自我省察,是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检查对照,寻找差距和不足的内心道德修养方法。反省是在回顾、总结自己行为和思想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对以往思想和行为的再认识。它是一个人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自觉性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进步的重要条件。它能促进人们追求更高的政治目标和道德目标,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反省也可以称之为内省或自省,中国历史上儒家曾倡导这一方法。

②反思。反思是指人们对以往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深刻的理性思考。反思、反省都是主体的自我内心活动,都要联系主体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总结,检查和思考。但反思所涉及的内容不仅限于主体的主观因素,而且联系到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不仅分析思想和行为的现实状况,而且追溯思想和行为的来龙去脉。因而,反思对某一思想和行为的思考,不是就事论事的,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要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运用一定的理论来揭示其实质和规律。因而,反思比反省更深刻、更触及本质。

要正确进行反思,反思主体要加强自我认识,成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观察者,并能发现自己思想和行为同正确的政治原则,道德准则的差距或不相容性,积极进行内心对话,把自我认识变为自我教育,自觉形成更为正确的思想。因此,要提高反思的水平,必须从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入手。

③自我改造。自我改造指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提高自己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自我教育方法。自我改造虽然指的是主观世界的改造,但是这种改造不是主体孤立的内心活动,而是同改造客观世界紧密相连的,不是主体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

社会实践是进行自我改造的条件,是推动自我改造的动力,也是检查自我改造成就的标准。离开社会实践来谈自我

改造,自我改造就会陷入主观主义,甚至唯心主义。

要进行自我改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其次,要严格剖析自己,对自己实事求是,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正视,毫不护短。第三,要用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省,开展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觉改造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指自觉地用法律、纪律、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

人们为了不致于同社会或他人发生对抗,就要用社会共同遵守的法规、制度和规范制约自己,管理自己。因而,严格地说,每一个人一生中都离不开自我管理。因为每个人都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指导自己的一系列行动,协调个人同社会的关系。而行动的发生和关系的调节过程,也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

自我管理分为群体自我管理和个体自我管理。①群体自我管理是指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互相制约、相互督促、共同遵守一定的规范,抵制、批评违反规范的言行。②个体的自我管理则是个人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

这种调节和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自制。自制就

是自我控制,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的约束和控制。自我控制主要是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制约越轨言行,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外界刺激,都能保持沉着、冷静,具有高度的忍耐力和克己精神,使自己始终坚定正确的信念,指向正确的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与人的认识水平有关,对客观事物认识越深刻,人的自我意识就越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强。自我控制也与人的目标坚定性有关,目标越坚定,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强。

第二,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讲自己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规范之内。自律包含了人们应有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自律取决于其自觉性和文化、道德水平。

是自我控制,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的约束和控制。自我控制主要是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制约越轨言行,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外界刺激,都能保持沉着、冷静,具有高度的忍耐力和克己精神,使自己始终坚定正确的信念,指向正确的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与人的认识水平有关,对客观事物认识越深刻,人的自我意识就越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强。自我控制也与人的目标坚定性有关,目标越坚定,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强。

第二,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讲自己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规范之内。自律包含了人们应有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自律取决于其自觉性和文化、道德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k4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