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论文

更新时间:2023-08-06 01: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作者:张颖

摘要:高职院校的《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原理去实际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将已有的理论基础运用到实践中去,造成了知识的脱节,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兴趣。针对以上问题,作者运用多种学习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一、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授课的效果调查及原因分析

高职《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更注重对各种调查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也是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侧重点。该种教学方法有其优点:可以向学生传授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学生能够形成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但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所取得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首先是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其次是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常常是不知所措,无法将理论知识恰当地应用到实践调查工作中,得到切实的调查结果。

针对该门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和结构式访谈方式进行调查,同时结合自然观察法,调查对象为我系人力资源专业08级全体学生。调查内容为该班学生对采用传统教学法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态度。另外,我们对该班学生结课社会调查报告进行了个案分析。通过对08级人力资源班学生填答的问卷,得到如下结论:

47%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晦涩难懂,枯燥乏味”:36%的学生认为该门课“没有什么意义”,只有24%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63%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授课方式为“一言堂,不和大家互动”

通过该对该班学生的结课社会调查报告的分析,我们发现:有10%的学生无法选出适当的课题进行调查分析,有40%的学生在调查工作进行中操作不规范,如抽样错误,层次谬误,以及数据整理方面的问题:只有53%调查报告结构清晰,结论明确,其余同学不同程度上存在结构模糊,结论存在不合理内容。

结合以上两项内容,针对于传统讲授法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传统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未能突出本课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而所应该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忽视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常常导致学生对理论理解的困难和枯燥情绪:未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重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新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具体环节:

(一)针对如上问题,我们设计一套新的教学方法。该种方法基于以下理论基础: 1 实用主义“从做中学”的观点

实用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 建构主义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什么是建构呢?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的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序两方面的统一。 3 有意义学习的理论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学生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联系。

4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在教学要素结构中,学生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经验是中心。学生应处于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学生的追求和兴趣来组织。反对传统的知识传授的主张,提出教学的首要任务使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注意和重视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要结合,在重视认知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情感发展,使其主动积极地促进认知的进一步发展。

5 发现教学法

发现法对学生是一种学习方法,叫发现学习,对教师则是一种教学方法,叫发现教学。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他一再强调,不要把人只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认识过程是人主要地对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是主动地学习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他建议教师多多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去分析、综合发现应得的结论式规律,成为发现者。这样能更好地发掘智慧的潜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现的兴奋感、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保持记忆。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环节

1 明确实践工作任务。教师向学生说明将要完成的任务的内容,要求以及注

意事项等。

2 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提出问题。在该环节中,学生由于缺少相关的理论知

识,在实践进行中会遇到各种困境,导致无法完成或无法有效的完成任务。此阶段的目标,不在于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而是在于,将学生处于困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同时让学生提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 给予学生相应知识。针对学生提出的困境和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学习

教材相关内容或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对于较为抽象的内容,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和讲解,是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4 在一次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经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带着所学内容重新回到

问题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步,即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是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经验讨论,教师总结。在完成任务之后,各组要对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mu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