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文学类考研文学评论与写作

更新时间:2023-12-13 22:02: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文学基础理论与写作

(2011)

一、名词解释(任选八题,每题5分,共40分)

1.假定性与逼真性的统一 2.文学意境 3.话语 4.叙事视角 5.艺术概括 6地域风格 7.期待视野 8.召唤结构 9.阐释循环 10.文学传播 11.世界文学

二、论述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刘熙载说“文,心学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举例分析罗曼·英伽登关于作品的层次论。 3.分析文学象征的审美特性。 4.论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三、评论写作(不低于800字,5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据此文摘写一篇文学评论。

(2010)

一、解释题(任选8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学与文学研究 2.形象的假定性与逼真性 3.文学语言与文学话语 4.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 5.叙事话语 6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 7.阐释的循环 8.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 9.地域文学与地域风格 10.“世界文学”标志

二、论述题(任选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试述“诗无达诂”根源。

2、以中国诗史、词史或小说史为例‘谈谈文学体裁演变的动因。 3、结合孔子“兴观群怨”说,谈谈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4、以一部古典戏剧为例,谈谈喜剧的艺术特点。

5、谈谈罗曼·英伽登文学作品审美结构层次的理论内涵和理论意义。

6.清文论家刘熙载《游艺约言》“文,心学也,心当有余于文,不可使文有余于心。”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三、评论写作(两题中任选一题,600字以内,50分)

1、阅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据此文摘写一篇评论文章。 2、阅读陈敬容的诗《假如你走来》,写一篇评论文章。

假如你走来;在一个微温的夜晚,轻轻地走来,叩我寂寥的门窗; 假如你走来,不说一句话,将你战栗的肩膀,依靠白色的墙。

我将从沉思的坐椅中 静静地立起 在书页中寻出来 一朵萎去的花 插在你的衣襟上。 我也将给你一个缄默,一个最深的凝望;而当你又踽踽地走去,我将哭泣——是因为幸福, 不是悲伤。

(2009)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学理论 2、文学主题 3、蒙太奇 4、文学的陌生化

5、创作个性 6、意识的先结构(“前理解”) 7、美学原则与历史原则 8、精英文化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勃兰克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引言》中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灵魂,是灵魂的历史。”结合实例阐述之。 2、结合实例,谈谈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3、以一部古典悲剧为例,谈谈悲剧的艺术特点。 4、文学批评的论述方法包括几个环节?结合实例阐述之。 三、评论写作(两题中任选一题,50分)

1、阅读鲁迅《死火》,写一篇评论文章,600字以内 2、阅读晏几道《临江仙》,写一篇评论文章,600字以内 附录《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008)

专业名称 :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科目名称 文学理论与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 642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 文学研究 2、 艺术形象的假定性 3、 即兴与推敲 4、 比喻与象征 5、 戏剧结构 6、“诗品出于人品” 7、 叙述视角 8、 召唤结构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著名作家汪曾祺说过:“语言是小说的本体,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阐述之。

2、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点。

3、何谓艺术构思?结合势利谈谈艺术构思的常用方式。

4、鲁迅曾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才较为确凿。”结合鲁迅的话,谈谈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三、评论写作题(一下两题任选一题,共50分)

1、徐志摩《偶然》一诗写作1926年5月,同年5月27日刊于《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 。请阅读此首诗,写一篇600字的评论文章,题目自拟。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2、阅读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之一:“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写一篇600字的评论文章,题目自拟。

(2006)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艺学 2、文学话语 3、艺术概括 4、文学大众化 5、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6、 戏剧情境 7、 平淡与绚烂 8、召唤结构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2、马克思认为:艺术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为什么?试 阐述之。

3、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辨证关系及对文学研究的启示。 三、小评论

1、关于文学的本质有三个不同的命题: (1)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文学是人学; (3)文学是心学。

你认为哪一个命题更合理?结合文学实践阐述之。

2、《尚书?尧典》曰:“诗言志”,陆机《文赋》曰“诗缘情”,请结合你对诗歌本质的理解,对上述两个命题试做分析。

(2005)

一、解释题(任选8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艺学 2.文学话语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4.审美意象 5.叙事的构成 6.比喻与象征 7.阐释的循环 8.艺术标准 二、简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姚鼐说:“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矣。”为什么?结合作品阐

述之。

2.结合实例谈谈艺术变形的具体方法。

3.布封的“风格即人”说与刘熙载的“诗品出于人品”说异同何在? 三、评论、论述题(非文艺学专业打第二组题目)

1、联系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文本细读”的认识。 2、结合实例谈谈艾布拉姆斯文学活动“四要素”说对文学研究的启示。

(2004) 一、 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学活动 2、 戏剧 3、叙事学 4陌生化 5、 形象思维 6、 刚健与柔婉 7、 接受心境 8、 美学原则(美学观点)

二、简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2、华兹华斯曾说:“诗是起源于在平静回忆中回忆起来的情感。”为什么?简述之。 3、在文学研究中是否应当把作家的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完美个性)相区分?简述之

(2003) 一、 解释题(每题5分,共50分)

1、 文学理论 2、 文学本体论 3、 文学惯例 4、“诗品出于人品” 5、 阐释的循环 6、 叙述视角 7、 期待视野 8、 原型意象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

2、何为艺术构思,试述艺术构思的常用方式。 3、以一部现代小说为例,说明长篇小说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勃兰克斯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此语有无道理?联系文学的审美特征和中国文学史实际说明之。 2、联系当代文学研究方向,谈谈文学批判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2002)

一、 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 人本主义文论 2、 艺术发展与艺术构思 3、 “诗家雨” 4、 大众文学 5、 事件与情节 6、 简约与繁丰

7、 理解的历史性 8、 文学心理与文学批判 二、 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法国文艺学家丹纳认为:“如果一部文学作平内容丰富,别且人们知道如何取理解它,那么我们在这作平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种民族心理。”为什么?结合实例说明之。

2、 从文学(语言的艺术)审美特征出发,试述文学在影视时代(或曰“电子传媒时代”)的命运。

3、 意大利文论家桑克梯斯说:“在《神曲》里,正像在一切艺术作品里,作者意图中的世界和作者现实出来的世界或者说作者的愿望和作者的实践,是有区分的。”为什么?联系创作实例说明之。

4、 加拿大文论家弗来曾说道:“有人说波麦(法国作家)的书好比是野餐,作者带来文字,读者则自带来意义。这句话或许意在讽刺波麦,其实一切文学作品无一例外,都恰好是这种情形。”此话有无道理?阐述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掌握文学理论对现当代文学研究有何作用?结合实例谈谈你的认识。

2、清代思想家叶燮《百家唐诗序》有云:“古今者,运会之迁流也。有世运,有文运,世运有治乱,文运有盛衰,二者各自为迁流。”结合中国文学史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y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