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小学卷三年级上册

更新时间:2024-05-27 0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鞍山市中小学生 中华经典 小学卷 三年级 上 册 - 1 -

目 录

上 册

开先寺····································· 【明】李梦阳/4 山居································ 【明]】刘球/5 柳桥晚眺································· 【宋】陆游/6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7 慈仁寺荷花池··································【清】何绍基/8 城南················································【宋】曾巩/9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10 横溪堂春晓·······································【宋】虞似良/11 春暮················································【宋】曹豳/12 晚春················································【唐】韩愈/13 冬景················································【宋】苏轼/14 题玉泉溪················································湘驿女子/15

- 2 -

三洲歌················································【明】陈子龙/16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17 渡湘江················································【唐】杜审言/18 边词················································【唐】张敬忠/19 蚕妇吟················································【宋】谢枋得/20

江上鱼者················································【宋】范忠淹/21

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22 采莲曲················································【唐】王昌龄/23 少年行················································【唐】王维/24 诮山中叟·······································【唐】施肩吾/25 姜芽················································【宋】刘子翚/26 题齐安壁····································【宋】王安石/27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28

弹琴················································【唐】刘长卿/29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30

- 3 -

竹枝词················································【唐】刘禹锡/31 乌衣巷················································【唐】刘禹锡/32 过山农家················································【唐】顾况/33 弟子规(节选)泛爱众(一)··············【清】李毓秀/34 弟子规(节选)泛爱众(二)···············【清】李毓秀/35 弟子规(节选)泛爱众(三)············【清】李毓秀/36 弟子规(节选)泛爱众(四)············【清】李毓秀/37 弟子规(节选)亲仁(一)··················【清】李毓秀/38

- 4 -

开先寺①

【明】李梦阳

瀑布半天上, 飞响落人间。 莫言此潭小, 摇动匡庐山②。

【注释】

① 开先寺:在庐山南麓。 ② 匡庐山:庐山。

【简介】

李梦阳,明代著名诗人。他反对台阁体,但是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前七子”领袖。这首诗描写庐山南麓开先寺瀑布的景色,极有气势。

- 5 -

山 居

【明】刘球

水抱孤村远, 山通一径斜。 不知深树里, 还住几人家。

【简介】

刘球,字求乐。明代诗人。这首诗颇似一幅风景画,简单数笔就勾画出了山中景象。

- 6 -

柳桥晚眺①

【宋】陆游

小浦②闻鱼跃, 横林③待鹤归。 闲云④不成雨, 故傍⑤碧山飞。

【注释】

① 眺:向远处望,眺望。 ② 浦:诗中指岸边。 ③ 横林:茂密横生的树林。 ④ 闲云:无雨的云,淡淡的云。 ⑤ 故:所以。傍:依着,靠着。 【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朝著名爱国诗人。

- 7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①, 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②, 知有行商来买茶③。

【注释】

① 田家:庄稼人家。 ② 吠:狗叫。窦:墙洞。

③ 行商:流动商贩。买茶:收茶叶。 【简介】

范大成,字致能,号石湖居上,宋代诗人。他的诗广泛地反映了南宋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是一首写初夏乡村寂静景色的诗。

- 8 -

慈仁寺①荷花池

【清】何绍基

坐看倒影浸天河②, 风过栏杆水不波。 想见夜深人散后, 满湖萤火比星多。

【注释】

① 慈仁寺:寺庙名。

② 这一句是说池塘中有天河的倒影和落花的倒影,看上去荷

花像浸在天河里一样。 【简介】

何绍基,清代诗人和书法家。这首诗描写和是夏天池塘的景色。

- 9 -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 乱山高下②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 惟有青青草色齐③。

【注释】

① 横塘:曲折回环的池塘。 ② 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③ 草色齐:草色一样的青、一样的绿。 【简介】

曾巩,宋代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首描写初夏景色的诗。

- 10 -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①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②。 若待上林花似锦③, 出门俱是④看花人。

【注释】

④ 诗家:诗人。清景:清新的景色。

⑤ 半未匀: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不太匀

净。 ⑥ 待:等到。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帝的园林。锦:织锦,

形容色彩鲜艳。 ⑦ 俱是:都是。 【简介】

诗人明写在上林苑观花的现象,其实对这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做法不以为然。

- 11 -

横溪堂春晓①

【宋】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②青, 轻烟漠漠雨冥冥③。 东风染尽三千顷④, 白鹭飞来无⑤处停。

【注释】

① 横溪堂是诗人居住之处。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 趁手:随即。

③ 轻烟:薄薄的烟雾。漠漠:广大无边的样子。冥冥:昏暗的样子。

④ 尽:全部。三千顷:形容秧田广阔。 ⑤ 无:没有。 【简介】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插秧后的田野景色,散发出清新迷人的田园气息。

- 12 -

春暮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花落①, 绿阴冉冉②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③, 青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

① 这一句是说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已经没有人去关心它了。 ② 冉冉:形容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样子。 ③ 无声处:林间春莺已老,啼声将歇。 【简介】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诗。

13

晚春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①, 百般红紫斗芳菲②。 杨花榆荚③无才思, 惟懈④漫天作雪飞。

【注释】

① 归:回去。

② 红紫:这里代指花。斗芳菲:争芳斗艳。 ③ 榆荚:榆树上长的果实,也叫“榆钱”。 ④ 惟解:只懂得。 【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这首写晚春景物的诗,提醒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14

冬景①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 菊残犹有傲霜枝③。 一年好景君须记④,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① 冬景:初冬的景色。

② 荷:莲荷。尽:已枯败。擎:举。盖:荷叶。 ③ 残:凋残。犹:还。傲:能忍耐。

④ 好:美好。景:景致。君:你。须:应该。记:记住。 【简介】

这是苏轼赠给友人刘景之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秋去冬来好景尚在的自然现象。

15

题玉泉溪

湘驿女子

红树醉秋色①, 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②, 风雨杳如年。

【注释】

① “红树”一句,用重彩抹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 ② “佳期”一句,陡然一转,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绝望的深渊。 【简介】

湘驿女子的姓名、身世均不详。全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失去了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心灵上的痛苦。

16

三洲歌

【明】陈子龙

相送巴陵口①, 含泪上舟行。 不知三江水②, 何事亦分流。

【注释】

① 巴陵口:巴陵三江口。

② 三江:长江、湘水、沅水。三江在巴陵与洞庭湖相通。 【简介】

陈子龙,明代著名诗人,诗风或悲壮苍凉,或典雅华丽。这是诗人为朋友送行而作的一首诗。

17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①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②。

【注释】

①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古人在驿亭送别,因此有“离亭”之称。

② “君向”一句是说诗人与友人离亭一别,将各奔前程。 【简介】

郑谷,唐代诗人,其诗多为写景咏物之作,表现诗人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

18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 今春花鸟作边愁①。 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②。

【注释】

① 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以迟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

② 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对比、南与北的对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简介】

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19

边词①

【唐】张敬忠

五原②春色旧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③。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④。

【注释】

① 边词:边塞词,以边塞为题材写的诗。 ② 五原:古时的州郡名。

③ 未挂丝:杨柳没有发绿叶、抽新枝。

④ “即今”两句意为今天才到了黄河流域冰融雪化之日,而这会儿,正是长安城里花辨飞扬之时。 【简介】

这首诗将长安、边塞同一季节的不同物象并置一处,含蓄地写出了边塞地区的寒苦。

20

蚕妇吟①

【宋】谢枋得

子规②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③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④, 玉人⑤歌舞未曾归。

【注释】

① 蚕妇:养蚕的妇女。吟:歌吟。 ② 子规:杜鹃鸟。 ③ 稠:多、密。

④ 杨柳月:低挂在柳梢上的月亮,表示夜已经深了。 ⑤ 玉人:如花似玉的美人。 【简介】

谢枋(fāng)得,字君直,号叠山,宋朝诗人,文章奇绝。这首诗通过对养蚕妇女和宦官歌女的对比描写,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1

江上渔者①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②爱鲈鱼美。 君③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 渔者:捕鱼的人。 ② 但:只。 ③ 君:你。 【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宋朝政治家、文学家。这首语句朴实、对比强烈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旨在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22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①。 一叫一回②肠一断, 三春③三月忆三巴④。

【注释】

① 杜鹃花:即映山花红,开在杜鹃鸟叫的时候,故名。 ② 回:旋转,回荡。 ③ 三春:春季。

④ 三巴:指诗人的故乡蜀地。 【简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晚年游宣城时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23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①。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②。

【注释】

① “荷叶”两句以荷叶、荷 花映衬姑娘们的美丽。 ② “乱入”两句写姑娘们欢快地采莲。 【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长于七绝,被誉为“七言圣手”。

这首诗描写了采莲姑娘在池塘采莲的情景。

24

少年行①

【唐】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②, 虏骑千重只似无③。 偏坐金鞍调白羽④, 纷纷射杀五单于⑤。

【注释】

①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② 一身:一个人。擘:拉开。雕弧:雕有花纹的良弓。 ③ 虏:胡虏。骑:骑兵。千:形容多。似:像。

④ 金鞍:装饰华美的马鞍。调:调整。白羽:饰有白色羽毛的箭。

⑤ 五:虚指,不是实数。单于:这指敌人的首领。 【简介】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力大无穷、气概非凡、武艺高强的游侠少年的形象,赞扬了那个时代的少年们为国献身、立功边缰的精神。

25

诮山中叟①

【唐】施肩吾

老人今年八十几, 口中零落残牙齿。 天阴伛偻②带咳行, 犹向岩前种松子。

【注释】

① 诮:讥讽,责备。叟:老头。 ② 伛偻:弯腰曲背。

26

姜芽

【宋】刘子翚

新芽肌理腻①, 映日净如空②。 恰般匀妆指③, 柔尖带浅红。

【注释】

① 肌理:皮肤的纹理。腻:细,细密,细腻。诗中指姜芽既细腻以有光泽。

② 净如空:姜的新芽如透明的一般。

③ 恰:恰好,正好。般:般配,彼此相称。匀妆:这里代指美人。

27

题齐安壁

【宋】王安石

日净山如染, 风暄草欲薰①。 梅残②数点雪, 麦涨③一溪云。

【注释】

① 暄:暖和。草欲薰:野草都要成为香草了,散发着芳香。 ② 残;残留。

③ 麦涨:麦苗长得很盛,麦田里如绿水涨潮。 【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被列宁誉为“11世纪改革家”,其诗立意超卓,风格遒劲,文章多为政论。

28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①。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②。

【注释】

① “去年”两句意为,去年的今日在这院门里,姑娘美丽的脸庞和绯红的桃花相互映衬。

② “人面”两句意为,如今姑娘不知到哪里去了,只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盛开。 【简介】

在这首诗中,诗人利用时间的推移,描写了两种不同的风景,流露出因以往的美好生活不可复得而产生的依恋之情。

29

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①。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②。

【注释】

① “泠泠”两句意为,清脆悠扬的琴声从容不迫地从七弦琴上发出,静静地听起来,仿佛有寒风吹入松林之感。

② “古调”两句意为,这样美妙的古曲虽然自有爱它的雅士,可现在的琴师们大多不弹了。 【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安徽宣城人,擅五律,工五言。唐代著名诗人。在这首诗中,诗人感叹世间知音少,从而表达了诗人不趋时尚的清高品质。

30

秋斋①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②如烛, 风霜时动竹③。 夜半鸟惊栖④, 窗间人独宿。

【注释】

① 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 ② 皎:白而亮。

③ 时动竹:不时地吹动竹林。 ④ 鸟惊栖:栖息的鸟被惊起。

31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①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②。

【注释】

① 唱:一作“踏”。踏歌,指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②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与“情”同音“有晴”、“无晴”分别是“有情”和“无情”的隐语。 【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这首诗由于双关隐语运用得巧妙,常常被人称引。

32

乌衣巷①

【唐】刘禹锡

朱雀桥②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③堂前燕, 飞入寻常④百姓家。

【注释】

① 乌衣巷: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南。

② 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的要道。

③ 王谢:指东晋时代王导和谢安两大贵族之家,乌衣巷是这两大贵族集中居住之地。

④ 寻常:平常、普通。 【简介】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贵族的嘲讽和警告。

33

过山农家①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月午鸡鸣。 莫嗔焙②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

① 一作张继诗,题为《山家》。 ② 嗔:嫌怨。 【简介】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细致入微而又传神地描绘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

34

弟子规(节选)

泛爱众(一) 【清】李毓秀

行①高者,名②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③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注释】

① 行:德行。 ② 名:名望。 ③ 望:声望。 【译文】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很高。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因为他的处事能力强,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35

弟子规(节选)

泛爱众(二) 【清】李毓秀

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轻訾①。 勿诌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注释】

① 訾:诋毁、怨恨。 【译文】

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虑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和新事物。

36

弟子规(节选)

泛爱众(三) 【清】李毓秀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 疾①之甚,祸且作。

【注释】

① 疾:过份。 【译文】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对方在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力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和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得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37

弟子规(节选)

泛爱众(四) 【清】李毓秀

凡取与①,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②。

【注释】

① 取:索取。与:给予。 ② 已:停下来。 【译文】

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德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这样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38

弟子规(节选)

亲仁(一) 【清】李毓秀

能亲①仁,无限好, 德日进②,过③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注释】

① 亲:亲近。 ② 进:进步。 ③ 过:过错。 【译文】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奸佞小人会乘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最终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39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7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