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变压器常用方式的结构特点

更新时间:2023-08-08 02: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整流变压器常用方式的结构特点

整流变压器常用方式的结构特点胡根荥(江西变压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 0 ) 3 1 1 4摘要:介绍了整流变压器常用移相方式及降压、调压方式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流变压器;相方式;压方式;压方式整移调降

中图分类号: M 0 1 T 41 .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0 1 8 2 (0 8 0— 0 6 0 10- 45 20 )300 - 7

Srcua C aa trts0 C mm n P t rs0 R cf rTa s r e t trI h rc ii f o o at n f e te rnf m r u e sc e i i oHU Ge— n nr g o( in x Ta some ce c n e h oo y C . t . a c a g 3 0 , ia J g i rn fr rS in e a d T c n l o, d,N n h n 3 1 4 Chn ) a g L 1Ab t c: h t cu a c a a t r t s o o mo p a e s i,v l g o pn a d v l sr tT e sr t r l h r ce i i fc m a u sc n h s hf ot e dr p ig n ot t a— a e r gua ig at r s o e t irt n f r e r r s n e g e lt p t n fr c ie r so m r a e p e e td. n e f a K y wo d Re tirta so m e; P a e s i a t r V l g e ua ig p t r e rs: c ie r n f r r f h s hf p t n; ot e r g lt at n; t e a n e Vot ge dr p n p t r l a o pig a t n e

1前言整流变压器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多脉波供电和大范围调压。为了满足负载对直流电压平直度的要

器组通常由移相角为 3。 0的两台整流变压器并联构成一台整流机组;而脉波数 p 1 (> 2一般为 1 2的倍数 )的整流变压器组则由 p 1/ 2台整流机组并联构

成,整流机组间依次形成 3 0 p()相角,效各 6/。移等形成多脉波。常用的移相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自耦调压变压器上进行移相;另一类是在整流变压器上进行移相。在自耦调压变压器 (即串变 ) 上进行移相的特点是调变因移相增加的结构容量小,无三

次谐波电流分量通路。但是,自耦调压变在采用曲折形接线移相时,无论是线端调压方式还是中性点调压方式,曲折形接线线路本身必须完成中

求和交流电网侧对谐波电流等的要求,整流装置应采用多相供电和各相轮流导通的电路。实践证明, 整直后电压波形的平稳度、流效率与整流变压器整低压侧的相数成正比,谐波电流的大小与整流变压

器低压侧的相数成反比。这说明整流变压器低压侧的脉波数要多,一般为 6脉波、2脉波、4脉波、8 l 2 4脉波和 7 2脉波甚至更多。因此,整流变压器要采用一

定的移相方式,能获得多脉波供电电路。而要才

性点的连接,且应将移相绕组置于高电位端,这样, 既可以降低线端调压方式下调压绕组电压的绝缘等级,又能构成中性点调压线路。 5 V及以下移相自 3k 耦式线端调压整流变压器接线原理图如图 1所示。

实现大范围调压,必须在整流变压器 (即主变 )增前

设具有一定调压方式的串联调压变压器 (即串变或调压)。笔者对整流变压器常用移相方式和调压方式的结构特点做了分析。

而在整流变压器(P U主变 )压侧采用曲折形接线移高相时,一般将基本绕组置于高电位端,线端调压方式下该曲折形接线必须完成中性点的连接,但在中

2整流变压器常用移相方式的结构特点整流变压器常采用三相桥式或六相双反星带

性点调压方式下该曲折形接线自身不能形成中性点,其中性点的连接通过中性点调压开关在自耦变调压绕组上耦合形成。实际应用中,采用线端调压方式时一般在自耦变上移相;采用中性点调压方式时多在整流变压器高压侧移相。在整流变压器上进行

平衡电抗器的整流电路。但这两种接线方式在不移相的情况下脉波数 P只能达到 6,而大型整流变压

器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减少交流电网侧的谐波电流,波数 p 6是不够的。脉波数 p 1脉== 2的整流变压

整流变压器常用方式的结构特点

的曲折形接线方式所取代。这种移相接线方式的优

点就在于单台机组内两台主变配置的移相角相同,

器身结构对称性好,易实现机组内器身结构完全相同,而使机组间的均流效果较好。另外,从随着容量及负载电

压的升高,对整流变压器机组间电流分配均衡程度的要求也越高,以在当前主、变采用分所调体油箱结构的 2 0 V及以上递降双绕组式和直降 2k自耦式移相整流变压器中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0 V直降自耦式中性点调压整流变压器接线原理 2k图如图 2所示;2 k 2 0 V降压自耦式线端调压整流变图 1 3k 5 V及以下移相自耦式线端调压整流变压器接线原理图Fg 1 i . Co n c i n d a r m o 3 k n e to i g a f 5 V a d b l w n eo p a e-s i n r c i e a t - r n f r r hs hf g i t e tf r i u o t a s o me wi g lto n t r i a f wi d n t r uain o e m n lo n ig he、 I I Cj 仔用J

压器接线原理图如图 3所示;2 k 3 0 V递降双 2 0 V、3 k绕组式线端调压接线原理图如图 4和图 5示。所

移相的方式多为先形成脉波数 p 1= 2的单台整流机

宙旧媚 j一 —

]K^盼

组,后由多台整流机组并联等效形成多脉波。其然常用移相接线方式有以下几种。

21高压侧为两个同相位曲折形 ( )线、压 . Z接接低侧为 Y D配合使用的接线方式—

这种接线方式是将单机组两台整流变压器的两个低压绕组一个接成星形,另一个接成三角形,

匕一1● : _一]三 f{图 2Fg2 i .

高压侧由两个同相位的曲折形 ( Z接)线绕组并联接构成。这样,两台整流变压器间就可得到 3。相 0移角。如采用桥式整流,机组就可得到 l单 2脉波的整

流。当脉波数 p 1> 2时,台机组高压侧两个同相位每的绕组除要接成曲折形接线外,各整流机组间依次还要有 30 p() 6/。的相位移,效形成多脉波。如 P 等= 7脉波时,各整流机组的移相角依次为 0+ 25, 2 -= 1.+。l 5=+ 5+75= .。, 2.。; -25 - 5 。: 2. 7.。, .。;+25+ 5 0= .。, 2.。;一

75,75;一 25, l .。这种移相接线方式 .。一 .。 l .一 25。。

应注意低压 Y—D接匝数 lx 3的取整关系,一:/它般在低压匝数较多的情况下使用,而且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这种接线因匝数误差较大造成的两台整流器间的电流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些措施但

都将降低整流机组的功率因数。同时,这种移相接线方式还有一个缺陷,就是随着变压器容量的增加,压 Y接绕组产生的大电流强漏磁会带来一系低

图 3 2 0 V降压自耦式线端调压整流变压器接线原理图 2kFi . Co n c o a r m f 2 0 V t p— o e t e g3 n et n d ga i i o 2 k s e— wn r c f r d i i a t ta fr r u o- r n o me wih e g l t n n e mi a o s t r u a o o t r n l f iwi di n ng

列的结构和运行问题。当采用主、变共油箱结构调时,接成星形低压绕组的中性点必须专门引出一个用于试验接线的预留端子 0,防止某些绕组在感 以应试验过程中存在环流。由于预留端子 0运行时无任何作用,时甚至还会给运行带来不便,此,有因这种移相接线方式在 lO V直降自耦式移相整流变 lk压器中,逐渐被整流变压器高压侧采用 3。相角 0移 22高压侧左、曲折形 ( .右 Z接 )线、接低压侧为 D —D配合使用的接线方式

这种接线方式是目前国内 l O V直降自耦式 lk移相整流变压器广泛采用的移相方式,其优点是不存在低压侧 Y接绕组产生的大电流强漏磁带来的一

系列结构和运行问题,缺点是单机组内两台主变

整流变压器常用方式的结构特点

s i

B

,●●●.

上{《, j

A ●●●●●,●●●● S}

~

(E、壁坷曲 M你他侧,捌

图 4 2 k递降双绕组式线端调压整流变压器接线原理图 2 O VFi. Co n c i n ig a o 2 k g4 n e t d a r m f 2 0 V se - o e t e o t p d wn r c i r i f t a s o me wih d u l— n i g e u a i n o r n fr r t o b e—wi d n r g l t n o t r i a f wi d n e m n lo n ig

图 6 1 O V直降自耦式中性点调

压整流变压器接线 1k原理图Fi . Co n c i n i g a g6 n e t d a r m o l O V d r c s e o f lk i e t t p—d wn e t e a t t a so e wih e u o r c i r u o- r n f r r i f m t r g -l ton n n ut a of wi di g a i o e rl n n

C BA0

㈣C2 B一。藕 3 3柏一 1々,{ I一 1勰—、——

、一

‘—

r

/、 L一

————

:{ f:

: f f: : f[:

K ̄

1

. . ..

:{{ ::{ l :: l《 :

V…一

图 5 3 O V递降双绕组式线端调压整流变压器接线原理图 3kF g5 i . Co e to i g a f 3 0 V tp- wn r c f r n c i n d a r m o 3 k s e do e t e i i t a s o me wih d u l— n i g r g l t n o r n fr r t o b e—wi d n e u a i n o tr n lo n n e mi a f wi d g i

图 7 1 O V降压目耦式线端调压整流变压器接线 k 1

原理图F g 7 Co n c i n i g a i . n e t d a r m o l 0 V se d wn o f lk t p- or c i e a t t a so me wi r g l t n e tf r u o- r n f r r i t h e ua o i o e i a f wi d n n tr n o n m l i g

移相角不相同,为 3。置,互 0配造成两台主变间阻抗的不平衡度较大,器身结构很难做到相同和对称, 从而使机组间的均流效果相对较差。它的结构特点是两台整流变压器一台接成左行曲折形接线,移相

种接线方式不能采用中性点调压,而只能采用端部调压,以只能用于 3 k所 5 V及以下的产品上。另外,

这种接线方式的移相角只能在 0 - 0范围内应用。。3。 3k 5 V及以下单机 1 2脉波主变高压侧延边三角形移相线路图如图 8所示。

角为+,另一台则接成右行曲折形接线,移相角 8 为一 3。 8,机组就可形成等效 1波的整流。 ( 0一 )单 2脉如在其前增设串联

调压变压器,通过 8角的改变,

可形成更多的等效脉波的整流。如 p 7= 2脉波时,各整流机组的移相角依次为 0+ 7。一 .;= 2 ., -= 2 .,2。 0+ 2。 5 5 - 5一

75 0 .。;=+1 .。, 2 5 0 7 5一1 .。;=+1 .。, 7.。;:+ 5。, 2 5一1 5 8 7.

2 .。+ . ̄ 2 .。 1O V直降自耦式中性点调 2; 2, 7。 k 5 5- 5 l自耦式线端调压整流变压器接线原理图如图 7所

压整流变压器接线原理图如图 6所示; lk降压 1O V图 8主变鬲压侧延边三角形移相线路图F g8 Dig a o p ca et p a e s i i g i - i . a r m f s e i l d l a h s - h f n cr t cio u t n HV i e i s n ma n t a s o e d i r n fr r m

示。

23高压侧延边三角形接线方式 .这种接线方式的优点是高压侧有三次谐波电

24高压侧多边形接线方式 .

流闭合回路,不管低压侧绕组采用何种形式接线,都不会使感应电压波形畸变,且因移相而增加的变压器容量在几种常用的移相接线方式中最小。由于这

这种接线方式高压侧也有三次谐波电流闭合回

路,以低压侧绕组采用何种形式接线,所都不会使感应电压波形畸变,且因移相而增加的变压器容量也

整流变压器常用方式的结构特点

较小。但该种接线方式对绕组绝缘水平要求较高, 所以一般只用于 3 k 5 V及以下的产品上。 3 k在 5 V及

及其变形接线方式 ( Z接 )也可采用 D接及其变如,

形接线方式,如延边三角形接线和多边形接线。端线

以下 2 4脉波的整流系统中,由于多边形接线属于 Z形接线的 D接形式,曲折形接线属于 Z形接线的 Y

调压方式的缺点是开关和调压绕组的绝缘水平较高,绝缘可靠性较差,特别是开关在没有经降压绕组直接正串于调压侧的首端时,开关和调压绕组承受的最高过电压高于调压侧 (常为网侧 )部电压,通端 故线端调压方式下开关、调压绕组的绝缘水平一般按调压侧 (常为网侧 )部电压提高一个电压等级通端选型和设计。线端调压方式在 6 k 0 V及以下全绝缘变压器中应用广

泛,时多采用 V型开关,般不此一

结形式,以它和曲折形接线配合移相时 (时单所此机组内两台主变移相角相同,位互差 3 o,对相 o )相图 8中常用的延边三角形单机组内两台主变正、负移相角互为 3 o o配置的移相方式而言,易实现单机

组内两台主变器身结构的对称和阻抗的平衡,一单的多边形移相线路图见图 9。

需要在开关底部增加连位电阻。在高电压系统中采用 M型开关,其恢复电压通常较高,可达 5 k 0 V左右,一般需要在开关底部增加用于吸收主变对调变过电压的影响的连位电阻。线端调压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主变高压侧和调压侧之间的对接引线结构简单、安装简便。32降压调压方式的结构特点 .

整流变压器常用的降压调压方式可分为在主变图 9主变高压侧多边形移相线路图Fi 9 D i r m g. ag a of pol on yg pha e— h fi g i c t s s itn c r ui

高压侧串接的调压方式和在主变低压侧、调压侧串

o n HV i e i sd n ma n t a s o m e i r n f r r

接的调压方式。主变高压侧串接的调压方式,串在按联变压器在主变高压侧上串接的位置,又可分为在主变高压侧绕组中性点上串接的调压方式 (中性即

3整流变压器常用调压方式分析整流变压器常用的调压方式有中性点调压、线端调压及降压调压,笔者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

点调压)和在主变高压侧绕组线端上串接的调压方式(即线端调压)。 中性点调压方式下,调压范围为 3 5级时,一般采用中性点调压 M型正反调开关,调压范围达到

3 1中性点调压和线端调压的特点 .

5 4级或 7 0级时,采用 M型正反调开关外,要除还加设无励磁分接开关倒断,调压范围再大就要采用7 9级粗细调开关。端调压方式下的串联变压器常线

中性点调压是将开关串接于调压侧绕组的尾部 (中性点 )以实现所需调压范围的一种调压方即,式;线端调压是将开关串接于调压侧绕组的端部,以实现所需调压范围的一种调压方式。

用的形式有直降自耦式和递降

双绕组式两种,降压自耦式也有应用。线端调压方式在 3 k 5 V及以下系统中常用 D接 V型开关,串联变压器常用的形式其

中性点调压方式的特点是调压侧只能采用 Y 接及其变形接线方式 ( Z接 )不能采用 D接及其如,变形接线方式。在分级绝缘变压器中,中性点调压

有移相自耦式和降压自耦式两种,2 k 2 0 V延边三角形递降双绕组式也属于其常用的形式。在主变低压侧、压侧串接的常用方式为第三绕组调压式。者调笔

方式下开关、压绕组的绝缘水平较低,按中性调可点绝缘水平选型和设计,以,在 10 V及以上所它 1k分级绝缘变压器中广泛运用。中性点调压方式下一般采用 M型开关,开关的恢复电压比较低,常且通

对整流变压器常用的降压调压方式分述如下。32 1直降自耦式 ..

直降式是整流变压器高压侧不经过中间变压器

小于 3 k一般不需要在开关底部增加用于吸收主 5 V,变对调变过电压的影响的连位电阻。中性点调压的缺点是主变高压侧和调压侧的对接引线结构复杂、

(中间绕组 )行二次降压,直接从电网高压侧或进而进行输入的主变降压方式。直降自耦式的特点是调变为自耦式中性点调压,采用分级铯缘结构,单独设

繁琐,特别是尾部完成中性点连接的三相线的相序和铁心柱的柱序的概念一定要弄清楚,万不能混千淆。 线端调压方式的特点是调压侧可以采用 Y接

补偿绕组。调变高压串联、公共绕组采用 Y N接(其中串联绕组兼作粗调绕组实现无励磁倒断 )主变高,压绕组采用曲折形 Z接。主、变高压绕组端部的调

绝缘水平均由网侧电压决定,由于移相绕组的存在,

整流变压器常用方式的结构特点

10 V直降自耦式中性点的绝缘水平为 6 k级; 1k 0V 2 0 V直降自耦式中性点的绝缘水平为 10 V级 2k 1k (网侧与两台主变共用一个中性点 )。开关采用 7 0{

j、1 I {

艋( ;i瞄t

I>

r j

_

3日 (j j】 K t

级无励磁倒断+载调压方式,无励磁分接开关的有绝缘水平按网侧端部电压选型。有载分接开关按中{

;

I●

K‘

]——

性点的绝缘水平选型

( 1 0 V直降选用如 1k{

MR13 V级 M型 3 2k 5级正反调开关,2 k 2 0 V直降选用 MR10 V级 M型 3 7k 5级粗细调开关 ) 2 k及。2 0 V

:一

__

鞴一

以上采用主、调分离结构时,成主、完调变之出口 连接的油一油套管的绝缘水平,首端由网侧端部电 压确定,端由中性点的绝缘水平确定。直降自耦尾式的优点符合铝电解的负载特性,额定工作点调在变自耦程度接近全自耦,使调变负载损耗趋于零, 运行效率高,构容量小。其缺点:是主、结一调变器身绝缘水平均由网侧电压决定,且凋变自耦程度图 1 2 0 V降压自耦式中性点调压整流变压器接线 0 2k原理图(调压部分 )F g 1 Co n c i n i g a i.0 n e t d a r m o 2 0 V s e d wn o f 2k t p- o r c f r u o- r n f r e wi r g l t n e t e a t t a s o m r i i t h e uai o

o e ta fw n ig ( e uain P r) n n ur l i dn R g lt a t o o

流变压器,一般均采用主、调分离 (即主、调变不共油

高,统短路时对网侧高压绕组、压绕组和主变系调高压绕组的危害大, 2 0 V及以上变压器安全可使 2k

箱)的结构。所以,2 k降压自耦式线端调压就成 20V为降压自耦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调变为自耦式网侧降压后的线端调压,调变输入侧采用 Y N接分级绝缘结构,单独设补偿绕组,变输出侧为 7调 9级粗细调连续调压,在调变高压绕组尾部取一段作为 5 挡粗调绕组,并在尾部设置公共绕组,6挡细调放 1在粗调端部,细调共同组成多级连续调压。粗调变高压绕组的端部绝缘水平由网侧电压决定,调压绕组及主变高压绕组端部的绝缘水平由网侧电压和降压绕组的降压梯度决定。2 0 V降压自耦式中性点绝 2k缘水平为 l0 V级,端调压下开关采用三个单相 1k线

靠性很难保证;是无励磁分接开关、载分接开二有关及中性点的绝缘水平要求都很高,制造难度大; 三是调压范围

在 5 4级以上时,需要加设无励磁分接开关倒断,无励磁分接开关倒断调压中间有一个

中断点,断衔接区域存在若干级重复电压,能倒不实现多级连续调压,倒断时需停电轮流倒闸。虽且

然直降自耦式结构早已成为 lO V主、 lk调合一的主导结构,因其绝缘可靠性相对较低, 2 0 V以但在 2k上超高压场合的应用目前还较少。国内首台 2 0 V 2k

直降自耦式整流变压器去年已在我公司研制成功。 直降自耦式、降双绕组式和降压自耦式调压线路递三者相比较而言,在保证绝缘可靠性(主要是解决有载开关和无励磁开关的选型与制造、波过程计算、端部电场计算及短路机械力计算等难点问题)的前

M型多级粗细调有载调压方式,绝缘水平按网侧其电压考虑降压绕组的降压梯度后提高一个电压等级选型 ( 2 0 V降压自耦式三个单相 M型粗细调如 2k MR开关的绝缘水平一般为 1 0 V) 2 k 7 k。2 0 V及以上采用主、分离结构时完成主、调调变之间出口连接的油一油套管的绝缘水平也由网侧电压和降压绕组的降压梯度决定。由于降压自耦式和直降自耦式均采用自耦变调压,调变网侧与调压绕组、台主变之间两存在电的联系,调变短路阻抗又很小,以系统短路所时不仅会危及网侧高压绕组,还将危及调压绕组和

提下,直降自耦式整流变压器应是 2 0 V以上超高 2k压大容量整流变压器的发展方向。32 -2降压自耦式 .

降压式是主变高压侧先经过网侧降压绕组进行二次降压,从调变输出侧进行输入的主变降压再方式;自耦式是指调变为一台自耦调压变压器。降

整流变压器。由于降压绕组的存在,又降压自耦式相对直降自耦式而言,调变的自耦程度较低,对递降相双绕组式而言,其结构容量较低 (= .4、身成本 S I )器 7

压自耦式在 1 0 V和 2 0 V整流变压器中均有应 1k 2k

用,2 0 V降压自耦式已运行的有中性点调压和线 2k

端调压两种结构。20 V降压自耦式中性点调压接 2k线原理图 (压部分 )图 1。整流变压器在主、调见 0调

较低、损耗较低、率较高,开关成本很高,效但且线端调压

下绝缘可靠性不易保证。32 .3递降双绕组式

合一的结构中应用较多,践表明,着 2 0 V及实随 2k以上超高压大容量整流变压器的发展,、合一主调结构已解决不了容量发展与运输超限问题的矛盾,目前额定容量大于 8 0 k A的 2 0 V及以上整 00 0 V 2k

递降式是主变高压侧先经过网侧对调变中压侧

进行二次降压,再从调变中压侧进行输入的主变降压方式。双绕组式是指调变为一台普通双绕组调压

整流变压器常用方式的结构特点

变压器。目前国内铝行业 2 0 V整流所大多采用递 2k降双绕组方式降压,已运行的递降双绕组式有角接线端调压和星接中性点调压 (图 l )种结构。见 1两其中,角接线端调压递降双绕组式得到了广泛的运

绕组、台主变之间不存在电的联系,以系统短路两所时主要危及网侧高压绕组,对调压绕组和整流变压器的危害不大。行实践表明,然递降双绕组式结运虽构容量大 (= . )器身成本高、 S 20、 9损耗大、效率低,但其工艺性好、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且开关成本大幅度降低。因此,广泛应用于 2 0 V及以上超高压的其 2k场合,国内首台 3 0 V递降双绕组式整流变压器去 3k年也已在我公司研制成功。 32 -_移相自耦式 4

用。其特点是调变为普通双绕组式的中压侧(般为一 6k ) 0 V线端调压,变输入侧采用 Y调 N接分级绝缘结构,压绕组端部绝缘水平由网侧电压决定,压高高中性点绝缘水平为 1 0 V级。中 ( ) k 1调压侧为延边三

角形 7 9级粗细调连续调压,单独设 5挡与网侧没有直接电联系的粗调绕组,6挡细调放在粗调端 1部,细调共同组成多级连续调压。补偿绕组额定粗电压为 95 V时, . k取一段粗调兼做补偿绕组,同时还

移相自耦式广泛应用于 3 k 5 V及以下的系统中,采用线端调 V型开关,它调压范围一般在 2 7级以下,8级粗细调开关也可采用此种线端调压方 4式。

设置公共绕组。当阀侧交流最小输出电压降低至1V~ 2 0 1 V左右时,即调压范围足够大时可考虑取消公共绕组。补偿绕组额定电压为 1 k - 7 V时, 5 V

1k取一

325第三绕组调压式 ..

从理论上讲,第三绕组调压是真正意义上的直降式调压方式,种接线方式的变压器结构容量小、这

段粗调和公共绕组共同兼做补偿绕组。中( )调压

侧与主变采用分级绝缘结构时,压绕组和主变绕调组线端对地的绝缘水平一般为 6 k级或以下, 0V相间绝缘水平一般为 10 V级或以下。开关采用三相 k 1 M型多级粗细调有载调压方式,绝缘水平按调变其中压侧电压提高一个电压等级选型 ( 2 0 V递降如 2k双绕组式选择 i0 V级开关 )中 ( )侧和主变 1k,调压高压侧中性点的绝缘水平一般在 4k以下。 0V 2 0 V及以上采用主、分离结构时,成主、变 2k调完调

损耗低、效率高。由于工程上这种变压器通常只能做到单机组 6脉波,以它在 10 V及以上高电压场所 1k

合应用很少,国内目前也有少量 2 0 V直降式第三 2k绕组调压整流变压器运行。第三绕组调压方式是把上,主变低压电压(磁通)在恒上加、串变低压电压减

一 、,主变高压 ,侧

串联变压器的低压侧绕组串接在主变低压侧绕组 (变磁通)构成所谓的“”形绕组。同时,, 8字 串联变压器高压侧绕组还串接在主变调压回路上,即串变

之间出口连接的油一套管的绝缘水平按开关绝缘油水平选型 ( 2 0 V递降双绕组式可选择 10 V级如 2k k 1油一油套管 )。递降双绕组式的优点是粗细调绕组的绝缘水平可由制造单位与用户协商确定,中性点的

高压侧绕组由主变调压 (三次)绕组励磁。第三 ( 8“”字 )组调压线路图见图 1,绕 2这种调压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绝缘水平可以降至 3 k 5 V或 2 k 0 V等级。由于递降双绕组式调变为一台双绕组变压器,变网侧与调压调

{/{/{ l i !.

图 1第三绕组调压单相调压线路图 2Fi .2 Di g a g1 a r m o i ge- h s r g l t n ic i f sn l p a e e u a o cr u t i i h hr n n n t e tid w d g i i

{{{;// l l

』 i i ! 图 1

2 0 V递降双绕组式中性点调压整流变压器接 1 2k

( )范围调压时可实现等级差调压。 1大 () 2有载分接开关置于调压回路上,主变调压且线原理图【压部分 )调Fi . 1 g 1 Co n c i n n e t d a r m o 2 0 V se— o o ig a f 2k t p d wn r c i e t a so me wih d u l - n n e tf r r n f r r i t o be w d g i i

(三次 )绕组容量由调压范围而定,电压、但电流可任选。因此,载分接开关规格电压的选型不受整流机有组电源电压的限制,选择最佳值。可

rg l t n o e ta o i dn ( e ua o e ua o n n u r l f w n g R g t n i i l i

P r) at

( )主变高压电压较高时(0 V及以上)也可 3在 6k,

整流变压器常用方式的结构特点

将有载分接开关置于调压回路上,因此调变高压侧可采用低绝缘强度 (通常在 2 k以下) 0V。 ( )特殊况下, 4在可将改善功率因数的电容器

压器宜采用自耦变曲折形接线的移相方式 (即移相自耦式 )主变高压侧延边三角形接线的移相方式和、

主变高压侧多边形接线的移相方式,不宜采用主变高压侧曲折形接线的移相方式。 ( ) lk 3 1 O V及以上的整流系统中多采用中性点调 压方式,此时变压器宜采用主变高压侧曲折形接线的移相方式。具体来讲,设计时若侧重解决整流机组间的均流问题时,则宜采用主变高压侧为两个同相

接入调压回路,或用调压回路投切负载。由于这种调压方式整体结构复杂,8字形绕组“”

绕制和套装工艺难度很大,所以一般只采用双器身结构,单机组通常只能形成 6脉波。因此,这种调压方式适合在脉波数较少、大范围调压、0 V及以上 6k

大、中型容量的产品上使用。笔者通过对单机组 1 2脉波的变压器经过多种参数组合计算发现: () 1由于主变受低压绕组匝数的制约,以取得难

位曲折形接线、低压侧为 Y D配合使用的移相接—线方式;若侧重解决主变低压的大电流强漏磁问题时,则宜采用主变高压侧为左右曲折形接线、低压侧

合理的匝电势,成变压器的铜铁比不合理,造工程结果与理论结果往往不相符。() 2

能否得到满意的结果,与变压器额定容量、

为D—D配合使用的移相接线方式。 () 4从节能节材的观点看,降自耦式和第三绕直组调压式应是超高压大型整流变压器的理想发展方向,但目前面临着一定的技术挑战和一些尚需解决和完善的技术难题。

额定直流电压以及调压范围等参数有关。计算表明,对上述三个参数分别进行调整,可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 )可靠性、济性的综合性能比来看,降 5从经递双绕组式在整流变压器常用的几种降压调压方式中最优,可广泛应用于 2 0 V及以上超高压的场合; 2k 降压自耦式的可靠性、经济性的综合性能比则介于递降双绕组式和直降自耦式之间。超高压场合运用

( )大容量整流变压器的运输存在严重超限 3对问题。

( )用由第三绕组调压方式演变而来的第三 4采变压器调压方式,虽然可以解决大容量整流变压器

主、合一结构与运输超限问题的矛盾,调但它是以增加变压器器身数量为代价的,尤其是高压绕组数量的增加,得变压器的损耗并未降低。使

时调压绕组和开关的绝缘可靠性不易保证,且开关 成本大幅度提高,所以它不是超高压大容量整流变压器的理想发展方向。

4结论( )整流变压器中, 1在线端调压方式适合低电压的场合;中性点调压方式适合高电压的场合;电压高的场合采用线端调压方式时,调变应有一定的降压

参考文献:[]崔立君,懋鲁,洪, .特种变压器理论与设计[ .北 1张张等 M】京:科技文献出版社,9 6 19 .

[张洪 .20 V直降自耦式有载调压整流变压器 ( )] 2] 2k上[. J变压器,0 6, 34:- . 2 o 4 f) 7 1

措施来保证调压绕组和开关绝缘的可靠性,即此时主变的降压方式不宜采用直降式。() 2由于 3 k及以下的整流系统中广泛采用 5V

[]张洪 .2 0 V直降自耦式有载调压整流变压器 ( )】 3 2k下[. J变压器,0 6, 35:5 2 . 2 o 4 f)— 0 1

线端调压方式,以从节能节材的观点出发,所整流变

收稿日期: 0 7 0— 6 20—90

作者简介:根荣 (9 6 )男,西南昌人,胡 17 -,江

江西变压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设计师,主要从事变压器设计、发工作。研

+一+一+

一+一+

“+

一+”+

20 0 7年天威保变完成变压器产量 65 2万千伏安 0截至2 0 0 7年 1 2月 2日,威保变共完成变压器产量 2天 65 2万千伏安, 2 0 0比 0 6年增长了 2%,压器单厂年度 6变线,足干科学发展、速发展、谐发展的主题,密围绕立提和紧

生产经营,照“筹安排、源共享、势互补”指导思按统资优的 想,后创造了年销售收入实现 3先 l亿元,润总额完成 4 6利 .亿元,月货款回收 4亿元的历史最好水平。单

产销量再度跃居世界变压器行业的首位。在过去的 2 0 0 7年,威保变以改革、展、谐为主天发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6z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