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第三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04 12: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如图中,已知s1=20 cm,s2=80 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

________m/s.

【来源】2018-2019学年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习题巩固练习

【答案】为零不变 A 320

【解析】

【分析】

【详解】

(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

(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1,甲、乙相距为s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

1212

s s s s

t

v v v

+

=-=因此s1增大,△t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1,甲、乙相距为s2.1212

s s s s

t

v v v

+

=-=,增加压力时△t变小,由于s2不变,根据

s

v

t

=知,速度v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21

s s

t

v v

=-,

所以

(8020)cm

320m/s

1.875ms

v

-

==.

【点睛】

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

2.小明和同学取两张等大的同型号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同的大小纸锥,进行纸锥下落快慢的研究。

运动物体①②速度()1

/m s

v-

?

大纸锥

小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得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参照速度格式,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应填写________和__________。

(3)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来源】江苏省昆山、太仓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校际联合质量调研)

【答案】A 时间/m

h/s

t两纸锥的质量不同

【解析】

【详解】

(1)[1][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得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中A两个纸锥下端高度是相同的,而图乙中B两个纸锥上端高度是相同的,所以应该选择图乙的A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3][4]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而根据

s

v

t

=

可知,需要测量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所以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应填写/m

h、

/s

t;

(3)[5]因为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有关,而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由于剪去的部位不一样,导致质量也不一样,所做成的纸锥的角度也不一样,那么用这两个纸锥是不能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

3.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

验._______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_____和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_____,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AB段与AC段平均速度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来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

【答案】

刻度尺停表

s

v

t

=小车速度加快变速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解析】

0.4

0.2/

2

AB

AB

AB

s m

v m s

t s

===

90.040.0

50.0321BC AC AB BC AC AB s s s cm cm cm t t t s s s =-=-==-=-=; ;

0.50.5/1BC BC BC s m v m s t s ===; 0.90.3/3AC AC AC s m v m s t s

===; (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 s t = 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运动;

(4)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AB 段与AC 段平均速度不一样.

故答案见上.

【点睛】本题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首先要掌握测量原理及所用到的测量工具,知道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大,并能够根据原理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计算BC 段的速度是难点.

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原理是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图中秒表的1格表示1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其中s 1=90cm 小车长10cm ,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_____m/s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_____m/s .

【来源】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

【答案】v=s/t 刻度尺 小 增大 0.18 0.225

【解析】

【分析】

【详解】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s v t

=

;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所以需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小车质量一定,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是增大的;

(4)由图可知,全过程的路程190cm=0.9m s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5s ,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10.9m

0.18m/s 5s s v t =

==; 下半段路程31110.9m=0.45m 22

s s ==?,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25s 3s=2s t =﹣, 所以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3220.45m 0.225m/s 2s s v t =

==; 可见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点睛】

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当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时,小车的运动时间较长,所以便于测量时间,计算速度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5.“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

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一。

()1为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纸飞机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一中的实验序号_______进行实验。

()2综合表一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

()3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如何设置发射角度进行进一步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成员又制作了三架形状相同的纸飞机,用该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如表二。若甲、乙、丙这三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s 甲、s 乙、s 丙,请预测它们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从大到小排列)。

表二:三架纸飞机实验要求

【来源】江苏扬州市仪征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答案】①和③见解析所示见解析所示见解析所示

【解析】解答:()1为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纸飞机材料的关系,由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序号①和③其他条件相同,纸飞机材料不同。()2综合表一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由①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无论是哪种材料制成的纸飞机,发射角度由0°到15°时,飞行距离逐步变远,而超过15°以后,飞行距离随着发射角度的增加却越来越近;()3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由①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发射角度在15°时,飞行距离最远,所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我们要把实验次数增加,每次实验时发射角度改变幅度变小,从而找出最大飞行距离时准确的发射角度。(4)按照表一实验数据可知:飞机纸张大小、发射角度都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飞机要比旧报纸制成的飞机飞得远,所以表二中甲和丙在纸张大小和飞行角度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甲飞机比旧报纸制成的乙飞机飞得远,即s甲>s丙;当纸张大小和材料相同时时,发射角度是15°的丙飞机要比发射角度是30°乙飞机飞得远,即s丙>s乙.它们的大小关系:s甲>s丙>s乙(从大到小排列)。

点睛:(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为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纸飞机材料的关系,由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序号①和③其他条件相同,纸飞机材料不同(2)由①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无论是哪种材料制成的纸飞机,发射角度由0°到15°时,飞行距离逐步变远,而超过15°以后,飞行距离随着发射角度的增加却越来越近;(3)由①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发射角度在15°时,飞行距离最远,所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我们要把实验次数增加,每次实验时发射角度改变幅度变小,从而找出最大飞行距离时准确的发射角度.(4)按照表一实验数据可知:飞机纸张大小、发射角度都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飞机要比旧报纸制成的飞机飞得远,所以表二中甲和丙在纸张大小和飞行角度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甲飞机比旧报纸制成的乙飞机飞得远,当纸张大小和材料相同时时,发射角度是15°的丙飞机要比发射角度是30°乙飞机飞得远.

6.小明参观战士操练时,发现战士们手榴弹的投掷距离不同.他猜想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可能与投掷的角度和出手时的速度有关.回家后,他和用两把射出水流速度不同的水枪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

(1)从水枪口射出的水流,由于_______仍能继续运动,最终落到地面,是由于受到_______的作用.

(2)在研究水流落地点与枪口的距离s与枪管和水平方向夹角θ的关系时,要保持_______不变.

(3)①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可初步得出:在水流射出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枪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_______时,射出的水平距离最大.②分析实验序号为1、6(2、7或3、8等)的数据,可初步得出:_______.

(4)实际上影响投掷距离还有其他因素,请你猜想:战士的投掷距离还可能与_______等有关.

【来源】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三道河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8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答案】惯性重力水流射出的速度 40°夹角相同,初速度越大,射出的水平距离越远空气的阻力

【解析】

(1)水流离开枪筒后,不再受到水枪施加的作用力,但由于运动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够继续向前运动;最终落到地面是由于受到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2)他猜想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可能与投掷的角度和出手时的速度有关,由此类比,水流落地点到枪口的距离和枪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水流流出枪口的速度有关,要探究水流落地点与枪口的距离s与枪管和水平方向夹角θ的关系,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水流射出时的速度一定;(3)①分析表一的数据,可以发现:在水流射出速度一定,都为V 1 时,枪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时,射出的水平距离最大;②1、6两次实验,枪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都是20°,第6次实验水流射出速度比较大,射出的水平距离比较大,由此得出结论:枪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时,水流射出时的速度越大,水流射出的水平距离越大;(4)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知,站的越高,扔得越远,因此我们做出猜想:战士的投掷距离还可能与高度有关;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习了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几个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几个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加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加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__(能/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

(5)请你将上面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注意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答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快) 控制变量法不能即使分子不运动,通过搅动杯中的水,电能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温度升高使花分泌出的芳香油分子运动加快向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向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比较水和酒精颜色变化的快慢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

【解析】(1)根据题意,实验可以得出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2)实验过程中,控制加入烧杯的水的质量相同,控制各滴入一滴红墨水相同,而不同的是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所以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要用两杯水的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的分子运动的快慢,所以如果搅拌的话,将会使实验推动意义,所以是不能搅拌的。

(4)花气袭人,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知骤暖表明了温度的升高,所以合起来就是温度升高,

分子运动加快,故由花分泌出的芳香分子运动加剧造成花气袭人的结果。

(5)要做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可以分别采用水和酒精进行比较,

方法为:向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向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比较水和酒精颜色变化的快慢;

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控制变量的思路,应注意控制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

故答案为: (1).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快) (2). 控制变量法 (3). 不能 (4). 即使分子不运动,通过搅动杯中的水,电能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5). 温度升高使花分泌出的芳香油分子运动加快 (6). 向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向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比较水和酒精颜色变化的快慢 (7). 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

8.下如图所示,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在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时的运动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_____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

(4)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s (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 m/s,小车在斜面上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

(5)由以上数据分析:玩具小车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时做的是_____.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创新英达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 v=s/t 小 0.4 0.375 0.75m/s 加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1)有了测量时间的工具,因此实验中还需要使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即刻度尺。(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

s

t

=进行测量的。(3)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时间不容易记录,因此,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要使物体运动速度慢一些,所以斜面坡度要小。(4) 由图示可知,上半段的运动时间t1=0.4s,上半段的路程s1=15cm,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为:v1

1

0.15

0.4

s m

t s

===0.375m/s;下半段的运动时间t=0.2s,

平均速度v2

2

0.15

0.4

s m

t s

===0.375m/s .(5)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速度与全程的速度不同,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点睛:试验中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时间不容易记录,据此分析。

9.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原理是:_____(如图).

(2)实验器材有: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

(3)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 和_____.

(4)斜面应选择较_____(选填“大”或“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_____.

(5)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AB段的路程S AB=_____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 m/s.

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理由是:_____.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二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v=s/t 刻度尺停表路程时间小小车的运动时间 40.0 0.25 小不正确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

【解析】

解答:(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

s

t

;(2)(3)实验时需要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和所用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速度相对会小一些,所用时间会较长些便于计时;(5)小车运动距离S AB=80.0cm?40.0cm=0.4m,t 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v=

0.4

1.6

AB

AB

S m

t s

==0.25m/s;

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v=

s

t

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理由是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10.小明同学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中图).屏幕图象如右图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m/s.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小于A加速 0.8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全程路程为L,则小车运动的距离s AC=L,

1

2

AB

s L

=,又因为所用的时间是:t AC =2.6s,t AB=t2=1.8s,所以,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1

2

1.8 3.6

AB

A

A

B

B

L

s L

s s

v

t

===;

小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6

AC

AC

AC

s L

t s

v==;即v

AB<v AC,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在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由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所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时间是25s,对应的速度为0.8m/s.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c4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