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知识点总览

更新时间:2024-02-02 02: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览

第一章 引论 一、汉语

1.中国民族语言约有80种以上,共分为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个语系。其中,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文献最丰富的语系之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二、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共同语(普通话)和不同的方言。普通话还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2.现代汉语方言区大体上可分为10个大方言区,包括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上海话、启东、靖江)、湘方言区(长沙话)、赣方言区(南昌话)、客家方言区(广东梅县)、闽北方言区(福州话)、闽南方言区(潮州、汕头)、粤方言区(广州话)、晋语方言区(太原话)、平话方言区(百色、田林、融水、临桂)。 3.北方话区域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的九江以东、镇江以西沿江地带。北方方言区还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淮北官话。

4白话文的形成:白话最早可见于公元5世纪左右南朝产生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书中已有若干口语词汇。唐五代的说唱文学变文产生后,口语的痕迹就更加明显了。到了12、13世纪,用白话写作的各种文学体裁非常丰富,元明清出现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都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写成的。到了晚清,白话文已经成熟。

5.普通话的形成:到了20世纪初,特别到了五四时代,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一方面是白话文学作品的广泛流传,一方面是北京口语的深远影响,促使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五四运动时期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使书面语接近口语,使口语有了明确的规范,于是形成了通行的普通话。 6.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1)多元的文化起源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民族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与北狄、西羌、东夷及南方百越等民族时有冲突,同时也有交流,因此,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

从春秋至秦汉,四方异族有的被中原统治者征服融合,有的流散他方。被融合的民族成为汉民族的一部分,他们把自己的语言文化也融入到汉语中来;而迁徙分化的,则成为近代汉藏语系中藏缅、壮侗、苗瑶语族各兄弟民族的祖先,或北方阿尔泰语系兄弟民族的祖先。可见,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与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复杂过程。 (2)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

文化中心统一起来。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实际上也就是统一了汉语和汉文化。同时,由于汉字符号的表意性使汉字表示的语速意义长期稳定,从而使汉语记载下来的汉文化作品具有长期稳定的延续性,这就形成了长达几千年的高度发达和统一的汉字文化。

(3)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传播到中国,佛学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四声”理论的建立;二是书面语口语化倾向的产生;三是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扩大了汉语的基本词和根词,如“魔、心、色”,充实了汉语的日常词汇,如“因果、世界”,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构造方式,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 (4)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首先,汉民族融合进了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成员,这些融入的民族对汉语北方话的形成和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次,北方阿尔泰语和南方古越语从外部融入了汉语,使汉语内部发生了很大的方言分化。再次,北方汉人的数度大规模南下,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北方人民散落到南方许多区域,逐渐形成了相互歧异而又内在一致的几个南方方言区。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移民浪潮:一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带来的大移民,二是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带来的大移民,促进了湘语的发展;三是南宋之际,移民大量南迁,使客家话最终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 (1)没有复辅音

复辅音就是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并列组成的音。ng不是复辅音,而是一个辅音,只是用两个字母来表示。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 (3)音节有声调 2.词汇方面的主要特点: (1)双音节词占优势

(2)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3.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

汉语属于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虚词常常用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3)有丰富的量词

四、汉语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学习

1.中国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古称“小

学”。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文字和书面语的研究,着重于文献资料的考证和训诂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因此中国传统语言学往往被称为“语文学”。 2.汉语语法专著:

《释名》--汉末刘熙 《经典释文》--陆德明 《切韵》--陆法言 《说文解字》--许慎 《音学五书》--顾炎武 《古音标准》--江永 《声韵考》--戴震 《六书音均表》--段玉裁 《诗声类》--孔广森 《诗经群经楚辞韵谱》--王念孙 《音学十书》--江有诰 《经传释词》—王引之 《尔雅义疏--郝懿行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解字句读》

3.现代意义上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是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开始的,而现代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是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开始的。

4.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现代汉语规范化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制定并推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标准,使全体民众的交际话语趋于统一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全国56个民族共同使用的通用语言。它的规范形式是普通话,标准字体就是规范汉字。1956年2月周恩来就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

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000年10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可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国家行为。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取消方言。作为标准语,普通话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示范作用;方言则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靠拢,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与普通话并存。方言和方言文化主要是为方言地区群众服务的,是各地人民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里,普通话必然是主体,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削弱。而方言及其文化的存在也将使中华文化更加繁荣丰富。

5.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使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运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和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7.汉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文信息处理、语文教学、社会使用。

8.统一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不是要全盘接受北京音。第一,要排除一些特殊的土音成分,例如儿化音只能吸收一部分;第二,有些字的读音在北京话有两读,这些异读字的读音必须 确定。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一方面要舍弃北方话里地方色彩太重的方言词语;另一方面要吸收方言词汇中一些能丰富普通话词汇的新鲜词语,还应从古代汉语和外来的词语中吸收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典范要选取其中的一般用例,而非其中的特殊用例;另一方面,也要排除方言语法的影响,使普通话的表达方式更加完善、精密。

9.《文字法》的特色:它是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这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将会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对于进一步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 名词解释:

汉语 现代汉语 白话 官话 普通话 现代汉语规范化 问答题:

1. 现代汉语的两种含义

2. 现代白话文和普通话的形成过程

3. 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 4. 跟英语、古汉语相比,现代汉语有哪些明显特点 答4:跟英语相比,现代汉语有很多明显特点,在语音上,现代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英语是无声调的语言。从语法上看,现代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英语有一系列的词形变化;其次,汉语语法的修饰语在中心语的前面,英语的修饰语的位置则不固定。

跟古汉语相比,现代汉语特点:

在语音方面,古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 词汇方面,古汉语里单音节词占大多数,现代汉语则是双音节词占大多数。古代的单音节词被后起的双音节替代,或者,大量的古代单音节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语素,用来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语法方面,古汉语量词不发达,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没有那么多,而且把词类活用看作一种修辞现象。省略在

古今汉语里都能见到,但在古汉语里更复杂、更多见。古汉语中动词和宾语的语序,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是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2.语音的性质:物理性、生理性、社会性 (1)物理性

所有声音都是有发音体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决定的。最能体现语音音高变化的是汉语的声调,声调不同,也就是音高不同。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又称音量。决定于空气分子振动时的振幅大小。音强有时可以用来区别意义。普通话里轻声音节和非轻声音节的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我想吃点儿东西”和“东西南北”的“西”不一样。音强的大小还会造成重音和非重音的区别。重音位置不同,可以造成不同的意义。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声音延续的时间。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本质,又叫音质。决定于物体振动所产生的音波的样式。音色不同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发音体不同,二是发音方法不同,三是发音体自身状况不同,如共鸣器不同。 (2)生理性

任何一个语音都是发音器官活动的结果,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提供发音动力的肺片和气管;二是作为发音体的喉头和声带;三是作为共鸣器的口腔、鼻腔。 (3)社会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社会性;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具有社会性。人类所发出的声音并不一定都是语音,语音必须是能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但是这种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音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每个民族使用的语音都各有特点,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使用的地方方言也往往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各有所不同。将不同民族、不同方言的语音加以对比,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语音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二是语音的系统特征。语音具有系统性。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其规律性表现为一种语言里包含多少音素、音素组合成音节的方式等等。另外,不同社会语言的语音成分有其自身的系统性。

3.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能自然感觉到的一个发音片段。汉语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音素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

4.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可

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5.元音:发音时,如果呼出的气流振动声带并且通过口腔时不受任何阻碍,这样发出的响亮的音就是元音。元音发音的特点是:(1)气流通畅(2)声带振动(3)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保持均衡地紧张状态(4)用力平衡,呼出的气流较弱但能从发音器官的通道上自由地通过(5)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共有10个元音,即 a、o、e、ê、i、u、ü、-i(前i)、-i(后i)、er。

6.辅音:辅音是气流在口腔里受到阻碍,气流必须克服阻碍而发出的音,又叫子音。辅音的发音特点是:(1)气流受阻(2)声带颤动或不颤动都有。发浊辅音时声带颤动,清辅音时声带不颤动。(3)肌肉有紧张点。发音器官对气流构成阻碍部分的肌肉,比其他部分的肌肉更紧张。(4)力度较大(5)响度较弱。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共有22个辅音,即b、p、m、f、z、c、s、d、t、n、1、zh、ch、sh、r、j、q、x、g、k、h、ng。其中,m、n、l、r、ng是浊辅音,其余都是清辅音。

7.声母时每个音节起首的辅音,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8.声调是指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由元音音高的升降和音长的总和形成。

9.标写语音的符号叫记音符号。我国的多种记录语音的方法:

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变调法、反切法、字母注音法。 10.《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按照音素化的拼音原则来拼写北京语音的拼音方案。共分成五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方案的优点:(1)符号树木少(2)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书写方便,也有助于国际交流(3)字母记录汉语音位,简洁实用。方案的用途:(1)给汉字注音(2)学习普通话和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工具(3)设计特殊语文(4)制订少数民族文字(5)拼写人名、地名、科学术语等(6)排序索引、资料检索(7)中文信息处理

11.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订公布的记音符号,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后来经过多次增补、修改,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记音工具。大部分采用拉丁字母小写的印刷体。特点:(1)精确性。符合“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则(2)通用性(3)实用性(4)开放性 <单韵母:a[A] o[o] e[?]i[i] u[u] ü[y]

复韵母:ao[ɑu] ai[ai] en[?n] ang[ɑ?]eng[??]ong[u?] ian [i?n]ie[i?]iong[y?]ui[uei] un[u?n] üe[y?]üan[y?n] ün[yn]>

第二节 声母和韵母 一 声母

1.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中有21个辅音声母,还有一些,音节开头没有辅音,我们把它们认为是特殊的声母“;零声母”。所以,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21个辅音声母,一个零声母。

2.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称为发音部位。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法叫做发音方法。 3. 辅音的发音部位:

(1) 双唇音。上唇和下唇接触形成阻碍发出的音。共有3

个,b、p、m

(2) 唇齿音。下唇和上门齿形成阻碍发出的音。只有1

个,f

(3) 舌尖前音:舌尖平伸和上齿背形成阻碍发出的音。共

有3个,z、c、s

(4) 舌尖中音: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发出的音。共有4

个,d、t、n、l

(5) 舌尖后音:舌尖翘起与硬腭形成阻碍发出的音。共有

4个,zh、ch、sh、r

(6) 舌面音:舌面前部与硬腭形成阻碍发出的音。共有3

个,j、q、x

(7) 舌根音:舌头后缩、舌根抬起与软腭形成阻碍发出的

音。共有3个,g、k、h

4. 辅音的发音方法:

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区分:一是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二是气流的强弱;三是声带是否颤动 (1) 按照成阻和除阻的方式看,声母可以分成5类: A. 塞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合,把气流

完全阻塞,然后这两个部位突然打开,气流冲过阻碍骤然冲出,爆发成音。又叫爆破音或破裂音。塞音有6个:b、p、d、t、g、k

B. 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两个部位并不完全闭塞,留

下狭窄的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擦音有6个:f、h、x、sh、s、r

C. 塞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两个部位先完全闭合,然

后气流在阻塞部分冲出一条缝隙摩擦而出。塞擦音有6个:j、q、zh、ch、z、c

D. 鼻音。发音器官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垂挡住气

流的通向口腔的道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后从鼻腔通过而发出鼻音。鼻音有2个,m、n

E. 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舌头两边留有空隙,

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尖两边流出,发出边音。边音只有1个,l

(2) 根据除阻呼出气流的强弱,普通话声母中的塞音和塞

擦音可以分成送气和不送气两类。

A. 送气音。发塞音和塞擦音时,发音器官的两个部分要完

全闭塞,解除阻碍时有很强的气流呼出的音叫送气音。共6个:p、t、k、q、c、ch

B. 不送气音。除阻时呼出的气流较弱,共有6个:b、d、

g、j、z、zh

(3) 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可以分成清音和浊音两类。 A. 清音。气流呼出时,声带不振动、发出的不响亮的音叫

清音。共有17个:b、p、f、d、t、g、k、h、j、q、x、z、c、s、zh、ch、sh

B. 浊音。气流呼出时声带振动,发出的响亮的音叫浊音。

只有4个:m、n、l、r 5. 声母的发音情况:

b[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p[p‘]双唇送气清塞音 m[m]双唇浊鼻音 f[f]唇齿清擦音

z[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c[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s]舌尖前清擦音 d[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t[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n[n]舌尖中浊鼻音

l[l]舌尖中浊边音 zh[t?]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ch[t?‘]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sh[?]舌尖后清擦音 r[?]舌尖后浊音 j[t?]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q[t?‘]舌面送气清塞擦音 x[?]舌面清擦音 g[k]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k[k‘]舌根送气清塞音 h[x]舌根清擦音

6. 声母辨正:首先要弄清发音部位,发准音 (1) 借助声韵调配合规律来分辨 (2) 利用语音演变规律来分辨 (3) 利用形声字声旁类推 二 韵母

1. 现代汉语普通话系统共有39个韵母,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

2. 根据韵母的构成情况分类,可以把韵母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鼻韵母三类。

(1) 单元音韵母,单独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ɑ o e ê i[i]

u ü -i(前i)、-i(后i)、er。

(2) 复元音韵母:按照元音音素的多少可以分为二合元音

和三合元音。二合元音:aieiouiaieuauoüe;三合元音有:iaoiouuaiuei;

按照元音的响度可以分为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和中响复韵母。前响复韵母有4个:aieiouao后响复韵母5个iaieuauoüe;中响复韵母是由三合元音构成的,共4个iaoiouuaiuei

(3) 鼻韵母:由1个或2个元音带上鼻辅音n或ng构成

的韵母。带n的叫前鼻音韵母,有8个,anen in ianuanuenün üan;带ng 的叫后鼻音韵母,也是8个,ang engongingiangionguangueng

3. 根据韵母开头的介音分类,可以分为四类,称为“四呼” (1) 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不是iu ü的韵母 (2) 齐齿呼:有韵头是i的,或韵腹是i的韵母 (3) 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4) 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 4. 元音的发音:

元音的音色由三个方面决定:

一是舌位的高低。指舌位与上颚的距离。嘴的开口度大,舌位就低;开口度小,舌位就高。可以分为高、半高、中、半低、低。

二是舌位的前后。指舌位的前伸与后缩,可分为前、央、后。 三是嘴唇的圆展。

ɑ央、低、不圆唇o 后、半高、圆唇 e 后、半高、不圆唇ê 前、半低、不圆唇 i前、高、不圆唇u 后、高、圆唇 ü 前、高、圆唇

-i(前i)舌尖前、高、不圆唇 -i(后i)舌尖后、高、不圆唇

er央、中、不圆唇卷舌元音 5. 元音ɑ、ei u 的音值变化 ɑ:无韵尾[A] 韵尾[i]和[n]之间[a] 韵尾u[u]和ng之间 [ɑ] 韵头iü和韵尾n之间 [ε] e:韵尾i[i]前 [e] 韵头i和ü的后面 [ε] 韵尾n和ng的前面 [?] 单韵母 [?] i:z、c、s后面 -i[前] zh、ch、sh后面 -i[后] 其他 [i] u:做韵腹 [u] 做韵头(零声母) [w] 做韵尾 [υ]

6. 普通话韵母的特点:(1)有舌尖韵母-i前、-i后;(2)有卷舌韵母er以及一整套儿化韵;(3)复韵母比较多;(4)辅音韵尾只有n和ng两个;(5)合口呼韵母较多。 7. 韵母辨正:

首先发准音,掌握发音方法。还可以利用其他一些方法: (1) 利用声韵调配合规律掌握部分字的声母。如d、t、

n、l不和en构成音节,除了嫩(nen);d、t、n不和in构成音节,处了您(nin)

(2) 利用形声字声旁类推

(3) 利用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第三节 声调和音节 一、 声调

1. 声调指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是具有辨义功能的一种语音现象。声调的性质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声调在普通话里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

2. 调值: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调值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的差异取决于相对音高,而不是绝对音高。

3. 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种类,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是类别。汉语普通话里有4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 调值与调类的关系:调值是具体语言中声调的实际音高。调类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分类。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之中,调类相同,调值必然相同。在亲属语言或亲属方言之间,调类相同,调值未必相同。

5. 普通话的声调:为汉语音节标注声调,一般采用“五度标记法”。阴平为55—平调,阳平为35—升调,上声为214—曲调,去声为51—降调。

6. 古今声调的演变:(1)调类的分化;(2)调类的合并:“入派三声”—中古汉语里有入声字,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了,原来属于入声的音都分派到平声、上声、去声里去了。

“阳上变去”—原来属于阳上的音合并到去声里。 7. 方音辨正:

(1) 念准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值

(2) 找出自己方言和普通话声调对应的关系 (3) 念准古入声字的普通话读音 8. 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 (1) 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2) 一个普通话音节最多可以有4个音素,最少可以只有1

(3)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且有极强的凝聚力

(4) 韵母内部元音出现的位置及他们的组合关系有一定的

规律

(5) 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辅音,也可以有一个或两个辅音,但

没有辅音相连的情况;辅音可以做声母,也可以做韵尾,充当韵尾的只有n和ng 9. 普通话声母韵母配合规律:

(1)b、p、m可以和开口呼、齐齿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相拼,不能跟撮口呼相拼

(2)f只能和开口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相拼。所有声母中,f能配合的韵母最少。

(3)d、t只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中的韵母相拼,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n、l跟四呼都能相拼。

(4)j、q、x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相拼,不能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

(5)g、k、h、zh、ch、sh、r、z、c、s,只能跟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6)零声母能跟四呼相拼

(7)所有声母中,能跟开口呼韵母相拼的声母最多,能和撮口呼相拼的最少,只有n、l和零声母能和全部四呼相拼。 10.音节的拼读方法:两拼法、三拼法和声介合母拼读法。 11.音节的拼写: (1)y、w的用法:

A.i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以y开头。i后如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改为y,如ia—ya(押);i后如没有别的元音,就在前面加上y,如in—yin(音)。

B.u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以w开头。U后如还有别的元音,就把u改成w,如ua—wa(洼);u后如没有别的元音,就在前面加上w,如u—wu(乌)

C.ü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不管后面有无别的元音,一律要在ü前加y,加上y以后,两点省略,如ü—yu(鱼)。 在《方案》中,y、w实际起隔音符号的作用,目的是使按词连写的音节界限清楚。 (2)省写

A.iou、uei、uen的省写,写成iu、ui、un

B.zh、ch、sh、ng可以省作 C.ü上两点的省略

跟声母j、q、x相拼的时候省略;跟n、l相拼不能省略。 二、 变调和语气词“啊”的音变

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变化叫变调。 1. 上声变调:

(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如火车,美德,恳切 (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如语法,粉笔 (3)上声+轻声——半上/阳平+轻声 2.“不”的变调: A.“不”的本调是去声; B.在非去声前也读本调

C.在去声前读阳平,如 不必、不便

D.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如 多不多、忙不忙 3.语气词“啊”的音变:

(1)前一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a、o、e、ê、i、ü时,“啊”变成“呀”,如:多美的花呀(huaya),

(2)前一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u(包括aoiao)时,“啊”读wa,写作“哇”,例如:走不走哇(zouwa)

(3)前一音节的韵尾是n时,“啊”读作na,写作“哪”,如:我的天哪(tianna)

(4)前一音节的韵尾是ng时,“啊”读作nga,仍写作“啊”,如:行啊(xingnga)

(5)前一音节的韵母是-i(前)时,“啊”读[A],仍写作“啊”,如:原来如此啊

(6)前一音节的韵母是-i(后)和末尾是er时,“啊”读[A],仍写作“啊”,如:没法治啊 4.形容词重叠变调

A.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时。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可以读成阴平,也可以读原来的声调,但重叠带“儿”尾时,第二个音节一定要读阴平。如 短短的、慢慢儿的。

B.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做后缀,构成ABB式,后面两个音节一般要读成阴平。如 亮堂堂

C.双音节形容词重叠构成AABB式时,有时第二个A变成轻声,而重叠部分则变成阴平,如 漂漂亮亮

第四节 语音的节律

一、 语调: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意思和感情、贯穿全句的抑扬

顿挫就是语调。

(一) 停顿:停顿是句子内部或句子之间声音上的空缺。停

顿一般可分为生理性停顿、逻辑停顿和强调停顿三种。

A. 生理性停顿:例如一句话或一个较长的语段,一口气说不完,中间就需要稍作停顿,以便换气,这就是生理性停顿。

由于语噎、哽咽、气喘吁吁等形成的停顿也可以叫生理性停顿。

B. 逻辑停顿: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语言的结构层次,以便听者更好地领会句子的意思而作的停顿就是逻辑停顿。逻辑停顿在句子内部往往反映出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停顿的改变有时会引起结构和意义的改变。又可称为区分性停顿、语法停顿。

C. 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突出某种思想感情而采用的、突破逻辑停顿常规的变式停顿叫做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不受语法层次的约束。 (二) 音步

一般来说,句内的停延层次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音节层、音步层和气群层。

1. 音步:语流时间中长度趋向于等长的小单元。音步是显示节奏的基本单位,它对一定长度的语言片段进行一种数目上的切分和安排,使他们每隔一定时间就能重复出现。 2. 音步的分类:

(1)音节音步和韵素音步; (2)右向音步和结构音步 3.汉语的音步:

汉语的音步长度有三种: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汉语的标准音步是双音节音步,单音节音步是“退化音步”,三音

节音步是“超音步”。由于时间等长,单音节音步中的音节必然加长,三音节音步中必有一个音节或两个音节缩短,这时的单音节音步和三音节音步都趋向于双音节音步的长度。 (三) 重音

说话或朗读时读得比较重的音节或词语叫重音。汉语重音的声学特征表现为音域加宽,音程加大,以及气流的加强。汉语的重音可以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两大类。

句重音:一句话里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读得较重的某些音节或词语叫句重音。句重音可以分为语法重音、语义重音和强调重音。

(1) 语法重音:根据语法结构的要求,某些语法成分经常

读重音,这种就叫语法重音。基本规律:

A. 简单的主谓句,谓语中心词常常重读。如果主语是疑问

代词或指示代词,主语重读。

B. 有宾语的句子,宾语重读。有两个宾语的,后一个重读。 C. 定语和状语常传达新的信息,常读成语法重音。 D. 补语一般重读,但表示趋向的补语一般不重读。 (2) 语义重音:是指进入句法结构之后,由于重轻音不同

而表示不同语义的词,所以语义轻重有区别意义的功能。语义重音的作用不在于强调意义,而在于显示言语的深层语义,区别多义句。 如:疑问代词轻读表任指,重读表特指;“死”轻读为副词,重读为形容

词。

(3) 强调重音:为了故意强调某个意思而重读某些成分,

这样的重音叫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规律,要根据具体的交际情况变化。

(四) 句调

全句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也是语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变化最能表现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句调调型是指句子内部的升降曲折变化和调势走向。普通话句调调型可以分为平调、升调、曲折调和降调四种。

(1) 平调:从头到尾显得平稳,一般用来表示严肃、冷淡

叙述等语气。常见的如天气预报、宣读评分标准等。

(2) 升调:波谷在调首,波峰在调尾的句调。升调多用于

疑问句、反问句、以及长句的前半句。

(3) 降调:语势从高到低,也叫抑调。大多用于陈述句、

祈使句和疑问代词在句首的特殊疑问句。

(4) 曲折调,可分为凸曲调和凹曲调。凸曲调常用于居中

有重音的陈述句或句中有疑问代词的疑问句;凹曲调多见于表示讥讽或句子首尾有重音的句子。

二、 韵律 (一) 平仄

(二) 押韵:是指在特定的文体里,在某些句子的一定位置

上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押韵的文体称韵文,

诗歌是最常见的韵文。

第五节 语音的规范化 (一)异读词的规范

所谓异读词,是指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而不同的读音并无区别意义的作用。1985年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异读词的读音采取了几种不同的规范措施,主要有统读、分读和从众改音。

(三) 轻声、儿化的规范

第六节:语音教学

基本原则:集中训练与长期训练长期相结合 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声韵调全面训练与突出声调相结合 自觉模仿为主,音理指点为辅

难点:声母教学、韵母教学、声调教学、音节教学

第三章 汉字 1. 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笔画多方笔,线条笔直、纤细,两端尖锐,体势瘦挺。主要通行于商代

金文:刻铸在青铜器上,文辞称为铭文,文字称为金文。丰满粗肥,拐弯处由方折趋圆转,点画圆浑,体势雍容。西周及春秋时代的铜器上。

篆书:大篆、小篆(秦篆);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是古汉字的最后一个阶段。汉字到了小篆阶段,汉字的符号性和规范性得到很大提高。春秋战国时期。 隶书:秦隶、汉隶;汉隶又叫今隶,秦隶则为古隶;隶书是汉字从具备形象特点的古汉字变为不象形的现代汉字的转折点。

楷书:真书或正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萌芽西汉,成熟于东汉。

草书: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2. 部件、偏旁、部首的关系 3. 汉字的笔顺。如“凹凸” 4. 汉字的构造方法

5. 汉字的规范化—简化笔画、精简汉字、规范字形。 6.汉字的检索分类:部首检字法、汉语拼音音序检字法、笔

画顺序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

7.汉字的笔顺:横竖撇点折——基本笔顺。

第四章:词汇 第一节:概说

1.语素: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叫语素。语素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而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其他语素一起组合成词。汉语中的语素大多是单音节的,但也有不少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语素。 2.词:汉语中最小的能跟独立运用的单位叫词。词一般是不能扩展的,即构成词的两个或多个语素之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3.词语:词语,没有严格的定义,它包括所有的词,也包括一些比词大的单位,主要是一些固定用语,如成语、惯用语、常用短语、术语等,它的范围是相对开放的,但不包括那些自由短语。

4.词汇:词汇是指汉语中所有的词合在一起,它包括汉语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用语。汉语的词汇包括现代汉语词汇和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指现代汉语所有词语的总汇。词汇也可以指某些行业、专业、人群使用的词语,如专业词汇、医学词汇等;也可以指个人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如鲁迅的词汇,还可以指某部作品的所有词汇。

6.基本词:现代汉语中那些比较稳定、使用范围广的词是基本词。基本词一般是常用词,但常用词不一定都是基本词。 7.一般词:现代汉语中的除了基本词之外,其余的都是一般

词。一般词主要有文言词、历史词、方言词、外来词、专门用词、新词、缩略词。

文言词是指那些从古代文言作品中沿用下来的,在现代汉语中适用范围有限的一些词。

历史词:一些历史上存在过的人、事物、现象、行为,在当时有其特别的称谓,就用某些特定的词来表示。

外来词:现代汉语中从其他语言里借用过来的词叫外来词,也叫借词。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大致有音译,如尼龙-nylon;音译兼意译,如 迷你-mini;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绿卡-green card;音译加义类语素,如比萨饼-pizza;借形,如卡拉OK。

6. 缩略词;为了表达的简便,一些比较长的词语有相应的缩略形式,缩略形式固定下来就成了缩略词。缩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原有的词语中提取代表性语素或音节,如 高中-高级中学,复旦-复旦大学;这种缩略方式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紧缩式(提取有代表性的语素或音节),其二是减缩式(只保留原有词语有代表性的构成成分)。另一种是从原有的词语中抽取共同的语素或音节,或者用某个语素概括原有形式中的几个词语的共性,再加上一个数字。如:三通—通邮、通商、通航 五味—酸甜苦辣咸。

第二节 词的构成

1. 单音词和复音词:单音词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儿化词一般仍把它们看做是单音词;复音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复音词多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也有些由一个语素构成。

2. 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单音词都是单纯词,但单纯词不都是单音词,有些单纯词是复音词。有些双音节的单纯词过去叫做联绵词,分为叠韵、双声和非双声非叠韵三类。双声即声母一致,如“伶俐”;叠韵即韵母一致,如“哆嗦”;非双声非叠韵即声母韵母都不一致,如“妯娌、疙瘩”。

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合成词的构词成分可以分为词根和词缀两类。汉语的合成词可以是由词根加词根构成的,也可以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或词缀加词根构成。 3. 词根和词缀:合成词的构词可分为词根和词缀两类。 词根是合成词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往往表示一定的概念意义词根构成合成词时,位置一般比较自由。

词缀是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加在前面的叫前缀,如老~,阿~,加在词根后边的叫后缀,如~子,~儿。

4.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词根以上构成的合成词叫复合词。复合词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并列式、定中式、状中式、述宾式、

述补式、主谓式、重叠式等几种。

(1)并列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语素并列而成。并列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多种多样。

(2)定中式:构成这种复合词的两个部分之间,前一部分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后一部分是被修饰限制的,是复合词的中心。定中式的复合词大多是名词,后一部分一般是名词,前一部分的语素却有多种性质。如:名词+名词——斑马、毛笔;形容词+名词——美德、傲气;动词+名词——爱情、办法;数词+名词——八哥、半岛;方位词+名词——北京、后人;名词+方位词——天上、地下;名词+形容词——蛋白、口红;数词+量词——万岁、千张。

(3)状中式:两部分之间是修饰描述和被修饰描述的关系,后一部分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性的。如:迟到 热爱 好吃 难过 清醒 笔直 ;还有些状中式复合词是名词,如 电焊 小吃 先生、相好。

(4)述宾式:前一个语素一般是动词性的,后一个通常是名词性的。有些述宾式复合词是动词,如关心 失踪 问好 摄影;有些是形容词,如动情 动人 顺耳;有些是名词性,如司机 管家 领班 当局 行政 护膝

(5)述补式:前一个语素一般是动词性的,后一个语素有的是动词性的,如推动 打倒 完成;有的是形容词,如说明 改善 增强 缩小。有些复合词是由名词性语素后加量词构成

的,如车辆 人口 枪支 马匹。

(6)主谓式:前后两部分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前一部分一般是名词性的,后一部分通常是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如 地震 心得 春分 日食 心疼

(7)重叠式:同一个语素前后重叠而成。可以是名词,如爸爸 星星;可以是副词,如常常 刚刚 偏偏

5.派生词:在词根前边或后边加上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叫派生词。可以分为前缀式,如老~阿~小~初~第~;后缀式,如~子 ~儿 ~头

6.造词的理据:直接理据和间接理据。 直接理据:拟声词,对某种声音的描摹。

间接理据:汉语中的许多词都是依据原有的语言单位构造出来的,这种用来构成词的原有的语言单位就成了造词的间接理据。依据原有的语言单位造词的方式主要有重新构造、音变、改变词性、比拟、引申、借代、用典、缩略等。

第三节 词义

所谓词义,就是词在语言中所表示的意义,包括理性意义、情感意义、语域意义和语法意义。

1. 词义的性质:概括性、独特性、社会性、主观性、模糊性 2. 理性意义:一个词在汉语中指某种人或事物,或表示某种现象、行为、活动,或表示某种关系,或表示某种情状,

这些都是词的理性意义。词的概念义、关系义、情状义等是几种主要的理性意义。

3. 情感意义:表示喜爱、尊敬、褒扬、厌恶、贬斥的情感意义。

4. 语域意义:一个词在特定语域中使用的情况叫做这个词的语域意义。词的语域意义主要表现为词在口语和书面语、特殊语体和普通语体中使用的区别。

5. 语法意义:一个词的语法性质及其与其他词语结合时的特点、作用就是这个词的语法意义。

6. 本义:词的本义通常是指有文献可考的一个词最初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引申而产生的词义是词的引申义。

比喻义: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通过比喻而产生的词义就是词的比喻义。

借代义: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借代的用法而产生的词义是词的借代义。

基本义:指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义项,所以词的基本义也可以叫做词的常用义。 7. 词义的变化:

(1) 词义内容的深化 (2) 词义范围的扩大

(3) 词义范围的缩小 (4) 词义的转移 (5) 情感意义的变化

第四节 词和词的关系

一、 形式关系 1. 同音词:

2. 同字词:相同的汉字记录两个不同的词。

3. 逆序词:是同字词的一种特殊形式。从书面形式看,逆序词是由两个相同的汉字按照不同的顺序组成的。 从语音看,大部分语素的发音相同; 力气——气力

从语素看,可以分为同素逆序词和异素逆序词; 合适——适合 度过——过度

从结构关系看,有些逆序词结构关系相同,有些不同; 担负——负担 青年——年青 乡下——下乡 从词义来看,有些逆序词词义相近,有些差别较大; 互相——相互 蜂蜜——蜜蜂 二、 意义关系 1. 类义词

根据词所表示的事物、现象、关系、情状的类别,可以把那

些表示相同类别意义的词聚集到一起,这些词就是类义词。 类义词内部是有层次的,一个较大的类义词群里往往包含一些较小的类义词词群。 2. 上下位词

表示“类”意义的词叫上位词,表示“种”意义的叫下位词。上下位词实际上属于类义词,上位词表示类义,下位词都具有上位词所表示的类义。 3. 近义词

理性意义相同的词叫同义词,相近的叫近义词。把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合称为近义词。 近义词词义辨析:

(1) 词义的轻重;(2)词义的范围大小;(3)词义的概括

与具体;(4)涉及或描述对象的区别;(5)情状义的区别;(6)虚词的语义区别;(7)词义色彩的区别。

近义词搭配辨析:

(1) 词性相同的近义词搭配差异:

部分——局部:部分可以受形容词、数词或数量短语修饰,也可以修饰名词;局部一般不受其他词语的修饰,主要修饰名词。

帮忙——帮助:帮忙一般不带宾语、补语,帮忙的对象可以用在这个词的中间,帮忙中间还可以插入别的词语,有重叠形式“帮帮忙”;帮助 可以带宾语、补语,有重叠形式“帮

助帮助”。

充分——充足:都是形容词,但 充分 常做状语,充足 一般不做状语

这么——这样:都是代词,但 这么一般不做谓语、宾语;这样可以做谓语、宾语。

(2) 词性不同的近义词搭配的差异:

行为——行动 趣味——有趣 刚才——刚刚 适合——合适 匆忙——急忙 中——中间

(3) 一方兼类的近义词搭配的差异:

区别——差别 系统——体系 明白——懂得 全——都 4. 反义词:

(1) 构成反义词的条件:

A. 反义词应是具有共同上位义的同位词 B. 反义词的理性意义相反或形成明显对比 C. 反义词一般词性相同 D. 反义词的语体色彩大致相同 E. 反义词一般音节相同

(2) 构成反义词的义项有多寡之分: A. 有些是单义词与单义词构成反义;

B. 有些是单义词与多义词的某一义项构成反义; C. 有些反义词是由多义词与多义词构成的,多义词的某一

义项与另一多义词的义项构成反义,或者是一个词的多

义项与另一词的多义项构成反义。 反义词的分类:绝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表示事物截然相反的两面,反义词之间是非即彼的关系,绝对反义词之间没有中间状态。如 真-假 有-无; 相对反义词表示事物有着明显对比的两面,对比的两面中间存在着过渡的、中间的或其他的情况。如 美-丑 胖-瘦 年轻-年老

第五节 固定用语

1.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

成语的来源:(1)来自古代典籍中的语句或故事,如青梅竹马

(2)来自民间流传,如七上八下、一无是处 (3)来自现当代的创造,如多快好省、与时俱进 成语的结构:并列式:惊涛骇浪 轻描淡写 定中式:人之常情 众矢之的 状中式:侧目而视 尽力而为 主谓式:陈言务去 事无常师 述宾式:非池中物 任其自流

述补式:惨绝人寰 守口如瓶 连述式:转危为安 化险为夷

2. 惯用语:通常是指人们在口头上习惯使用的比较形象的固定短语。惯用语多是三音节的,也有四音节的;从结构上看,多是述宾式的;从语法性质上看,大多是谓词性的;字面意义通俗易懂,大多具有批评的意味。

3. 歇后语:由语面和语底两部分组成。表义手段:比喻型、谐音双关型

4. 谚语: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语句,通常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某种道理。

5. 专门用语:主要包括学科或行业术语与专有名称两大类

第六节、词语的规范化

1. 异形词的规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1年12月公布。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1995年至2000年《人民日报》的全部语料,对异形词进行词频统计和分析,并采用其他的 语料对其中部分异形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复查,同时也参考了一些通行的汉语辞书。

遵循原则:通用性原则、理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 方言词语的规范:普通话的词汇是以方言词汇为基础的,而且也一直在从各种方言里吸收新的词汇。只有从各种方言中不断吸收有生命力的成分,普通话词汇才能不断丰富。但普通话的词汇系统毕竟不是各种方言里的词语的简单加合,方言词语进入到普通话词汇是要有所取舍的。即使

是北方方言里的词语,普通话也不是照单全收。 第七节、词典

可分为两大类:专业类和语文类。专业类包括百科词典和专科词典;语文类词典包括各种对汉语词的语音、书写形式、词义、用法、来源等方面进行解释说明的词典。

词典释义的项目:书写形式、读音、词性、来源、色彩、配例

释义的方法:提供近义词、否定反义词 解释语素、下定义、描述特征、列举个体。

第五章 语法 第一节、概说

1. 语法:“语法”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即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一是指研究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

2.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语法是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概括抽象出来的,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语法类别和语法格式的数量有限。

层次性——层次指语言单位的组合不是处于同一平面的,大部分语言单位,都是由直接成分组成的,而直接成分本身往往又是由更小的直接成分组成。正因为语法具有层次性,所以句子中的词语就可以有限递归。

民族性——指各个民族的语法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3. 语法单位:静态单位——语素、词、短语;动态单位——句子。

4.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既是词汇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的检验方法:替代法。语素的分类:A.词根语素-词缀语素;B.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C.单义语素-多义语素;D.实语素-虚语素

E.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F.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5.词:是一门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所谓独立运用包括几个方面:一、能单独与别的成分发生关系;

二,格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基本上可以从其组成成分的意义推知;三,可以比较自由地拆开插入别的成分;能置于其他成分前后表示关系意义。

6.短语:也叫词组,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不具备语调的音义结合体。短语是比词高一级的语法单位,它可以是句子的一部分,也可以自己形成句子。一个多音节的语法单位到底是词还是短语,可以用扩展法检验。

7.句子:是由词或短语组成的最小的具有交际功能的音义结合体,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口语中的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一定的语气,句末有隔离性的停顿;书面上的句子用句末点号来表示语调和停顿。 8.短语和句子的区别与联系:

短语和句子都是语法单位,短语是静态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二者在语音、句法、语义上都存在着差异。 (1)语音上的差异:

A.句子具备语调,短语不具备。

B.短语和句子都具备句法重音,但句子还有句子重音、焦点重音等。

C.句子有较长的停顿,短语没有停顿或只有较短的停顿。 (2)句法上的差异:

A.短语中有较严格的语序,句子则相对灵活。

B.句子中还可以有特殊成分,短语中没有。即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

C.句子中可以有表示语气的成分,短语中没有。 (3)语义上的差异:

A.短语中有歧义现象,句子中基本没有。 B.句子中可以有深层的语义内容,短语中没有。

第二节、词的分类

1. 词类:词的语法类别,是以词的语法功能作为标准划分

出来的类别。词性:是指词的语法特征,也就是词具有的语法功能。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词能否充当句法成分,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另外,将叹声词和拟声词作为既不属于实词又不属于虚词的特类处理。对实词的下位层次再进行分类,分成体词、谓词、加词三类,同时又把代词独立于体、谓、加三类之外。虚词再进行分类,分为关系词和辅助词两种。 2. 体词:体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一般不

做谓语。现代汉语的体词包括三类:名词、数词和量词。

(1)名词:A.名词可以受量词的修饰,一般不能直接受数词的修饰,要在数词之后加上量词才能修饰名词。 B.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的修饰。

C.名词本身没有单复数之分。不论单复数,形式都是一样的。 D.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一般不能做状语。 名词的特殊用法:A.部分名词可以充当谓语。如表示姓名、长相、身份等名词;表示籍贯、民族、性格、职业等名词;表示顺序义的名词,一般要在后面加上“了”可以做谓语。 B.部分名词可以充当状语。C.部分名词可以重叠。

(2)数词:有三种书写方式:大写、小写、阿拉伯数字。 数词的类别:基数词和序数词两大类。基数词是表示数目大小的。序数词是表示事物概念的,一般用“第+基数词”表示。

数词的语法特点:数词可以直接做主语、宾语,这主要用在表算术的句式里。数词和量词组成的短语称为数量短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偏正关系。

(3)量词:量词是表示计量的单位。可以分为三大类: A.物量词:根、张、条、件、对…… 主要用在名词前。 B.动量词:下、次、回、趟、遍…… 主要用在动词之后 C.时量词:秒、分、天、日、周……

量词的语法特点:A.用在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后面组合成量词短语,如 一下、这下

B.不少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的意思。有时量词可以

与“一”组合,构成“一AA”的重叠形式。

3.谓词:谓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谓语,有时也可以做主语、宾语。现代汉语的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两类。 (1)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点:A.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和只能带施事宾语的是不及物动词。 B.多数动词可以重叠。

C.动词前一般不能加“很”等程度副词

D.大多数动词可以受“不、没”修饰,构成“V不V”或“V没V”肯定否定重叠形式。

E.动词经常用加上“了、着、过、起来、下去”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时态。 动词的分类:

根据语义特征可以分为: A.动作动词:走 跑 爬 学习

B.存现动词:表示存在的——在 有 存在 具有

表示变化、消失的——发生 死亡 出现 生 死 C.心理动词:爱 恨 想 希望 喜欢 认为

心理动词可以受“很”修饰,与形容词的区别是,心理动词可以带宾语,而形容词一般不可以。 D.使令动词:让 请 使 要求

根据动词后面所带宾语的情况,可以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或只能带施事宾语。 及物动词分为:

A.形式动词。如:作 进行 借以 给以 博得

形式动词都是黏宾动词,也就是说这一类动词后面一定要带上宾语的,后面的宾语必须是双音节及物动词,或者是以双音节及物动词为核心的短语。如:进行讨论 加以解决 B.单宾动词。单宾动词最多可以带一个宾语,有时也可以不带。如 讲 吃 看 考查 考虑 建设

C.双宾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也可以只带一个。又可以分为给予类(给、送、找)、取得类(收、买、拿)、述说类(问、骂、教)。

不及物动词分为:不能带宾语的:咳嗽 游行 考试 休息 巡逻

只能带施事宾语的:来 去 坐 躺

根据动词的情状,可以分为:

A.静态动词。既不能在前面接“在、正在”,后面也不能带“了、着”。如: 在 是 有 姓 等于 缺乏

B.持续动词。既能在前面接“在、正在”,后面也能带“了、着”。

C.瞬间动词:既不能在前面接“在、正在”,后面也不能带

“了、着”,但是后面可以带助词“了”。如:醒 生 死 合并 看见

D.终结动词。本身在含义上包含着终结点。如:成为 解开 化为 理顺 改正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A.表示时间短。如:你在这里等等我。 B.表示尝试。如:不信你看看。

C.表示语气轻缓、委婉。如:看看书、下下棋、聊聊天。

特殊动词:

A.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包括单纯的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和复合趋向动词(上来、下去、回来、过去)。趋向动词可以单独做谓语,也可以经常用在动词后面做补语。 B.助动词。表示可能或意愿,包括两类:一:能 能够 可 可以 可能 会;二:该 应该 应当 要 敢 肯 愿意。 助动词可以直接做谓语,也可以用“X不X”这种肯定否定重叠的方式表示询问。助动词也经常用在动词前面,充当状语。大多数助动词可以构成“不X不”的格式。

C.判断动词。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是”一个。“是”可以单独充当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经常用在主语和宾语之间表示判断或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rf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