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25 17: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70分) 选择题答题卡:

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 ) A.文学艺术、科学知识、思想道德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B.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C.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创造的所有活动及其产品

2.从去年开始,我国在全国“两会”开闭幕式上,将“奏国歌”程序改为“唱国歌”。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将奏国歌改为唱国歌,更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这说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 ) A.决定着社会发展 B. 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C.促进社会的发展 D. 是物质力量的反映3.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这表现在( ) A.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方向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4.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5.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物质活动及其产品 6.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关于民族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 B.世界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汇总

C.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 D.民族特征越明显的文化越是先进的文化

8.“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这表明文化对人具有( )

A.潜移默化的影响 B.积极促进作用 C.深远持久的影响 D.消极阻碍作用

9.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涌入中国,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A.欢迎世界一切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防止外域文化冲击中华文化的传统 C.文化传播有其自身规律,不用加以干涉 D.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动学习先进文化

10.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 ) 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善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 D.文化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要保证文化创新沿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回答 11、12题。

1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1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 ) A.任何文化的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3.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 )

A.传统习俗 B.传统文艺 C.传统建筑 D.传统思想

14.有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示是( )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化形式 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15.自2004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传播(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这在世代相传中基本不变。这说明传统文化( )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 是凝固不变的 ④是不会消失的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海洋文化是福建文化最大的特色。在漫漫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福建曾蕴育出昙石山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一大批底蕴厚重的海洋文化类型,形成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体系。进入新世纪,海洋文化事业日趋繁荣。这说明( )

A.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B.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8.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③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④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为很多人动容。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 )

①辉煌悠久的历史 ②丰富绚丽的内涵 ③鲜明独特的风格 ④与时俱进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

①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增加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文明已有3个消亡,惟独中华文明这个不落的太阳,经历数千年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独领风骚

的科学技术以及各具特色又渐趋融合的区域性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回答21、22题。

21.中华文明五千年未曾间断的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是( ) A.文字、孔孟之道 B.汉字、文学作品 C.文字、科技作品 D.汉字、史书典籍 22.中华多民族文化的深刻意义体现在( )

①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②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③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其表现形式是经久不变的 ④爱国主义是通过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社会主义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D.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

25.时至今日,网络已是一种普通生产工具和生活助手,但网络上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对小孩的影响令家长倍感担忧。这是因为 ( ) A.网络文化毒害了青少年心灵

B.落后、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C.对落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取缔,依法整治 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媒技术的进步

26.据一项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络算命的中学生,分别达41%和5%。此外,还有11%的中学生表示遇见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对于网络算命,正确的认识是( )

A.它是一种腐朽文化,应该坚决抵制 B.它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应该给予包容 C.它是一种加以现代包装的落后文化,不应提倡 D.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大力提倡 27.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 )

①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②流行文化 ③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通俗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28.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 )

A.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C.规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D.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政治保证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形形色色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可能随时侵蚀党的肌体。回答29、30题。

29.上述材料表明( )

A.我国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我国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 D.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30.要防止形形色色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侵蚀党的肌体,关键在于( )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世界发展变化的趋势 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3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内容和重要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 )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培育“四有”公民

D.加强教青科学文化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回答33、34题。

3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 ) A.核心

B.准则

C.基本要求

D.着力点

33.对集体主义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它是我国公民道德规范体系中最根本的指导原则 ②它对公民的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 ③它是衡量我国公民行为和品质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④它体现着我国公民道德价值和道德理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之所以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因为 ( )

①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它是我国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道德关系的经验总结 ③它是解决我国现实道德领域存在问题的迫切要求 ④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遭遇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对此,我们应该( )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二、非选择题

36.(4分) 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 请回答: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7.(6分)电视文化已成为人们娱乐、学习、精神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动中国》节目的感人故事让人泪水充盈,心情激荡,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然而,一些充斥不健康、不文明内容的电视作品也被炮制出来,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2)上述问题对社会将产生什么作用?(3分)

38.(10分)材料一: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材料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即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共同熔铸了内容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第一问的回答,试分析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9.(4分) 2009年1月5日,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请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0.(6分)材料一:在汶川发生地震后,我通过捐款.捐书救助受灾民众,心里有一种为救助同胞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而感到心灵慰藉;

材料二:一些所谓“精英”掌握了电脑技术,却充当金融诈骗的“高手”而被 绳之以法;

材料三:“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1)根据材料,结合《文化生活》说明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必须正确处理哪两方面的关系? (2分)

(2)结合上述背景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 (4分)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36.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

37. (1)上述材料反映出文化生活中有“喜”有“忧”,存在着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3分)(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

发展(3分)

38.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分)材料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分)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2分)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分)

39.(4分)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 40.(6分)

(1)必须正确处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2分)(2)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2分) 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25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