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摄影测量与遥感

更新时间:2024-01-23 09: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测绘航空摄影考点解析

一、胶片航摄仪

1.航摄仪的结构

单镜头分幅摄影机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航空摄影机,它装有低畸变透镜。 透镜中心与胶片面有固定而精确的距离,称为摄影机主距。

胶片幅面的大小通常是边长为230 mm的正方形:胶片暗盒能存放长达152M的胶片。 摄影机的快门每启动一次可拍摄一幅影像,故又称为框幅式摄影机。 单镜头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机主要由镜筒、机身和暗盒三部分组成。

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机分类:位于承片框四边中央的为齿状的机械框标;位于承片框四角的为光学框标。 新型的航空摄影机均兼有光学框标和机械框标。框幅式航空摄影属于(中心)投影成像。 2.航摄仪的分类

航空摄影机通常根据其主距或像场角的大小进行分类

(1)根据摄影机主距F值的不同,航空航摄机可分为长焦距、中焦距和短焦距3种; (2)根据像场角的大小,航空摄影机可分为常角、宽角和特宽角3种。

表9-1-1航空摄影机的分类

像场角(2?)/() 常角 ≤75 宽角75~100 特宽角 ≥100 。主距(f)/mm 长焦距 ≥255 中焦距 102~255 短焦距 ≤102 航空摄影对于航摄机主距的选择,顾及到像片上投影差的大小以及摄影基高比对高程测定精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于大比例尺单像测图(如正射影像制作),应选用常角或窄角航摄机;对于立体测图,则应选用宽角或特宽角航摄机。 3、感光材料及其特性

摄影过程中已曝光的感光片必须经过摄影处理(冲洗),才能将已曝光的感光片转变成一张负像底片。 航摄胶片的冲洗主要包括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过程。 4、航摄仪的辅助设备

1).为了尽可能消除空中蒙雾亮度的影响,提高航空景物的反差,需要加入航摄滤光片辅助设备 2).为了补偿像移的影响,在测图航摄仪中需增加影像位移补偿装置。

3).为了测定景物的亮度,并根据安置的航摄胶片感光度,自动调整光圈或曝光时间。需要加入航摄仪自动曝光系统 4).常用的两种胶片航摄仪

我国现行使用的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仪主要有RC型航摄仪和RMK型航摄仪两种 RC-10和RC-20的光学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后者具有像移补偿装置

新一代的RC-30航空摄影系统组成:RC-30航摄仪、陀螺稳定平台和飞行管理系统组戌, 功能:像移补偿装置、自动曝光控制设备,GPS辅助导航的航空摄影。

二、数字航摄仪

数字航摄仪可分为框幅式(面阵CCD)和推扫式(线阵CCD)两种

现有的商业化大像幅框幅式数字航摄仪主要有DMC、ULTRACAM-D和SWDC系列航摄仪等,而推扫式数字航摄仪主要有ADS40。

三、航摄影像的分辨率

1.数字影像的分辨率:是指地面分辨率,一般以一个像素所代表地面的大小来表示,单位为米/像素。 如2 M分辨率影像是指一个像素表示地面大约2 M×2M的面积.而非地物的大小。

2.胶片影像的分辨率:指衡量摄影机成像系统对黑白相间、宽度相等的线状目标影像分辨的能力,以每毫米线对数表示。 3.扫描影像的分辨率:常使用微米来表示扫描分辨率。

4、 航摄仪的检定

胶片摄影机检校的内容主要包括:

(1)、像主点位置(X0,Y0)与主距F的测定;(2)、摄影物镜光学畸变差或畸变系数大小的测定; (3)、底片压平装置的测定;(4)、框标间距以及框标坐标系垂直性的测定。 对于数字摄影机检校的内容主要包括:

(1)、像主点位置(X0,Y0)与主距F的测定;(2)、摄影物镜光学畸变差或畸变系数大小的测定; 还应包括:像元大小(X,Y方向)的测定、调焦后主距变化的测定以及调焦后畸变差变化的测定等。

2摄影机检校的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的摄影机检校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校法和试验场检校法两大类,

大多数情况下,对摄影机内方位元素的确定和物镜光学畸变差的确定是摄影机检校的主要内容。摄影机的检校方法主要有:光学实验室检校法;试验场检校法;自检校法。

§1.3测绘航空摄影的基本要求

1、航摄像片倾角:像片倾角A小于2°~3°

2、航摄比例尺:为摄影机主距F和像片拍摄处的相对航高H的比值,案例计算H用到。 3、像片重叠度:分为航向重叠和旁向重叠。

航向重叠应达到56%~65%的重叠,以确保在各种不同的地面至少有50%的重叠。

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30%~35%,地面起伏大时,设计重叠度还要增大,才能保证像片立体量测与拼接的需要。 4、航线弯曲与航迹角:通常规定航线弯曲度不得大于3%。

5、像片旋偏角:在航空摄影过程中,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航片旋偏角。 6、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是指比例尺大于等于1:1万的 §2 测绘航空摄影技术设计

2.1.1 设计分析包括三个方面:1.资料收集2.方案选择3.确定主要设计因子 2.1.2航摄主要技术要求

1.航摄设计用图的选择(辅助记忆,联想国家13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类)

表 1 成图比例尺与设计用图比例尺关系表 成图比例尺 ≥1:1 000 ≥1 :1万 ≥1:10万

2航摄比例尺的选择

表2 成图比例尺与航摄比例尺关系表 成图比例尺 1:500 1 :1000 1:2000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航摄比例尺 1:2000~1:3500 1:3500~1:7000 1:7000~1:14000 1:1万~1:2万 1:2万~1:4万 1:2.5万~1:6万 1:3.5万~1:8万 1:6万~1:10万 设计用图比例尺

1:1万 1:2.5万~1:5万 1:10万~1:25万

一般情况:大比例尺摄影比例尺应为成图比例尺3~7倍,中比例尺2倍,小比例尺三个特殊的

3航摄仪的确定

航摄仪的快门,应具有较宽的曝光时间变隔范围(大约1/100~1/1 000S)。 快门的光效系数要高(80%~90%或更高些)。 4确定航摄分区

根据测图要求的比例尺及地区情况选择摄影比例尺及航高,划分航摄分区。 航摄分区划分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

(2)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一般不大于1/4相对航高,当航摄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7 000时一般不应大于1/6相对航高; (3)分区内的地物景物反差、地貌类型应尽量一致;

(4)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分区最小跨度,在地形高差许可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同时分区划分还应考虑用户

提出的加密方法和布点方案的要求;

(5)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显著不同时,在用户认可的情况下,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

(6)划分分区时,应考虑航摄飞机侧前方安全距离与安全高度;

(7)当采用GPS辅助空三航摄时,划分分区除应遵守上述各规定外,还应确保分区界线与加密分区界线相一致或一个摄影分区

内可涵盖多个完整的加密分区。

5航线敷设方法

航线敷设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航线应东西向直线飞行。

(2)常规方法敷设航线时,航线应平行于图廓线。位于摄区边缘的首末航线应设计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 (3)水域、海区航摄时,航线敷设要尽可能避免像主点落水;要确保所有岛屿达到完整覆盖,并能构成立体像对。 (4)荒漠、高山区、隐蔽地区等和测图控制作业特别困难的地区,可以敷设构架航线。

(5)根据合同要求航线按图幅中心线或按相邻两排成图图幅的公共图廓线敷设时,应注意计算最高点对摄区边界图廓保证的影响和与相邻航线重叠度的保证情况,当出现不能保证的情况时,应调整航摄比例尺。 (6)采用GPS领航时,应计算出每条航线首末摄站的经纬度(即坐标)。 (7)GPS辅助空三航摄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6航摄时间的确定

(1)摄区晴天日数多;(2)大气透明度好;(3)光照充足;(4)地表植被及其覆盖物(如洪水、积雪、农作物等)对摄影和成图的影响

最小;(5)彩红外、真彩色摄影,在北方一般避开冬季。 航摄时间的选定原则如下:

(1)既要保证具有充足的光照度,又要避免过大的阴影,对高差特大的陡峭山区或高层建筑物密集的特大城市,应进行专门的设计(限在当地正午前后各一小时进行摄影)。

(2)沙漠、戈壁滩等地面反光强烈的地区,一般在当地正午前后各2H内不应摄影。

(3)彩红外与真彩色摄影应在色温4 500K~6 800K范围内进行;雨后绿色植被表面水滴未干时不应进行彩红外摄影。 §2.2技术设计书编写

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包括项目概况、摄区基本技术要求及技术依据、项目技术设计.实施方案等。

一般来说,飞机在航空摄影时很难准确地保持同一高度水平飞行,这样航摄像片之问会有航高差的存在。由于航高差的影响,航片之间的比例尺会有所差异。特别当相邻航片之间这种差别较大时,会影响赶体观察和立体量测的精度。故规范要求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得大于30 m;最大和最小航高之差不应超过50 m,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不应超出设计航高的5%。

项目技术设计内容包括:(1)航摄因子计算表;(2)飞行对间计算表; (3)航摄材料消耗计算表;(4)GPS领航数据表。 §4 航空摄影中的新技术应用

知识点一:GPS在空中摄影中的两个作用:1.航摄飞行导航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中的导航与定位 知识点二:机载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非接触主动测量

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直接获取高精度三维数据。

激光扫描技术与惯性导航系统(INS)、全球定位系统(GPS)、电荷耦合(CCD)等技术相结合,

在大范围数字高程模型的高精度实时获取、城市三维模型重建、局部区域的地理信息获取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 知识点三:机载侧视雷达——非接触主动测量

飞行器上的侧视雷达包括发射机、接收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处理装置等部分。

侧视雷达特点:(1)具有全天候工作(2)分辨率高(3)覆盖面积大(4)不易受干扰(5)具有分辨地面固定和活动目标的能力。 机载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在农业、地质勘探、资源考察、环境保护和海洋调查等方面已获广泛应用。 机载和星载SAR影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地形的立体测绘方面。

知识点四:低空遥感系统的应用,低空遥感系统主要包括:超轻型飞行器航摄系统和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 知识点五:定位定姿系统的应用 机载POS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惯性测量装置(IMU)——获取载体的速度和姿态。 (2)GPS接收机。 (3)计算机系统。(4)数据后处理软件。

采用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得到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实现无需地面控制点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机载IMU/GPS系统及航摄仪安装后,应测定偏心分量,从GPS天线相位中心或IMU测量中测至相机的量测参考点,再换算至摄影中心。GPS偏心分量3次测量的较差一般不应大于5 cm,MU偏心分量3次测量的较差一般不应大于1 cm

机载 POS 系统的数据后处理软件通过处理 POS 系统在飞行中获得的(IMU 原始数据 、GPS 原始数据、GPS 基准站数据)计算得到最优的组合导航解。

采用GPS精密单点定位,IMU和GPS数据联合解算的平面位置偏差不应大于0.15米,高程位置偏差不应大于0.5 米,速度偏差不应大于0.6 m/s。

§5航摄成果的检查验收:飞行质量和摄影质量。 1飞行质量检查包括:

(1)像片重叠度;(2)像片倾斜角;(3)像片旋偏角;(一般不得大于6度,最大不得超过8度、且不能连续三张)(4)航线弯曲度;(5)航高保持;(6)摄区、分区、图廓覆盖保证;(7)图幅中心线和旁向两相邻图幅公共图廓线敷设航线的飞行质量;8)控制航线(构架航线);(9)漏洞补摄;(10)飞行记录填写等。 2摄影质量检查

摄影质量检查包括影像的密度及反差、像点位移误差、框标和数据记录、反差、清晰度、色彩等的检查。 补充:

根据像片倾角的大小,航空摄影可分为:

(1)竖直航空摄影。凡是像片倾角a小于2°~3°的航空摄影称为竖直航空摄影, (2)倾斜航空摄影。按其倾角的大小可分为低倾斜航空摄影和高倾斜航空摄影两种。 竖直航空摄影又可分为:面积航空摄影、线状地带航空摄影、独立地块航空摄影 按照摄影比例尺的大小,航空摄影分为

(1)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摄影比例尺大于等于1/10 000;

(2)中比例尺航空摄影:摄影比例尺在1/10 000和1/50 000之间; (3)小比例尺航空摄影:摄影比例尺小于等于1/50 000。

例题

1、以下哪个摄影机主距属于胶片中焦和宽角航摄机 D

(A)主距 260mm 和像场角 65° (B)主距 200mm 和像场角 70° (C)主距 260mm 和像场角 110 (D)主距 150mm 和像场角 80° 2、以下那款航摄仪是基于三行线阵 CCD 技术的测量型数字航摄仪 C

(A)UltraCam-D 数字航摄仪(B)SWDC 系列数字航摄仪(C)ADS40 数字航摄仪(D)RMK 型航摄仪 3、以下哪个不是数字航摄仪检定的内容 D

(A)像主点位置与主距的测定 (B)像元大小的测定

(C)调焦后主距变化的测定 (D)框标间距以及框标坐标系垂直型的测定 4、下列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

(A)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 3°,个别最大不大于 5°

(B)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60%-65%;个别最大不应大于 75%,最小不应小于 56% (C)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 3%

(D)航摄比例尺越大,像片旋角的允许值就越大,但一般以不超过 8°为宜

5、POS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采用动态差分GPS技术和 ( D ) 技术直接获得高精度的感测器的六个外方位元素。

A. Lidar B.InSAR C. SAR D. IMU 6、下列对机载激光扫描系统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基本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进入测量现场或布置地面控制点。 B.机载激光扫描系统的激光脉冲信号能够部分穿透植被的叶冠。 C.机载激光扫描系统是一种被动式测量方式。 D.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可以进行电力线检查。

7、激光雷达扫描测量得到的点云数据包括三维坐标、激光反射强度和( A )。

A. 颜色信息 B. 法向量 C. 辐射量 D. 纹理 8、(ABCD)属于航摄设计书的内容要求。

A. 航摄因子计算表 B. 飞行时间计算表

C. 航摄材料消耗计算表 D. GPS领航数据表 E 航摄费用 8、下列各项中,关于选择最佳航摄季节的原则叙述正确的是(ABCE)。

A. 摄区晴天日数多.B. 大气透明度好

C. 地表植被及其覆盖物(如洪水、积雪、农作物等)对摄影和成图的影响最小

D. 彩红外、真彩色摄影,在北方一般避开秋季 E. 彩红外、真彩色摄影,在北方一般避开冬季

9、下列各项中,关于航线敷设的原则叙述正确的是(BCDE)。

A. 航线飞行方向一般设计为东北向

B. 按常规方法敷设航线时,航线应平行于图廓线,位于摄区边缘的首末航线应设计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 C. 对水域、海区敷设航线时,应尽可能避免像主点落水,应保证所有岛屿覆盖完整并能组成立体像对; D. 当沿图幅中心敷设航线时,平行于航摄飞行方向的测区边缘应各外延一条航线 E. 航线飞行方向一般设计为东西向

10、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的要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D)。

A. 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60%-65%;个别最大不应大于 75%,最小不应小于 56% B. 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 3°,个别最大不大于 5°

C. 航摄比例尺越大,像片旋角的允许值就越大,但一般以不超过 8°为宜 D. 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 5%

E. 相邻航线的像片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30%-3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13% 11、关于航摄分区划分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A D)。

A. 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三分之一航高

B. 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时,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

C. 在地形高差许可且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性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 D. 分区界线可不与图廓线相一致

E. 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四分之一航高 12.目前,主流的常规航空摄影机的像幅为( B )。 A. 18cm×18cm B. 23cm×23cm C. 36cm×36cm D. 46cm×46cm

13.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对航摄仪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但其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 B )。 A. 每毫米内不少于20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25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30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40线对 14.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 C )比例尺。 A. 地形图 B. 测图 C. 摄影 D. 制图 15.框幅式航空摄影属于( D )投影成像。

A. 正射 B. 垂直 C. 斜距 D. 中心

16.当成图比例尺为1:10000 时,应选择的航摄比例尺为(A ) A. 1:20 000~1:40 000 B. 1:10 000~1:20 000

C. 1:25 000~1:60 000 D. 1:7000~1:14 000 17.航摄胶片的分辨率不应小于(D)线对/mm。

A.55 B.65 C.75 D.85 18.1:5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时,构架航线要求( ACD ) 。

A. 构架航线的摄影比例尺应比测图航线的摄影比例尺大25%左右,应有不小于80%的航向重叠度 。

B. 位于摄区周边的构架航线,要保证其像主点落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之外,两端要超出摄区边界线2 条基线 。 C. 位于摄区内部加密分区间的构架航线,要保证其像主点落在所跨乘的加密分区界线两侧测图航线半条基线的范围内 。 D. 控制航线间的交叉衔接处,要保证有不少于四条基线的相互重叠 。 19.进行 1:5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时,要求( CD )。 A. 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20 m B. 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30 m

C. 航摄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设计航高的 5 % D. 1:5000 和1:25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时,对航高的要求一样。 20.( BD ),需要进行航摄仪的检定。 A. 距前次检定时间超过1 年 (2年)

测量地面点的高程也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6)、控制点接边

控制测量结束后,应及时与相邻图幅或区域进行控制接边,控制接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本幅或本区如需使用邻幅与邻区所测的控制点,如果符合要求.则转刺、同时将成果转抄到计算手簿和图历表上。 (2)自由图边的像片控制点,应利用调绘余片进行转刺并整饰,

(3)接边时应着重检查图边上或区域边上是否因布点不慎产生了控制裂缝.以便补救。 7)、质量控制与成果整理

一级检查:对所有成果进行100%室内外检查;二级检查:对所有成果进行100%室内检查10%~20%野外实地检查。

§6 影像判读与野外像片调绘

§6.1 影像判读

可分为:专业判读、地形判读。

1、影像判读原理——影像判读原理之所以被人们掌握,是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影像与地物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几何关系;

(2)影像反映了地物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相关位置、纹理等几何特征,也反映了地物的一些物理特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3)在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地物反映出的影像也相同。

2、判读特征: 影像与相应目标在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形、布局和位置等特征

通过图像获取三方面的信息: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特点,目标地物的属性特点.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 3、影像的解译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1).直接解译标志

1)形状:2)大小:3)阴影:根据阴影的形状、长度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量算其高度。 4)色调:5)颜色、6)纹理7)图案:8)位置:9)布局: 2).间接解译标志

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逻辑推理获得判断,这一过程叫间接解译,其采用的依据称间接解译标志。

§6.2 野外像片调绘

目前,大多采用先室内判绘,后野外检查补绘的办法来完成。 1.像片的综合取舍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地形元素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综合取舍: (2)根据地形元素分布的密度进行综合取舍:

地物分布较多时,综合取舍幅度可大一些,可适当多舍去一些质量较次的地物;即尽量少舍多取或进行较小的综合。 (3)根据地区的特征决定综合取舍:实地密度大,图上所表现的密度也大;实地密度小,图上所反映的密度也小。

(4)根据成图比例尺的大小进行综合取舍:成图比例尺大,调绘时综合的幅度应小一些,多取少舍少综合;比例尺小,综合取舍的幅度可大一些。相对地多舍、多综合一些地形要素。

(5)根据用图部门对地形图的不同要求进行综合取舍:具有专用性质的地形图各有侧重 2.其他要求

(1)调绘应判读准确,描绘清楚,图式符号运用恰当,各种注记准确无误,图面清晰易读。

(2)地形要素属性项原则上满足相应数据规定的要求,要素属性与要素实体一同表示在调绘影像图上。

(3)表示内容一般以影像获取的时间为准,这体现在:影像获取后的新增重要地物应进行补测、补调。对影像获取后消

失的地物应在原影像上用红色绘“×”。被云、云影、阴影等遮盖的不能准确判绘的地物,由外业补测。 3、主要调绘内容

像片调绘可采用全野外调绘法或室内外综合调绘法。 外业调绘中的主要调绘目标有独立地物调绘;居民地调绘: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调绘;管线、垣栅和境界的调绘;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的调绘;地理名称的调查和注记等。

对地物地貌的取舍,以图面负载量和保持实地特征为原则。 4、调绘像片的整饰与接边

1.调绘像片的整饰:调绘的内容要及时清绘,清绘时各种地物的中心位置要准确,中心点、中心线应按图式规定绘出。 2.调绘像片的接边:接边按范围可分为图幅内部接边、幅与幅之间接边。原则:上接西北,查东南边 5、新增地物的补测

新增地物必须在调绘时进行补测,通常可采用交会法、截距法、坐标法和比较法确定新增地物的位置。 6、质量控制——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一级检查:对所有成果进行100%检查;二级检查:调绘成果进行20%~30%的实地重点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7 空中三角测量

1、 基本概念

空中三角测量是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 空中三角测量分为:模拟法和解析法两类。 模拟法空中三角测量是用光学机械的方法,

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建网的方法最常用的是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和光束法。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通过GPS数据后处理获取航摄仪曝光时刻摄站的三维坐标(外方位元素)

定位定姿系统(POS):集差分GPS( DGPS)技术和惯性测量装置(IMU)技术于一体, 利用POS系统可以在航空摄影过程中直接测定每张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 2、精度指标

空中三角侧量的精度指标主要指定向误差和控制点残差。

框标坐标残差绝对值一般不大于0. 010 MM,最大不超过0.015 MM。 扫描数字化航摄影像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为0. 01 MM(1/2像素), 数码航摄仪获取的影像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为1/3像素。 3、基本作业过程(案例常考流程)

包括准备工作、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区域网平差计算,区域网接边、质量榆查、成果整理与提交7个环节。

4、主要作业方法

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根据平差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可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和光束法。根据平差范围的大小,又可分为单模型法、单航带法和区域网法。

1)、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三个要点

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是最严密的一种解法, 最便于引入非摄影测量附加观测值,

它还可以严密地处理非常规摄影以及非量测相机的影像数据。 2)、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作业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现行航空摄影系统改造及偏心测定。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到摄影机中心的测定偏心。 (2)带GPS信号接收机的航空摄影。 (3)解求GPS摄站坐标。

(4)GPS摄站坐标与摄影测量数据的联合平差。 3)、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POS主要包括GPS信号接收机和惯性测量装置(IMU)两个部分,可直接获得测图所需的每张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能够大大减少乃至无需地面控制直接进行航空影像的空间地理定位。 5、质量控制

空中三角测量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始资料使用正确性检查、各项参数使用和设置检查、平差精度检查三个方面。 (3)平差精度检查:主要是检查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区域网接边等精度。

§8 数字线划图制作DLG

1、 基本概念

数字线划图(DLG)是以点、线、面形式或地图特定图形符号形式表达地形要素的地理信息矢量数据集。 数字线划图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的主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地图产品相比.数字线划地图(DLG)是一种更为方便放大、漫游、查询、检查和量测的叠加地图。 图形输出为矢量格式,任意缩放均不变形。

2、数据内容——数字线划图由数字线划图矢量数据(包括要素属性)、元数据及相关文件构成。 3、成果形式:数字线划图分为非符号化数据和符号化数据两类。

4、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进行划分,一幅图宜采用一种等高距,但不应多于两种。 5、精度指标——包括位置精度和属性精度。

(1)位置精度主要指平面位置精度、高程精度和接边精度。

(2)属性数据分类代码应采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L 3923)的规定 §8.2基本作业过程

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5个环节。 1 资料准备——主要包括:外业采集的数据、航空像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地形图资料、技术设计书等以及其他需要的专业技术资料。

2 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

3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接边

4 质量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7个方面。 5 成果整理与提交:按照技术设计要求对数字线划图成果进行整理和提交。 §8.3主要作业方法——四种作业方法 1航空摄影测量法

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采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三维跟踪的立体测图方法。具体的DLG数据采集可以采用以下作业方式进行: (1)、先外后内的测图方式; (2)、先内后外的测图方式; (3)、内外业调绘、采编一体化的测图方式。 2航天遥感测量法 3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 4数字线划图缩编法 §8.4质量控制

数字线划图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几何精度检查和属性质量检查两个方面。 采用方法: (1)、参考数据比对;(2)、实地检测;(3)、室内检查; §8.5成果整理

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

数字线划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数字线划图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第9节 数字高程模型制作DEM

知识点一:技术规格和要求

1 基本概念: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规则格网点描述地面高程信息的数据集,用于反映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 2数据内容:数字高程模型成果由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元数据及相关文件构成。

3数据格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存储时,应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数据格式宜满足《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要求。 4格网尺寸

数字高程的格网尺寸依据比例尺选择,

通常1:500至1:2 000的格网尺寸不应大于0.001

(为成图比例尺分母),1:5 000至1:10万不应大于0.000 5

5精度指标:数字高程模型成果的精度用格网点的中误差表示,其高程中误差的2倍为采样点数据的最大误差。 知识点二:基本作业过程

数字高程模型的生产主要包括资料准备、定向、特征点线采集、构建不规则三角网( TIN)内插DEM、DEM数据编辑、DEM数据接边、DEM数据镶嵌和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9个环节。

1资料准备:主要包括原始像片或扫描地形图、技术设计书等所需的其他技术资料。

2定向:采用摄影测量方法制作DEM数据需要对像片进行定向建模,主要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3 特征点、线采集 4 构TIN内插DEM

实践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内插方法包括:线性内插、双线性多项式内插、分块双三次多项式内插、移动拟合法内插等。 目前常用的算法是通过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TIN),然后在TIN基础上通过线性和双线性内插建DEM。 5 DEM数据编辑 6 DEM数据接边 7 DEM数据镶嵌和裁切

8 质量检查:DEM数据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高程精度、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4个方面。 9 成果整理与提交:按照技术设计要求对数字高程模型成果进行整理和提交。 知识点三:主要作业方法——三种 1 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2利用空间传感器方法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机(星)载雷达或机载激光测距仪等进行数据采集。特别是机载激光雷达( LIDAR),可以快速地获取大量反映地球表面及其感兴趣目标物体的三维形状的点云数据 3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

常用的数字化仪有手扶跟踪数字化仪与扫描数字化仪。

另外,无论采用何种数据获取的方法,对所获取的数据都必须进行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一般包括数据的编辑、数据分块、数据格式的变换以及坐标系统的转换等内容。 知识点四:质量控制

DEM的质量控制包括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最终成果质量控制两部分。 知识点五:成果整理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产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文件、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第10节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DOM

知识点一:技术规格和要求

1 基本概念: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ORTHOPHOTO)是将地表航空航天影像经垂直投影而生成的影像数据集。 2数据内容:数字正射影像图成果由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包括影像定位信息)、元数据及相关文件构成。 3数据格式:如GEOTIFF、TIFF+ TFW等影像数据格式。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色彩模式分为全色和彩色两种形式,全色影像为8位( BIT),彩色影像为24位(BIT);

影像空间信息文件为ASCII文本格式,坐标起算点为影像左上角像素中心坐标;元数据文件可采用MDB格式或文本格式存储。 4影像分辨率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地面分辨率在一般情况下应不大于0. 000 1 5精度指标

平地、丘陵地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不应大于图上0.5 MM,山地、高山地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不应大于图上0. 75 MM,明显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两倍为其最大误差。 数字正射影像图应与相邻影像图接边,接边误差不应大于两个像元。 知识点二:基本作业过程:

主要包括资料准备、色彩调整、DEM采集、影像纠正(融合)、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1 资料准备:主要包括原始数字像片、控制点成果、DEM成果、技术设计书等所需的其他技术资料。 2 色彩调整:主要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影像匀色处理。 3 DEM采集

4 影像纠正(融合) 5 影像镶嵌 6 图幅裁切

7 质量检查: 数字正射影像的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坐标系、精度、影像质量、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检查。 8成果整理与提交

知识点三:主要作业方法——3种 1 航空摄影测量法

航空摄影测量方法DOM数据采集可以采用微分纠正方法进行。主要工作包括: (1)设置正射影像参数。(2)正射纠正。 (3)单片正射影像镶嵌。(4)图幅正射影像裁切。 2航天遥感测量法

3真正射影像制作——所谓真正射影像,要以数字表面模型(DSM)为基础来进行数字微分纠正。 知识点四:质量控制

正射影像图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几何精度检查和影像质量检查两个方面。 1几何精度检查

(1)野外检测:用于检查正射影像图的绝对精度; (2)与等高线图或线划地图套合后进行目视检查; (3)影像镶嵌时检查接边差是否超限。

(为成图比例尺分母)。

由于接边检查:几何方面的精度和不同影像之间色调的一致性。 2影像质量检查

正射影像的影像质量主要是指影像的辐射(亮度、色彩)质量。一般采用目视检查方法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整张影像色调是否均匀,反差及亮度是否适中,影像拼接处色调是否一致,影像上是否存在斑点、划痕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信息缺失的现象等。 知识点五:成果整理

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生产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文件、正射影像镶嵌线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第11节 三维建筑模型建立

知识点一:技术规格和要求

地表三维建筑模型精细建模技术要求:

(1)模型宜根据精细仪器测量结构或建筑设计资料制作。

(2)模型要求真实反映建模物体的外观细节,侧面上的阳台、窗、广告牌及各类附属设施都应清晰表现,且侧面轮廓线应反映侧面上的变化细节。

(3)模型使用的纹理材料应与建筑外观保持一致,反映出纹理的实际图像、颜色、透明度等,区别出砖、木头、玻璃等不同质地。

(4)模型要求反映建模物体长、宽、高等任意维度变化大于0.5 M的细节(个别标志性古建筑反映维度变化0.2 M的细节)。 (5)模型的屋顶应反映屋顶结构形式与附属设备等细节。 (6)模型的高度与实际物体的误差不得超过1M。

(7)对于主体包含球面、弧面、折面或多种几何形砖多个复杂建筑物,要求表现建筑物的主体几何特征。 (8)对于包含多种类型建筑物的复杂建筑物,可以拆分为不同类型建筑物再建模。 (9)建筑模型的基底应与所处地形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地形起伏相吻合。 知识点二:基本作业过程

三维模型的生产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模型的制作、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5个环节。 知识点三:主要作业方法

模型的几何数据可综合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倾斜摄影、野外实地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等方法获取 知识点四: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方法

(1)文件替换:(2)专业美工人员审验:(3)针对项目管理软件控制:(4)建模软件插件控制: 2质量控制要求

数据质量应采用数据质量元素描述。数据质量元素包括完整性、几何精度、属性精度、现势性和逻辑一致性等方面内容。对于数据源、数据加工过程、数据内容取舍和数据更新维护过程等涉及数据质量的相应内容应有记录文档。 3模型质量评定

模型的质量主要从数据组织、几何精度、结构精度、纹理质量、附件质量5个方面进行评定。 1. 将一个重叠向内的立体像对的左右像片对调后,观测到的是 A A负立体 B正立体 C无立体 D不确定的模型 2. 与非量测摄影机不同,量测摄影机能够记录 D A摄影姿态 B目标影像 C外方位元素 D内方位元素 3.非量测摄影机不能记录( ACD )。

A. 内方位元素 B. 目标影像 C. 外部定向参数 D. 框标 4. 摄影测量处理的基本任务是 A

A.像片获取瞬间像点与物点之间的几何关系 B.像片获取后像点对应物点的地理坐标 C.像片获取后像点代表地物的性质 D.直接在像片进行地物量测 5. 将立体像对的左右影像各自旋转90度后,观测到的是(C)。 A.正立体B.反立体C.零立体D不确定模型

6.将立体像对的左右影像各自旋转180。后,观测到的是(B)。 A.正立体B.反立体C.零立体D.不确定模型 7. 航摄像片构像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 航摄像片是中心投影构像 B 航摄像片是正摄投影构像

C 当地面严格水平时航摄像片的中心投影可等效为正摄投影 D 航摄像片的投影与地图的投影基本类似

8.数字影像与数字化影像的最根本区别在于(A)。 A.成像方式B.影像格式C.影像大小D.影像分辨率

9.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处理胶片航摄影像前,必须经过(C)处理。 A.重采样B.量化 C.数字化 D.规一化

10.真彩色影像数字化时,每一个像素的灰度需用(C) Bits表示。 A.8 B.16 C.24 D.48

11.摄影测量学经过16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 BD )发展阶段。 A.航天摄影测量B.模拟摄影测量C.航空摄影测量D.解析摄影测量 12. (AC)属于地形摄影测量范畴。

A.航天摄影测量 B.近景摄影测量 C.航空摄影测量 D.显微摄影测量 13.非地形摄影测量主要用于( ABC )。 A.工业 B.考古 C.医学 D.地表测量 14.航空摄影测量一般测绘( BCD )比例尺的地形图。 A.1:50万 B.1:5万 C.1:5000 D.1:500

15. IKONOS全色影像可用于( AB )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更新。 A.1:2.5万 B.1:1万 C.1:5000 D.1:500

16.QUICHBIRD全色影像可用于( AB )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更新。 A.1:1万 B.1:5000 C.1:2000 D.1:500

17.依据 CH/Z 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规定:可量测实景影像的分辨率在 40m 成像距离内不低于( C )cm。 A﹑1 B﹑2 C﹑2.5 D﹑4

18.依据 CH/Z 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每一个成像位置的可量测实景影像的个数至少( C )个。 A﹑2 B﹑4 C﹑6 D﹑8

19.依据 CH/Z 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规定,可量测实景影像的外方位位置元素平位置精度应优于(D)。 A﹑0.2m B﹑0.3m C﹑0.4m D﹑0.5m

20.采用 IMU/GPS 辅助航摄区域网布点时:可根据需要加布高程控制点,区域网中至少布设( A)个平面检查点。 A﹑1 B﹑2 C﹑3 D﹑4 21. 共线条件方程式是指:A

A像点. 摄影中心和物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三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B像点和物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二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C像主点. 摄影中心和物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三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D摄影中心和物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二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22. 共线条件方程式可用于(A B C)。

A. 单张像片后方交会 B. 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

C. 数字影像纠正 D. 相对定向 E.绝对定向 23.共线条件方程能够用于( ABCD )。 A.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B. 双像解析光束法 C. 区域网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 D. 数字影像纠正 24.共线条件方程在摄影测量中主要用于( )。 A.影像定向B.DEM生成 C. DOM制作 D.物点定位 25.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是( )的基础。 A.影像定向B.DEM生成 C. DOM制作 D.物点定位

26.对单一立体像对重建被摄地面的立体模型时,可采用(ABCD ) 。

A.后方交会-前方交会法 B.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 C.POS直接定向法 D.单模型光朿法 27.摄影测量中可进行立体量测的条件是( BD ). A. 同一摄站拍摄的两幅影像 B.一只眼晴观察一幅影像

C.人眼基线与摄影基线交叉 D.两幅影像的摄影比例尺相差不超过15%。 28.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依据的是( AD )

A.共面条件方程 B.共线条件方程 C.地而控制点 D.模型点的上下视差 29.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依据的是( CD )。

A.共面条件方程 B.共线条件方程 C.地面控制点 D.三维空间相似变换方程 30.摄影测量中采用数字投影导杆的系统有( CD )。

A.立体坐标量测仪 B.精密立体测图仪 C.解析测图仪 D.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31.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主要由( BD )构成。

A.影像数字化仪 B.电子计算机 C.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 D.数字摄影测量专业软件 32.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主要功能有(ABD)。

A.影像自动量测 B.4D产品的生产 C.影像自动解译 D.数字图像处理 33.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工序有( AB )。 A.内定向 B.相对定向 C.绝对定向 D.地形地物测绘

34.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中,在( ABD)时需要进行影像重采样。 A.影像旋转 B.核线重排 C. DEM生成 D.DOM生成 35. 航测立体测图的方法有(ABC),

A.模拟法 B.解析法 C.数字化 D.前方交会法 E.光束法 36. 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A )。

A. 航摄像机主距和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 B.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姿态参数 C. 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和摄影中心位置 D.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中心位置 37. 一张航摄像片有( D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C. 4 D. 6

38. 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 A B )。

A. 投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 B. 像主点在框标坐标系的坐标 C. 摄影中心位置 D. 摄影姿态参数 E. 航摄仪焦距 39. 航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C D)。

A. 投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 B. 像主点在框标坐标系的坐标 C. 摄影中心位置 D. 摄影姿态参数 E.摄影航高 40.航摄影像外方位元素的作用在于( ) 。 A.恢复摄影光朿的形状B.确定摄影光朿的空间方位 C.确定摄影光朿的大小D.确定航摄影像问的相互位置关系

41. 数字摄影测量中将像点的扫描坐标转换为像平面坐标的过程,称为( C )。 A. 数字影像镶嵌 B. 数字影象相关 C. 数字影像内定向 D. 数字影像配准 42. 基于胶片的航测内业数字化生产过程中,内定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D)的转换 A 像片坐标到地面坐标 B 扫描仪坐标到地面坐标 C 像平面坐标到像空间坐标 D 扫描仪坐标到像平面坐标 43. 解析法相对定向中,一个像对所求的相对定向元素共有 B 个 A 4 B 5 C 6 D 7

44. 相对定向的目的是确定相邻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少需要几对同名像点。D A 3 对 B 4 对 C 5 对 D 6 对 45. 立体像对绝对定向元素有(D )个。

A. 4 B. 5 C. 6 D. 7 46. 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 AD )。

A. 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的空间方位和比例尺都是任意的; B. 目的是建立立体几何模型,需要依靠控制点进行;

C. 通过消除标准点位上的同名像点的左右视差,可以完成相对定向; D. 通过解求相对定向元素,求得模型点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 E. 通过解求相对定向元素,求得模型点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坐标。 47. 解求单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最少需要几个平高地面控制点。B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48. 单元模型的绝对定向最少需要多少控制点 C

A. 2 个平高和 2 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B. 3 个平高和 1 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C. 2 个平高和 1 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D. 2 个平高和 3 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49. 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据的是 D A共线条件方程B空间后方交会C空间前方交会D共面条件方程 50.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 BCD )。

A. 目的是建立立体几何模型,需要依靠控制点进行; B. 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的空间方位和比例尺都是任意的;

C. 通过消除标准点位上的同名像点的左右视差,可以完成相对定向; D. 通过解求相对定向元素,求得模型点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 51. 以下哪些是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 ABCD A像平面坐标系和像空间坐标系B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C摄影测量坐标系D地面测量坐标系和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E)地方坐标系 52. 同名投影点在x方向的偏差为(B )

A. 上下视差 B. 左右视差 C. 像点位移 D. 投影差 53. 是否完成相对定向可检查同名光线投影在承影面上是否还存在(A )。 A. 上下视差 B. 左右视差 C. 像点位移 D. 投影差 54. 立体像对中同名像点必定位于( C )上。

A. 主垂线 B. 主纵线 C. 同名核线 D. 等比线

55. 数字摄影测量中,以(A )代替人工观测,达到自动确定同名像点的目的。 A. 影像相关 B. 影像镶嵌 C. 影像压缩 D. 影像配准 56.摄影测量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是数字影像(A)。

A.相关 B.融合 C.配准 D.压缩 57.影像匹配旨在自动寻找立体影像对中的(D)。

A.像主点 B.像底点 C.等角点 D.同名像点 68.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根据平差范围的大小可分为(ABE)。 A.单航带法B.区域网法C.独立模型法D.光束法E.单模型法 59.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根据平差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可分为(ACD) A.航带法B.区域网法C.独立模型法D.光束法E.单模型法 60.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分析包括(BC)等几个方面。

A.接边精度分析B.理论精度分析C.实际精度分析D.区域网精度分析E.单航带精度分析 61.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ADE )。

A. 像控测量 B. 空三加密 C. 像片解译 D. 像片调绘 E.单张像片测图 62.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AD )。

A. 控制测量 B. 空中三角测量加密 C. 像片解译 D. 调绘 63. 航测成图的外业主要工作是 D 和像片调绘

A 地籍测量 B 像片坐标测量 C地物高度测量 D像片控制测量 64. 城区航空摄影时,为减少地物的投影差,应尽量选择C焦距摄影机 A 短 B 中等 C 长 D 可变

注:平坦地区,为提高高程量测精度,宜选短焦距;山区选中等或长焦距 65. GPS辅助航空摄影中,机载GPS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用来测定A的初值 A 外方位角元素 B 内定向参数 C外方位线元素 D 地面控制点坐标

66. 摄影相片解译标志分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下列哪一项属于都间接解译标志B A 形状和大小 B 目标地物与环境. 时间的关系 C 阴影和地物周围环境 D 纹理和目标地物的排列 67. 以下关于像片控制点位置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B )。 A. 像片所选像控点的位置距像片边缘要大于1cm或1.5cm。

B. 像片上像控点要距离各类标志如压平线. 框标标志. 片号等不应小于2mm。 C. 像控点应分布在航向三度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D. 距离方位线要大于3cm或4.5cm。

68. 1:2000 地形图像片调绘时,(AB )。

A. 应采用放大片调绘,调绘像片的比例尺要小于成图比例尺的2倍 。 B. 影像模糊地物. 被阴影遮盖的地物,可以在调绘像片上进行补调 。 C. 建筑物的投影差改正,采用全能法成图时可以不用内业处理 。 D. 调绘像片最好采用连号像片 。 69. 影像的判读标志包括(ABCD )。

A. 形状 B. 大小 C. 色调 D. 图案 E面积 70.下列关于像控点布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控制点距像片的各类标志应大于1mm B. 布设的控制点宜能公用

C. 位于自由图边. 待成图边以及其他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应布设在图廓线外 D. 控制点应选择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小于3cm

71.航摄像片调绘时,对需补调面积较大的地物. 新增的地物以及变化.的地形地貌进行补调时,宜采用(A)。 A.交会法 B.截距法 C.变化.检测法 D.全野外数字测绘法 72.航摄像片调绘时,全野外调绘片的比例尺不宜小于成图比例尺的(C)倍。 A.0.5 B. 1 C.1.5 D.2

73.1:500---1:2000 地形图像片调绘时,( ABC )。

A. 应采用放大片调绘,调绘像片的比例尺要小于成图比例尺的 1.5 倍 B. 影像模糊地物. 被阴影遮盖的地物,可以在调绘像片上进行补调 C. 建筑物的投影差改正,采用全能法成图时一般由内业处理 D. 调绘像片最好采用连号像片

74.机载LIDAR系统主要由( ABCD )组成。

A.激光扫描测距系统B.POS系统C.成像装置D.控制记录装置 75.机载LIDAR系统为( ABCD )

A.主动式测量系统,可以全天候进行航空遥感作业 B.无需地面控制点的物点三维空间坐标直接测量系统 C. 将数据获取. 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相统一的系统 D.惟一可以直接获取森林地区DSM和DEM的三维信息 76.车载移动测图系统主要由( ABCD )模块组成。 A.系统控制B.定位测姿C.影像获取D.数据处理 77.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主要包括( BD )。

A.人工地面标志的布设B.航摄像片调绘C.航摄影像判读D.像控点联测 78.全野外像片调绘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地理名称B.地上管线设施C.地类及地类界D.地形与地貌信息 79.航测外业调绘时,需要根据( )对影像进行综合取舍。 A.成图比例尺 B.地形要素的分布密度

C.用户对地形图的要求 D.地形要素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80.航测外业调绘主要为内业测绘DLG提供( CD )信息。 A.地物的位置B.地貌的形状C. 地物的属性D.影像的变化信息 81 在航测外业调绘片整饰时,( BD )。

A.地物的中心位置可移位表示 B.地物的中心点. 线要按图式绘制 C.地物符号可示意性配置 D.新增的地物要精确补绘在调绘片上 82.像控点选点时,要特别注意( ABC )。 A.控制点距离影像的各种标志不得小于1mm B.尽量布设在所有影像重叠区域的中线附近

C.在最清晰的一张影像上刺点,剌点误差及刺孔的直径均不得大于0.1mm D.位于自由图边. 待成图边或已成图边的控制点,一律布在图廓线内 83.航测外业布设像控点时,( ACD )。

A.平面控制点一般选在线状地物的交叉点或地物的拐角上

B. 高程控制点可选在尖山顶或陡坡上 C.在地物稀少地区,应铺设人工标志

D.平面控制点可选在尖山顶或影像小于0.3mm的点状地物中心 84.全野外布设像控点方案,仅在( ABD )情况下使用。 A.成图比例尺远大于摄影比例尺的 B.条件所限,无法进行摄影测量加密的 C.摄影测量加密完全可以满足成图精度的

D. 像主点落水等,不能保证相对定向和模型连接精度的 85. 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必须使用地面控制点的是(AC)。

A.单模型绝对定向B.核线影像生成C.单像空间后方交会D.摄影测量加密 86.摄影测量加密时,必须已知( BCD )。

A.影像的外方位元素B.像控点的大地测量坐标C.数字/数字化影像D.影像的内方位元素 87.摄影测量加密按数学模型可区分为( BC ) A.单模型法 B.航带法C.光线束法D.区域网法 88.当前采用的摄影测量加密方法有(ABD ) 。

A.光朿法区域网平差 B.GPS辅助光朿法区域网平差 C.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 D.PO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89,航测外业像控成果中,平面坐标和高程计算应取至(B)。 A.0.001M B. 0.01M C. 0.1M D.1M 87. 像片判读的特征有形状. 大小. 色调(ABCE)等。 A.阴影 B.纹形图案 C.位置布局 D.淸晰度E.活动 88. 像片测绘可采用的方法有(AC)。

A.全野外 B.直判法 C.室内外综合判读 D.对比法 E.综合判认法 90. 航外像片控制测量的布点方案分为(ACD)等几种。 A.全野外布点方案 B.室内判读布点方案

C.非全野外布点方案 D特殊情况布点方案E.先室内后室外 91. 非全野外布点方案按航线数分为(BC)。

A.平高全野外 B.单航线 C.区域网 D.高程全野外 E.平面全野外 92. 航外像片控制点刺点时应注意(ABCE)。

A.选在最清晰的一张 B.针孔直径不得大于0.1mm C.刺点误差应小于像片上0.1mm D.叠的像片上都应刺上该控制点 E.同一控制点在像片上只能有一个刺孔

93. 平面控制点的刺目标应选在(ABDE)的目标上 A.影像淸晰,能准确刺点B.线状地物的交点

C.弧形地物的交点D.影像小于0.3mm点状地物中心E.地物的拐角 94. 高程控制点的刺点目标应选在(ACE)的目标下。

A.地势平缓 B.尖山顶 C.地角 D.狭沟 E.线状地物的交会处

95.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指的是用摄影测量解析法确定区域内所有影像的(B)及待定点的地面坐标。 A.内方位元素 B.外方位元素 C.高程 D.平面坐标 96.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实际精度需要(D)的坐标来估算。 A.平面点 B.高程点 C.水准点 D.地面控制点

97. 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中,使用立体转点仪转点. 选刺点时,刺孔的大不和误差均不应大于(C)。 A.0.030mm B.0.050mm C.0.06mm D.0.08mm

98.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通常采用的平差模型可分为(ABD)。 A. 航带法 B. 光束法

C. 后方交会法 D. 独立模型法 E.区域网法

99.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指的是用摄影测量解析法解决区域内哪个问题? C A 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及影像拼接 B 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及像对定向

190. 数字线划图DLG是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包括()等信息。 A.高程信息B.空间信息C.坐标信息D.属性倌息E.图形信息 191. 数字线划图DLG的检查中,精度检作包括(ABC)。 A.位置精度B.属性精度C.时间精度D.平面精度E.高程精度

192. 航测立体测图在等倾斜地段,相邻两计曲线问隔距离在图上小于(C)时,可只测绘计曲线,首曲线可以插绘。 A.3mm B.4mm C.5mm D.8mm

193.立体测图数字化成图应上交的成果资料包括( ADE )。

A﹑控制像片 B﹑控制点成果 C﹑控制点分布略图 D﹑图历簿 E﹑调绘像片及像片图 194.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硬件包括计算机和(AC)

A.立体观测及操作控制设备B.辅助功能软件C.输入输出设备D小型机E.工作站 195. 影像匹配的方法有(ABC)影像匹配

A.基于核线的一维B.基于面积的C.基于特征的D. 基于核线的二维E. 基于核线的三维 196.近景摄影测量是通过摄影手段确定(地形以外)目标的(AB )。 A. 外形 B. 运动状态 C. 内部物理信息 D. 成分 197.(AC )属于近景摄影机的检校内容。

A. 内方位元素测定 B. 镜头分解力测定 C. 光学畸变系数测定 D. 快门速度的测定 198.近景摄影测量中的控制可以采用(AC )。

A. 控制点 B. 数字高程模型 C. 相对控制 D. 数字表面模型 199.近景摄影测量控制的目的是将近景摄影测量网纳入到给定的( B )。

A. 像方空间坐标系 B. 物方空间坐标系 C. 地心坐标系 D. 大地坐标系 200.在近景摄影中常布置人工标志用作控制点或待测未知点,目的在于(A )。 A. 提高测量精度 B. 提高测量速度 C. 降低测量费用 D. 保护被测目标 201.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通过( B )完成摄影测量作业。

A. 模拟影像 B. 数字影像 C. 数字和模拟影像 D. 模拟影像和数字化摄影机 202.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能够生产(ABCD )。

A. 数字高程模型 B. 数字正射影像 C. 数字线划图 D. 数字栅格图 203.( ABCD )能够引起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变化。

A. 太阳位置 B. 传感器位置 C. 地形 D. 地物本身的变异 204. 若需测绘1:5000的地形图,则航摄比例尺为( B ) A. 1:7000~1:14 000B. 1:10 000~1:20 000 C. 1:20 000~1:40 000D. 1:25 000~1:60 000

205. 高程注记点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大约控制在图上每100cm内( D )个。 A. 10~30 B.20~40 C. 5~ 10 D. 5~20 206. ( ABC )是常用的数字高程模型产品数据格式。 A. USGS DEM B. ARCGIS GRID

C. ARCGIS GRIDASCII D. GEOTIFF E.TIFF 207. ( ACD )是常用的数字正射影像产品数据格式。

A. ERDAS IMG B. BMP C. TIFF 与 TFW D. GEOTIFF E.DWG 208. 以下不属于摄影测量软件的是(D )。

A. VirtuoZo B. JX4 C. Leica DPW D. ENVI 209.( BCD )属于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A. ArcGIS B. JX-4C C. VirtuoZo D. Leica/Helava DPW770

210.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立体测图中,平地和丘陵地的立体影像对相对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A)。 A.5μm B.8μm C.10μm D.21μm

211.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立测图中,山地和高山地的立体影像对相对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 B )。 A.5μm B.8μm C.10μm D.21μm

212.航空摄影测量加密中,基本定向点坐标残差不应大于( B )倍加密点坐标中误差。 A.0.5 B.0.75 C.1 D.1.25

213.航空摄影测量加密中,多余控制点坐标残差不应大于(D)倍加密点坐标中误差。

2

A.0.5 B.0.75 C.1 D.1.25

214.航空摄影测量加密中,不同比例尺加密分区接边时,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两种比例尺加密点坐标中误差之和的(D)倍。 A.0.5 B.0.75 C.1 D.1.25

215.采用光束法进行摄影测量加密时,应在( D )布设平高地面控制点。 A.航线两端B.区域两端C.区域四角D.区域四周

216.采用辅助光朿法进行摄影测量加密时,宜在(C)各布设一个平高地面控制点。 A.航线两端日.区域两端C.区域四角D.区域四周

217.在(C)航测成图时,可采用无地面控制的GPS辅助光朿法摄影测量加密。 A.城市大比例尺B.乡村大比例尺C.山区和高山区D.平地和丘陵地

218.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构架航线的作用在于取代(A)的两排高程地面控制点。 A.区域两端B.区域中央C.区域四角B.区域四周 219.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自然界立体观测的()个条件。

A. 2 B. 3 C. 4 D. 5 解析:本题答案 C 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自然界立体观察的四个条件: ①由两个不同摄站摄取同一景物的一个立体像对;

②一只眼睛只能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这一条件称为分像条件; ③两像片同名点的连线与眼基线近似平行; ④像片间的距离与双眼间的交向角相适应。

220.利用 POS 系统可以在()过程中直接测定每张像片的 6 个外方位元素。 A. 航空摄影 B. 外业控制测量 C.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D. 立体测图

解析:本题答案 A 定位定姿系统pos集差分 GPS DGPS)技术和惯性测量装置(IMU)技术于一体,可以获取移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和三轴姿态信息。pos 主要包括 GPS 信号接收机和惯性测量装置两个部分,也称 GPS/IMU 集成系统。利用 pos 系统可以在航空摄影过程中直接测定每张像片的 6 个外方位元素。

补充知识: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指标主要指定向误差和控制点残差。

框标坐标残差绝对值一般不大于 0. 010 mm,最大不超过 0.015 mm。扫描数字化航摄影像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为 0. 01 mm(1/2 像素),数码航摄仪获取的影像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为 1/3 像素。

221.制作数字线化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时,空三加密成果应逐项整理并上交的成果有()。 A﹑像片控制点坐标 B ﹑像片内﹑外方位元素 C﹑连接点分布略图 D﹑相机文件 E﹑测图定向点像片坐标和大地坐标

解析:本题答案 ACDE 详见: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2.2.1规定。 222.数字航空影像是一个二维数字矩阵,与像点坐标有关的参数有( ABC )。

A﹑行列号 B﹑水平分辨率 C﹑垂直分辨率 D﹑像素灰度值 E﹑像元大小 223.航测内业测图生产流程主要包括()。

A﹑内定向 B ﹑几何纠正 C﹑立体测图 D﹑绝对定向 E﹑外业调绘 解析:本题答案 ACDE 航测内业测图生产流程主要包括:资料准备. 像对定向. 立体测图. 外业调绘和补测. 图形编辑与接边. 质量检查. 数据整理与提交。 224.一般来讲,进行摄影机的检校,检校的内容主要包括()。

A﹑像主点位置与主距测定 B﹑摄影物镜光学畸变差或畸变系数大小的测定 C﹑校正摄影机得内定向元素 D﹑镜头分辨率及快门速度的校正 E﹑底片压平装置的测定

解析:本题答案 ABCE 详见 P46》(《摄影测量原理与应用王树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25.数字线划图(DLG)是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包括(CE)等信息。 A﹑高程信息 B ﹑影像信息 C﹑属性信息 D﹑坐标信息 E﹑空间信息 226.常用航空遥感平台高度一般分为低高. 中空及高空。其中低空是指高度为( B )。 A. 0.5~2km B. 0.6~3km C. 0.5~3km D. 0.6~2km 227.航摄影像上高出摄影基准面物点的摄影比例尺(B)基准面上的物点的摄影比例尺。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228.根据《IMU/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采用 GPS 精密单点定位,IMU 和 GPS 数据联合解算的平面位置偏差不应大于( A )m。

A. 0.15 B. 0.5 C. 0.25 D. 0.3

229.立体测图时每个像对四个基本定向点离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 最大不超过( B )cm。 A. 1.0 B. 1.5 C. 3.0 D. 2.5 230.像元大小决定了数字航摄仪获取影像的( B ),像元小则分辨率高。

A. 光谱分辨率 B. 几何分辨率 C. 时间分辨率 D. 辐射分辨率

231.由于像片倾斜而引起的某一地面点在该像片上的构像相对于同摄站. 同主距的水平像片上的构像所产生的位移,称之为倾斜误差。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等比线上的像点倾斜误差最大 B. 当像点位移主纵线上,像点无倾斜误差

C. 等比线(含像主点 O 部分),其倾斜误差为负值;等比线(含像底点 N 部分),其倾斜误差为正值 D. 倾斜误差分布在以等角点 C 为顶点的辐射线上,与辐射距成反比。 232.数字影像是一个二维灰度矩阵,其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

A. 矩阵的每一行对应一个扫描行 B. 矩阵的每一列对应一个扫描行 C. 矩阵的每一行对应一个扫描列 D. 矩阵的每一列对应一个扫描列

233.机载 POS 系统的数据后处理软件通过处理 POS 系统在飞行中获得的( ABC )计算得到最优的组合导航解。 A. IMU 原始数据 B. GPS 原始数据 C. GPS 基准站数据 D. 曝光瞬间的外方位元素 E. 曝光瞬间的航高

234. 空中三角测量基本作业过程中,若采用框幅式数字航摄仪获取的影像需要使用( ACE )等航摄仪鉴定资料。 A. 焦距 B. 像主点位置 C. 像素大小 D. 框标坐标或距离 E. 像素值参考值

235.根据《IMU/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当采用直接定向法航测成图. 且没有姿态改正记录装置时,GPS 偏心分量一般不应大于( )cm。

A. 5 B. 10 C. 15 D. 20 解析:答案 D

236.根据《IMU/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规定检定场设置 2 条连续对向飞行航线,每条航线不宜少于( )像对。 A. 6 B. 9 C. 10 D. 12 解析:答案 C

237.像片纠正时,一般可消除倾角对像点位移的影响,但地形起伏产生的误差不能全部消除,一般纠正误差限制在( )mm 以内,对高差大的地区可采用分带或微分纠正。

A﹑0.1 B. 0.2 C. 0.3 D. 0.4 解析:答案 D

238.共线条件方程中的像点坐标指的是( )坐标。

A﹑像素 B. 像平面 C. 扫描仪 D. 量测仪 解析:答案 B

239.ADS80 影像传感器是( )CCD 推扫式成像传感器。

A﹑单线阵 B. 双线阵 C. 三线阵 D. 面阵 解析:答案 C

240.在( )航测成图时,可采用无地面控制的 GPS 辅助光束法摄影测量加密。 A﹑城市大比例尺 B. 乡村大比例尺 C. 山区和高山区 D. 平地和丘陵地 解析:答案 C

241.空中三角测量内定向中,像点量测坐标需要考虑( )等系统误差的影响。 A. 像主点位置 B. 航摄仪物镜畸变 C. 大气折光 D. 地球曲率 E. 摄影机焦距 解析:答案 ABCD

242.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采用空中三角测量时,内定向应采用( D )进行框标坐标计算。 A. 格网变换 B. 辐射变换 C. 多项式3次变换 D. 仿射变化

243.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采用空中三角测量中,自动相对定向时,每个相对连接点数目一般不少于( D )个。 A. 10 B. 20 C. 25 D. 30 244.无人机航摄对飞行平台的性能指标要求中,实用升限高于海拔( D )m。

A. 1000 B. 2000 C. 2500 D. 3000 245 按《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规定,航片编号自左至右的正确顺序为( A )。 A. 摄区代码-分区号-航线号-航片流水号 B. 摄区代码-航线号-分区号-航片流水号 C. 分区号-摄区代码-航线号-航片流水号 D. 分区号-航线号-摄区代码-航片流水号

246.1:1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中,内业加密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在丘陵地区域内不应大于( A )米。 A. 0.35 B. 0.5 C. 0.7 D. 1.0

247.某航空摄影测量作业中,成图比例尺为 1:1000,采用航摄比例尺为 1:5000。当采用综合法成图的全野外控制点布点时,在每隔号像片测绘区域内需要布设( A )个平高点。

A. 5 B. 6 C. 8 D. 9 248.1:1000数字栅格地图图面分辨率不低于( C )点/毫米。

A. 10 B. 11 C. 12 D. 15

249.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外业测量中,对于补飞航线应在( B )度重叠处布设平高控制点。 A. 2 B. 3 C. 5 D. 6

250.1:5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外业测量像片调绘时,调绘在像片上有影像的地形要素,按影像准确绘出,最大移位差不应大于像片上( B )mm。

A. 0.3 B. 0.5 C. 0.4 D. 1.0 251空中三角测量的技术设计中,应包含的技术设计要求有(ABCE)。 A﹑采用的系统 B﹑选点规则和数量 C﹑平差方法 D﹑镶嵌误差 E﹑精度指标

252.野外像片控制点的施测,对于高程控制点应选择在(ACD)的目标上。 A﹑地势平缓的线状地物的交会处 B﹑尖山顶 C﹑地角 D﹑圆山顶及鞍部处 E﹑狭沟

253.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中,在(ABD)情况下需要进行影像的重采样。

A﹑影像旋转 B﹑核线重排 C﹑DEM 生成 D﹑DOM 生成 E﹑数字微分纠正

第三部分、遥感及其发展考点解析

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图像获取技术和遥感信息处理技术两大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 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可分为航天遥感(或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其中航空遥感平台又可细分为低空(600~3000米)、中空(3000~10000米)、高空(10000米以上) 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两种。 1、遥感基础 1)、电磁波谱

太阳不断向外发射出大量的电磁波辐射,是电磁波的主要辐射源,也是被动遥感的主要能源。 1)紫外:波长为10 NM~0.4ΜM,

紫外摄影能监测气体污染和海面油膜污染,该谱段受大气散射的影响十分严重,应用范围狭窄,在实际应用中很少采用。 2)可见光:波长为0. 4~0.76ΜM

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唯一能看见的波谱区,是进行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的主要波谱区。 3)红外:波长为0.76~1000ΜM,按波长可细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近红外也称摄影红外,对探测植被和水体有特殊效果。

中、远红外可以探测物体的热辐射,所以也叫热红外。热红外辐射不能用摄影方式探测,须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获取信息。 除用于军事侦察外,还可以用于调查浅层地下水、城市热岛、水污染、森林火灾和区分岩石类型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而波长大于15ΜM的超远红外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层吸收。 4)微波:波长为0.1~100 CM

微波能穿透云雾成像,具有全天候工作特点。在测绘制图、自然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应用效果较好。 2)大气窗口

在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散射、吸收和反射,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这些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常用的大气窗口包括:可见光和部分紫外、近红外(0.3~1.3ΜM);近、中红外(1.5~1.8ΜM,2.0~3.5ΜM);中红外(3.5~5.5ΜM);远红外(8~14ΜM);微波(1.0 MM~1 M)等。 2、地物波谱特性

地物波谱特性是指地面物体具有的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一定波长范围电磁波的特性。 应用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进行探测,是以各种物体对电磁波辐射的反射、吸收和发射为基础的。 目前对地物波谱的测定主要分3部分:反射波谱、发射波谱和微波波谱。 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尤其后两个波段。

地物波谱特性的变化与太阳和测试仪器的位置、地理位置、时间环境(季节、气候、温度等)和地物本身有关。 3、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图像特征可归纳为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时间特征,这三方面的表现特征即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通常用地面分辨率和影像分辨率来表示。

一般说来,空间分辨率越高,其识别物体的能力越强。但实际上每一目标在图像的可分辨程度,不完全决定于空间分辨率的具体值。而是和它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与周围物体亮度、结构的相对差异有关。

经验证明,遥感器系统空间分辨率的选择.一般应选择小于被探测目标最小直径的1/2。 2)、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所能记录的电磁波谱中,某一特定波长范围值,波长范围值越宽,光谱分辨率越低。 3)、时间分辨率: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称为遥感影像的时间分辨率。 4、遥感图像的解译

1)、遥感图像解译的任务

通过遥感图像获取三方面的信息: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特点,目标地物的属性特点,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 遥感信息的提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目视解译,一是计算机的数字图像处理。

图像解译的首要一步是图像识别,其实只是个分类过程,即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相特征, 任何目的的解译都要通过基本解译要素和具体解译标志来完成。 2)、遥感影像分析

遥感影像在测绘中主要被用来测绘地形图、制作正射影像或各种专题图。 遥感影像地面分辨率越高,其识别物体的能力越强。 影像获取时相应尽量避开冬季。

第2节 遥感调查工作底图和专题遥感数据成果制作 一:技术规格和要求

1 数据内容:遥感调查工作底图由正射影像图和图廓整饰信息、行政界线、地名以及其他专题信息组成。 2数据格式

遥感正射影像数据一般采用非压缩的TIFF格式存储,元数据文件可采用MDB格式或文本格式存储, 专题遥感数据一般包括矢量数据格式和栅格数据格式。

3分辨率:根据项目要求确定影像时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 二:基本作业流程及主要作业方法

1 遥感影像数据源选择:制订遥感影像源方案,确定采用的影像类型、影像分辨率,收集获取遥感影像资料。

2 像控点采集:制订像控点采集方案。像控点获取方式主要包括外业GPS实测或在已有的地形图、正射影像图上进行采集。 3 DOM生产

1.航空遥感影像

以航空摄影资料、像控点成果、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及辅助软件,通过空三——正射纠正——影像镶嵌裁切——图像处理等工作,制作航空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 2.航天遥感影像

以遥感影像、像控点成果、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遥感影像处理平台,进行正射纠正——影像融合——影像镶嵌——影像裁切——图像处理等,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 4 调查工作底图制作

1.影像增强:主要方法有彩色增强、反差增强、滤波增强和比值增强等。 2.影像图整饰

3.调查底图喷绘 5 调查与采样

以遥感调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对项目区内的要素属性进行实地调查,采集影像分类训练样本与检验样本。 6 影像解译

1.目视解译——方法有对比法、邻比法、直判法、逻辑推理法 2.计算机解译

计算机自动分类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7 专题成果制作 三:质量控制

专题遥感数据成果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属性精度检查和质量精度检查,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野外检测:用于检查专题遥感数据成果的绝对精度; (2)与遥感调查底图叠加后目视检查其几何精度;

(3)利用分辨率高于工作底图的遥感影像抽样检查其属性精度; (4)目视接边检查,保证分幅分块数据的几何接边与属性接边; (5)通过GIS软件检查矢量数据拓扑关系的正确性。 四:成果整理

遥感调查工作底图和专题遥感数据成果生产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正射影像图数据、遥感调查工作底图数据、专题遥感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其他成果及各种专业资料等。 补充规范

GBT 15968-200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平面精度:地物点相对于附近控制点、经纬网或公里格网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满足以下要求:平地、丘睦地,不大于士0.5 mm,山地、高山地不大于士0.75 mm;

根据《IMU/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当采用直接定向法航测成图、且没有姿态改正记录装置时,GPS 偏心分量一般不应大于(20 )cm

根据《IMU/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规定检定场设置 2 条连续对向飞行航线,每条航线不宜少于(10)像对。

像片纠正时,一般可消除倾角对像点位移的影响,但地形起伏产生的误差不能全部消除,一般纠正误差限制在( 0.4)mm 以内,对高差大的地区可采用分带或微分纠正。 1、下列不是微波遥感的特点是:C

A. 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B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C. 分辨率较高,特性明显 D.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2、微波遥感图像是属于什么图像。 B

A.温度 B .距离 C .多光谱 D.高光谱 3、在实践中最常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是 D

A.基于时间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B .基于纹理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C .基于空间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D.基于光谱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4、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称为。 D A.辐射功率 B .光学厚度 C .大气屏障 D.大气窗口 5、混淆矩阵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可用于评价。 C

A.几何精度 B .图像质量 C .分类精度 D.空间分辨率

6、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识别的重要依据通常是地物的( B )波谱特性曲线 A. 散射 B. 反射 C. 透射 D. 折射

7、在多光谱遥感成像中,波段 0.40--0.70μm 属于( A )波段。 A. 可见光 B. 近红外 C. 远红外 D. 微波

8、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数叫做(D )。 A. 发射周期 B. 飞行周期 C. 运行周期 D. 重复周期 9、下述遥感卫星中全色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 C )。 A. Landsat-7 ETM+ B. SPOT 5C. Quick BirdD. IKONOS-2 10、可用于 1:1 万地形图地物更新的遥感影像有( D )。 A. CBERS-1B. LandSat-7 ETM+C. MODISD. IKONOS-2

11、最常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是( D )。

A. 基于纹理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B. 基于时间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C. 基于空间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D. 基于光谱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12、利用一次二项式进行遥感图像几何纠正最少需要( C )个控制点。 A. 1 B. 2 C. 3 D. 4

13、遥感图像可用一个二维矩阵表示,矩阵中每个元素值表示( B )。 A. 高程 B. 灰度 C. 距离 D. 坐标

14、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修改为均匀分布的输出图像直方图称为(B )。 A. 直方图规定化 B. 直方图均衡 C. 直方图正态化 D. 直方图拉伸 15、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是(C )。

A. 光谱分辨率 B. 空间分辨率 C. 辐射分辨率 D. 时间分辨率 16、资源遥感卫星常采用近圆形轨道的目的是(B )。 A.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 B.保持稳定的太阳照度

C.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图像比例尺一致 D.增大卫星对地面的观测范围

17、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资源遥感卫星是( D )。 A. SPOT-1 B. ERTS-1C. IKONOS-1 D. CBERS-1 18、全色影像的成像波段范围是( C )。

A. 红外 B. 紫外 C. 可见光 D. 整个电磁波谱 19、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主要优点是()

A 可以自动确定多种传感器影像的外方位元素 B 可以充分发挥多种传感器影像自身的特点 C可以提高影像匹配的速度 D 可以可以发现地物的变化规律 20、光学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指标主要包括( ABCD )。

A. 光谱分辨率 B. 时间分辨率 C. 空间分辨率 D. 辐射分辨率 E.温度分辨率 21、产生遥感图像辐射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传感器 B光照条件 C大气的散射和吸收 D 地形影响 E.图像处理方法 22、遥感影像的匀光技术包括(ABD)

A色调调整 B影像镶嵌 C 几何校正 D色彩纠偏 E.辐射校正 23、遥感图像增强的方法主要有(ABCD)

A 多光谱图像四则运算 B频率域滤波 C空间域滤波 D灰度拉伸 E.聚类分析 24、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可以计算( ABCD )。

A. 坡度 B. 坡向 C. 地表面积 D. 挖方和填方 E.方位 25、常用的遥感影像融合算法主要有(ACDE )。

A. IHS 变换 B. 穗帽变换 C. 小波变换 D. 主分量变换 E比值变换 26、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有(ABC)。

A. 最大似然分类法 B.最小距离分类法 C. 马氏距离分类法 D. K-均值法 E. 聚类分析 27、遥感图像的精纠正是为了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它包括(BD )环节。 A. 内插 B.像素坐标的变换 C. 影像融合 D.重采样 E. 灰度拉伸 28、( ABCE )图像格式适用于经过地理编码的多光谱遥感图像的存储。 A. BSQ B. ERDAS imgC. TIFFD. BMP E.BIL 29、下列( ACD)软件属于遥感软件。

A. ENVI B. MapInfo C.PCID. ERDAS E.MAPGIS

30、一般地,对于同一颗遥感卫星,其全色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 D A.近似于 B .等于 C .低于 D.高于

31.在多光谱遥感成像中,波段0.79--0.89 μm 属于( B )波段。

A. 可见光 B. 近红外 C. 远红外 D. 微波

32.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识别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地物的( A. 发射率 B. 反射率 C. 透射率 D. 辐射功率

B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33.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资源遥感卫星是( D )。

A. SPOT-1 B. ERTS-1 C. IKONOS-1 D. CBERS-1

34.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 1991年开始了对地观测系统计划。发射的第一颗对地观测系统卫星是( C )。 A. MODIS B. IKONOS C. TERRA D. RadarSat-1 35.全色影像的成像波段范围是( B )。

A. 红外 B. 可见光 C. 紫外 D. 整个电磁波谱 36.下述遥感卫星中全色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D ) 。

A. Landsat-7 ETM+ B. SPOT 5 C. IKONOS-2 D. Quick Bird 37.下述多光谱遥感卫星中的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

A. Landsat-7 ETM+ B. SPOT 5 C. IKONOS-2 D. MODIS 38.目前多光谱遥感卫星中的辐射分辨率最高的是( )。

A. Landsat-7 ETM+ B. SPOT 5 C. IKONOS-2 D. Quick Bird 39.IKONOS 2遥感传感器是()CCD 推扫式成像。

A. 单线阵 B. 双线阵 C. 三线阵 D. 面阵

40.一般地,对于同一颗遥感卫星,其全色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 A. 低于 B. 等于 C. 高于 D. 近似于 41.微波遥感图像是属于()图像。

A. 距离 B. 多光谱 C.温度 D. 高光谱 42.遥感影像景物的时间特征在图像上以()表现出来。

A. 波谱反射特性曲线 B. 空间几何形态 C. 光谱特征及空间特征的变化 D. 偏振特性 43.资源遥感卫星常采用近圆形轨道,其目的在于()。 A.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 B.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图像比例尺一致 C.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D.增大卫星对地面的观测范围

44.在实践中最常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是()。

A. 基于纹理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B. 基于光谱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C. 基于空间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D. 基于时间特征的统

45.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称为()。 A. 大气窗口 B. 大气屏障 C. 光学厚度 D. 辐射功率 46.混淆矩阵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可用于评价()。

A. 分类精度 B. 图像质量 C. 几何精度 D. 空间分辨率

47.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A )或( A )辐射特征。

A. 反射发射 B. 干涉衍射 C. 反射干涉 D. 反射衍射 48.( ABCD )可以引起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误差。

A. 地球曲率 B. 外方位元素变化 C. 地球自转 D. 地形起伏 49.在资源遥感卫星传感器的设计中,经常采用的电磁波波段有(AB )。 A. 可见光 B. 红外线 C. 微波 D. 紫外线 50.对于光学遥感卫星数字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扫描方式有( ABCD )。

A. 横扫式 B. 面阵式 C. 框幅式 D. 推扫式 51.现代小卫星的主要特点有(ABCD )。

A. 重量轻 B. 体积小 C. 成本低 D. 单一传感器 52.光学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指标主要包括(ABCD )。

A. 光谱分辨率 B. 时间分辨率 C. 空间分辨率 D. 辐射分辨率 53.遥感影像数据产品分类的主要依据有( ABC )。

A. 利用系统参数进行几何校正 B. 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几何校正 C. 辐射校正 D. 数据压缩

54.遥感传感器主要的成像投影方式有( ABCD )。

A. 中心投影 B. 全景投影 C. 斜距投影 D. 平行投影 55.能够满足1:1万地形图地物更新的遥感影像有(AC )。

A. IKONOS-2 B. LandSat-7 ETM+ C. Quick Bird D. CBERS-1 56.引起遥感图像几何变形的因素有(ABCD )。

A. 地球曲率 B. 外方位元素变化 C. 地球自转 D. 地形起伏 57.抑制遥感图像中噪声,可以通过( BD )滤波来实现。 A. 高通 B. 低通 C. 同态 D. 中值 58.遥感图像的直方图能够反映(AB )特征。

A. 图像平均亮度 B. 图像反差 C. 图像分辨率 D. 图像波段 59.造成遥感图像辐射失真的因素有(ABCD )。

A. 太阳高度角 B. 地形 C. 大气 D. 地面辐射 60.能够用于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图像特征有( ABCD )。 A. 灰度 B. 色调 C. 纹理 D. 地物形状 61.遥感图像的景物特征有( ABCD )。

A. 光谱特征 B. 空间特征 C. 时间特征 D. 偏振特性 62.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主分量变换能够应用于( ABCD )。 A. 多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的特征选择 B.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 C. 遥感图像数据压缩 D. 全色遥感图像分类 63.( ABCD )属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A. ERDAS B. PCI C. ER-Mapper D. ENVI 64.( ABD )图像格式适用于经过地理编码的多光谱遥感图像的存储。 A. BSQ B. ERDAS img C. BMP D. TIFF 65.常用的遥感影像融合算法主要有(ABC )。 A. IHS 变换 B. 主分量变换 C. 小波变换 D. 穗帽变换

66.可用于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非光谱信息有(ABCD )。

A. 纹理信息 B. 高程信息 C. 坡度信息 D. 坡向信息 67.( ABC )是常用的数字高程模型产品数据格式。

A. USGS DEM B. ARCGIS GRID C. ARCGIS GRIDASCII D. GEOTIFF 68.( ABC )是常用的数字正射影像产品数据格式。

A. ERDAS IMG B. GEOTIFF C. TIFF 与TFW D. BMP 69.遥感技术是摄影测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遥感的诞生比摄影测量晚B .世纪。 A.半个 B.—个 C.一个半 D.两个 26.全色遥感影像的成像波段范围是B 。 A.紫外 B.可见光 C.红外 D.微波 27.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波段范围是( D )。

A.0,3~1.3μm B.3.5~4.5μm C. 8~14μm D.1毫米1~1M 28.在多光谱遥感影像中,A.波段影像最适合于确定水体的位置和轮廓。 A.近红外B.中红外C.远红外D.紫外

29.下列遥感卫星的全色波段影像中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C .。 A.SPOT—5 B.ikinos C.quickbird .D.landsat ETM+ 30.下列遥感卫星的全色波段影像中时间分辨率最高的是C .。 A.SPOT—5 B.ikinos C.quickbird .D.landsat ETM+ 31.下列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中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C .。 A.SPOT—5 B.ikinos C.MODIS . D.landsat ETM+ 32. ADS80影像传感器是C . CCD推扫式成像传感器。 A.单线阵 B.双线阵 C.三线阵 D.面阵

33.Vexcle UCD影像中彩色影像的空间分辨率A.黑白影像的空间分辨率。

A.等于 B.高于 C.低于 D.近似等于 34.SAR影像属于D.图像。

A.可见光 B.红外光 C.温度 D.距离 35.机载LiDAR系统可直接获取地球表面的C .。 A.DOM B.DEM C.DSM D. DLG

36.最常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是基于B .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A.纹理 B.光谱 C.空间 D .时间

37.遥感图像分类中,监督分类法较非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精度(). A.高 B.低 C.一致 D.不确定

38.遥感应用中,可利用遥感图像的( D )特征进行城市变迁的趋势分析。 A.纹理 B.光谱 C.空间 D.时间

39.为突出遥感影像中的线特征,可对其进行( B )预处理。 A.低通滤波 B.高通滤波 C.影像压缩 D.影像分割 40.为降低遥感影像中的椒盐噪声,可对其进行A.预处理。 A.低通滤波 B.高通滤波 C.影像压缩 D.影像分割 27.引起卫星遥感影像几何变形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地球自转 B.地球曲率C.地形起伏 D.大气折光 28.引起卫星遥感影像辐射误差的主要因索有( ABCD )。

A.传感器的响应特性B.大气散射和吸收C.太阳光照条件D.地形坡度坡向 29.由大气散射和吸收所导致的卫星遥感影像辐射误差可采用( AC )校正。 A.大气传输模型B.阴影C.光谱测量数据D.比值处理法 30.光学卫星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包括( ABCD )分辨率。 A.空间 B.时间 C.光谱 D.辐射

31.遥感传感器的主要成像投影方式有( ABCD )投影。 A.中心 B.斜距 C.平行 D.全景

33.用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常用特征有( ABCD )。 A.灰度 B.纹理 C.色调 D.形状

35.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法又叫“先学习后分类法”,常用的方法有( AC )。 A.最大似然法 B. 聚类分析法C.判别分析法D.ISOMIX法

36.遥感图像的非监督分类法又叫“边学习边分类法”,常用的方法有( BD )。 A.最大似然法 B. 聚类分析法C.判别分析法D.ISOMIX法

38.我国目前常用于1:10000地形图地物更新的遥感卫星全色波段影像是( BC )。 A.SPOT-5 B.IKONOS C.QUICKBIRD D.LANDSAT ETM+

5.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像片影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认影像所表示的地面物体的属性、特征,为测制地形图或为其他专业部门提供必要的地形要素,这一过程称为()。

a. 像片解译 b. 监督分类 c. 非监督分类 d. 遥感图像锐化 6.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有()。

a. 代数变换 b. 反差增强 c. 滤波 d. 彩色变换 答案:abcd

7.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可分为3个层次,即() a. 像元级 b. 特征级 c. 符号级 d. 光谱级 答案:abc

8.摄影测量也可按摄影站的位置或传感器平台分为() a.航天(卫星)摄影测量 b.航空摄影测量 c.地面摄影测量 d.数字摄影测量 答案:a b c

9. 目前对地物波谱的测定主要包括3部分(). a. 反射波谱 b. 发射波谱 c. 微波波谱 d. 吸收波谱 答案:abc

10.下列属于新型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是() a. ikonosⅱ b. quickbird c. modis d. spot-5 答案:abd

11、遥感图像处理可分A.类。 A.两 B.三 C.四 D.五 12、遥感图像几何纠正般分为A.大类。 A.两 B.三 C.四 D.五

13、遥感图像几何处理包括粗加工处理和C .处理两个层次。 A.融合 B.重采样 C.精纠正 D.影像相关 14、数字图像镶嵌时,要求图像之间要有一定的B .。 A.地物点 B.叠度 C.同名点 D.控制点

15、计算机图像分类方法常用的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A.种 A.两 B.三 C.四 D.五

16、像片外业调绘时要进行综合取舍,成图比例尺大时,综合时应A. A.多取少舍少综合 B.少取多舍 C.不变 D.少取多综合

17、依据教材,像片外业调绘的基本作业过程包括准备、判读D.等项 A.7 B.8 C.9 D.10

18、平高区域网布点方案要求每条航线两端C .布设高程点。 A.可以 B.一股 C.必须 D.不能

19、航外像片控制点一般应设在航向及旁向D.片重叠范围内。 A.3 B.4 C.5 D.6

20、航外像片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不于C .cm。 A.0.5~1 B.1~1.5 C.1.5~2 D.2~2.5 21、航外像片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B .附近。 A.垂线 B.中线 C.边线 D.方位线

22、数字高程模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规则矩形格网DEMA.种 A.两 B.三 C.四 D.五

23、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几何精度检查和D.检查 A.整饰质量 B元数据 C.附件质量 D.影像质量

24、数字线划图是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 B )数据 A.数字高程 B.矢量 C.栅格 D.影像

25、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可用D.的方法予以改正。 A.几何纠正 B.重采样 C.融合D.像片纠正 26、像平面坐标系用以描述B .在像平面工的位置。 A.地物点 B.像点 C.坐标原点 D.像底点

31、对于彩色影像,每个像素用红、绿D.3个基本颜色的亮度来表示。 A.黄 B.品 C.靑 D.蓝

35、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具,遥感技术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B . A.卫星遥感 B.地面遥感 C.近景摄影测量 D.微波遥感 36、测制1:2000地形图时,加密成果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取至C .。 A.0.001M B. 0.01M C. 0.1M D.1M

37、图像平滑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于扰噪声,使图像中 B .成分消退。 A.低频 B.高频 C.中频 D.细节

38、图像锐化是增强图像中B .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 A.低频 B.高频 C.中频 D.细节

39、遥感图像的精纠正是指消除图像中的B .。 A.干扰噪声 B.几何变形 C.低频 D高频 40、多源图像间C .的确定,是图像配准的关键。 A.地物点 B.像主点 C.同名点 D.控制点

55、卫星遥感中的常用波谱有(BCDE)。 A.回波B.紫外C.可见光D.红外E.微波 56,遥感图像特征可归纳为(ABC)

A.几何特征B物理特征C.时间特征D.颜色特征E.波谱特征 57、遥感图像特征的表现可归纳为(ACD)

A.空间分辨率B.颜色分辨率C.时间分辨率D.光谱分辨率E.形态分辨率 60、遥感图像处理可分(CD)。

A.融合B.几何纠正C.光学处理D.遥感数字图像处理E.重采样 61、遥感图像几何处理包括(CD)等几个层次。

A.图像增强B.图像平滑C.粗加工处理D.精纠正处理E.图像锐化 62、像片目视判读的般方法有(BDE)。

A.全野外B.直判法C.室内判读D.对比法E.综合判认法 63、调绘像片应接边,包括(ABCD)

A. 图幅内接边 B. 幅与幅接边C.同期作业接边 D. 不同期作业接边 E等高线应接边

64、实际作业中,同期成图的一个测区内要分别统一编号,采用字母后附加数字的方法,编号应()。 A.从左到右B.从右到左C.任意编号D从上到下E.从上到下

79、遥感图像可获取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BCD)等方面的信息。 A.纹理特点B.空间分布特点C.变化动态特点D.属性特点E.色彩等特点 80、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重要方法有直判法、(ABCD)。

A.对比法B.邻比法C.动态对比法D.逻辑推理法E.计算机自动分类法 81、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软件主要由(ABDE)等组成。

A.数字影像处理软件B.辅助功能软件C.输入输出设备D解析摄影测量软件E.模式识别软件 8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可分为(ACDE)。

A.图像转换B.光学处理C.数字图像校正D数宇图像增强E.多源信息触合 83、遥感图像的辐射处理的可分为(BDE)。

A.图像转换B.图像锐化C.图像校正D图像增强E.图像平滑 84、目前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有(BCDE) 85、遥感图像的精纠正包括(AB)等环节。

A.像素坐标的转换B.重采样C.反差增强D代数变换E.图像锐化 86、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可以分为(ACD)等层次。 A.像元级 B.重采样C.特征级 D.符号级E.图像锐化

34.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识别的重要依据通常是地物的(B )波谱特性曲线 A. 散射 B. 反射 C. 透射 D. 折射

35.在多光谱遥感成像中,波段 0.40--0.70μm 属于( A )波段。 A. 可见光 B. 近红外 C. 远红外 D. 微波 36.微波遥感图像是属于( A )图像。 A. 距离 B. 多光谱 C. 温度 D. 高光谱

37.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数叫做(D )。 A. 发射周期 B. 飞行周期 C. 运行周期 D. 重复周期

38.下述遥感卫星中全色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C )。 A. Landsat-7 ETM+ B. SPOT 5 C. Quick Bird D. IKONOS-2

39.利用一次二项式进行遥感图像几何纠正最少需要( C )个控制点。 A. 1 B. 2 C. 3 D. 4

40.遥感图像可用一个二维矩阵表示,矩阵中每个元素值表示( B )。 A. 高程 B. 灰度 C. 距离 D. 坐标

41.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修改为均匀分布的输出图像直方图称为(B )。 A. 直方图规定化 B. 直方图均衡 C. 直方图正态化 D. 直方图拉伸

A.图像平滑B.反差增强C.影色变换D滤波E.代数变换

42.为增强图像边缘信息,可选用的滤波方法是( A )。 A. 高通滤波 B. 低通滤波 C. 带通滤波 D. 方向滤波 43.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是(C )。 A. 光谱分辨率 B. 空间分辨率 C. 辐射分辨率 D. 时间分辨率 44.混淆矩阵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可用于评价( A )。 A. 分类精度 B. 图像质量 C. 空间分辨率 D.几何精度 45.可用于 1:1 万地形图地物更新的遥感影像有( D )。 A. CBERS-1 B. LandSat-7 ETM+ C. MODIS D. IKONOS-2 46.最常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是( D )。

A. 基于纹理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B. 基于时间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C. 基于空间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D. 基于光谱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48.资源遥感卫星常采用近圆形轨道的目的是(B )。

A.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B.保持稳定的太阳照度 C.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图像比例尺一致 D.增大卫星对地面的观测范围 49.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资源遥感卫星是( D )。 A. SPOT-1 B. ERTS-1 C. IKONOS-1 D. CBERS-1 50.全色影像的成像波段范围是( C )。 A. 红外 B. 紫外 C. 可见光 D. 整个电磁波谱

24.光学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指标主要包括( ABCD )。 A. 光谱分辨率 B. 时间分辨率 C. 空间分辨率 D. 辐射分辨率 25.产生遥感图像辐射误差的中央因素包括(ABCD) A 传感器 B 光照条件 C 大气的散射和吸收 D 地形影响 26、遥感影像的匀光技术包括(ABD)

A 色调调整 B 影像镶嵌 C 几何校正 D 色彩纠偏 27 遥感图像增强的方法主要有(ABCD) A 多光谱图像四则运算 B 频率域滤波 C 空间域滤波, D 灰度拉伸

28.引起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误差的因素有(ABCD)。 A. 地球曲率 B. 地形起伏 C. 地球自转 D. 外方位元素变化 30.常用的遥感影像融合算法主要有(ACD )。 A. IHS 变换 B. 穗帽变换 C. 小波变换 D. 主分量变换 31.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有(ABC)。

A. 最大似然分类法 B.最小距离分类法 C. 马氏距离分类法 D. K-均值法 32.遥感图像的精纠正是为了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它包括(BD )环节。 A. 内插 B. 像素坐标的变换 C. 影像融合 D. 重采样

33.( ABC )图像格式适用于经过地理编码的多光谱遥感图像的存储。 A. BSQ B. ERDAS img C. TIFF D. BMP 34.下列( ACD)软件属于遥感软件。 A. ENVI B. MapInfo C.PCI D. ERDAS 37.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可以生成(ABD )。

A. 等高线图 B. 地貌渲晕图 C. 土地利用图 D. 坡度图

54.用来探测高温目标,如森林火灾、火山的大气窗口属于( C )波段。

A、近紫外 B、近红外 C、中、远红外 D、超远红外 55.遥感数字图像数据常以不同数据格式存储于磁带或光盘中,其记录格式不包含( D )。 A、BSQ B、HDF C、BIP D、BMP

56.现行《遥感图像平面制作规范》规定,用于制作遥感图像平面图的相邻各帧图像之间应有不小于图像宽度( A )的重叠。 A、4% B、5% C、10% D、15%

57.( B )是遥感中最常见的图像,广泛应用于农、林、植被资源和植物病虫调查,以及地质、地理水文、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

A、雷达图像 B、假彩色合成图像 C、多光谱图像 D、热红外图像

58.雷达图像是多中心斜距投影的侧视图像,当雷达波束俯角与高出地面目标的坡度角之和大于( D )时,图像将产生底顶位移。

A、45° B、60° C、75° D、90° 59.数码摄影仪获取的影像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为( C )个像素。 A、1/4 B、1/2 C、1/3 D、2 60.空中三角测量成果质量不需要检查( D )。

A、原始资料是否正确 B、各项参数设置 C、平差精度 D、空间坐标系 61.数字正射影像图应与相邻影像图接边,接边误差不应大于( C )个像元。 A、1/2 B、1 C、2 D、1/3 62.下列关于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步骤,说法错误的是( B )。

A、从已知到未知 B、先平原后山区 C、先地表后深部 D、先图形后线形

61.制作遥感影像平面图过程中,采用纠正仪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条幅纠正,在各条幅内应选取( B )个以上的纠正控制点。 A﹑2 B﹑4 C﹑5 D﹑6

62.遥感影像平面图的制作,当没有数字影像时,可以通过图像数字化获取数字影像,图像数字化时扫描点尺寸的选择应根据像片的分辨率确定,一般选用(C )um。

A﹑10~15 B﹑15~20 C﹑25~50 D﹑60~80 63.遥感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测到的地面范围称传感器的(A )。 A﹑空间分辨率B﹑光谱分辨率C.﹑辐射分辨率D﹑时间分辨率 64.遥感调查工作底图的整饰不包含的工作内容是(D )。 A﹑图廓整饰B﹑行政区划C﹑地名D﹑注记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 TM6所采用的10.4~12.6μm属于(C)波段。

A. 红外 C. 热红外

2. 全色影像的成像波段范围是( B )。

A. 红外 C. 紫外

3. 大气窗口是指( C )。

A. 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C. 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A. 单线阵 C. 三线阵 A. 扫描式 C. 横扫式

6. SPOT1-4影像产品的分级依据是( D)。

A. 空间分辨率 C. 时间分辨率 A. Landsat-7 ETM+ C. IKONOS-2 A. IKONOS-2 C. WorldView-1

9. 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 B )。

A. 获取同一地区影像的时间间隔

B. 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的时间间隔 B. 光谱分辨率

D. 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 B. SPOT 5 D. QuickBird B. SPOT 5 D. GeoEye-1

B. 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D. 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B. 双线阵 D. 面阵 B. 推扫式 D. 框幅式 B. 可见光 D. 整个电磁波谱 B. 紫外 D. 微波

4. IKONOS-2遥感传感器是( C )CCD推扫式成像。

5. SPOT 1-4卫星上装载的HRV传感器是一种线阵(B)扫描仪。

7. 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 A )。

8. 下面遥感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D )。

C. 绕地球一圈的时间

10. 微波遥感图像是属于( A )图像。

A. 距离 C. 温度 A. 成正比 C. 无关

A. 与COSθ成正比 C. 与COS2θ成正比 A. 32个 C. 128个

14. BIL是数字图像的( B )。

A. 象元连续记录格式 C. 象元、波段交叉记录格式 A. 绿色 C. 蓝色

16. 多项式纠正用二次项时必须有( D )。

A. 3个控制点 C. 5个控制点

17. 遥感图像镶嵌的实质就是( B )。

A. 图像重采样 C. 图像拼接

A. 影像较暗,对比度较大 C. 影像较暗,对比度较小 A. 波谱反射特性曲线 C. 光谱特征及空间特征的变化 A. 基于纹理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C. 基于空间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D. 一天内回到同一地点上空的次数 B. 方位 D. 光谱 B.成反比 D. 平方成反比 B.与COSθ成反比 D. 与COS2θ成反比 B.64个 D. 256个

B.行、波段交叉记录格式 D. 波段顺序记录格式 B.红色 D. 黑色 B.4个控制点 D. 6个控制点 B.图像几何纠正 D. 图像增强

B.影像较亮,对比度较大 D. 影像较亮,对比度较小 B. 空间几何形态 D. 偏振特性

B. 基于光谱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D. 基于时间特征的统计分类方法

11. 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力与天线孔径有关,与成像距离( C )。

12. 全景畸变引起的影像比例尺变化在Y方向( C )。

13. 遥感图像用6比特编码时,灰度级有( B )。

15. 标准假彩色合成(如TM4、3、2合成)的卫星影像上大多数植被的颜色是( B )。

18. 遥感影像的直方图均值较小,方差较大,说明( A)。

19. 遥感影像景物的时间特征在图像上以( C )表现出来。

20. 在实践中最常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是( B )。

1. 遥感技术进行地物探测和识别是根据地物对不同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 ABD )特性。

A. 反射 C.散射

2. 下面可获取立体影像的遥感卫星是(B?CD)。

A. Landsat-4 C. IKONOS-2 A. 太阳高度角 C. 卫星高度 A. 传感器本身影响 C. 大气吸收影响

B. Landsat-7 D. SPOT5

B. 不同的地理位置 D.成像传感器姿态角 B. 地物反射影响 D.大气散射影响 B. 发射 D.吸收

3. 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ABD )。

4. 资源遥感卫星常采用近红外、红、绿三个波段的是因为( BCD )。

5. 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ABD )。

A. Landsat-5 C.神舟7号

6.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ABCD )。

A. 山体前倾 C. 比例尺变化 A. 地球曲率 C. 地球自转 A. JPG C. GeoTIFF A. 几何分辨率 C. 辐射分辨率 A. 中心投影 C. 斜距投影

11. ( ABC )属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A. ERDAS C. ECognition A. 位置 C. 滚动角 A. DEM C.椭球参数 A. IKONOS-2 C. SPOT5 A. 灰度 C. 纹理 A. IKONOS C. SPOT A. 波段数较多 C. 幅宽较大

18. 热红外图像的判读依据包括地物的( AB )。

A. 发射率 C. 颜色 A. 图像压缩 C. 图像融合

20. ( ABCD )可以进行分类精度评价。

A. 总体精度 C. 制图精度

B. 用户精度 D. Kappa系数 B. 温度 D.粗糙度 B. 几何校正 D.特征变换 B. PCI D. MapInfo B. 俯仰角 D.航偏角 B. 卫星参数 D.地面控制点

B. LandSat-7 ETM+(15m) D. QuickBird B. 色调 D.地物形状 B. Landsat D. Radarsat B. 按景存储

D.常采用推扫和扫描成像方式 B. 高差产生投影差 D.可构成立体影像 B. 外方位元素变化 D.地形起伏 B. TIFF+TFW D. IMG B. 光谱分辨率 D.时间分辨率 B. 全景投影 D.平行投影 B. QuickBird D. IKONOS-2

7.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引起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误差( ABCD )。

8. ( BCD )是常用的数字正射影像产品数据格式。

9. 光学遥感传感器的分辨率指标包括有( ABCD )。

10. 遥感传感器主要的成像投影方式有( ABCD )。

12. 遥感卫星的( BC )变化引起遥感图像的非线性变形。

13.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制作DOM所需的数据包括( ABD )。

14. 能够满足1:5万地形图地物更新的遥感影像有( ACD )。

15. 能够用于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图像特征有( ABCD )。

16. ( AC )是属于同一类成像方式的遥感卫星。

17. 卫星遥感影像区别于航空遥感影像的特点在于( ACD )。

19.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主分量变换可用于( ACD )。

5. 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ABD )。

A. Landsat-5 C.神舟7号

6.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ABCD )。

A. 山体前倾 C. 比例尺变化 A. 地球曲率 C. 地球自转 A. JPG C. GeoTIFF A. 几何分辨率 C. 辐射分辨率 A. 中心投影 C. 斜距投影

11. ( ABC )属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A. ERDAS C. ECognition A. 位置 C. 滚动角 A. DEM C.椭球参数 A. IKONOS-2 C. SPOT5 A. 灰度 C. 纹理 A. IKONOS C. SPOT A. 波段数较多 C. 幅宽较大

18. 热红外图像的判读依据包括地物的( AB )。

A. 发射率 C. 颜色 A. 图像压缩 C. 图像融合

20. ( ABCD )可以进行分类精度评价。

A. 总体精度 C. 制图精度

B. 用户精度 D. Kappa系数 B. 温度 D.粗糙度 B. 几何校正 D.特征变换 B. PCI D. MapInfo B. 俯仰角 D.航偏角 B. 卫星参数 D.地面控制点

B. LandSat-7 ETM+(15m) D. QuickBird B. 色调 D.地物形状 B. Landsat D. Radarsat B. 按景存储

D.常采用推扫和扫描成像方式 B. 高差产生投影差 D.可构成立体影像 B. 外方位元素变化 D.地形起伏 B. TIFF+TFW D. IMG B. 光谱分辨率 D.时间分辨率 B. 全景投影 D.平行投影 B. QuickBird D. IKONOS-2

7.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引起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误差( ABCD )。

8. ( BCD )是常用的数字正射影像产品数据格式。

9. 光学遥感传感器的分辨率指标包括有( ABCD )。

10. 遥感传感器主要的成像投影方式有( ABCD )。

12. 遥感卫星的( BC )变化引起遥感图像的非线性变形。

13.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制作DOM所需的数据包括( ABD )。

14. 能够满足1:5万地形图地物更新的遥感影像有( ACD )。

15. 能够用于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图像特征有( ABCD )。

16. ( AC )是属于同一类成像方式的遥感卫星。

17. 卫星遥感影像区别于航空遥感影像的特点在于( ACD )。

19.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主分量变换可用于( ACD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z6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