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3-05-13 17: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docx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闭卷——4道概念题4道简答题

概念题:

知识的定义和类型

教学目标

群体定义和类型

最优计划理论

简答题: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

情绪情感的分类

开卷——4道论述题

从高校教师的义务理解高校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心理健康

经验:只复习大纲的每章要点还不够,有些题目不在上面。下面这个参考资料相对最全。

1、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P6)、研究原则(P12)、研究方法(P13)

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蒙境和自由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P2

完整教学过程的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2、分析任务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4、设计课程 5、教学 6、评定

心理学在教学中作用:在教学各环节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7、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P5

8、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docx

“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学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布贝尔)即中国古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这两段话的涵义

心理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应用这些规律的经验,违背这些规律的教训。

1、大学生情绪情感体验上的特点: P28-30 2、大学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P23

3、心理发展P17

4、情绪情感的分类:

1、原始情绪:1) 快乐:是指人们盼望的目的达到后,或者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2) 愤怒,是人们在实现某种目的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或者愿望不能够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3) 悲哀,一般是与所热爱事物丧失和希望破灭有关的情绪体验。4) 恐惧,是人们面临危险的情景,或预感到某种潜在的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2情绪状态:1)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等;2)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4) 挫折,是指在实现社会目的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目标活动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目的不能实现,需要和愿望不能满足时的消极情绪状态;

3、高级情感:1)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2)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3) 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5、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6、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什么?

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是什么?(学习的涵义),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P39

3、什么是观察学习?(社会学习) P61

4、简答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我国的学习分类 P40-41

8、请结合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界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的联结,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练习与强化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指引,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影响较大的理论流派:

(1)、布鲁纳的知发现学习学习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布鲁纳强调培养学生下列几种形式的内部学习动机:

从加快了的认识和理解中获得满足(成果促进)

发挥个人全部心理能力的迫切要求(潜能动机)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docx

正在发展 的兴趣和专注(求知欲)

从与其他人的一致中获得满足(认同欲)

从一个人在认知方面的优势中得到满足(高级认同欲)

对个人能力和成就的感觉(成就欲)

与其他人一起为达到某个目标而共同操作的迫切需要,或满足他人需求后的喜悦(互惠欲)

(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技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的基础上的联系。

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因此,老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2)学生观,它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已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因此,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老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已的知识的过程。

1、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有效运用

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人和动物对新异刺激反应的倾向性,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新的学习需要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发生的途径,在原有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二是间接发生的途径,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直接途径是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教学;利用间接途径是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要求和爱好

2、 学习动机概念 P66,分类P69-70

3、 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4、强化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5、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P82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倒“U”曲线或抛物线——最佳激起水平理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任务容易,最佳激起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docx

水平较高(增加难度);任务适度,最佳激起水平适度(最佳水平);任务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较低(降低难度)

6、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对于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以强化,评定分数时可以稍稍防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批评指责。

7、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既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人物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这一理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6、 自我效能理论

9、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

1、学习迁移P85、学习迁移的类型 P85、学习迁移的作用 P87

4、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P89

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P96

7、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有哪些?P99

8、如何提高教学组织能力?(附加论述题)

1、意识、自我、自我意识的含义: P103-104 2、什么是自我教育? P114

3、自我意识的结构P104, 成熟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 P105

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P110

5、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P111;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P112

7、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P115

1、群体 P119 2、社会助长 P120

3、从众(从众心理)P121、积极和消极作用P121、影响因素 P122

4、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P129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P130

4、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P132

1、健康新概念

2、心理健康的概念P13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P137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5、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P139

6、心理咨询的方式、过程与重要原则是什么? P150

8、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P158-163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docx

1、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或职责(功能):

2、教师的教育智慧(机智)

3、教师的教育能力

4、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发扬师爱。

5、师爱的涵义。 指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其本职工作的浓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

6、师爱的特征。

1.师爱的职业对象性。教师是以培养人才为职业。职业活动的对象要求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否则这种教育就无法进行和维持。 2.师爱的原则性。 师爱是一种高尚而神圣的情感,它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需要。所以,师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和宠爱。 3.师爱的广博性。 师爱是博大无私的,对学生来说,师爱是一种真正的“博爱”。它表现为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不偏。

7、师爱的心理功能。

1.激励功能 ;2.感化功能 , 师爱的感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对学生感召、感染和转化等教育作用 3.调节功能

4.榜样功能

8、师爱的表现形式

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 3.同情和理解学生 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第十章 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1、知识的概念

2、知识的学习

3、教学直观的形式及评价(P197)

4、问题解决的理论主要有哪些?

5、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6、如何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补充: A、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

B、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C、让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准确地使用自己的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

D、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

E、理论联系实际

7、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

8、短时记忆

第十一章 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

1、计算机网络发展与普及带来的全新的教学形式

2、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正负效应

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docx

1、高校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2、效度和信度

3、高校教学测量与评价对教学活动有何作用?

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包括知识方面,心理方面,实际应用等方面。

理解5、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og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