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更新时间:2024-02-02 05: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醉翁亭记》复习笔记

一、文学常识:

《醉翁亭记》选自 《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 永叔 ,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朝代)著名的 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时人称之为“文忠公”。本文文体是 记 ,是古代一种 记述事物的文章。本文是作者被贬为 滁州太守时所作。 二、实词:

尤:尤其,特别 四时:四季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穷:尽

深秀:幽深秀丽 负者:背东西的人

临:靠近 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指老人 翼然:鸟展翅的样子 提携:指搀扶着走路的小孩子 作亭者:建造 歌于途:在山路上唱歌 .

名之:命名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

辄:就 渔:捕鱼 醉翁之意:情趣 为酒:制作 .....

得之心:领会 洌:清 .寓之酒:寄托 山肴:野味 .

若夫 野蔌:野菜。蔌,菜蔬 林霏:林间的雾气 杂然:错杂的样子 开:消散 陈:摆放 云归:聚拢 宴酣:酒喝到尽兴 .

暝:昏暗 丝/竹:指弦乐器/管乐器

晦明变化 苍颜:苍白的脸色 野芳:野花 颓然:形容醉态,醉醺醺的样子 发:开放 已而:不久 佳木:美好的树木 阴翳:浓荫遮蔽

繁阴:树荫茂密 上下:指树荫的高处和低处 通假字 负者歌于涂 “涂”通“途”,意思: 道路 一词多义

或词性活用 秀①蔚然深秀(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

乐①山水之乐 (快乐) ②太守之乐其乐(以…为快乐) ..谓①太守自谓 (称谓) ②太守谓谁(为,是) ..

成语:

1、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2、水落石出:冬水消退,水底的石头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饮酒上。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1

4、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酒令或游戏 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5、前呼后应:前面有呼喊,后面有应和。一般多指文章写法上的前后照应。 三、整体感知

(一)本文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景,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抒发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以及娱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本文的写作手法

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文采用叙事说明的笔法,用了21个“也”字,既是句末的煞尾,又是内容转折的标志,文随意转,自然流畅,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 (三)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写出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 句法骈散结合,语词虚实相间。大量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文章的韵律美。 四、理解性阅读(按原文填空)

(1)远望琅琊山秀丽景观的语句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2)写醉翁亭丰姿的语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3)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 (4)破题句(直抒胸臆的句子;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5)微露主旨(表明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山间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表明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的语句是: 四季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9)描写滁人游山盛况的句子是: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10)最能体现滁人游山欢乐的语句是: 前者呼, 后者应。

(11)最能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语句是: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也。 (12)写太守宴饮极其简便的句子是: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13)写众宾归时的景象: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14)写众宾归后的景象: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15)文章的主旨句(醉与乐相统一的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 (16)写太守乐与众不同的语句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五、内容分析(问答题) 第一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醉翁亭作记,为什么还要写山和泉?第一段文字写景的方式怎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1)第一段写了醉翁亭的秀美自然风光和命名的缘由。

(2)由山引出泉,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3)写景的方式:移步换景,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推进,由俯视到仰视,自下而上,层层烘托,一步步把读者带人佳境,并交代了游乐的路线和途径。(由山引出泉,由泉引出亭,由亭引出人和事。)

(4)好处:层层深入,突出主景;同时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作者为什么在开篇要写亭名的由来? 由述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为下文主旨的出现做铺垫。

3、文章第一段依次写了哪几种景物?写景的顺序及特点是什么? 依次写了山、水、亭。

顺序:按照由远及近、由全景到局部的顺序。

特点:从大处落笔,文笔简约,层层递进,排遣被贬后的抑郁心情,为下文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作铺垫。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一句中“翼然”是什么意思?体会“翼然”一词有何妙处。

“翼然”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意思。

此词把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态势刻画了出来,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5、第一段的作用:微露主旨,为下文张本。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文章的破题句,并直抒胸臆,为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说明太守的真正乐趣所在。 7、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的作用: 这是全文的线索(“乐”是主线),此句将山水之乐融化在宴饮当中。 第二段: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内容。第2段描绘了六幅图画,分别是什么?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 (1)内容:写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

(2)分别是朝景、暮景、春景、夏景、秋景、冬景。

(3)早晚不同,季节不同,景物的特点就不同,抓住景物变化多端的特点来写。 (4)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感官角度来写的。 9、 本段的句式特点: 骈散结合。 10、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的作用: 总结全段,抒发了作者纵情山水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将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11、 第二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先分后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突出“乐亦无穷”。 12、 本文第二段的写景充满诗情画意,创设了优美的意境,醉翁亭景致之美真是别具特

色,有山有水,有林有亭,宛若一巨幅山水画,结合写景内容体会景致之美。

要点:朝暮之景富于明暗变化之美;四时之景随季节不同而呈显变化之美:蔚然壮秀的琅琊

3

山富于静态之美,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有着动态之美;树林浓荫团团和禽鸟的啁啾则焕发着生机盎然之美。 13、 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突出“乐亦无穷”, 寄托作者被贬谪后的抑郁之情,为下文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做作铺垫,以美景寄予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14、 结合前两段文字,谈谈你对“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这一句

子的理解。

答:在群山环绕的滁州城,在茂密幽深的琅玡山,那潺潺流淌的酿泉水,那欲翔苍穹的醉翁亭,就像一幅水墨丹青,润泽得满心满眼绿意盈盈,景不醉人人自醉了,非为酒醉,真的是被景致撩拨得醉了。这山光,这水色,这人情,这醉态,乃是政治清明的折射,而这清明分明是太守的人生答卷,是太守虽遭贬谪仍励精图治的政绩,是太守娱情山水,派遣抑郁的情感,是太守勾勒的与民同乐图。所以说“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第三段: 15、 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景。 16、 第三段描绘了哪几幅图景?哪一幅是核心?其它图景起什么作用?这几幅图景中

为什么将滁人游放在首位?

描绘了四幅图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其它的图景起陪衬作用。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和宾客,还有滁州一州人,这说明滁州政治的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同时也为突出文章“与民同乐”的主旨做铺垫。 17、 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和太守有什么关系?结合课文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滁人滁兴高采烈地出游,说明滁人生活的安定富足,而这是太守勤政有为,治政有方,励精图治的结果。。太守欧阳修治理有方,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虽被贬仍造福一方,是与民同乐的好官。 18、 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特点:不铺张,不讲排场,酒菜自取当地,极其简便。

(2)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既表明太守为官的清廉节俭,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更突出太守完全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19、 “苍颜”“颓然”揭示了太守怎样的心境? 被贬官的抑郁。 20、 太守醉有什么含义? 不是酒醉而是心醉,心醉于山水的美好,滁州人生活的安定富足和与民同乐政治理想的实现。 21、 第三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并列结构;在大小的环境和众多的人物中突出了太守。 第四段: 22、 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太守日暮游罢而归的情形,并揭示全篇主旨。 23、 第四段中共写了几种“乐”,各指什么?为什么在写太守之乐之前写禽鸟之乐和众

4

宾之乐?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几种乐?

(1)禽鸟之乐—山林之乐;游人之乐—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与民同乐。

(2)衬托的写法。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使太守之乐更加突出。

(3)禽鸟之乐: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它们的乐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游人之乐:综合自然和人事两种情趣,有自觉成分,但缺少理性认识。太守之乐:境界最高,既知前两种乐,能同醉,又能自醒,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用文章记述。 24、 由山水之乐到滁人游、众宾欢,乐的内涵有何变化?

乐的内涵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和宾客,还有滁州一州人,人人都能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 25、结尾才点出作者姓名有何妙处?

用设问点出太守姓名,总收全文,照应前文,将悬念揭开,给人以水落石出的感觉。 26、 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文眼。宾客并不知道太守真正乐什么,太守带着宾客宴饮于山水美景中虽排遣了心中的抑郁,但太守的感情只有他自己能理解。其中包含着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及与民同乐。 全文理解:

27、 作者写此文时时值被贬,可文中却处处写“醉”与“乐”,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作者写本

文的目的(意图)?

一种:作者此时适逢贬谪,由于政治上遭贬抑,内心难免有郁闷之情,所以文章前半部分确实流露出了纵情山水的意思,但这决不是作者写此文的主要意图,在此文中,充分地表露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无论是滁人出游,还是自己与宾客宴饮,都是“与民同乐”的表现,而太守的醉就恰在这里,文中“饮少辄醉”不过是虚晃一笔,真正醉的是滁人的安定富足。

第二种:作者以醉为表象,来表现乐的实质,醉和乐是统一的,写醉是为了写乐,醉能增其乐。二者互为表里,通过醉心于山水,醉心于宴饮,来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醉乐关系)

28、 作者真的醉了吗?你认为“太守醉”的“醉”字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不是真醉,而是心醉。

醉于山水的美好,醉于滁人生活的安定富足,醉于宾客畅饮的欢娱,醉于和乐清朗的政治局面,醉于“与民同乐”政治理想得以实现的喜悦,醉于“小我”战胜“大我”的自豪。 29、 太守“醉能同其乐”表现在哪里?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1)表现在:山水之乐,游戏之乐,游宴之乐。 (2)将醉与乐统一起来,全文的主旨所在。

30、 文章描绘了一幅官民同乐图,表现了什么内容?从侧面反映了什么?

(1)极力写滁州百姓在安定富足的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特意塑造了太守醉的形象。

(2)这幅生动的风俗画从侧面反映出太守治政有方,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5

31、 作者纵情山水能反映出他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心境、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还表现

出什么?

还表现出作者不因遭受打击而消沉颓废,相反能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造福一方,表现出旷达君子的坦荡胸怀,铮铮铁骨。

32、 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原因:滁州山水,风景优美。 (2)社会原因: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3)个人原因:能与民同乐于山水风物之美;个人际遇的失意。 33、“醉翁”二字很是耐人寻味,作者说“我时四十尤强力”,写此文时他才四十,正值不惑,怎么就以老翁自称呢?(提示:“翁”字后面表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态?从这个字我们能窥视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

以“醉翁”自称,能看出欧阳修历经沧桑后,对人生和仕途深沉而旷达的复杂感受。这其中有作者对人生和仕途的慨叹;有放情山水,乐观豁达性格的流露,“翁”字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人世的悲慨和旷达胸襟。

34、 文中几次提到太守?结尾一句点出其名,请揣摩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 答:九次。作者此时的心情:(1)政治理想得以实现的自豪与欣喜;(2)对被贬的蔑视;(3)对才能不得施展、政治不得志的抑郁。

35、 本文优美的意境充满诗情画意,别具风格,如:有山水之美,醉翁亭远近左右是张山

水画,有山,有水,有林,有亭。从文中再找出两例体现意境之美的地方并加以说明。 答:有朝幕变化之美,早晨阳光驱散雾气,显出清新的翠绿颜色,傍晚日下西山,暮霭沉沉,岩穴昏暗。有四季变化之美,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树木挺拔,枝叶繁茂,是盛夏;风声萧瑟,霜浓露重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有动静对比之美,蔚然壮秀的琅玡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树林的静对比鸟的啁啾。 36、 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人若清醒地面对现实的残酷,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欧阳修自称“醉翁”有何用意?

答:以醉的眼光看世界,能在徜徉山水中获得回归自然、与民同乐的情趣,达到排解忧患情绪的作用。

37、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与民同乐,对此你怎样理解? 与民同乐是在欧阳修被贬官后励精图治,造福一方百姓,滁人生活安定富足的基础上实现的,表现了欧阳修不以己悲,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有远大的抱负和旷达的襟胸,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38、 以醉的眼光看世界有何妙处?

能在徜徉山水之中获得回归自然、与民同乐的情趣,也能达到排遣抑郁情绪的作用。 39、 作者在山水人情的描绘中流露出什么心情?

醉心于山水,醉心于与民同乐,排遣被贬官的抑郁情绪。

40、 文章描绘了一幅官民同乐图,表现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极力写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特意塑造太守醉的形象,侧面反映滁州政治清明,太守能与民同乐、政治有方的社会现实。

41、 本文除了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心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还表现了哪些情

6

况?

还表现了作者不因遭受打击垂头丧气,反映出他旷达自适,有君子坦荡的胸怀和铮铮铁骨。 42、 对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写山水之乐是为了排遣抑郁、寄情于山水。

写游人之乐是为了表明与民同乐的理想,同时侧面赞美了作者的政绩。 写太守之乐意在表明乐的原因和内容,突出与民同乐的主旨。 开放试题

43、 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

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但读罢却又让人觉得不仅仅是在记山记水,而是融入了作者许多的思想情感。作者自己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么,怎样理解这“醉翁之意”呢?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醉翁之意”。如前所述,“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范仲淹向宋仁宗所陈“十事”,包括改革官制、选贤任能、严肃法纪、强兵富民等,都无法实现。对此,范仲淹以耿介拔俗之质“进亦忧,退亦忧”,而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二人行为模式不同,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相比之下,欧阳修的表现更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乐民之乐”。这样理解才算把握了本文的主旨。 44、 本文的层次与脉络怎样?

本文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到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一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45、 结合课文分析醉与乐的关系如何?

文章多次提到醉。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再到“醉能同其乐”,这些“醉”表面都在写太守的饮酒而醉,实际上这里的“醉”还有被周围的美景所陶醉,还有对“与民同乐”的理想实现的心醉。作者将“醉”和“乐”统一了起来,“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创新试题

46、 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看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47、 请就本文“结构之妙”,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句句之间、节节之间,其起、承、转、合可谓奇美妙绝。一为“峰回路转”, 是指上下承转曲折藏焉。一为“前者呼,后者应”,则指前后应合之妙。其效果便是给人“水落石出”的清新别致的奇妙感觉。 六、拓展与联系实际:

1、本文作者作此文时政治上正遭贬谪,但文章却毫无抑郁之感。根据文章内容你如何评价作为滁州太守的欧阳修呢?从欧阳修身上你得到哪些重要的人生启示?

7

(1)欧阳修:身遭贬谪却不消沉,积极进取,做滁州太守,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造福一方,使滁州人生活安定富足,是一个清正廉洁造福百姓的好官。身处逆境不以己悲,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旷达的胸襟的人。 (2)启示:(只作例子性的参考,不是标准)

如: 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该只沉溺于个人的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尤其是我们当代青年人在竞争大潮中更容易出现个人挫折,要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具有欧阳修那样的胸怀和气度。

如:面对人生的坎坷和困境,应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豁达向上,乐观进取,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境界。

2、本文与《岳阳楼记》作于同一年,都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和心境下写成的,但这两篇文章在创作动机、所写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差异较大。请从不同角度比较《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的异同。参考要点:

同:①借景抒情,抒发抱负。 ②都表述遭贬谪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思想情感。《岳》文抒发了“后天下之乐而乐”,《醉》文表现“忘却己悲”“与民同乐”,两种境界都积极向上。③ 语言优美。

异:①结构技巧不同。②语言表述不同。③主题深度不同。《岳》文反对“以物喜,以己悲”的一己之悲喜;而《醉》文抒发的恰恰是寄情山水排遣谪居苦闷的一己之悲,因此《岳》文的思想境界更。

3、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黄庭坚的《瑞鹤仙》浓缩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基本用原句连缀成篇,显示出极高的提炼再创功力,形式上也完全变成了“长短句”。但不出新意,所以读起来未免索然寡味。

七、对联积累:1、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2、乐民所乐太守颓然就醉;醉不思归众宾起坐而欢。4、乐山水禽鸟自然之趣;醉仆从百姓苍生之炊。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z2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