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08-31 06: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市政府所属有关部门的下列哪一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A.市卫生局成立的儿童保健专家组受某生产厂家委托,对其婴儿保健产品提供质量认证标志并收取赞助费

B.市工商局和市电视台联合举办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评选活动,评选中违反公平程序而使当选的前八名全部为本市产品

C.市交管局规定,全市货运车辆必须在指定的两种品牌中选择安装一款车辆运行记录器,否则不予年检;其指定品牌为本地的"波浪"牌和法国的NJK牌

D.市政府决定对市酒厂减免地方税以提供财政支持

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

A.甲厂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作夸大其词的不实说明

B.乙厂的矿泉水使用"清凉"商标,而"清凉矿泉水厂"是本地一知名矿泉水厂的企业名称

C.丙商场在有奖销售中把所有的奖券刮奖区都印上"未中奖"字样

D.丁酒厂将其在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复印在所有的产品包装上

3.某商场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挂出一条“五一放假期间在本商场

经济法

购买商品达500元者,本商场送一特大礼物”的横幅,结果特大礼物是一只大气球。对此,另一商场向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控告。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某商场的这一行为的性质( )

A.是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

B.是违反商业道德的宣传,不违法

C.只是对消费者构成消费欺诈,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D.只是一般的欺诈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4.甲欲买“全聚德”牌的快餐包装烤鸭,临上火车前误购了商标不同而外包装十分近似的显著标明名称为“仝聚德”的烤鸭,遂向“全聚德”公司投诉。“全聚德”公司发现,“仝聚德”烤鸭的价格仅为“全聚德”的1/3.如果“全聚德”起诉“仝聚德”,其纠纷的性质应当是下列哪一种?

A.诋毁商誉的侵权纠纷

B.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纠纷

C.欺骗性交易的不正当竞争纠纷

D.企业名称侵权纠纷

5.甲市某酒厂酿造的“蓝星”系列白酒深为当地人喜爱。甲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指定该酒为“接待用酒”,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业务用餐时,饮酒应以“蓝星”系列为主。同时,酒厂公开承诺:用餐者凭市内各酒楼出具的证明,可以取得消费100元返还

经济法

10元的奖励。下列关于此事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甲市政府办公室的行为属于限制竞争行为 B.酒厂的做法尚未构成商业贿赂行为

C.上级机关可以责令甲市政府改正错误 D.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没收酒厂的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6.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列各项不属于经营者的是(

A.商场

B.理发店

C.公立学校

D.美容院

7.下列各项,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的是( )。

A.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

B.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C.扰乱社会秩序

D.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8.下列属于正常竞争行为的是( )。

A.季节性降价

B.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

C.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 )

经济法

D.在商品上伪造认证标志

9.下列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

A.低于成本价销售鲜活产品

B.商场为了促销,在成本价以上将商品打折出售

C.企业经营不善,因为歇业而降价销售产品

D.商场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达到10000元

10.甲酒店向该市出租车司机承诺,为酒店每介绍一位客人,酒店向其支付该客人房费的20%作为奖励,与其相邻的乙酒店向有关部门举报了这一行为。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甲酒店给付的奖励在公司的账面上皆有明确详细的记录。甲酒店的行为属于( )。

A.正当的竞争行为

B.商业贿赂行为

C.限制竞争行为

D.低价倾销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某市甲、乙两厂均生产一种“记忆增强器”产品。甲厂产品的质量比乙厂产品好得多,因而其市场占有率远远高于乙厂。王某是甲厂技术人员。乙厂为提高本厂的市场占有率,付给王某一大笔“技术咨询费”,获取其提供的甲厂技术秘密。乙厂运用这些技术对自己的产

经济法

品进行了改进。同时,乙厂在本市电视台发布广告,声称本厂生产的记忆增强器功效迅速质量可靠,其他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质量无保证,呼吁消费者当心。另外,乙厂还以高额回扣诱使本市几家大型商场的购货人员不再采购甲厂产品。本市消费者李某等人在使用乙厂产品一段时间后,不仅记忆力没有增强,反而出现了神经衰弱症状。李某等人在电视台的协助下,向乙厂反映了情况。乙厂随后发现,王某提供的甲厂技术资料缺少几项关键技术,致使乙厂产品存在质量缺陷。乙厂的下列行为,何者构成不正当竞争?

A.向甲公司的工作人员行贿,以获得甲厂的技术秘密

B.向本市大型商场的购货人员行贿,使他们只采购本厂产品

C.在电视广告中发布使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D.在电视广告中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者的商品信誉

2.(题干同上题)对于王某行为的下列表述,何者为正确?

A.王某未完整提供甲厂技术资料而获取乙厂重金,构成诈骗罪

B.甲厂可以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并且无须提前通知王某

C.甲厂有权要求王某赔偿损失

D.乙厂有权要求王某返还“技术咨询费”

3.甲旅行社的欧洲部副经理李某,在劳动合同未到期时提出辞职,未办移交手续即到了乙旅行社,并将甲社的欧洲合作伙伴情况、旅游路线设计、报价方案和客户资料等信息带到乙社。乙社原无欧洲业务,

经济法

自李某加入后欧洲业务猛增,成为甲社的有力竞争对手。现甲社向人民法院起诉乙社和李某侵犯商业秘密。法院如认定乙社和李某侵犯甲社的商业秘密,须审查什么事实?

A.甲社所称的“商业秘密”是否属于从公开渠道不能获得的

B.乙社的欧洲客户资料是否有合法来源

C.甲社所称的“商业秘密”是否向有关部门申报过“密级”

D.乙社在聘用李某时是否明知或应知其掌握甲社的上述业务信息

4.(题干同上题)如法院判定乙社和李某侵权成立,确定其赔偿责任可以采用下列何种办法?

A.按照甲社在侵权期间的利润损失进行赔偿,乙社和李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甲社在侵权期间的利润损失无法计算时,按照乙社所获利润进行赔偿,李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C.对李某按照其在甲社时的工资标准乘以侵权持续时间确定赔偿额,对乙社按其实际所得利润确定赔偿额

D.按甲社请求的数额确定赔偿额

5.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下列商品的行为,哪些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

A.销售鲜活商品

B.为扩大销售量而低价销售商品

经济法

C.销售积压商品

D.因清偿债务,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三、判断题

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12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

2.引人误解的广告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

3.经营者搭售商品就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

4.使用不知道是他人用盗窃等非法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的,不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

5.政府为保障公民安全而限定购买其指定的合格商品,虽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但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

四、案例分析

1.甲市A厂、B厂都生产同种产品,A厂的市场信息来源不足,销售发生困难,而B厂生产的同类产品市场信息多,销售情况好。由于B厂对其经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A厂无法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其经营信息。A厂为获取B厂的经营信息尤其是客户名单,在B厂附近租用了一间小屋,安装了自制窃听装置。从2003年6月初开始,A厂厂长派本厂两名职工通过电信线路,对B厂销售科电话内容进行窃听、录音。到7月中旬,共获取B厂经销信息300多条,其中有价值的客户名单20多家。在获得这些名单后,A厂逐一与B厂的客户进行联系,并采取低于B厂报价的方式与其中10家单位做成了业

经济法

务,共推销本厂产品15台。

问题:A厂行为属于哪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何处理?

A厂的行为属于侵害B厂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A厂不仅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B厂的商业机密,同时还实施了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并获利。发不正当竞争法25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监督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理一万以上二十万一下的罚款。

2.某年5月,某市邮电局在其营业厅内贴出通告,通告规定:凡由市邮电局安装电话的用户,一律到本市邮电器材公司购买电话机。用户办理装机手续的同时,必须先交纳购电话机款,否则不予办理装机手续。通告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有关部门接到用户举报,对邮电局的这一行为进行了查处。经调查发现,市邮电器材公司系市邮电局的下属企业。

问题:

(1)邮电局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公用企业强制交易的行为。

(2)这类行为为什么被有关法律所禁止?因为这类规定限制了用户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将生产同种商品的其他经营者完全排除在特定市场外,妨碍了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因此被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

(3)这类违法行为应由什么机构监督检查?省级的或设区的市

经济法

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4)监督检查部门对邮电局的这一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视情节处以5万以上20万一下的罚款

3.甲乙两厂均为某市生产饮料的企业,使用在饮料上的商标分别注册为A和B,其中,甲厂是老牌企业,乙厂是后起之秀。由于乙厂饮料质优价廉,销路很好,导致甲厂的经济效益下降,甲厂为在竞争中取胜,在该市电视台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广告词中称:目前,本市有一些厂家生产的同类商品与本厂生产的保健饮料在质量上有根本差别,系本厂产品的仿制品,惟有本厂生产的A牌饮料不含化学成分,才是正宗,特提请广大消费者注意,购买保健饮料时,请认准A牌商标,谨防上当受骗。甲厂的广告在市电视台播出后,许多经营乙厂保健饮料的客户纷纷找乙厂退货,称其为仿制产品,致使乙厂生产严重滑坡,造成近十万元的经济损失。于是,乙厂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要求处理。

问题:

(1)甲厂行为的性质是什么?根据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广告或其他方式,对商品的性能制造成分质量用途生产地有效期限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根据以上事实和法律规定,甲厂的行为既是一种引人误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一种诋毁他人商誉的不正当竞争

经济法

行为。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如何处理此案?

(3)乙厂是否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损失额应当如何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55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