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1)

更新时间:2023-05-11 01: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7,35(4):1187-1188 责任编辑 刘月娟 责任校对 胡先祥

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陈福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 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阐述了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绿色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途径。关键词 绿色食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04-01187-02

SustainableDevelopmentofGreenFoodIndustryandGreenAgricultureinChinaCHENFu ming (SuzhouInstituteofTrade&Commerce,Suzhou,Jiangsu215006)

Abstract 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thegreenfoodindustryinChina,thesignificanceofthegreenfoodindustryintheagri 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wasanalyzed.TheproblemsexistedinthegreenfoodindustryinChinawereexpounded.Andthestrategicapproachesofpromotingthegreenagri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wereputforward.Keywords Greenfood;Greenagri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

1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绿色食品是一种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其潜在需求很大,但有效需求明显不足。我国绿色食品的供应数量和市场消费数量占食品生产和消费总量的比例相当低,因此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规模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我国绿色食品企业总体规模不大,数量不多。目前由于企业逐渐认识到绿色食品市场存在的商机,所以加大了对绿色食品的开发力度。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状况见表1。

表1

2002~2005年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状况绿色食品企业

2002200320042005

个1756204728363695

产品总数个3046403064969728

实物总量万t2717326046006300

年销售额亿元5987238601030

2.3 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理论的完善 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6年4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联合在河南陕县召开了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会议。从当今农业发展的总体来看,农业的发展正在由生产、生态协调性农业增长模式向生产、生态、经济协调型农业增长模式转变。绿色农业能够充分反映和满足生产、生态、经济协调型农业增长模式的要求。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绿色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从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走向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3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绿色农业的市场开发起步较晚,绿色农业的生产仍然沿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因而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绿色农产品的产量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还很低,且品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3.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力 农业生态环境已成为发展绿色农业的瓶颈。畜禽类粪尿污染仍然相当严重,尤其是规模养殖场排放量大,处理率低,造成了对水域的严重污染。农业、生活废弃物污染、工业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都严重制约着绿色农业的发展。

3.3 缺乏全面的质量管理 在生产环节,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配套技术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相应的技术标准还没有真正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与应用。在流通环节,由于管理体制、检测体系、执法体系等问题难以协调解决,绿色农产品监督检测技术的实用性、可推广性不强。

3.4 缺乏对绿色食品有效的物流管理 由于绿色食品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因而绿色食品常生产于交通不便、较为边远的地区。而绿色食品的主要消费者集中在城市。所以,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的滞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不畅给绿色食品市场的拓展带来困难。

3.5 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绿色农业产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育种、栽培、加工、仓储到运销等环节的要求都很严格,成本高昂,所以仅靠农民自身的投入是不够的。而且由于绿色食品加工需要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即使对于一些龙, 注:资料源于中国绿色食品网。

据统计,2002年我国绿色食品出口额为8.4亿美元,出口率为11.6%;2005年绿色食品出口增长速度接近30%,已达到16.2亿美元,比2002年提高了近1倍,约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2005年是我国绿色食品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年新认证企业1839家,产品5077个;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总数达到3695家,产品总数达到9728个;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53万hm2。2 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中的意义

2.1 为绿色农业提供了实践与理论基础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选择具备良好生态条件的生产基地,同时对基地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建设;对那些暂时不具备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地方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2.2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在生产、收获、加工、储藏和运输的过程中,绿色食品生产采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保障了农产品无污染、优质营养的特性,有利于保障公共消费安全。此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利于打通国际市场的绿色技术壁垒,促进出口创汇。

作者简介 陈福明(1960-),男,江苏苏州人,副教授,从事国际投资、

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

11

1188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

行,严重影响绿色食品的加工。

4 我国绿色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途径

4.1 因地制宜开发绿色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开发是绿色营销的前提。开发绿色农产品的基础是建设好农产品生产基地。集中抓好优质稻、优质果、优质烟、优质草、商品蔬菜、精品油茶、工业原料林、畜牧和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标准化水平;抓好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积极推行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等质量管理认证;实施名牌品牌战略,做到一个行业一个龙头,一类产品一个品牌;重点扶持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

4.2 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绿色农业的保障,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等手段,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并且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绿色农业中,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强化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农林牧渔业等绿色农业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体系,研究出一批符合绿色农业要求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加强绿色农业知识的培训,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全面提高绿色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培育绿色农业的微观主体;建立、完善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绿色农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3 完善农产品物流管理 要完善农产品物流管理,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即在基地附近建设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市场交易、检测检验和信息服务等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在这些市场设立绿色食品专门交易区,促进产销衔接,积极实施绿色农产品名牌战略,提高绿色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密切关注绿色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变化,针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建立预警机制;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建立诸如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绿色农业产业基地,以质优价廉物美的绿色农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在农产品生产、(上接第1176页)

民的参与成本,宣传参与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

[1]赵过渡.!城中村 社区治理体制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

94.

[2]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2(1):173.

[3]谢志岿.村落如何终结###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制度研究[J].城市发展

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4.4 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的标准体系 绿色农业产业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最终还要通过市场来体现。为了使绿色供应链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建立绿色市场来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建立绿色市场首先要完善绿色产品的标准体系。绿色农业产品可以分为2个等级层次,1级作为达到国际ISO14000环保论证,适应国际市场准入的绿色通道级别;2级作为普及型,基本相当于目前无公害食品,逐步达到绿色食品A级水平。按照世贸组织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应设立我国!绿色贸易壁垒 ,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5 结语

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实现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化,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源头控制为中心,以组织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市场监控为手段,以配套法规建设为保证,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立足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积极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实行基地认证和产品标识管理。参考文献

[1]乔聚玲.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齐鲁学刊,2003

(5):132-134.

[2]孙耀吾,杨知.论绿色农业产业化的主体[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

(9):7-9.

[3]张志华.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

问题,2001(6):24-26.

[4]冉光和,王锡桐.财政金融政策配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财经问题

研究,2000,9(2):3-6.

[5]刘伟明.中国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世界农业,2004(4):20-22.

[6]严立冬.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36-39.

[7]陈艳.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04(10):173-174.[8]严力蛟,王自强.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概况与对策措施[J].农业现代

化研究,2003(3):234-238.

研究,2005(5):25.

[4]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区政府课题组.!城中村 改造的新尝试[J].求

是,2003(3):39.

[5]程建平.我国城市化的新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05(5):79.

[6]徐君.从社群主义视角谈街政社会化的深刻含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2):50.[7]李招忠.政府与!城中村 社区[J].求索,2004(6):94.

[8]傅云新.城乡结合部:城市管理要超前###以广州为例[J].城市研究,

1999(6):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ow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