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重点试题解析

更新时间:2023-09-21 22:04: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教师实现其中心角色的主要途径是( A )。 A:教学 B.参与学校管理.

C.科学研究 D.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某教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类型是( D )。

A.仁慈专断型 B.放任自流型 C.民主型 D.强硬专断型 3.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 D )。

A.育人的角色 B.研究的角色 C.代理的角色 D.管理的角色 4.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A )。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 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

5.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 D )。 A.教育管理 B.教育创新 C.教育威信 D.教育机智 6.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B )。 A.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 B.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 C.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 D.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

A.认知成分 B.思维成分 C.批判成分 D.教师的陈述 10.( B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A.教学效能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控制感 D.自我统一感 11.( A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教学反思 B.教学监控 C.教学计划 D.教学设计

12.( B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A.教学反思 B.教学监控 C.教学计划 D.教学设计

13.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C )。

A.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 B.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 D.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 14.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 C )。

A.积极的验证阶段 B.重新概括阶段 C.观察与分析阶段 D.具体经验阶段

15.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之后,(A )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反思能力 C.教师的威严 D.师爱

二、填空题

1.教师的特殊功能是( 传授知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2.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 )和( 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3.角色亦称(社会角色 ),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4.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包括:( 认知 )、(认同 )、( 信念 )。 5.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正确认知教师职业 )、( 树立学习榜样 )、( 参与教育实践)。

11.(教学机智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2.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 理智感 )、( 美感 )和( 道德感 )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13.师爱具有( 激励 )、( 感化)、( 调节)、( 榜样 )的心理功能。

14.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 基础; )和( 前提 ),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

15.( 角色改变)技术的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

10.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角色。 2.如何促进教师角色形成?

3.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哪些影响? 4.简述教学监控能力。

5.教师角色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有哪些? 四、论述题

请论述师爱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功能及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教师的这一角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使他们牢固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因此,答案为A。 2.D

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和强硬专断型。其中强硬专断型教师的领导特征是: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要求立即无条件的接受一切命令,遵守严厉的纪律;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表扬;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由此可见,题中的老师应属于这一类型。因此,答案为D。 3.D

解析:学生在学校都是通过班级集体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活动和教育活动的。教师不但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角色,还要从事大量的班级事务工作和学生管理的工作,担负着管理的角色。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因此,答案为D。 4.A

解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因此,答案为A。 5.D

解析: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因此,答案为D。 6.B

解析:教学监控能力的迁移性指教师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可以从一种具体的教学情境迁移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教学情境中去。随着教师教学监控迁移性的提高,他们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加。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答案为B。 7.C

解析: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它具有三个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和广播性。因此,答案为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k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