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更新时间:2023-12-20 03: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教案

第一单元 编写人:李明娟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三则神话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神话具有想象力的特点与课文主旨。

2.在课文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扩写《夸父逐日》这则神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敢于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明确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与精卫填海的动机。 2.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难点

1.体悟三则神话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与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扩写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画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3、复述三则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学生讲述自己听说过的神话故事 2、了解神话有关知识

神话是人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而以非现实的想象和幻想来表现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的一种艺术形象。 3、预习导学 (1)、借助工具书,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 ) 爁( )炎 颛( ) 民 鸷( )....狡( )虫 夸 父 ( ) 发鸠( )柘( )....木 白喙( ) 自詨( ) ..

1

鸟 攫( )老弱 鳌( )足 淫 ( )水 ...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教案

第一单元 编写人:李明娟

溺( )而不返 衔( )西山之木石 ..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的字形字音需要提醒自己和同学注意的,请按以上格式写在下面。

(2)、学生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本文,并指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二、内容研讨,合作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及朗读节奏;教师读后学生朗读课文。 2、在小组内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解释重点词语。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 (1)、掌握重点词语

颛民: 鸷鸟: 淫水: 涸: 喙:

溺: 走: 废: 堙: 赤:

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还需要重点掌握,写下来考考同学吧

(2)、各组互相检查句子的翻译,掌握文章大致内容。,

三、成果展示:

各组派出代表复述三则神话故事

四、课堂检查: 1、给下列字注音 柘( ) 溺( ) 衔( ) 堙( ) 颛( ) 涸( ) 2、解释加点字

(1)夸父与日逐走 ( ) (2)以堙于东海 ( )

2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教案

第一单元 编写人:李明娟

(3)溺而不返 ( ) (4)四极废 ( ) (5)地不周载 ( ) (6)杀黑龙以济冀州( ) 3、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 ) 天(2)是炎帝( (3)常衔西山( (4)夸父与日逐走( (5)猛兽食(

之少之木颛民

3

女,名曰女)

石,以堙于东)

) ,鸷鸟攫老) 娃海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教案

第一单元 编写人:李明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神话具有想象力的特点与课文主旨。

2.在课文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扩写《夸父逐日》这则神话。

3、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敢于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学生复述课文(任选一则) 二、内容研讨,精读课文

1.三则神话故事的情节分别是怎样的?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女娲补天--天塌地陷--补天、撑地、济冀州、止洪水--苍生得救 夸父逐日--与日赛跑--喝干黄河渭河、又向北寻水--渴死在中途 精卫填海--葬身大海--衔西山之碎石、树枝投入东海--不详 2.《女娲补天》这则神话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神话具有想象力的特点?

“四极废”、“九州裂”、“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积正”等,这些语句体现了神话的具有想象力的特点。 3.为什么说上述语句体现了神话的想象力的特点?

因为:①这些语句所描绘的情形不是现实中所真正发生的,是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其目的是想要强调远古时代先民生存环境之恶劣,这样更能突出女娲的形象特点与伟力。 4.《精卫填海》这则神话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神话的想象力的特点?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等。 5.为什么说这些语句体现了《精卫填海》这则神话的想象力的特点?

因为:①这些语句所描绘的情形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真正发生的; ②作者运用夸张想象的表现手法,在强调远古时代先民生存环境恶劣的同时,突出了精卫(远古先民)敢于向自然挑战的顽强不屈的意志与精神。 三、重点研讨,细读课文

1.想一想,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动机与目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动机”是指推动人采取某种行动的念头和动力,“目的”指的是想要达到/得到的地点、程度、效果/结果等,二者不能混淆。 女娲的动机是通过补天以救苍生;夸父与太阳赛跑以比较谁快;而精卫不懈地填海企图使天堑变通途。 2.《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三则神话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

三则神话的主人公通过补天、逐日、填海表现了远古先民不畏艰险、勇于奉献、 4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教案

第一单元 编写人:李明娟 敢于向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伟大精神,以及追求光明和幸福的美好愿望与坚定信念,这是三则神话故事所蕴涵的深层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这三则神话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说,通过学习这三则神话,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远古先民勇于奉献、敢于挑战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依然要发挥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作业思考

1.找出《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中体现神话想象力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2.在课文所给情节内容基础上,扩写《夸父逐日》这则神话。(要求: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500字左右)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3o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