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4-06 10: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①)也越来越大。当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愈加受到之时,进一步对外阐释、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不但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地传播中华价值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之一。随着“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必将给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不但在亚洲文化圈内“中医热”“针灸热”不断延续,在欧美等国家,中医疗法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进一步让中医药热在全球升温。

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中医文化为纽带,在相互尊重彼此的医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共同交流医学经验。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冲突在所难免,而对话和交流无疑是(②)。特别是在应对疾病、获取健康这一人类的共同课题前,共同交流医学经验,共享医学成就,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追捧着力点深入人心弘扬

B.吹捧着力点家喻户晓发扬

C.吹捧着眼点深入人心发扬

D.追捧着眼点家喻户晓弘扬

2.文中画横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中医药热进一步在全球升温。

B.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让中医药热在全球升温。

C.屠呦呦在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中医药热进一步在全球升温。

D.在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中医药热在全球进一步升温。

3.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蒿(hāo)璀璨(càn)羟基(jǐng)撒手人寰(yuán)

B.目眩(xuàn)相悖(bó) 栅栏(zhà)孜孜不倦(zī)

C.疟疾(nüè)湮没(yān)福祉(zhǐ)自鸣得意(míng)

D.肘腋(zhǒu)杜撰(zuàn)褶皱(zhě)衍生物(qiǎn)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

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2004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 5 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 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

(有删改)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C.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6、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7、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

三、语言表达运用

8.下面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短信,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尊敬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中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

敬祝编安。

生物社团王哲

2019年12月25日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青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①,东晋药书《肘后备急方》,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其功用之一是阻断宿主红细胞为疟原虫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②,达到治愈疟疾的目的。2015年,医药学家屠呦呦,③,所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第一空:追捧,追逐捧场。吹捧,吹嘘捧场。此处并非“吹嘘”,而是指受到各国追逐捧场,故选“追捧”。第二空:着力点,指力的作用主要集中之点;致力于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时重点着手之处。着眼点,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面。此处根据前文“传播”“践行”可见是指完成工作,应选“着力点”。第三空: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此处前文有“理念”二字,应选“深入人心”。第四空:弘扬,大力宣扬。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此处是指要大力宣扬、提倡,选“弘扬”。

2.【答案】D

【解析】A项,“凭借……后”搭配不当,“进一步在全球”语序不当,“进一步”修饰“升温”,应靠近“升温”; B项,“凭借”介词,导致第二句“让”缺乏主语,应把“中医药热”作为第二句主语;

C项,“进一步在全球”语序不当,“进一步”修饰“升温”,应靠近“升温”。

3.【答案】①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②化解冲突的最佳渠道。

【解析】第一个空根据“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对外阐释、传播好中医药文化”,填入“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第二个空根据“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冲突在所难免,而对话和交流无疑是”,填入“化解冲突的最佳渠道”。

4.【答案】C

【解析】A项,“羟”应读“qiǎng”,“寰”应读“huán”;B项,“悖”应读“bèi”;D项,“撰”应读“zhuàn”,“衍”应读“yǎn”。

5.【答案】A

【解析】B项,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 C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D项,“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错误。

6.【答案】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辍研究。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她不顾众人非议,坚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付出正名。

【解析】这是一道文意理解概括题,阅读时候要从原文中筛选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归纳。

7.【答案】屠呦呦应该维护自己的个人权利,我不认为这是“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①屠呦呦带领团队长期辛苦工作,还因为研究影响了个人身体健康,最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维护权利是对她自己付出的承认,是对自己的尊重。②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屠呦呦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以科学发现的思维带领课题研究走向了正确的方向,她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拉斯克医学奖和诺贝尔奖的认可。③在科学研究面前,真理、真相都应该得到尊重,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④当下学术造假问题严重,我们更应该还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得的承认,鼓励更多的人才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

【解析】解答这道题,除了立足文本,还要联系现实分析。若认同屠呦呦“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结合文本和现实,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8.【答案】 (1)将“霸主”修改为“大家”;(2)将“忝列”修改为“屈就”;(3)将“绵薄之力”修改为“指导帮助”;(4)将“佼佼者”修改为“爱好者”;(5)将“编安”修改为“安康”。

【解析】(1)“大家”,著名的专家;“霸主”,在某一领域或地区最有声威、势力的人或集团。用“大家”更显对对方的尊重。(2)“忝列”,谦辞,表示身列其中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此处不当,可改为“屈就”。(3)“绵薄”,谦辞,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用错对象,可改为“指导帮助”。(4)“佼佼者”,美好、突出的人物,多用来评价他人。可改为“爱好者”。(5)“编安”只适用于编辑人员,此处适用对象不当,可改为“安康”。

9.【答案】①我国很早就发现了青蒿的药用价值②从而杀死疟原虫③因为主持了青蒿素的研发工作。

【解析】第一个横线处,横线后写我国东晋药书《肘后备急方》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本草纲目》介绍它能“治疟疾寒热”,可知前面应该是先说“我国很早就发现了青蒿的药用价值”。第二个横线,横线后的内容是“达到治愈疟疾的目的”,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应该填写怎么治疗。第三个横线后的内容和前文应该是因果关系,因为屠呦呦做了什么,才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以可知第三个横线处应该填写“因为主持了青蒿素的研发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n2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