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3.1-3.2

更新时间:2023-12-09 08: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1 平均数(1)

教学目标

1.知道算术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2.理解平均数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会简单应用;

3.通过平均数的不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投影展示一组篮球比赛画面.

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是反映球队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 探索活动 活动一:

小明和小丽所在的A、B两个篮球队的同学身高如下: A组(12人)/cm B组(10人)/cm 164,168,171,166,166,172,170,162,170,168,166,164,164,169,170,165,169,170,166,168 167,168 问题:

1.你能从直观上判断出哪个组同学的身高吗? 2.能否借助各组同学的身高之和作出判断?为什么? 3.哪个小组的同学平均身高较高? 4.你是如何判断的? 自主归纳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给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 ,x2 ,?,xn ,我们把

x=

x1+ x2+?+ xn

n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 x”读作“x拔” .

活动二:

5.你是如何计算A、B两组同学的身高的? 并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引导学生回答:

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时,可用学生一的方法计算.

当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较大,并且都接近于某一个数时,可用学生二的方法计算. 例题精讲

体操比赛7位裁判给某选手的打分如下: 9.8 ,9.5, 9.5 ,9.5,9.3,9.2,8.5. 算一算这位选手的平均得分.

如果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那么余下的5个得分的平均分是多少? 练一练

1.小丽某周每天的睡眠时间如下(单位:h) :8,9,7,9,7,8,8,则小丽这周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是_________ 小时.

2.一组数据85,80,x,90,它的平均数是85,则x=_________. 3.一组人出去采集标本,其中每人采6件的有2人,每人采3件的有4人,每人采4件的有5人,求平均每人采集标本数. 拓展延伸

在学校开展的“数学文化”知识竞赛中,我班派了6位同学参加比赛,共有三种得分:85分,80分,90分,你能求出这6位同学的平均分吗? 畅所欲言

1.谈谈你对平均数的认识;

2.用“平均数”写一段关于自己的描述. 课后作业

习题3.1第1,2题. 课堂练习:

1、 右图是一个水泥厂2008年上半年每月 产量的条形统计图,读图填空。

1.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产量有( )吨。 2.第二季度平均每月产量有( )吨, 比第一季度平均月产量( )了( )吨。

3.上半年平均每月产量有( )吨,用一条线段在图上标出平均月产量的位置。

2、 有六个数的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六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3、 五年级一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两倍,男生平均体重是42千克,女生平均体重是36千克,五年级一班全班学生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4、 一次测试,平均成绩是93.3分,复查后,发现把李如的89分误看成了97分,经重新计算,平均分为93.1分,这个班原来有多少名学生?

5、 小蔡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深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6、 一次时装模特大奖赛上,一个模特刚刚表演完,主持人说:下面请评委亮分,6分,8.5分,8.4分,8.9分,8.8分,8.3分,8.5分,8.7分,8.4分,8.5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1)如果不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选手平均分是( ) (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选手平均分是( ) (3)两种算分的方式哪一种算出的得分更能代表这位选手的水平?

7、 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数是91分,这六个人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位同学仅得65分。那么,居第三位的同学至少得了多少分?

3.1 平均数(2)

教学目标

1.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能结合实例说明“权”的含义;

2.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教学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权”的意义,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在学校开展的“数学文化”知识竞赛中,我班派了15位同学参加比赛,共有三种得分:85分,80分,90分,你能求出这15位同学的平均分吗? 探究新知

1.请学生自己分配每种得分的具体人数,并列式求出平均分. 学生列式:

85w1+ 80w2+ 90w3

w1+ w2+ w3.

根据数据出现的次数不同,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我们把w1、w2、w3分别叫做85、80、90在这组数据中的“权”,把用这种方法求得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板书:3.1 加权平均数.

2.再请两位同学重新给每个数据分配权,并求出结果,发现:权不同,结果不一定相同.

3.如果三个小组的人数相同,发现:算术平均数就是权相等时的加权平均数.

4.本学期李明的数学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是92分、94分和87分,请你计算李明本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

(学校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照30%、30%、40%计算总评成绩.) 归纳总结

在实际生活中,各个数据在一组数据中的“重要程度”并不总是相同的,有时有些数据比其他的更重要.所以,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weight).

一般地,设x1,x2,?,xn为n个数据,w1 、w2,?,wn依次为这n个数据的

x1w1+ x2w2+?+ xnwn

权数,则称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w1+ w2+?+ wn

“权” 的古代含义为秤砣,就是秤上可以滑动以观察质量的那个铁疙瘩.《孟子·梁惠王上》曰:“权”,然后知轻重,就是这意思. 知识运用

1.学校广播站要招聘一名记者,小明、小亮和小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

小明 小亮 小丽 采访写作 70分 90分 60分 计算机 60分 75分 84分 创意设计 86分 51分 78分 (1)如果分别计算3个人的各项成绩的算术平均数,那么谁会胜出?你觉得在这个问题中,用算术平均分作为选拔的标准,合理吗?

(2)如果把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成绩按5∶2∶3的比例计算3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谁将被录取?

(3)如果学校广播站需要一个对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的人员,请你设计一个比例方案,使之有利于学校的招聘.

2.为了解某市九年级学生参与“综合与实践” 活动的开展情况,抽样调查了该市200名九年级学生上学期参加“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天数,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下:

求这200名学生平均参加“综合与实践” 活动的天数.

3.3 中位数与众数(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3.能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与现象做出一定的评判.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

合适的选择统计量进行分析,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某公司全体职工的月工资如下: 月工资 20000 12000 8000 6000 3000 2000 1800 1500 1200 17 23 28 10 4 人 数 1(总经理) 2(副总经理) 5(部门经理) 10 你认为该公司总经理、工会主席、普通职工将分别关注职工月工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的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新知

(1)观察表格中数据,获取有用的信息.

(2)引导学生分别分析总经理、工会主席、普通职工的关注的重点. (3)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4)分析极端值对一组数据的影响,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

数学概念

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三个特征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平均数需要全组所有数据来计算,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需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需通过计数得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数学实验室

教师捏住一根绳子的两端,将绳子拉直,面对全体学生. (1)请全班同学目测并估计这根绳子的长度;

(2)将全班每位同学的估计值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计算全班同学估计值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参照“(2)”中计算的结果,重新估计这根绳子的长度; (4)测出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与你的估计值相比较. 巩固练习

1.从甲、乙、丙三个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中,各抽取8件产品,对其使用寿命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年):

甲:3,4,5,6,8,8,8,10; 乙:4,6,6,6,8,9,12,13; 丙:3,3,4,7,9,10,11,12.

(1)根据调查结果,三个厂家在广告中都称自己产品的使用寿 命是8年,请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

(2)你认为哪个厂家的寿命更长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职务 人数 经理 副经理 职员 1 1 18

2.某公司职工的月工资情况如下:

(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你认为用其中的哪一个数据表示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集中趋势”更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课后作业

习题3.2 第3,4题. 当堂检测

1.一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打出的成绩是(单位:环):?

7,8,9,8,6,8,10,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_____ _____. 2.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2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定额,统计了这2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

每人销售量(单位:件) 600 500 400 350 300 200 人数(单位:人) 1 4 4 6 7 3

月工资/元 12000 8000 2000 公司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中位数是( ).

A.400件 B.350件 C.300件 D.360件

3.某超市购进了一批不同价格的皮鞋,下表是该超市在近几年统计的平均数据.要使该超市销售额最大,该超市应多购( )的皮鞋 A.160元 B.140元 C.120元 D.100

皮鞋价(元) 销售百分率 160 60% 140 75% 120 83% 100 95%

4.两个人群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人群A:13,13,14,15,15,15,15,16,17,17; 人群B:3,4,4,5,5,6,6,6,54,57.

(1)人群A年龄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你认为数据中的哪一个可以较好地反映该人群年龄的集中趋势?

(2)人群B年龄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你认为数据中的哪一个可以较好地反映该人群年龄的集中趋势? 5.

(1)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是 元,中位数是 元,众数是 元. (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3)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

能力提高

当今,青少年视力水平下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了解某市30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调查共抽测了 名学生;(2)参加抽测的学生的视力的众数在 范围内;中位数在 范围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ty5.html

Top